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2020年6月夜幕低垂,忙完門診又接連開兩三個會議的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剛回到家就接到W病患家屬電話。「謝醫師,我覺得他這次也許撐不過了!我先生情況還好的時候,有交代要把他的身體給你,可能要麻煩你幫我們安排」
同時罹患「重症肌無力症」與「類澱粉神經病變」兩種罕見疾病。時隔數月談起往事,謝松蒼教授還是忍不住眼眶濕潤。那時候我跟家屬說我們再盡力看看。第2天就安排W轉院,沒想到進來幾個小時,他就走了。面對家屬強忍哀傷說:「我先生交給你,這樣我就放心了。」謝松蒼深深吸口氣緩和翻騰的情緒,語氣堅定地安慰W太太:「接下來就是我的功課」
謝松蒼教授清楚知道自己片刻都不能耽誤,隨即召集「腦庫小組」把握黃金6小時完成取腦,再做每個腦區神經組織切片,並進一步染色處理,「我們的功課就是做好病理診斷,妥善保存他的腦神經組織,提供科學家嘗試從裡面研究找出治療藥物。」透過家屬協助,W先生如願化身醫學院大體老師,也成為試運作剛滿周年的「臺灣腦庫」第3位捐腦者。
■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
病友家屬、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創會理事長朱穗萍說:『我們病友願意捐腦,但我們國內缺乏腦庫,我們希望在生命最後,將最珍貴的腦貢獻出來,就希望能夠破解或加速腦部研究的管道』
朱穗萍指出,自己一家七口就有六口患有小腦萎縮症,只有自己正常,希望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不要發生在別人家。她說,因為對疾病的不了解,帶病基因隱藏在社會各角落,期盼能早日找到疾病破解方法[1]。
■腦庫計劃獲各界相挺
2017年,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創會理事長宋秉文因應小腦萎縮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病患與家屬敦促,決定根據歐美經驗發起籌設臺灣腦庫。在籌備會議上,宋秉文用懇切的眼神看著謝松蒼,「為了讓病友圓夢,能不能由謝教授領導規劃這件事情?」平日忙著門診,還兼顧研究教學的謝松蒼,沒拒絕這個艱困任務,反而二話不說當場答應。「因為這是老師的夢想,也是病友的夢想」
謝松蒼始終記得1995年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回到台灣大學任教,當時的醫學院副院長陳榮基交給他的首項任務,就是協助規劃建置腦庫,但寫好研究計劃送到相關部會審查卻未通過,籌設腦庫就此石沉大海,「老師到現在還常常在LINE寫說,這是他在退休前沒有完成的夢想!」[2]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腦庫提供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腦庫」是什麼?相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血庫或是器官捐贈,腦庫應該是陌生的字眼,但是它和血庫與器官捐贈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類似的是,腦庫和血庫、器官捐贈都是來自於民眾的捐獻,是大愛的表現;不同的是:在於捐獻的時機和目的,血庫是隨時可以捐血,器官捐贈發生在意外腦死判定之後,可以移植器官救人,但是腦庫的腦組織取得有時間限制,提供作為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而非作為移植之用。
腦是非常精密的結構,每一個腦區都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在生前是無法取得腦組織的;所有腦組織的捐獻,都是在這些有大愛的民眾,往生之後才能捐獻出來作為研究之用,以開發新的藥物治療為目的。
從這個觀點來看,腦庫和我們所了解的其他捐獻,包括「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就非常的類似。大體老師是在民眾簽署同意書,往生以後,由家屬捐給學校,作為醫學院學生學習解剖實習之用,用來了解人體的三度空間結構。
器官捐贈則常是發生在意外之後,家屬感於這些民眾生前希望幫助其他民眾的大愛,把往生者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民眾移植。所以,器官捐贈可以給予受贈民眾新的生命和生活品質。
相對於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腦組織捐贈者的大愛更為廣泛,因為經由這些研究,發現的治療藥物,可以嘉惠所有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
■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研究
簡單的比喻,大體老師的捐贈造福了醫學院學習解剖的學生,器官捐贈可以讓數個或者數十個病友得到新的生命。但是腦組織的捐獻,因為新的藥物開發,可能造福千千萬萬的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這樣的大愛,影響更為深遠!也因此先進國家,從 1960 年代開始,就以政府的力量,有系統地設置腦庫,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為研究的標的。
為什麼需要使用人腦來做研究,難道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比如細胞培養、動物實驗,相對於身體其他的器官組織,腦神經是最精密的,各個不同的腦區,掌管不同的功能,有些負責運動、有些負責感覺、有些負責語言,特別是情緒等的表達,如此複雜的分區,在動物和人有相當大的差別。
在很多動物實驗上,可以發現有效的治療,但是到了人體試驗,卻無法成功,就在於動物的腦組織和人類的腦組織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在基因、蛋白質的組成,以及神經細胞之間的網絡結構。
也因此,所有在動物實驗上面證實有效的藥物要到人體試驗之前,都必須經過驗證,也就是需要使用人腦的組織作為實證。比如,這一個蛋白質在動物實驗上發現是有增加,那麼在病人的腦組織是否有同樣的變化,如果有同樣的變化,那麼進一步的人體臨床實驗就有可能。
■那麼收集這些人腦的組織,真的有實際上的用途嗎?
