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帶孩子看完電影後,會如何聊天呢?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分成四層的連結。
1. 沒有連結(敷衍回應、點頭之交)、
2. 表面連結(講事情、時事、八卦)、
3. 頭腦連結(分享想法、心得)、
4. 內心連結(分享情緒、感受)。
家人之間,包含親子與夫妻,最好都要處於第三與第四的深度,因為越在下層,關係越深、連結越緊密。而深度的培養,沒有捷徑,靠的是日常的聊天與反問,慢慢地從淺聊變深聊。
.
上週連假,帶他們去看了『極地守護犬』,電影描述著一隻狗,透過旅程找尋自我的故事。意外的好看,對於電影裡用特效所呈現出來的效果,相當驚豔。而且,看完電影的午餐時光,也與孩子們享受著討論電影的對話。
「極地守護犬,好看嗎?」點完菜的空檔,我先發問。
「好看啊!那隻狗,超像真的耶,爸爸,是動畫做的嗎?」花寶回答。
「是啊,可能有用真的狗一起拍,但我覺得應該絕大多數還是特效做的。你們有印象深刻的地方嗎?」我先從事件去問。
「巴克(狗狗的名字)後來遇到了一個壞主人,它拖不動雪橇,主人還拿出鞭子打牠們,超可惡的。」花寶先說。
「是什麼原因妳對這幕印象深刻呢?」我的問話開始往第三層的想法去問了。
「因為我覺得對待狗狗,就像教小孩子一樣。」
「喔,怎麼說?」
「巴克會繼續拖雪橇,不是因為牠想做,而是害怕,小孩子也是這樣。」
「妳曾經有相同的感受過嗎?」我以第四層的感受來詢問。
「有啊,有的時候在學校,我不想做但是還是會做,是因為怕被老師罵。」
「那麼~妳希望大人可以怎麼做呢?」
「告訴我們原因,然後一起討論………」又聊了一小段時間之後,我轉頭問澤澤。
.
「我問你喔,你覺得常常在巴克眼前出現的那頭狼,代表著什麼?」每當巴克出現危機時,就會出現一頭氣勢凌人的黑狼,眼睛閃爍著光芒看著巴克。雖然我大概有些概念,但是我更想知道澤澤的想法。
「我覺得那頭狼就是巴克牠自己。」他說。
「巴克是狗耶,狼怎麼會是巴克呢?」我反問。
「巴克後來有遇到狼群,而且相處地非常的自在與開心,所以,巴克的內心,其實跟狼一樣,所以才會用出現一頭狼來隱喻。」
「你覺得,狼出現的目的是什麼?」我依然在挖掘澤澤的想法。
「要牠相信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尋最想要的方向。」
「如果你是巴克,你會做出跟巴克一樣的選擇嗎?」我會如此反問,是因為高年級的澤澤,不時會在探索自我的議題中迷惘。
「不知道,可能不會吧。」
「如果你是巴克,遇到抉擇時,你覺得你的感受是什麼?」我試著將澤澤投入在角色裡,探索著他的內心(第四層)。
「害怕,還有擔心。」
「害怕什麼呢?」
「害怕會不會選擇錯誤。」
「假設巴克後來沒有勇敢地做出決定,你覺得牠會是開心的嗎?」
「嗯,不開心。」他想了一下,搖搖頭說。
「另一個假設,巴克勇敢地做出抉擇,但是結局是不好的,你覺得牠會後悔嗎?」
「不會後悔,因為牠至少試過了。」澤澤想了更久才回答。
「我們討論角色當然比較容易,在真實生活中,是很難的。我們一定會擔心與害怕,希望你之後遇到了,可以想一想巴克。」
.
我喜歡跟孩子一起看電影,除了享受未知的視覺冒險外,更喜歡的是我們有著最幸福的互動與討論。
原本想說以狗為主角的電影,應該是全家和樂的家庭喜劇片,沒想到卻是直接以狗(巴克)的視角來探索世界、尋找自我,充滿著刺激、冒險、緊張、歡笑、感動與哀傷。隨著巴克的心靈成長,我們的心情也一同高潮迭起。
『極地守護犬』,可以帶著孩子一看的電影,更別忘了,看完後,來與孩子進行一場討論電影的深度對話吧。
#極地守護犬
#看到哈里遜福特的演出超開心的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