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期間,大腦沒有一天不保持高速運轉,缺少階段性的深度休整。雖然大腦重量只佔體重的2%,耗氧量卻佔到全身的20%,是能量消耗大戶。雜念過多、思慮過度、注意力在多個信息中來回“跳躍”,會讓大腦得不到休息,過度消耗能量,使人感到疲乏,提不起精神。
.
‼ 精力透支有9個跡象 ‼
1️⃣ 睡眠模式改變
規律的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當它長時間偏離正軌,就提示有心理問題。
睡眠模式改變因人而異,主要包括:用過度睡眠作為迴避日常生活問題的方法;由於焦慮和壓力的積累,大腦在不斷地超負荷工作,根本無法入睡;還有的人早醒,醒後無法入睡等。這些都最終形成不尋常或不規律的睡眠——覺醒習慣,影響長期健康。睡不好同時還會增加焦慮水平,導致更嚴重的睡眠問題,進入惡性循環,最終讓人精神崩潰。
2️⃣ 難以掌控生活
日常少許的壓力通常不會毀了一整天的心情。然而,如果壓力大到無法完成基本任務,那你可能迫切需要休息。
如果是很小的任務也讓你感覺繁瑣沈重,或無法應對簡單的社會交往,都是精神崩潰的跡象。此時,你需要停下來,徹底休息,直到能順利地處理日常事務再復出。如果可能的話,向親人尋求幫助也是必要的。
3️⃣ 無法集中注意力
當短期內積聚的壓力爆發時,它能以驚人的方式增強腦力,通過以最快的速度釋放激素來完成某些任務。這時壓力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和記憶力。
然而,當壓力慢性、長期積累,就會造成應激激素皮質醇的大量釋放,使人認知能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在任何事情上。如果你發現自己做任何事都容易走神,甚至因此出過意外,一定要警惕精神問題。
4️⃣ 原因不明的疲勞
疲勞是精神崩潰的常見症狀,尤其是無法確定原因的疲勞。
表現包括:對原先喜歡的事物缺乏興趣,性慾喪失或無法與伴侶親熱,儘管休息了很長時間但醒來時仍感覺很累。這種疲勞需要長時間休息,不是好好睡幾個晚上就能解決的,可能還需要改變日常生活節奏。
5️⃣ 胃腸始終不舒服
偶爾胃腸不適並不一定是壞事,即使它是由壓力引起的。然而,胃腸始終不適並伴隨其他症狀,則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徵,其與慢性壓力有關。
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包括:腹瀉、腹脹、腹痛、排氣增多和便秘等。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指出,腸易激綜合徵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有頑固的心理疾病。
6️⃣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是一種嚴重的健康隱患,需要做詳細的檢查。除了軀體病變,它也是焦慮的典型症狀。
在焦慮狀態下,身體做出的壓力反應導致呼吸快而淺,從而有助於為身體供養。當需要時,呼吸加快有助於機體更快地運轉;而當不需要時,只會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壓力大時吸氣和呼氣有困難,或常常大聲嘆氣,就很可能是焦慮,再嚴重一點就會引發精神崩潰。
7️⃣ 食慾改變
壓力下,神經遞質會引起“戰鬥或逃跑”的本能,這源於腎上腺素在體內的激增,並導致食慾改變。
表現為:要麼缺乏食慾,要麼胃口大增、食用過量的垃圾食品,做飯很隨意和就餐時間沒規律等。食慾的改變會轉化為慢性壓力,加劇精神崩潰。
8️⃣ 遠離親友
那些處於精神崩潰邊緣的人可能會本能地從社交網絡中退縮,對交際和外出不感興趣。
退縮的表現包括:把自己隔離在家裡或遠離他人的地方;不斷地請假不去上班,很多活動經常缺席;喪失交際能力和取消各種約會;變得不愛打理自己,有時個人衛生狀況欠佳。
9️⃣ 體驗到莫名的恐懼感
如果你發現自己毫無原因地感到擔憂,表現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的焦慮感,類似於“杞人憂天”,可能是精神崩潰的徵兆。
精神崩潰的人會消極地看待一切不起眼的小事,特別敏感,猶如驚弓之鳥。他們還會感到困惑和失控,有一種無助的絕望感,而且這些感覺根深蒂固,不進行治療就很難去除。
.