一個最好的例子是阿茲海默病的失智症。在 1980 年代,美國神經科學家,注意到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底部有乙醯膽鹼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阿茲海默病人很早就消失退化,也因此,建立了乙醯膽鹼學說。
有了這樣的分子標的,包括科學研究者和藥廠,就迅速的以乙醯膽鹼作為標的開發藥物。到了 1990 年代,第一個阿茲海默病失智症狀的藥物就進行臨床試驗,而且顯示可以有效地延緩失智症的進行。
到目前為止,乙醯膽鹼藥物也是在阿茲海默病使用最廣、最有療效的藥物,這一個現象說明了腦庫對於神經退化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台灣的人口老化,各式各樣的疾病隨著年紀增加,盛行率都有提升,這當中最嚴重的就是神經退化疾病,全世界大規模的調查顯示,在 80 歲之後,半數以上的神經疾病,都是神經退化疾病或是神經罕見疾病,神經退化疾病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神經罕見疾病則包括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的漸凍人)、小腦萎縮症、類澱粉神經病變等等。
這些疾病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非常有效的藥物治療,所以這是全世界各國政府的研究單位和藥廠在極力開發的領域,而要從事這些研究、開發藥物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人類的腦神經組織[3]。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
曾因罹患肝癌引發嚴重內出血,被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現在每過一天就賺到一天的謝松蒼教授從不覺得肩上背負著這麼多病友和家屬的愛心與期待,是沉重的壓力。
「我只是有個夢想,要幫他們完成這件事情。我也知道自己可能完成不了,但每天走一小步,讓更多人認同這個理念,即使我退休了,還是有人會接棒繼續下去。如果我們今天連一步都沒有踏出去,30年後還是零」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謝松蒼站在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前,娓娓訴說臺灣腦庫的規劃藍圖與願景,「這個腦庫不屬於現在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屬於我們的下一代!」眼光停在「無語良師」牆上的台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的名字上,謝松蒼平靜地說:「我也希望可以像謝教授一樣,生前是老師,往生以後也是老師」[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台灣神經科學家攜手號召捐腦、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78928
∎[2] ( 蘋果新聞網 )「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3]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謝松蒼」〔 健康世界 / 109年8月號〕: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1860
➤➤照片
∎(蘋果日報)「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凝望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謝松蒼希望臺灣腦庫也能立牆紀念每個捐腦者(李宗祐攝)。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建置策略】
