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el Rwanda 盧安達飯店 (Terry George, 2004)
Country:UK
Score:7.5/10
講的是1994年發生在盧安達的種族清洗事件,造成100天內近80萬人死亡,它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一連串的悲劇,前因後果包含多年來殖民政府的不當政策、圖西族與胡圖族的衝突,還有國際社會的普遍漠視等。1994年7月4日,盧安達愛國陣線戰勝了胡圖族的極端分子,帶來較為和平的政局,遭受血洗的盧安達並沒有一蹶不振,那些曾對盧安達漠視的政府(尤其是法國),還有積極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也紛紛伸出援手,其實這些西方國家只是在彌補過去的不當干預。當時盧安達飯店是當地著名的四星級飯店,因為常有外國人居住,所以經理和外國人頗有交情,屠殺行動可說一夕爆發,並且很快地蔓延開來,陸陸續續躲到飯店裡的就有一千多人。飯店經理是個非常冷靜、聰明、機警的人,為了確保屠殺行動不會波及到飯店,他動用人脈、金錢、謊言等等,總在千鈞一髮之際獲得平安。在白人和軍人撤出盧安達之後,開始抵擋不住屠殺行動,外國媒體記者努力將當地屠殺事件播送到全世界,但都無法引起國際關注。屠殺行動波及到教會,神父和修女們在外國人撤離盧安達當天帶著孩子們到飯店來尋求庇護,但只有白人修女和神父可以撤離,雖然他們想把孩子們帶走,但仍硬生生被分開。飯店經理知道沒辦法靠媒體或軍人救他們,他們必須自救,於是集合眾人之力向旅居國外的親朋好友求救,或寫信或電話,利用各種管道,飯店經理也努力說服不在國內的飯店老闆幫他們,能送多少人出國就送多少人,後來終於引起國際注意,在軍隊協助下,這群躲在飯店裡的圖西族人被護送到安全區去。2019年,盧旺達屠殺事件的25周年,法國總統馬克宏下令調查過去這段腥風血雨時期法國的角色,並進一步開放歷史檔案。事實上,盧安達的政局已不若以往,國內的貧富差距逐年下降,經濟發展也慢慢有了佳績,現在的盧安達還有「非洲新加坡」之稱,而當時的盧安達飯店也變成了另類的必去觀光景點了呢!
盧安達飯店角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 4/15-4/20 這五天,正是奧斯卡會員如火如荼投票的日子,得獎名單將於美國時間下週日揭曉。如果你有一張選票的話,你會投給誰?
我必須說,在看完《#父親》(The Father)之後,若純粹以表演水準來衡量的話,我會把最佳男主角投給《父親》的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最佳女配角投給同一部片的奧莉薇亞柯爾曼(Olivia Colman)。另外,我還會將最佳美術設計獎投給這部作品。
以心理學角度來說,近幾年沒有一部談失智症的電影比這部還好。觀眾直接穿上失智老人的鞋子,透過第一人稱視角,將一個失序世界的錯置時空重新建構起來,然後又眼睜睜看著所有你賴以為生的符號與記憶、人際連結、自我身分,一一崩解,而你卻無力回天。
過往我們常常在影視作品當中以病患家屬或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旁觀」一位失智症患者的心智瓦解,然而這部片卻打破這樣的常規,以第一人稱視角親身經歷那種真假莫辯的困惑。電影並不是直接告訴你角色遇到什麼事情,而是讓你成為角色,被動式地接受一件又一件事件的揭曉。這不僅維持整部片的懸疑張力,也讓角色想要逃離或改變現狀顯得徒勞,更添一種情緒上的無助。
就算整部作品只有少數角色(大概一隻手數得出來,這部分就非常典型的舞台劇),且大多由日常對話構築而成,但一點也不顯得枯燥。而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新導演佛羅里昂澤勒(Florian Zeller)的劇本和調度,真難想像這才是他的第一部電影,簡直是才華洋溢。澤勒是一位年僅41歲的法國劇作家兼小說家,他這次將自己的法文劇場作品改編為英語電影劇本,並首次執起導演筒,卻毫無生澀感,劇本的流暢度與英式優雅也絲毫看不出法劇的原身。
導演下一部電影作品《兒子》同樣改編自自己的劇場作品,已敲定由休傑克曼和蘿拉鄧恩演出,非常令人期待。(導演的家庭三部曲除了《父親》、《兒子》之外,還有一齣《母親》,也許未來也有機會搬上大銀幕。)
而提到《父親》勢必得讚嘆兩位戲精爐火純青的演技。安東尼霍普金斯交出生涯代表作(是的,比《沈默的羔羊》和《教宗的承繼》更好),讓人看見病患除了「受病魔之苦」、「引人乞憐」之外,更加立體作為一位人的性格——包含他喜愛的歌劇音樂,以及心情好的時候還會跳起踢踏舞來的老紳士魅力。