‼ 放假需要4種休息 ‼
對現代人來說,“放假不工作”不等於“可以休息好”,特別是每年春節假期過後,不少人都會感嘆“比上班還累”。假期原本是供大家休息的,但很多人卻因休息方式不對,導致生物鐘紊亂,引發失眠、代謝紊亂等問題,影響了節後的工作或學習效率。
👉 精神休息:每天練習正念呼吸
孫偉建議,每天做15分鐘正念呼吸練習或身體掃描練習。前者要求在平靜狀態下,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放空自己;後者的操作方式是,將注意力聚焦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像掃描一樣聚焦到哪兒,放鬆到哪兒。
👉 感官休息:春節假期給感官放個假
每連續使用手機、平板、電視等電子產品1小時,就應閉上眼睛休息1~2分鐘。少看手機、平板電腦只是一個開始,還要給家庭營造一個令感官愉悅的環境,比如,減少不必要的噪音,聽歌時盡量選擇柔和、輕快的音樂,關閉手機通知鈴聲提醒,關掉沒人看的電視。
👉社交休息:推掉不必要的社交
頻繁的各類社交活動可能令人筋疲力盡,無意義的應酬更會耗費大量心神。社交休息的核心就是只保持有意義的社交,在與志同道合者的交流中放鬆身心、愉悅情緒。
👉情緒休息:談心清理情緒垃圾
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出現負面情緒,“即使不開心臉上也要保持微笑”的社交禮儀等會讓負面情緒層層堆積,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面對負面情緒,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表達和疏解出來。情緒休息就是這樣一個清理情緒垃圾的過程。
情緒休息最重要是找一位傾聽者,可以是家人、好朋友或心理治療師。無論傾聽者是誰,都應注意不要過分指責或急著出主意,對其不良情緒表達理解即可。
.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社交退縮症狀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晚安,由於竹南京元電子所在區域和南香山是共同生活圈,群聚感染爆發以來,子齊持續收到來自京元員工、員工家屬與在相關熱區活動過的市民朋友陳情。
子齊也持續將收到的陳情彙集整理,與市府以及前進指揮所反應,以下和大家分享關於社區篩檢站的一些資訊。
▍#竹南園區社區篩檢站 即日起接受預約
竹南鎮、頭份市居民,或 #與京元員工同住者 都可以申請。經審核TOCC*後,通知篩檢時間。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6/11早上十點止。
線上預約:https://reurl.cc/dGGoR8
電話預約:037-558510、558520(08:00-17:00)
我第一時間轉給住在香山的相關陳情人,也有家屬順利提出申請了,歡迎大家分享給需要的親友。
▍就近篩檢的選擇還有 #新竹市社區篩檢站、#竹科社區篩檢站
我們5/24啟用的新竹市社區篩檢站,位於國軍新竹醫院停車場(新竹市北區武陵路3號);6/2啟用的竹科社區篩檢站,則位於新竹市篤行路1號。
只要你是在 #竹南的科技廠工作人員,有相關症狀或是有高接觸風險者,都可以登記新竹市的社區篩檢站進行篩檢。如果您為京元員工同住者,居住地離這邊比較近,也可電話詢問。
線上預約:https://reurl.cc/KArlXg
電話預約:03-5355175(08:00-17:00)
▍更新:6月9日 #香山社區篩檢站 啟用,位於南隘國小往南約200公尺處,地址新竹市南隘路一段121巷5號
感謝市府繼「竹科專案篩檢站」後,與慈濟基金會合作,將在竹苗縣市邊界設置社區篩檢站,同步服務苗栗、竹市民眾。
子齊也會持續追蹤進度,屆時鄉親也可以選擇預約此篩檢站。防疫沒有縣界,就如我在6月4日記者會說的「疫情就在門口,新竹市必須做好準備。」
也誠如今日(6/6)市長所說「病毒到了家門前,市府團隊不可退縮,否則疫情會吞噬我們及我們家人。」#感謝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的區域聯防,#感謝市府和所有第一線抗疫人員,#我們要一起守住。
▍#請將快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我知道這陣子香山的鄉親都很緊張憂慮,子齊就在縣市交界出生長大,這次爆發疫情的頂大埔有我許多童年回憶,聽聞現在店家全部大門深鎖、人人草木皆兵,我很心疼難過。
但我也相信,隨著前進指揮所、國軍化學兵和市府團隊等資源的挹注。友邦致贈的疫苗也陸續到位,我們新竹市疫苗施打的進度超前,只要我們齊心抗疫,定能守住這個防線。
苗栗加油!新竹加油!台灣加油!