在高齡化社會的年長族群中,腦與精神疾病,特別是神經退化常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歷程。其伴隨的失智、失能以及相關的健康與生活風險,對個人以及家庭造成莫大的負擔。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探索神經退化的病理與預防機制,而健康與疾病人腦的收集可提供腦科學研究的平台,對於腦與精神疾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遺憾的是,國內至今並沒有收集國人腦與相關組織的機構。臺灣必須盡速建立腦神經組織庫,趕上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精進高齡醫學並參與長照規劃,預防神經退化與精神疾病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的衝擊。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10-7/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臺灣腦庫 #腦庫 #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 #謝松蒼
臺灣腦庫協會 / 臺灣大學醫學院 / 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覺醒來習慣先看手機?通勤、上班、甚至回家後,眼睛總是離不開手機、電腦、電視嗎? 在這個用眼過度的時代,台灣人的 #近視 率是世界第一,不少人不到40歲,睫狀肌衰弱造成 #老花眼 ;黃斑部病變、 #白內障 使視力模糊,或是眼睛變得容易乾澀等,連白內障都有年輕化趨勢。 根據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
盛行率例子 在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究竟「快篩」的準確度是多少?】
先給大家一個粗略的概念:如果你快篩「陰性」,那恭喜你,應該是平安沒有生病,當然還是有極低的機率是太早驗還沒發病;但如果是快篩結果為「陽性」,究竟是真陽性還是偽陽性?答案就必須取決於篩檢的族群,與當時疾病的盛行率,才能判斷比例。
很多人無法接受這個答案,說:「哪有這種事,為什麼一個檢查的準確度,會因為篩檢的人口不同,而決定好或不好呢?」我知道這個概念可能很反直覺,我利用老師抓學生作弊這個例子,來做個比喻解釋給你聽...↘
👉PCR檢驗陽性,快篩陽性,與抗體陽性分別代表什麼意義?>>https://cplink.co/JRQ6yz6f
盛行率例子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酒精危害健康大,青少年飲酒恐終身成癮】
提起《星夜》、《向日葵》等畫作,不少人腦中立刻就會浮現知名畫家梵谷的名字。研究者認為梵谷從年輕時,就飽受「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Bipolar disorder,「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即過往所稱的「躁鬱症」)和「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所擾,且兩者都因梵谷的「酗酒」、「營養不良」等問題而日益惡化,或多或少導致梵谷不時就會與朋友高更(Paul Gauguin)發生衝突,間接促使梵谷在 1888 年 12 月的時候舉刀割傷自己的耳朵。
割耳事件發生後,梵谷因此住院,被迫展開一段滴酒不沾的生活。這段滴酒不沾的時光,讓梵谷出現「酒精戒斷症候群」,使他兩度為「譫妄(Delirium)」纏上,出現諸如幻覺、意識混亂等現象[1]。
酒精成癮就是俗稱的酗酒,「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陳奇硯醫師表示,酗酒者就像被酒精”勾住了”,如魚鉤鉤住的魚,無法輕易掙脫。個案可能會經歷工作無法持續,而出現法律問題(酒駕),與家人朋友爭吵,情緒低落難自控,屢次想戒酒又每每失敗等。面對這些挫折,個案多數會選擇以酒精麻醉自己,喝了酒卻又使問題惡化。如此週而復始,進而長期失業生活、沒有目標,終日與酒精為伍,精神疾病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生[2]。
■若是太年輕就接觸酒精,則可能導致終身酒精成癮
研究指出:男性以每週兩罐啤酒、女性以每週一罐啤酒為上限,若超過此標準,將毒害健康,不可不慎;若是太年輕就接觸酒精,則可能導致終身酒精成癮,無法戒除。
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2017年18歲以上成人過去一年的飲酒率為43%,12至17歲青少年曾經飲酒的盛行率則是27.7%,飲酒後的社會負擔、醫療負擔成本每年約達500億元。
