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有壞小孩,只有受傷的小孩。
真的沒有壞小孩嗎?還是有的。不然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父母“想要”把自己的小孩送給別人。心裡每天在頭腦里想「掐死」這些死小孩多少回?
然而,當小孩說「阿量,你知道嗎?這世上沒有壞小孩,只有受傷的小孩」的時候,小孩來教我們看一件行為,要從多角度看待。他們是壞,同時也是因為受傷了。
這樣我們大人對一個又一個的壞小孩會多出一些願意去瞭解、願意去聆聽、去諒解的可能性。
2。
沒有理想的父母,只有真實的父母。
真的沒有理想的父母嗎?還是有的。只不過不是我們家的父母而已。從小到大,不是都在羨慕誰誰誰的爸爸怎麼對他這麼好?誰誰誰的媽媽怎麼可以給他這麼多自由?
心裡羨慕不已。即便沒有完美,心裡還是會羨慕一些理想的大人做了別人的爸媽。
然而,當我們願意承認「這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只有真實的父母」,用這個角度去看父母,我們內心空間就多了一些可能性。
他們不完美,他們也只是個人。越早能把父母完美的期待給粉碎,自己才能越早從「童話世界」或「悲慘世界」里,再次重生。
如果對待孩子要多一點悲心,那麼我覺得對待父母也不要太狠,也是多一點悲心。
看見父母有不足的一面,也算是人生一大學習啊。
3。
沒有完美的自己,只有完整的自己
看回我們自己,不要整天看別人。
我們也一樣。
當我們變壞了,看看我們受傷的部分。
當我們窮追理想,看看我們真實的部分。
除了對孩子、對父母要有悲心,
對自己,也是如此。
畢竟,
一個對自己及他人有悲心的人,
不會壞到哪裡去,
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視為完整。
我們不完美,但我們完整。
#你家的小孩
#你家的父母
#你自己
#都渴望在愛與自由之間找到生存之道
#讀書會第十二堂課
#社區關懷工作室
#允許自己選擇愛
#昨晚說的及沒說完的
#全部都在這裡
#一鞠躬
#完成了
謝謝🙏
謝謝🙏
謝謝所有🙏
以量
17/09/21
(文圖版權:馮以量)
歡迎轉發 杜絕剽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中時就寫詩的廖建華,對創作原就抱有高度熱情,大學時期他就讀工程科系,畢業之際對此生就要成為工程師感到迷惘與不安,而後開始接觸台灣新浪潮電影,對影像十分感興趣,研究所也展開相關的創作,包含拍系上工友的紀錄短片《移動的日晷》,以及與同學合作的《千甲》,探討社區支持型農業和都市原住民的生存處境。 廖建...
「社區關懷工作室」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社区关怀工作室-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社区关怀工作室 - YouTube 的評價
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馬來西亞"中學生"雜誌主編傅美華在臉書寫的文章.應她所邀.也在此份給馬來西亞華裔中學閱讀的唯一雜誌.專欄連載了3年....
.
......"我是追看老師電影文章卻沒有多少部電影我是有去找來看😂關鍵就在讀出主題式的思辨力。現在孩子都不喜歡看書,怎麽辦?陪著孩子看電影,從討論中慢慢走進閱讀世界。
現在談教養,談教育的人非常多,但是一個可以出國沒有帶手機,不喜歡打電話,只用電郵溝通,生命一樣活得很精彩的談教養、談教育、談荒野的李偉文老師,是我這幾年一直在關注和學習的對象
老師的文筆乾淨利落,他的文筆可以帶着你在生命裡找到出路,所以看老師的文章,腦袋會浮現真實的畫面,這就是老師提到的閱讀帶來的生命力量。
幾次交談,面對眼前多讀多寫多產的李偉文老師,再忙,會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説累。老師除了是牙醫師,在臺灣還有數不完的演講,還能在生活里頭多讀多寫多產,所以見老師一次,我都說要努力多幾倍。😂
《您撥的電話未開機!》、《學校沒教,父母不談的愛情電影課》這兩本書是我認為大家迫切需要的閱讀物。喜歡看老師文章其中一個原因是:不說教,從大人、孩子們心態出發再提供思考空間.....
