多年前就很想寫寫看的文章
介紹 外用貼布 藥膏 的基本原理
還有學名藥 原廠藥的簡易科普文
-------------
堡醫師自小家裡開藥房
長大後對藥理學特別有興趣
今天來介紹一下復健科常用的藥物
復健科常用藥物主要分成兩類 A. 外用藥物 B. 內服藥物
內服比較複雜 先說外用
外用藥物主要為藥布、藥膏 等
1. 藥布 健保之下最大宗為 氟比洛芬 英文:Flur-bi-profen
Flurbiprofen 40mg patch (如Flur Di Fen Patch):
基本上 它的字尾是 xxxx-profen 叫做ooxx芬的 幾乎都是NSAID類的藥物(重要-切記)
NSAID類的藥物 是消炎止痛界的聖經 一定要記得。
後面現代的口服止痛藥幾乎全部都是圍繞在這類藥物身上
先記住:這個貼布其實也是屬於 消炎止痛藥聖經 的一類,只是做成 貼布 方便經皮吸收
整理一下貼布的使用重點:
每日一次 使用4-6小時 超過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可以裁切成適當大小<—沒必要每次貼一大片上去
這個是藥物 過度使用還是會產生問題的 ex. 使用痠痛貼布 過量恐會傷腎
基本上一天貼一片 還蠻安全的
懷孕分級C
-----
詳細內文 看網站比較清楚吧
https://drbao.org/medication-1/
皮膚過敏 口服 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常見皮膚反應有哪些?
一篇世界各國414位民眾接受新冠肺炎mRNA疫苗之後皮膚反應,(根據2021年7月份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的報告)
83%施打莫德納疫苗、
17%施打輝瑞/BNT疫苗)
的分析報告,其中最常見的四種皮膚副作用包括:
⭕ 1. 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 delayed large local reactions (俗稱「新冠手臂」)
⭕ 2. 局部注射處反應 local injection site reaction
⭕ 3. 蕁麻疹反應 urticarial eruptions
⭕ 4. 全身性過敏疹 (麻疹樣藥物疹) morbilliform eruptions
其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副作用,例如凍瘡樣病灶、肢端紅痛症、原有皮膚病惡化、玫瑰糠疹、單純疱疹、帶狀疱疹、填充物注射處(例如原本臉上打過玻尿酸的地方)紅腫…等各式各樣的皮膚疹。
⭕什麼是「新冠手臂」?
就是前面提到最常見的皮膚反應,正式名稱是「#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根據2021年7月份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的報告,大多數是在施打莫德納疫苗的人中出現,
⭕️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
占全體通報數的94%,
其中大部分的人(66%)是在第一劑後產生此反應,
約有30%通報者是在第二劑後產生;
至於在通報打輝瑞/BNT疫苗出現皮膚疹的人之中,則分別有15%與18%在第一劑與第二劑後出現此反應。
不過,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在全部受試者中只有0.8%的人出現「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而且這種反應在施打第二劑時,發生的比率更低。
⭕此反應的特徵是大約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大約7-8天發生,在打過疫苗的手臂上會腫一大包,又腫又熱又痛,可能會有點癢,很像大家平常熟知的蜂窩性組織炎。
⭕目前推測「新冠手臂」有可能是對疫苗中的賦形劑——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過敏所造成,一般大約3-4天之後就會逐漸消退,最長甚至可達25天。
⭕一般建議可以局部冰敷紅腫部位來改善症狀;如果真的很腫痛,也可以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有時可以加止痛藥來治療。而且,這樣的人還是可以打第二劑新冠肺炎疫苗,而且通常第二次再施打同一種疫苗時,雖然會更快出現紅腫,但反而症狀會比較輕微也比較快消退,甚至有約一半的人沒有出現新冠手臂反應。
⭕本來就有蕁麻疹或是皮膚過敏,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嗎?
雖然在常見的四種皮膚副作用包括了蕁麻疹反應,但是經比對分析後,發現這些副作用的發生與原先通報者是否有蕁麻疹或過敏體質無直接關係。因此,目前認為原本有蕁麻疹或皮膚濕疹的人,還是可以接受新冠肺炎疫苗。
參考資料:
*N Engl J Med 2021;384:403-16
*JAAD Case Reports 2021; 10: 92 -5
圖片:https://www.aad.org/dw/dw-insights-and-inquiries/archive/2021/covid-arm
原文:皮膚部朱家瑜教授
轉載自台大醫院網站COVID-19常見問題
https://www.ntuh.gov.tw/COVID19-QA/Faq.action
皮膚過敏 口服 藥 在 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濕疹?皮膚敏感?中醫治療會用類固醇?】
🙋🏻♀️醫師,我個小朋友生濕疹,你會用類固醇治療濕疹?