過度飲酒除了腸胃出血、肝病變、糖尿病、骨折、癌症、失智、腦部病變、精神異常、情緒症狀等健康問題,酒精下的暴力、酒駕等社會事件更是常有耳聞[3]。
■酒精與精神疾病
自古以來,酒與人類生活就密不可分。從烹調佐料到直接飲酒,甚至許多文學藝術創作,都與酒息息相關。雖然適量的飲酒,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愉,但是不適當或過量的飲酒,會傷害腦部和身體諸器官,增加意外傷害的發生。不只嚴重危害個人健康,更會導致醫療資源之浪費,增加國家社會負擔。
依據美國統計,飲酒造成的健康問題排名第三,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與飲酒相關的疾病,涵蓋身體各個層面,包括胃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血液及免疫系統,以及精神神經症候群等等。精神疾病方面可分為兩大類:
1.為酒精使用問題,包括酒精依賴及酒精濫用。
2.酒精誘發疾患,如常被提到的「3D」-- Delirium(譫妄)、Depression(憂鬱)、Dementia(失智)。
►酒精使用問題即一般所謂的酗酒,分為「酒精依賴」及「酒精濫用」此二型。
1.「酒精依賴」
乃指病態地使用酒精,且造成社會和職業功能的障礙。伴隨的特徵包括:酒愈喝愈多,不喝時會有戒斷症狀,多次戒酒失敗,因為喝酒而放棄或減少重要的社會性活動,以及明知酒精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仍持續喝酒等。
2.「酒精濫用」
也是一種未能適度、適時、適量飲酒的情形,例如借酒澆愁、狂飲作樂等,但嚴重度未及酒精依賴。
►喝酒過量極易造成酒精中毒,因酒精是中樞神經的抑制劑
少量使用時,出現欣快感、話多、過度活動。若酒精濃度再增加,可能會出現言詞含糊、運動協調障礙、眼球震顫、注意力或記憶力損害、更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木僵或昏迷。而暫時記憶缺失常在酒精中毒時伴隨出現,主要是一個特定的短期記憶障礙,患者可能無法回想起五至十分鐘前發生的事情。
►長期飲酒後若突然停酒,會出現戒斷的症狀。
原來長久被抑制的神經組織,因反彈現象所呈現的過度興奮狀態。酒癮與憂鬱症(depression)此二者可互為因果,憂鬱症的患者會藉由酒精等物質短暫地麻醉自己,以逃避憂傷心情;酒癮患者也可能因長期飲酒而導致憂鬱症,兩者之因果關係需清楚的釐清。
►酒精誘發之持續性失智(dementia)長期酒癮引起的痴呆,在失智症的原因中約佔1至5%。
其人格構造逐漸去結構化,伴隨情緒不穩定、失控行為與失智症狀,亦可能出現多疑、猜忌等精神症狀。以電腦斷層掃描攝影,發現其大腦有萎縮(尤以額葉最為明顯)和腦室擴大的現象。
►酒精誘發之精神病性疾患由於酒精的使用,導致妄想或幻覺的出現。
其中有以莎士比亞筆下人物為名的「奧賽羅症候群」為典型的代表。這類患者會產生懷疑配偶或伴侶不忠的妄想,以男性較常見。
由於長期飲酒的患者,常伴隨有性能力逐漸下降的現象,造成無力感,轉而產生病態的嫉妒,懷疑配偶與他人有染,臨床上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
►由於酒癮患者長期以酒精為主要能量來源,缺乏攝取其他食物營養,易造成營養缺乏。
例如維他命B1缺乏所引起的「魏尼克腦症」和「柯沙科夫症候群」,前者為急性發作,後者是急性發作後,殘餘下來較慢性且永久性的症狀。
▶「魏尼克腦症(Wernicke encephalopathy)」:
主要以眼睛運動異常、步伐失調及整體性混亂等症狀來表現。在此急性期,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十七。若經過維他命B1補充後,幾乎可完全恢復。
▶「柯沙科夫症候群(Korsakoff syndrome)」:
主要之症狀表現為失憶或虛談現象。經過治療後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病人能恢復[4]。
■我們與酒癮的距離
►什麼是酒精使用障礙症?(俗稱「酒癮」)
1.對酒精的使用,超出預期的量,無法自我控制。
2.或任何時間都可能出現極強烈的渴望,因而無法執行自己的角色與任務,人際關係惡化、無法工作,且有生理上的酒精中毒或酒精戒斷的症狀。
3.酒癮者對酒的渴求會強烈到像對食物或水的需求。酒癮者將不顧嚴重的家庭,健康,或法律的問題而繼續地飲酒
▪劃重點:「酒癮就是不顧一切,把酒當水喝」
►酒癮是「病」嗎?