感謝社區關懷工作室(緒庄、秀玲)、白祺,安排李偉文老師來馬北上做了幾場演講和自然生態志工培訓活動。
今年沒有辦法隨隊參與活動,老師離馬前見面,我們談工作近況、北馬活動、大馬華教動態,聊得非常暢快。一眨眼,老師在《中學生》月刊寫專欄已經有3年時間,也出版了大馬版《學校沒教,父母不談的愛情電影課》。還記得2016年老師來馬巡迴演講的時候,我們帶著老師到CD/DVD行買了一堆電影,老師不只是多讀多寫多產,還多看影片,所以看老師寫電影分享,基本上可以不需要先看相關電影,可以讀了老師文章再去看電影。
我是追看老師電影文章卻沒有多少部電影我是有去找來看😂關鍵就在讀出主題式的思辨力。現在孩子都不喜歡看書,怎麽辦?陪著孩子看電影,從討論中慢慢走進閱讀世界。
現在談教養,談教育的人非常多,但是一個可以出國沒有帶手機,不喜歡打電話,只用電郵溝通,生命一樣活得很精彩的談教養、談教育、談荒野的李偉文老師,是我這幾年一直在關注和學習的對象。
老師的文筆乾淨利落,他的文筆可以帶着你在生命裡找到出路,所以看老師的文章,腦袋會浮現真實的畫面,這就是老師提到的閱讀帶來的生命力量。
幾次交談,面對眼前多讀多寫多產的李偉文老師,再忙,會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説累。老師除了是牙醫師,在臺灣還有數不完的演講,還能在生活里頭多讀多寫多產,所以見老師一次,我都說要努力多幾倍。😂
《您撥的電話未開機!》、《學校沒教,父母不談的愛情電影課》這兩本書是我認為大家迫切需要的閱讀物。喜歡看老師文章其中一個原因是:不說教,從大人、孩子們心態出發再提供思考空間。
我們能在孩子生命中留下多少影響?🤔
周四晚上相聚,把我帶回2016年巡迴演講畫面。周五來到麻坡中化中學,跟彭校長談起李偉文老師,我們倆都沉浸在2016年中化演講畫面,這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
#不一樣的親職作家李偉文👍
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顯文老師的「高效能父母」課程要進入收尾階段囉!
6/9(週二)9:30~12:00 第四堂
6/16(週二)9:30~12:00 第四堂
6/23(週二) 9:30~12:00 第五堂
6/27(週六)19:00~21:30 第五堂
6/28(週日)9:30~12:00 第五堂
9/30(週二)9:30~12:00 第五堂
上課地點:台北市信義路二段28號8樓之二(媽媽PLAY)
報名專線:0986009811(秋萍主任)
第四堂(預計五月開課)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1】 內控型vs外控型的孩子
【2】 採用自然或合理的行為結果
【3】 運用合理行為結果法的原則
【4】 如何設計合理的行為結果
第五堂 (預計六月開課) 教出自信好孩子
【1】 如何建立孩子正面的自我形象
【2】 讚賞肯定的驚人效果
【3】 正確讚賞肯定孩子
【4】 高效能父母教養課程統整
你希望不打不罵小孩,但是仍然把孩子教得很好嗎?
你想知道手足相爭該怎麼處理?怎麼樣減少親子衝突嗎?
以前從來沒人教過我們,怎麼當父母,
現在顯文老師要來傳授「高效能父母」親子課囉!機會難得!
而且有時間就可以單堂報名上課,無需一次報課五堂喔!輕鬆讓你進修父母學分!