💁🏻♂️我不會。我不會。我不會。
我自少是濕疹患者,小時候被親人帶去見西醫,當時不知道是類固醇😯,只知是止痕膏,越用越多,後來仲要口服😩;因為如果不連續使用,皮損反彈更厲害,後來,修讀醫學後,原來知道這叫「類固醇反彈」,所以立即停用,辛苦才捱過多個月更嚴重的紅、腫、出水⋯等皮損情況,我深知「類固醇」不應是長遠的治療方法,因此我不停研究除「類固醇」以外的天然方法去解決濕疹問題。
以下圖(圖片來源:網路視頻)是嬰幼兒因濕疹使用過量類固醇後,導致皮膚泡鬆所以,不要胡亂試用。
❤️遠離濕疹我的小小心得
如父母已有不同過敏問題(如鼻敏感、過敏性胃腸炎、氣管敏感、皮膚過敏等),孩子過敏機率為70%。
👶🏻嬰幼兒期 -避開誘發致敏源
在嬰兒加固期,每種新的食物,以少量接觸為主,如遇敏感症狀,立即停止食用;一些比較易過敏的食物如橙,花生,更不要才這期間亂試,主要原因為嬰幼兒的免疫力未完全發展。
有些媽媽👩🏻會以「任何食物」都應該比BB試一啖,就算有少量敏感反應(如皮膚紅,便秘等)也繼續試餵,一有過敏症狀,等於身體出現慢性發炎,輕則皮膚紅疹,重則咽喉腫脹,會有即時生命危險(如休克、呼吸困難),也有機會身體過敏反應處於激活狀態,對日後做成更嚴重的過敏問題。
👧🏻🧒🏻已經出現濕疹的小朋友
緊記濕疹患者,不論大或小,60%靠生活改變,40%靠藥物治療。
生活改變
不少過敏病人(鼻敏感、濕診)來到我的診所,我都建議首要戒奶戒糖。
💁🏻♂️牛奶在中醫中屬濕性之品,牛奶蛋白對BB來說,是異性蛋白。BB未成熟的免疫系統會誤以為是有害物質(過敏原),引發身體作出激烈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因而可會出現過敏性鼻炎(鼻敏感)、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奶癬一類)等症狀。
近期醫學上,糖是主要影響發炎的飲食因子之一,不止甜的糖,也有碳水化合物。高升糖負荷的食物,可能造成長期高血糖,使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生成增加。
👩🏻醫師,中醫用什麼方法治療小朋友濕疹?
1歳以下,以外用療法為主 。
1-6歲,以外用療法為主 ,只建議服用組方簡單的中藥。
6-12歲,可以用外用療法,配合服用中藥。
以下建議外用療法(適合任何年齡)
1)洗浸 - 用中藥外洗劑去清洗皮損患處
👉🏻中藥洗劑藥方(G6PD 不適用)
金銀花 5錢 、連翹 5錢 、土茯苓 5錢 、黃芩 3錢 、地膚子 3錢 、甘草 2錢
用清水煲約20分鐘,去渣後,待藥汁至約30度左右,可用清洗患處或濕敷患外處。
2)濕敷 - 用含純植物保濕液濕敷,有助鎮靜皮膚
3 )修復 - 不少草藥含有皮膚修復效果,只要勤搽厚敷,就可加速修護破損的皮膚,草藥啓動自愈力,加速皮膚癒合。
☘️服用中藥
要依據不同濕疹種類,(我的濕疹研究分開6種)再配不同的中藥食療及湯水。有興趣,可以search 我的 #濕疹草藥研究 ,有大量的post 可參考。
下次再討論其他兒童過敏問題。
天然濕疹皮膚專區: https://bit.ly/3cuBwuR
其他資料-
#沈香對皮膚潰爛有幫助?
👉🏻👉🏻沈香茶︰https://bit.ly/3rSOEiw
👉🏻👉🏻沈香手串︰https://bit.ly/3qusJho
#暖養孩子 #暖養飲食 #由細做起
#發育 #幼兒 #遠離過敏
如果大家都想得到第一手健康寶寶療理資訊,請加入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健康寶寶資訊谷,一齊育成健康寶寶!!
加入健康寶寶資訊谷鏈結📌 http://bit.do/eEw7H 📌
訂閱我的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LAlMeQ
皮膚過敏 口服 藥 在 過敏都靠它!服用抗組織胺前該注意哪些事項? | 用藥停看聽 的相關結果
抗組織胺是民眾超常見的用藥。無論你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流鼻水,還是蕁麻疹引起的皮膚癢,只要發生過敏反應時,最常被使用的藥物就是抗組織胺。 ... <看更多>
皮膚過敏 口服 藥 在 皮在癢怎麼辦?就醫用藥解方大公開 的相關結果
... 常有同時開立口服藥加上外用藥的情形,一旦症狀緩解,通常會調整或減少用藥,避免對病人身體造成其他的影響;而有些皮膚過敏的疾病如蕁麻疹,用藥 ... ... <看更多>
皮膚過敏 口服 藥 在 [醫學筆記] 皮膚科常用藥物整理(2)全身性藥物篇 的相關結果
皮膚 科醫生臨床經驗: 蕁麻疹急性發作時打Vena+口服Allergra通常止不住, 因為Vena只能持續4~6小時, allergra止癢比較弱. 所以建議是很癢的話一樣Vena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