它會終其一生影響酒癮者。通常遵循著一個可預知的發展,發展成為酒癮的危險不但受到基因的影響,也受到生活型態所影響。酒癮對身體器官造成多重危害,包括:記憶損傷、失智、肝硬化、胃潰瘍、胰臟炎、高血壓、腦中風等。
▪劃重點:「酒癮算是一種病,屬於腦部原發性而慢性化的疾病」
►喝酒後臉紅是好現象嗎? 錯!
酒後的「臉紅」,是體內酒精代謝成乙醛後,乙醛堆積在血液中的結果。約有44%的臺灣人體內代謝乙醛的乙醛去氫酶的活性低,造成乙醛堆積在血液中,產生臉紅、心悸、噁心、頭暈等症狀。
▪劃重點:「乙醛是一級致癌物質,酒癮者罹患癌症的風險隨飲酒量增加而上升」
►酒癮可以治療嗎?酒癮是可治療的疾病!
大部份酒癮患者需要專業協助才能使他們從成癮狀態中復原,酒癮治療計劃利用心理諮商與藥物治療幫助患者停止喝酒,許多人藉著支持網絡與治療計劃能停止喝酒與重建他們的生活。
▪劃重點:「目前已有實證醫學基礎的藥物及處遇措施,可以協助酒癮者減少酒癮或停止喝酒,恢復生活」
►酒癮會遺傳給後代嗎?父、母親若有一人是酒癮病人,則其孩子有高出一般人3至4倍的風險也可能成為酒癮病人。
研究顯示,發展成為酒癮的危險性,的確發生在家庭裡。2008年由美國NIAAA這機構執行的研究結果發現,基因因素可以解釋40%-60%的酒精使用障礙症病人的變異性,從此之後,某些會造成酒精使用障礙症的特定基因也被發現,這些基因主要是與人類腦部酬償中心的發展有密切相關。
▪劃重點:「酒癮是遺傳基因所致!但也與生活型態有關」
■專家建議可以依以下步驟來幫助酒癮者尋求治療
若一個酒癮者沒有意願尋求協助時,怎麼辦?酒癮者通常不會自己去尋求協助,除非在特定的情境下,例如,因為暴力事件導致法律要求他接受治療或是有緊急的醫療需求。專家建議可以依以下步驟來幫助酒癮者尋求治療:
❶ 停止所有的隱瞞!
通常家庭成員對於家庭外人員的詢問,會找一些理由來保護酒癮者在酒後所造成的結果;所以不再隱瞞酒癮者酗酒的事實,以便酒癮者有機會體驗到酗酒所造成的所有後果是很重要的。
❷ 慎選干預的時機!
找酒癮者談酒癮治療的最好的時機,是當其因喝酒發生問題或意外事件不久時,例如一個嚴重的家庭爭執或意外。選擇當酒癮者清醒、沒有喝酒以及你們倆的心情也相當平靜,而你有機會私下與他談的時機。
❸明確告訴酒癮者你很擔心他/她喝酒!
對於酗酒後所導致的問題可以舉些例子說明,包括近來嚴重的意外事件。
❹說明後果!
向酒癮者說明如果他/她不去尋求幫助時,你會怎麼做,這並非是要處罰酒癮者,而是要她/他避免發生問題,你可以說你會怎麼做,範圍包括:拒絕和他一起參加有提供酒精飲料的社交活動,或你將考慮離開他/她。但如果你未準備付諸行動,則不要做出任何威脅。
❺獲取協助!
進一步收集酒癮者生活的社區中,有關酒癮治療方式的資訊,如果酒癮者願意去尋求協助,你可以立即與治療諮商者約一個時間,承諾第一次陪同酒癮者一起去瞭解治療的方案和/或聚會。
❻向朋友求助!
如果酒癮者還是拒絕去尋求協助,可以請朋友就以上的步驟來和酒癮者談,若這個朋友是一個酒癮康復者,可能更具有說服力,但要關心且不具批評態度的人才有幫助。不只一個人或不只一次的干預是必要的,通常需要很有耐心的以勸、哄的方式來讓酒癮者願意尋求協助。
❼發現成員的力量!