李顯文老師簡介
輔仁大學畢業,17年諮商輔導經驗。
歷任:吉隆坡關懷輔導中心、怡保心燈輔導中心諮商協助員,現任「高效能父母學(父母效能系統訓練)」資深領導員。
1999年帶領父母效能訓練課程:大台北地區松山、新生、仁愛、文湖、實踐、國北教實小、公館、明倫、復興、大豐、中正等10多所國中小老師
新意象美術教室、鍥而生態讀書會、媽媽play教室、關心幼兒美語教室、展賦教育文創、馬來西亞社區關懷工作室等團體,進行父母效能課程、父母成長課程、老師輔導課程及親職講座的工作。
部落格:菜媽的親職教養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leestep2009/twblog)
臉書粉絲團:顯文的高效能父母學園
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中時就寫詩的廖建華,對創作原就抱有高度熱情,大學時期他就讀工程科系,畢業之際對此生就要成為工程師感到迷惘與不安,而後開始接觸台灣新浪潮電影,對影像十分感興趣,研究所也展開相關的創作,包含拍系上工友的紀錄短片《移動的日晷》,以及與同學合作的《千甲》,探討社區支持型農業和都市原住民的生存處境。
廖建華坦言拍片的動機,其實是意圖擺脫成為工程師的生涯,想要以創作為生,而《末代叛亂犯》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完全出於他的意識與掌控下的創作。之前的兩部比較是習作,但也讓他在實作中與各式錯誤裡獲得良多。
《末代叛亂犯》的主題是1991年5月發生的「獨台會案」,逮捕四名青年,並處以唯一死刑,而後引發社會各界的聲援,並在台北車站進行抗議,最終迫使立法院在九日內廢除了施行長達42年的懲治叛亂條例。廖建華經由影像重現該案的過程,以及後續的發展,進行多位相關人物的深入訪談,其中也有許多後來成為立委與部長的人物。
廖建華表示,以知識份子為主、進行公共領域回溯的《末代叛亂犯》,如同他的啟蒙,讓他看見且能深入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台灣,並從而察覺自己的關懷══在歷史、社會與政治的浪潮下,其實廖建華更在乎那些平凡者、失敗者的身影與故事,也就有了日後針對抱持理想參與政治、想要改變世界而犧牲家庭、生活的庶民所拍攝的《狂飆一夢》。
當那些民主老兵失去舞台、意識到自己的時代過去了,而傷病、經濟等現實問題無可閃避,被打下來的人們如何面對失敗的事實,如何迎向人生的後半場,讓廖建華特別著迷。廖建華直言,他們的身上附著台獨的鬼魂、台灣的鬼魂、未盡之志的鬼魂。而人生始終無可逃躲,政治社會參與的激情並不會消解所有的問題,最後他們還是得回過頭與自身相處。
這也是廖建華拍完《狂飆一夢》的最大體悟:真實人生還是得要自己去真實面對。
小檔案
廖建華,獨立影像工作者,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研究所時期開始嘗試影像拍攝,2015年完成紀錄片《末代叛亂犯》,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台北電影獎紀錄片競賽、韓國DMZ紀錄片影展。創辦影像工作室,持續投入影像拍攝領域之中。《狂飆一夢》為最新紀錄長片作品,於2020年上映,並出版同名實體書。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李信德
作品提供:廖建華
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介紹
訪問作者:李盈姿(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秘書長)
內容簡介:
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
十位無家者的真實故事,五位資深社工的真情告白
他,曾經是西進中國的台商
他,曾經是野雞車大亨
他,曾經是工廠作業員
他,曾經是家暴受害者
每一個街頭的他,都有一段故事
在大城市裡,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
許多人路過他們身邊,卻很少人靠近他們的世界
他們在街頭暗角得不到肯認,很多時候更被當成過街老鼠
但他們絕對不是街頭鼠輩,而跟你我一樣,有著有血有淚的真實人生。
本書記錄了台灣街友的生命故事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不同背景
他們曾是軍人、商人、工人、保全、更生人、幫派分子、身心障礙者
卻都在時代流轉、社會變遷與個人困境的交織下,成了流浪街頭的人
不試圖控訴、不博取同情、也不採取勵志的角度
作者以平實的口吻描述每個人從「有家」到「無家」的過程
呈現他們在街頭的掙扎、反省、自我懷疑,什至想自我了斷的心情
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將看見台灣街頭社會中
既存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有著貧困者相互扶持的集體力量
本書另收錄五名資深街友工作者的故事。每位都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踏入這個領域,也不是社工科班出身,他們曾經是記者、田野工作者、老師、焊接工人、志工,卻在因緣際會下投身街友服務,成為台灣第一批街友工作者。
他們竭盡所能協助街友,除了三餐溫飽之外,也開發各種工作,不僅展現了工作者的創意,更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在為開拓「正常」以外的生存方式,試圖證明在主流社會的框架之外,還有另類的生存模式,可以適用於被社會排除的人。
透過這些故事,或許可以思考:
城市的存在與發展,難道只為了善待特定人群?
是否可能包容所有在此生存的住民?
