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問,如何能夠讓盤腿的時間再長久一點?我通常會建議不需要如此。人的歲月有限,不需花大把時間在這上頭。常常看到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腿上做功夫,等到氣血通暢,雙腿可以久坐,人也差不多要離開這世上了,很划不來!人永遠沒有辦法跟樹木、石頭、桌椅相比,它們可以一坐百年、千年,但是那又如何?永遠無法證道求真、開發智慧、性命雙修。
有些上了年紀的人,我都直接叫他坐在板凳上,只要雙腳可以接到地氣就好了。或者是拿兩塊坐墊墊高,以腿不易麻、痠、痛為原則的坐姿打坐。更有些人坐沒多久就會氣動,他認為是任脈、督脈開始通暢的表現,但是真正懂氣的人就了解鬆極氣動的原理,就不會去理會。體質敏感,容易神經過敏、緊張的人,肌肉容易僵硬;透過一些導引動作之後,鬆極了,自然也會氣動,但這和小周天、大周天一點關係都沒有。
靜坐的基礎和入門,初期只要把握住雙腿自然而坐,全身放鬆,兩眼半垂,看住前方三至五尺以內的定物。看的時候也不用著意和著力,過度地凝神會使雙眼發脹,甚至於產生錯覺而以為有眼通。重要的是心要放鬆,同時返聞自心。剛開始學靜坐先不要守竅,有任何境界來臨,全不理會。
節錄|行住坐臥中,心中都必須保持絕對的寧靜 https://teacherwang.pse.is/靜坐三部曲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盤腿容易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是怎麼冥想的?冥想,不見得非要盤腿不可】
前幾天在限時動態分享自己的冥想經驗,沒想到獲得這麼多人迴響,私訊問我平常都是怎麼冥想?冥想多久?步驟是什麼?
我是一年前接觸冥想,身為初學者,起初我的步驟很制式化,就是挺起脊樑盤坐床上,放個大自然音樂閉目 15 分鐘。
睜開眼睛,驚訝視野一片清明,神清氣爽,我喜孜孜地傳訊給長期冥想的友人說:「我覺得好有用,而且好簡單喔!」
朋友告訴我,一週後再來找他匯報感想,話不要說太早。
-
持續三天後,我就產生想要放棄的念頭。
就我的情況論,我在冥想中遇到最艱困的狀態就是「腿好麻」,盤腿久了,你會感受到大腿持續痠刺,於是你開始駝背,希望能藉由調整動作緩解痠麻感,不過沒什麼用。
我開始分心,感覺上半身跟下半身似乎都不在一個平衡狀態,腦袋難以放空,想的都是大腿好痠、背無法挺直、脖子好僵硬,反正就是各種阿雜。
大概到第五天,我早上起床想到冥想就很煩,心想要撐過那段腿痠背痛的時間,真是讓人痛苦。
後來我和朋友聊到冥想的瓶頸,朋友笑著對我說:「喂,妳是在放鬆耶,妳又不是在修行,妳就用妳最舒服的方式去冥想就好啦!」
朋友這句話突破我的盲點,對啊,我不就是求個身心放鬆而已,規規矩矩一大堆幹嘛?
-
隔天我重啟冥想,但這次,我不打算照著書上或網路上的正規途徑走。
床上躺平,我以一種瑜伽「大休息式」的姿勢預備,雙手雙腳打開,把自己當成一棵樹,身體朝著床下扎根,從頭頂、肩頸、背部到髖骨,放下一切重量,讓他們扎實落在床上。
等到呼吸稍微平穩,我開始進行觀想,想像一道白光從天而降、覆蓋我的全身,白光點滴擴散到我的四肢百骸--通常想到這裡,我的內心就會湧現一股急欲敞開所有、接受那道光的振奮,就像在沙漠久旱逢甘霖、忙著打開早已空空如也水壺的流浪者。
正因曉得沙漠的酷熱,也因瞭解清泉的難得,流浪者只想盡情搜刮老天的這份餽贈,好抵禦接下來的漫漫長征。
拿快渴死的旅人這比喻聽起來有點詭異。
但在資訊爆炸流通、腦袋跑得比心還快的社會,外加繁重工作量和難以解決的種種關係問題,我是真的感受到「好好放鬆」這件事有多麽得來不易。
畢竟很多時候,你以為你的「身體」正在靜下來,可是你的「心」根本沒有,你需要更多時間專注著讓整個時空靜止,僅有你跟身體對望。
至於你到底放鬆沒?到時候你自己就會知道。
但如果要我敘述,我會認為當你不再刻意去「觀想」某件事,包括那道白光時,你就是真正放鬆了。
OK ,我知道聽起來很矛盾,我強調要到達「心靈放鬆」這個目的前,你還是得先「觀想」,因為觀想是幫助你先聚焦,讓你的腦袋不要想些有的沒的,先專注你想的人事物。
(像是我是想像白光浸入全身,你也可以想你爸媽對你說好話,想你小孩和你玩,想你走進大山大海,就是請先把自己置入一個屬於你的情境裡)
—
等到觀想差不多後,相信你那時已經產生出一種「自我療癒」的溫暖感覺,通常這時候有人已經會醒過來了,同樣能達到治癒效果。
但其實,這樣還沒有到真的心靈放鬆,畢竟你腦袋還在動嘛(只是它已經懂得聚焦)
倘若你跟我一樣還沒有醒,那麼接下來,你可以開始慢慢把這些情境除去。
怎麼除去情境?