藉某些專業人員協助,家人結合親戚、朋友,以一個團體方式來面質酒癮者,但這種方式必須要在有此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主持下來進行[5]。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指出:「台灣目前規範18歲以上可以購買酒精,相較美國合法飲酒年齡21歲提早許多。青少年是腦部發展的關鍵時期,21歲前仍屬於青少年晚期階段,任何一個外來物質都可能對造成腦部影響,其中,酒精對學習能力、記憶力的傷害則最為顯著。
而根據美國及德國流行病學的調查,18至21歲青少年晚期酒精濫用及成癮比例明顯驟升,因此絕不鼓勵過早接觸酒精。」人們一旦酒精成癮就沒有回頭路,會從喜歡酒到身體需要酒,只要不喝就不舒服,嚴重可能出現手抖、幻覺、意識錯亂等情形,且這些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達8-10%。
面對酒癮患者,醫療端除了提供戒酒藥物,也會合併個別心理治療,找出酗酒的原因,並輔以團體治療及家庭治療,但臨床上,成功戒酒的患者實屬少例。
陳益乾主任說明,酒癮治療跟其他身心疾病治療的不同在於,酒癮患者在臨床介入下會很快清醒,可是若病人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往往離開醫院後又會無法克制自己買酒喝的欲望,導致酒癮不斷復發[3]。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Technews 科技新報)「荷蘭團隊跨時空看診,梵谷一生究竟罹患哪些精神病?」:https://technews.tw/2020/11/07/insight-into-vincent-van-goghs-psychiatric-illnesses/
∎[2](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酒精成癮易憂鬱,長期酗酒得精神疾病風險高」:https://www.ttpc.mohw.gov.tw/?aid=302&pid=0&page_name=detail&iid=105
∎[3](台北慈濟醫院 ) 「青少年飲酒易成癮 恐致嚴重身體傷害」:http://taipei.tzuchi.com.tw/%E9%9D%92%E5%B0%91%E5%B9%B4%E9%A3%B2%E9%85%92%E6%98%93%E6%88%90%E7%99%AE-%E6%81%90%E8%87%B4%E5%9A%B4%E9%87%8D%E8%BA%AB%E9%AB%94%E5%82%B7%E5%AE%B3/
∎[4]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酒與精神病」: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910/4573.htm
∎[5](衛生福利部)「我們與酒癮的距離-酒癮自我評估」: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hotos/a.484593545040402/1234903680009381/
➤➤照片
∎酒精成癮的五大警訊:https://narconon.pixnet.net/blog/post/468560087-%E9%85%92%E7%B2%BE%E6%88%90%E7%99%AE%E7%9A%84%E4%BA%94%E5%A4%A7%E8%AD%A6%E8%A8%8A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精神疾病 #酒精成癮 #梵谷 #酒精依賴 #酒精濫用 #酒癮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盛行率例子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覺醒來習慣先看手機?通勤、上班、甚至回家後,眼睛總是離不開手機、電腦、電視嗎?
在這個用眼過度的時代,台灣人的 #近視 率是世界第一,不少人不到40歲,睫狀肌衰弱造成 #老花眼 ;黃斑部病變、 #白內障 使視力模糊,或是眼睛變得容易乾澀等,連白內障都有年輕化趨勢。
根據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3900萬失明人口中,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造成的失明分別占了51%、5%,且國家衛生研究院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2013年65歲以上國人白內障盛行率超過30%,相當驚人。
而黃斑部病變機率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上升,原來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近年也不乏20、30歲年輕人患病的例子。建議積極改善,降低失明的可能性。
保養眼睛成為必備功課,飲食也可以幫上忙,日本藥劑師井上正文推薦一道簡單的「枸杞藥膳湯」。透過枸杞、蓮藕、鴻喜菇等食材,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能預防改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白內障、乾眼症、老花眼等眼部疾病!
枸杞富含類胡蘿蔔素及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能抗氧化、改善眼睛疲勞,其中的β-胡蘿蔔素能轉化成維生素A,有助預防乾眼症及夜盲症;玉米黃素則有預防黃斑部病變的效果。
「補水潤目」的蓮藕,搭上鴻禧菇效果更好,改善眼睛乾澀、也讓血流更流暢!