透過他們的生命,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索:
他們或許就是曾經或未來的我們,他們與我們是否真的那麼不同。
作者簡介:李玟萱
作詞人、文字工作者、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
九二一地震後投入災區重建,曾在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同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921社區重建關懷體系、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機構工作,在中部地區待了八年。2012-2013擔任萬華社區大學與萬華社會福利中心合辦之街友繪畫課為期一年的隨堂助教,是與街友接觸的開端;後又參與台灣夢想城鄉協會弱勢族群導覽員培訓,擔任義工與導覽文本訪談撰寫。2018年以《無家者》一書,榮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著有《失去你的三月四日》(寶瓶文化),中視改編為優質華劇,入圍第五十一屆金鐘獎四項獎項。現為主動音樂專屬詞人,歌詞作品散見多部華劇主題曲、片尾曲。曾獲2014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最廣泛演出金帆獎—國語流行作品」、2015 hito流行音樂獎-年度K歌、2015香港新城國語力歌曲獎。
策劃: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芒草心是由一群服務街友的第一線人員組成,2011年成立,一開始以國際交流為主,和日本、香港、韓國等地的第一線服務人員交流經驗,互相學習。
從2014年開始擴展版圖,以更實務的角度協助無家者及貧困者。除了開始實際規畫執行無家者自立方案,如街友導覽(街遊)、起家工作室、自立支援中心;也著手舉辦流浪生活體驗營、「呷飽未」社區共食餐桌,期望透過更多體驗與交流,進一步幫助外界了解貧困者的生活樣態。期待透過這些方案的推動,培力服務對象,除了足以自立之外,更能進一步為自己發聲。
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銅言銅語:Love與希望」新書介紹
專訪來賓: 吳宗霖(銅雕藝術家)
劉宗慧(臺灣更生人保護會臺北分會主任)
內容簡介:
銅雕大師吳宗霖曾經說過,製銅雕過程中,內心必須是定靜的,尤其這幾年他嘗試把以前敲壞的銅鑼,再經過敲打,粹煉成獨一無二的裝置藝術,把原本要報廢的東西拿來重塑,讓它們有了不一樣的嶄新樣貌。這也是他要告訴「銅雕班」學生的人生道理:連那些要被廢棄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再利用,所以千萬不要自暴自棄。
將近半年課程的累積,在監同學創作了許多精湛的作品,展現出豐沛生命力與獨特的意境。書中的作品以銅、廢鐵為材料,重新改造,蛻變為朵朵銅雕荷花、落葉、面具,不但讓人驚豔,書裡一篇篇的小故事,更感動人心,讓人看到受刑人在接受銅雕藝術的潛移默化後,心境與行為上的轉變。
希望受刑人充滿創意的藝術創作能推廣到社會各界,讓更生人透過各方迴響而能維持創作動力,開啟社區、藝術創作之更生人的對話,從而肯定並鼓勵更生人活用各種曾經學習的技能,在人生的下半場持續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命歷程!
作者簡介: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
前身係「臺灣省司法保護會」,民國35年11月11日設立,56年7月更名為「臺灣更生保護會」,受臺灣高等法院、臺灣省政府社會處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監督,辦理臺灣省、臺北市及高雄市出獄人等保護工作,為財團法人組織的公益慈善團體。由於政府重視此項工作,於64年3月起草更生保護法,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後於65年4月8日由總統公布實施,本會隨即於同年11月11日改組,辦理財團法人設立登記,定名為「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依更生保護法第四條規定受司法行政部指揮監督,推展更生保護事業。66年1月19日臺北分會成立,69年7月1日院檢分隸,司法行政部改制為法務部,增設保護司,掌理更生保護業務之策進、規畫、指揮監督。
本會以仁愛精神,輔導出獄人等自立更生,適於社會生活,預防再犯,以維護社會安寧為宗旨。希望全國民眾對這些出獄人及受保護人,都能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展現人類愛與慈悲心,關懷接納這些回頭的浪子,激發他們的良知良能,使他們都能走向新生,迎向希望,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社区关怀工作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小花老师【直播教室】是小花老师在社区关怀工作室脸书的说故事时间。每个视频将会锁定不一样年龄群的孩子。这一期说的是《怪 ... From the video description. ... <看更多>
社區關懷工作室 在 社区关怀工作室-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想要了解亲子共读与儿童文学吗?想要购买绘本吗?想要了解更多亲子讲座及学习活动的资讯?请光临我们的工作室,也欢迎你联络我们012-2237513。 NO 11, JALAN PUJ 3/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