————
*TOCC:即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
————
📣齊心防疫的同時服務不間斷
官方line🔗https://lin.ee/vKYRzLs
😷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保持社交距離,保護你我他~防疫不鬆懈!節水也不能鬆懈!🤜🏻🤛🏻
社交退縮症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書森副教授是阿金大學時代最要好的同學,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
精神科醫師、台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強調「心理健康」是防疫不可缺的一環,專家建議擴大社交距離是指「物理上、身體上的間距」,而非人與人心的距離疏遠。
各縣市可以提供「防疫包」!呼籲鄰里守望相助
歧視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詹長權說,被要求居家隔離或檢疫者,是第一線幫大家對抗病毒的戰士,隔離或檢疫讓其他人更安全,不應遭歧視。新冠肺炎還沒疫苗或特效藥,「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不是不經意被感染者」。
然而,張書森指出,檢疫、隔離對人心理衝擊很大,有媒體報導,強調成功的隔離檢疫可以控制疫情,但要儘量減少心理衝擊,出現短期創傷後壓力症狀、困惑、憤怒,少數會有長期效應。
針對台灣隔離措施如何減輕心理衝擊,張書森提出補強之處,應考慮建立明確的隔離指引給各縣市,並由各縣市政府提供不同「防疫包」,提供電話支持專線,並呼籲社會給予隔離者、同住家人足夠防護、去除歧視,並給予肯定。
他提到,德國有年輕人架設網站,利用網路幫助鄰居購買東西等協助,都是有幫助的事情。
如何減少歧視? 張書森建議:讓大家有機會說出感謝
如何減少歧視?張書森指出,因為恐懼造成偏見,偏見造成歧視,歧視造成恐懼、隱匿、搶購、與心理不健康,所以有患者會害怕而隱匿病情,或者民眾搶口罩,讓醫療人員憂心,都必須靠教育與資訊建立安全感。
再來建立情緒上聯結,思考上理解,例如台灣確診首例寫信述說心聲,表達感謝,增進社會同理;此外,政府與民間、有公信力者提倡減少歧視,也能發揮作用。
安、靜、能、繫、望5招防心病
給予隔離者關懷,張書森提出「被隔離/檢疫者安心法」:安、靜、能、繫、望。
「安」健康生活習慣;「靜」避免過多資訊、學習放鬆技巧;「能」建立自我效能,盡量維持生活,開發新興趣;「繫」與信賴家人朋友保持聯繫;「望」希望、正向期待。
至於針對兒童,他建議「了、解、親、常」,「了」解兒童壓力表現,如煩躁、緊張、退縮、生氣,適時關注、傾聽、遊戲;「解」釋疫情、洗手等防疫方法;保持「親」子聯繫,大人以身作則;保持生活「常」規。
另外,一些特殊族群,例如長者、慢性病人與照顧者,建議溝通疫情資訊、慢性病持續照護、預備求助管道、居家簡易身體活動、生活日常、遠距社交、個人安全包等。
張書森還提到,社會安全網必須持續強化,因為疫情影響經濟,過去觀察發現失業率與自殺率有關,呼籲政府增進就業方案、失業津貼等。
居家檢疫、隔離壓力大!台大專家提隔離檢疫心法5招防心病 | Heho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