日本藥膳研究家坪內千惠子也分享,她40歲時深受老花眼困擾,自從天天吃枸杞一個月後,她的眼睛疲勞和老花眼都改善了!
冬天天氣冷,趕快來煮一碗簡單又好喝的藥膳湯品,堪稱是天然眼藥,護眼行動從現在就開始!
怎麼做呢?
材料(2人份)
枸杞30粒、蓮藕1節、鴻喜菇1/4叢、雞粉1/2小茶匙、水400ml、料理用酒2大茶匙、魚露1小茶匙(也可以用醬油代替)、鹽及胡椒少許
做法
1.枸杞先用溫水泡10分鐘。
2.蓮藕去皮、用磨泥器削成碎塊,也可以用果汁機打成泥。
3.鍋中放入水、酒、醬油及蓮藕。
4.用大火加熱,沸騰後轉中火煮10分鐘。
5.枸杞連同泡枸杞的水一起倒入鍋中,並放入鴻喜菇。
6.用鹽、胡椒調味即可享用。
井上正文表示自己也是每天喝這道藥膳湯來保護眼睛,建議在早餐、晚餐時各喝一次,這份食譜就是2人份的,一次沒喝完可以放冰箱冷藏,但建議隔天就要喝完。
【保護眼睛吃什麼?影片來教你】
血管、骨骼、眼睛、腸道4大抗老 黃金穀物玉米
https://youtu.be/0mWruu8-y5Q
"決明子" 明目清肝降血壓
https://youtu.be/p5bwzw76row
一天一顆蛋,葉黃素最多最護眼 (水波蛋)
https://youtu.be/fozcKman9Tg
【護眼撇步祕笈看這裡】
WHO警告:50%失明一主兇!天然眼藥1碗護眼養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759
奇異果輸了!防老花白內障,護眼蔬果第一名是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442
52歲博士有著30歲外表!祕訣就在每天一定要吃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428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盛行率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昨天我跟大家分享,關於科學研究跟科學精神裡面的「可證偽」性。然而在今天我想延續關於「科學精神」的部分哦,我談另外一個層面,叫做「機率」。
在理性上我們都知道,在面對多元且複雜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要把「機率」考量在裡面。然而事實上,在真實的情境裡面,我們可能都會忽略「機率」,而想要有一個直接的答案,或者是直接的定論。
那也因為這樣的思考盲點,讓我們沒有辦法去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因為當我們集中在,要找一個固定的答案,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解釋的時候,我們就會忽略它背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剛好我最近讀到了一個研究,它是在1993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巴倫教授,他進行了一個實驗。而這個實驗呢,他找的是一群小朋友聽一段故事,然後問這一群小朋友,該怎麼做決定?
這個故事是這樣哦,蘇珊和珍妮她們正在爭論,開車的時候應該要繫安全帶,還是不應該繫安全帶。蘇珊覺得應該繫,而珍妮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
珍妮說她聽過,當發生事故的時候,如果車子栽進湖里或者是起火,駕駛會因為繫了安全帶,所以沒辦法逃生的新聞,關於這一點,各位的想法是如何呢?
這個巴倫教授,就把這個問題去問一群孩子,而聽到這個問題的孩子,有些就會回答:「還是要繫安全帶啊!」,然而有些就會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然後開始搖擺不定,不知道該怎麼辦?
巴倫教授把他們討論的內容跟流動,完整的記錄下,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這一群孩子的互動裡面,沒有人真的認真去考慮,任何事件發生的「機率」。
究竟是一般的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比較高;還是開車的時候栽進湖里,或者是突然起火,它的機率會比較高?
所以簡單來說,對這一群孩子的心智模型,他們都想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就是要不就繫安全帶,要不就是不繫安全帶。而不是去思考,如果在什麼樣的前提跟情況底下,繫安全帶或不繫安全帶,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那你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哎呀!這是一群小孩啊,我是大人了,我應該不會犯這個錯吧!然而事實上,回到我們的真實生活裡面,你想一下。
如果今天你去看醫生,你的醫生告訴你,如果你不改變你的飲食習慣,你會得到癌症的機率是30%,請問你聽得懂這句話嗎?
