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類澱粉沉著症 好像卡垢洗不掉
文/蔡逸姍
「我是不是中毒了?背上怎麼一片黑黑的,洗都洗不掉,而且好癢,治好幾年都不會好!」在皮膚科門診的病患小王(化名)邊說邊掀開上衣。映入醫師眼簾的是,在他的上背部有許多咖啡色、黑色小突起顆粒組成的片狀病灶,甚至隱約有點波浪狀的感覺,還有一些分布在肩膀和上臂。
小王接著說:「其實好幾年前就有了,本來一小片,我以為是洗不乾淨,很用力洗,越洗越大片!」小王平常洗澡時,還會特別用絲瓜布或毛巾刷洗背部,想要洗掉這些看起來像髒污的斑點,但好像沒有幫助。
檢查後發現,其實小王罹患的是皮膚類澱粉沉著症,並不是中毒,也不是皮膚的髒污油垢堆積在表面。這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常常是病患過度搔抓,導致皮膚受傷,有一些物質沉澱在真皮內。
在顯微鏡底下,中高倍才看得到這些沉澱物質,有時甚至需要特殊染色,像是剛果紅,才看得清楚這些沉澱物。如果病患不了解病因,用力抓或刷洗表皮,反而惡性循環,表皮又再度受傷,沉澱更多的類澱粉物質在真皮層內,就會越來越大片。過去也有文獻指出,喜歡用毛巾擦澡的日本人,也比較會在背部有皮膚類澱粉沉著症。
類澱粉沉著症也可能會分布在小腿前側、臀部,甚至在一些其他部位,像是臉部等。有時候類澱粉沉著症可能是其他皮膚炎的次發表現。
通常醫師會開立強效的類固醇藥膏,除了止癢之外,也可以稍微讓顆粒比較平滑。有時候醫師也會開立外用A酸或角質溶解劑。大多數狀況下,只能控制病情,無法根治,所以即使在有治療的狀況下,病情也可能會反反覆覆的發生。
最重要的是,病患不要搔抓或刷洗病灶。如果有原發性的皮膚病,也必須先治療原本的皮膚病。只有分布在皮膚的類澱粉沉著症,並不符合重大傷病的規定。有一些種類的類澱粉沉著症會堆積在內臟器官,例如腎臟,才會影響器官功能。
另外,有一些荷爾蒙可體松缺乏疾病,也就是愛迪生氏症,也會在背部有灰灰藍藍的色素沉澱,但通常是平的,沒有顆粒狀,也經常會伴隨其他症狀,最好由醫師判定,後進行治療。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