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快報!🎉🎉🎉
恭喜可熙獲邀擔任法國 #克萊蒙費宏 影展國際競賽單元評審!!😍😱
Congrats on Ke-Xi being invited as competition's jury this year!❤️
#短片界坎城影展
#國際競賽Lab單元
#影展會再次放映可熙主演的 #海上皇宮
影展原文:https://www.clermont-filmfest.org/focus-taiwan/
Wu Ke-Xi, screenwriter and lead actress in the feature film Nina WU directed by Midi Z, in competition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and released in theatres in December 2019, will be a member of the Lab jury. The Palace on the Sea, a short film bringing together this duo in a virtuosic choreography, will also be present in this retrospective
👉 Festival du court métrage de Clermont-Ferrand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
短片界坎城影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
短片界坎城影展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十年台灣》由劉嘉明監製,五位導演為鄒隆娜、 廖克發、呂柏勳、謝沛如和勒嘎舒米。五支影片風格各異,但主題都跟台灣緊緊相扣,承載了對台灣不遠未來..............
《十年台灣》由劉嘉明擔任監製,五位導演為鄒隆娜、廖克發、呂柏勳、謝沛如和勒嘎舒米。呂柏勳今年以短片之姿奪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鄒隆娜憑《阿尼》入圍2015年坎城影展,廖克發今年憑《波羅蜜的愛》企劃入選坎城創作工作坊,謝沛如是2016年柏林編劇新銳營的學員,勒嘎舒米曾執導《太陽的孩子》。
《十年台灣》的五支短片中,勒嘎舒米導演的《惡靈罐頭》將背景設在堆棄核廢料的蘭嶼,透過一名沈默達悟族老人的日常,表達對核災和被世界遺忘的擔憂,也暗喻被政府忽視的孤島處境。
導演鄒隆那的《942》關懷外籍移工遭遇到的困境,科幻、寫實交雜的敘事帶觀眾在不同時空穿梭,以不同身份看同一件議題,反思台灣社會常見的歧視與不平。
在導演呂柏勳的《路半》中,十年後的城鄉差距依然存在,環境依然沒變,主角鄉下青年要面對的就業問題也一樣。
謝沛如的《蝦餃》以詼諧手法呈現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可能造成的現象,融入多元成家的元素,拍出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影片。
面對社會的複雜與紛擾,廖克發導演在《睏眠》中虛構出可以讓顧客選擇夢境,進入深層睡眠的機構。超現實的拍攝手法,留下引人思考的餘韻。
短片界坎城影展 在 鄭匡宇激勵達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幫東吳大學拍攝的,關於超級馬拉松的短片《你考慮一下吧》,今年又進入了坎城影展的短片角落單元。這讓我回想到去年我的《審判》入選短片角落單元,媒體大肆報導,但也有人不以為然,公開發文指稱【短片角落】真的沒什麼,只要交個85塊歐元就能去展示。沒錯,它就只是一個展示而已,只不過當《審判》後來得了美國世界民族電影節最佳劇情短片獎、入圍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那些原本批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