你會發現這些字,每個拆看來聽你都知道,而且它都是中文,但是事實上組合起來,在你心中你還真是沒概念。什麼叫做「得癌症機率是30%」?這個時候你就會很想要去問一個問題,叫做「啊!到底是會得,還是不會得?」。
好的!當你的思維走到這裡,事實上你跟那一群孩子是一樣的,你們在考量的叫做「要繫安全帶,還是不繫安全帶?」而忽略了一件事,醫生告訴你的是,如果你的飲食習慣不改變,你得癌症的機率是30%。
而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跟條件,就叫做「你的飲食習慣」是否改變?如果再舉一個例子,你可能會更有感覺。
假設今天你的老闆要評估一個新的事業,是否應該要投入,然後要你去做研究分析跟報告,當你把數據資料分析完之後,報告呈上去,並且做了一個口頭上面的簡報。
你提到很多的變因跟條件,什麼樣的前提底下,可以怎麼樣?所謂的成功率,大概有百分之多少?你可能會發現哦,很多老闆他就會這樣子睜睜的看著你,然後到最後問你一個問題:「啊到底是能夠做,還是不能夠做?」。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老闆這樣的問題和這樣的反應,他是不是也是非黑即白呢?再多談一個你一定更有感覺的,叫做「天氣預報」。
說實在一點,就連我自己,我常常也都看不懂什麼叫做「降雨機率50%」?我心中很直覺的、很想要知道就是,啊不你就告訴我,到底是會下雨,還是不會下雨?
當我賭它不會下雨,結果我沒有帶傘出門,這個時候還淋了一身濕,說實在的一點,很多人就會開始對氣象局發脾氣了。可是事實上,你對氣象局發的任何脾氣,你都在為難它嘛。
因為它哪有辦法,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呢?一切都是「機率」啊!那在我們現在生活環境裡面,時代文明進步的這麼快,新工具跟新科技,不斷的朝我們撲面而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們越是想要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就越難做出真正「最適當」的決定。因為一切變得太快之後,凡是你可能就要開始訓練自己,長出對於全盤的思考跟判斷。
而這所謂的全盤的思考跟判斷,它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所以很多人想要學習,在這個「機率」的條件底下,我怎麼幫自己趨吉避凶,做出相對適當的決定呢?
其實這就是你需要「策略思考」的能力,所謂的「策略思考」,它並不是要你去追求一個定於一尊的思維信念,或者是標準答案。
「策略思考」它是會讓你去考量所有的條件跟情境,或者是所有你能夠找到的資料;進一步的去評估跟分析,它們發生的「機率」,哪些是你需要在乎的?哪些是你可以忽略的?
當極端的狀況發生的時候,你可以如何?當現象維持在一般多數的情形的時候,你又可以怎麼樣的持盈保泰?
而我自己開的課程裡面,就有這一門課,叫『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它是給參與過我其它課程的學員,一個進階的學習。
雖然你可能沒有參與過我其它的課程,然而就在這邊邀請你,希望有機會踏進我的教室;那麼如果你已經是我的學員,你曾經上過『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或者是『CIA通達力』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這樣子的學習機會。
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難以做決定的時代,我們越需要對於自己非黑即白的想法,要有所覺察。回到「策略思考」的本質,才能幫助你生命持續的前進。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盛行率例子 在 社區流行病學觀與流行病學調查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的相關結果
(A)點盛行率(point) : 整個族群中在某時間點上有某病 ... (B) 期盛行率(interval) : 整個族群中在某段時間中有某 ... 實例—子宮頸癌年齡別發生率. ... <看更多>
盛行率例子 在 發生不代表盛行@ 關於愛,我是一個小學生。 :: 隨意窩Xuite日誌 的相關結果
盛行率 的分子包括在特定期間內所有的罹患疾病的案例,不管是何時開始生病。即包括新發生的病例數(新病例)及先前已經生病的就個案數(減去已經死亡或康復的 ... ... <看更多>
盛行率例子 在 發生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發生率與盛行率(prevalence rate)之間的區別。盛行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群的患病比例(含新舊病例),與患病時間無關。而發生率則只指新患病的比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