我的方式是把雙耳打開,聆聽窗外車聲鳥叫,偶爾有家裡狗狗甩毛的聲音、走路的聲音、喝水的聲音,我很少會放音樂,因為當你專注聆聽周遭環境時,你腦袋是真的不會思考或想像東西的,這才是真正的清空大腦。
由於你之前已經先通過觀想聚焦獲得正面和自癒的開闊情緒,這時再來清空大腦,才會更有助於讓你「舒服的放鬆」。
所以「觀想」還是不能省去的第一步驟,但你第二步驟就是把它拿掉,從見山不是山回歸見山是山。
冥想這篇文章特別難寫,在於「形而上的感受」是難以用文字形容,因此寫到這裡,能看懂多少的讀者,可能代表你與我的文字有緣。
—
直到現在,我依然是不盤腿的。
但這種「非正規」的冥想動作,我認為同樣擁有放鬆靜心的效果,於是便一路堅持到現在,整整一年。
每當冥想結束,那種清亮的視野依舊存在,讓我更加確信:自己的方式是對的,起碼適合現階段的自己。
對我來說,我冥想僅是想放鬆,放鬆是我的目的。
既然目的都曉得了,又何必去管站著坐著還是蹲著,你自然會知道哪種放空方式最能達到你的需求,也比較容易走得長遠。
等到時間久了,若你想要挑戰盤腿靜坐,到時身體抗拒程度也不會像最初這麼強烈。
普世追求身心靈平衡,我們透過各種管道想要打開覺知,網路與書籍能給予我們豐沛的知識可以擷取,告訴我們該怎樣做才正確、怎麼做才有效。
但是很少人會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你只要先掌握「目的」就好,至於該使用何種方式去實踐,與其聽從別人,不如遵照自己的心意、盡可能先用舒服的方式入門。
就連我上頭打這麼多冥想步驟,也是我摸索而來,我還是鼓勵大家自己去嘗試、自己去體會才是真的,然後也沒必要熱情地干涉別人這樣不對那樣不好。
祝大家冥想愉快。
盤腿容易麻 在 HE's Macram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讀書筆記》
不是任何事來到面前都需要給予回應。
知道了就好。
就讓那些事、那些感受、那些情緒過去。
然後就會感受到什麼是「鬆」。
-
李辛《精神健康中醫講堂》
我們剛開始學靜坐,都會以為靜坐就應該清晰、穩定,什麼都不要想,坐著坐著就入定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入定是可遇不可求的,當我們練習放鬆,不用力的專注,到一定時候,就有可能自然進入。
我們練習的是:從一個混亂不清且不自知的狀態,慢慢進入清晰覺察狀態的過程。
有時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莫名的煩惱,那個時候就要知道:現在我有點亂,心情不好,想發脾氣。要觀察、提醒自己,小心一點,不要在這個階段做重大決策。如果這時候別人給我們提建議,你也要小心,不要在情緒的推動下輕易跟著走,這部分很重要。
一段時間後,我們自然會回到一個相對清晰、穩定的狀態,就可以接著向前走。這部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就是在持續靜坐練習了,並不是盤腿坐在蒲團上才是靜坐。只是因為人容易在生活中懈怠,所以要專門安排時間來訓練。
我們靜坐的十五分鐘,首先是在身體部分的觀察和體會,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它是鬆還是緊。一開始身體是緊的,慢慢地鬆開來。呼吸也是,一開始比較短淺,漸漸變得深長了些。還有,意識上從緊到鬆,從模糊到清晰,從複雜到簡單,這些變化都要觀察到。
有同學問,打坐的時候,這裡脹、那裡痛的,是怎麼回事。
第一,這些地方本來就有脹痛的情況,只是你可能太忙,沒注意到,現在相對靜下來,終於可以接收到這些身體給你的信息了。
第二,我們打坐的時候,心念相對收回來一些,身體裡的能量就回收了一些。在體內流通的氣比之前增加了,就像乾涸的河床開始出現水了,大小河道開始疏通,很多堵住的地方都在自動地通。通的過程中,身體就會有各種痠麻脹痛的感受。
至於河水往哪裡流,怎麼通,其實不用管它,身體比我們以為的更有智慧。只要我們不亂來,它會自動調節好。
所以,你在靜坐中,如果有什麼感覺,只需要知道,然後繼續坐就是了。無須東想西想,狐疑害怕。
-
照片:南澳車站很美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