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o you are 講兩句》
文科生2020其中一個想做的,便是推廣《做自己》的概念。因為我深信,只有我們接受每一個人,也是獨一無顆的存在時,才可以爭取真正的平等權利。
在香港社會生活得耐,特別是如果你IG follow得多KOL時,不難會發現,無論你走怎麼樣的風格,總會引來一些人來批評你消費XYZ去seek attention
一些風格較bitchy、較多性別多元色彩或者行為舉止較為「女性化」(quotation 女性化是因為本質上,女性化一詞是gender stereotyping,而這stereotyping每日也在香港發生),往往會換來別人質疑「消費性取向、過份hard sell性別多元、標奇立異、博同情、強迫別人接受」等等,一堆帽子有的沒的扣上來。
台灣的鐘明軒便是好例子,常常會有人說他賣弄自己性取向,誇張地消費自己去博取觀眾眼球,甚至會話這些做自己的明星或KOL是強逼其他人接受這樣子的gay 。
當你看多了這種論調時,便不難發現十有八九都是得一種論點,講到尾都是「我不接受你這種gay」或者是「你gay是可以,但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標奇立異」、「你gay的同時可不可以man一點」。
中心思想還是回歸到「請你跟我的標準做人」
很多入世未深或剛剛下海的年輕人,聽罷便會誤闖人生難關,在「做自己」和「滿足他人期望」中糾結。
我們一定要記著,在blame自己人生抉擇前,先走出小盒子想想
Who the _____ are these people?他們是哪根蔥?
他們到底憑什麼對我們的人生指指點點?
事實是,我們都沒有為意,這些人其實是nobody。而這些人長期高估他們的影響力,每分每秒也在竭盡所能的想去介入別人的生活,但卻未曾意識過,no one really gives two shits
所以嘛,各位年輕人,別為了Nobody而忘記了做自己
You are who you are
再送他/她一句
Thanks but you probably need life advice more than I do, bye 🙂
#人地點樣過佢嘅人生就咁多嘢講
#真正社會話題同公義就唔見你出聲
#咁有影響力就唔好淨係用係探究人地私生活啦
#連一個人想做自己嘅權利都捍衛唔到
#仲爭乜嘢取平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