奧莉薇亞科爾曼也是今年入圍奧斯卡女配角當中最強的,若不是前年才以《真寵》爆冷拿下影后,本屆應該輪不到《夢想之地》的尹汝貞。她那眼神一閃不禁潸然淚下,卻試著裝作沒事的哭戲真的是出神入化,從《真寵》的傲慢女王到《倫敦生活》的怪異後母,再到這部裡面心累卻充滿關愛之情的女兒,真的是當代最傑出的表演者之一。
另外也不得不頌揚一下這部的美術設計。整個故事都發生在同一個公寓場景,但每場戲之間,背景都會有一些細微變化。可能是牆上的畫作不同、床上的毯子顏色不同、椅子跟桌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變的,催眠觀眾在一個自以為清醒的狀態下,世界卻已不再相同。當意識到的時候,其實這才驚覺你以為從頭到尾是同一個場域,在故事中卻早已換了三個地方。整部電影彷彿讓觀眾玩每幕之間的「大家來找碴」,道具和家具擺設彷彿成為角色之一,起到關鍵的劇情作用,觀賞上跟《我想結束這一切》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部片本週末開始口碑場,下週正式上映(場次資訊請參考 采昌國際多媒體 ),期待大家看完後告訴我你們覺得如何。同檔期的還有一部衝奧片——《夢想之地》(Minari)。但這部我覺得比較像是給美國人窺奇早期亞裔移民生活的溫馨小品家庭詩篇,整體不過不失,但除了整體演員表現在水準之上之外,鏡頭語言和所傳遞的意念並沒有太讓我驚艷之處。
倒是五月初有另外一部入圍奧斯卡的《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 Aida,拉丁文原意為「阿依達你要去哪裡?」),講的是一名聯合國翻譯官眼中的波士尼亞大屠殺事件。這部非常震撼人心,拍得非常穩健,也不會過於說教。在私人情感與國族政治之間的平衡掌握得非常精準,也不過度剝削慘絕人寰的煽情畫面,絕對足以和《辛得勒的名單》、《盧安達飯店》、《索爾之子》並列為戰爭屠殺悲劇的必看片單。若有更多奧斯卡會員們有機會看到這部的話,也許它會以黑馬之姿拿下本屆的最佳國際電影也說不定。
-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亮票:
游牧人生>父親>花漾女子>芝加哥七人案>猶大與黑色彌賽亞>靜寂的鼓手>夢想之地>曼克
其實本屆入圍的我都蠻喜歡的,不管誰得獎都為他們開心。
下週預計會上一個Youtube直播談奧斯卡預測,希望也會有機會再發文做逐項次的分析和預測,請大家拭目以待囉!
盧安達飯店角色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觀眾!EP8/EP9說好的終極搭配服用圖表終於出!來!啦!
真的很感謝這兩集的來賓Johnny,完全不顧這幾國歷史的複雜度之高,非常努力的講給大家聽。而在製作過程中我就一直在想,啊我們一直說漫威宇宙漫威宇宙的,有沒有可能用一張圖表展現出那種「各個不同角色/故事彼此穿越/連動」的感覺呢?
於是我腦海中就慢慢浮出了這張圖表的雛形。圖上的主軸是盧安達境內胡圖人與圖西人的衝突,包括盧安達大屠殺的時間點;不過我更希望讓大家注意的是,盧安達的歷史如何和兩位隔壁鄰居彼此連動。你可以看到以下這些相互穿越的故事線:
- 盧安達總統Kagame曾經在烏干達境內打過游擊戰,因此跟烏干達總統Museveni算是超級好麻吉(雖然最近有點反目成仇)
- 大屠殺之後,起事的胡圖力量逃到剛果,受到剛果總統Mubuto的包容,導致Kagame和Museveni這對好麻吉相當不爽,於是乾脆一起跑到別人家裡去打仗,引發了兩次剛果戰爭
其他細節就讓各位自己去細看啦!希望這份圖表有幫助到大家消化~ 😅 還沒聽的也別錯過!
順便預告一下,既然大家那麼喜歡非洲,下一集EP10我們就緊接著去西非走走吧~
(勘誤:剛果民主共和國已經在2019年再次政黨輪替,目前總統應為Tshisekedi)
🔊 以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
- Spotify open.spotify.com/show/4ax4pKjk6P2GvPgXvJ3n85
- Apple Podcasts 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id1518914711
- Google Podcasts, SoundOn, Firstory 等平台收聽連結請點此 ltsoj.com
或者直接搜尋「旅行熱炒店」
🤝 陪伴我們一起成長:
旅行熱炒店官方IG instagram.com/travel.wok
終身旅人Jerome IG instagram.com/lifetimesojourner
#播客 #音頻 #podcast #自助旅行 #travel #非洲 #歷史 #殖民 #內戰 #非洲旅行 #剛果民主共和國 #盧安達 #盧安達飯店 #盧安達大屠殺 #剛果戰爭 #漫威 #漫威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