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晶
鈦晶的學名是金紅石,鈦晶是包有鈦晶屬內含物的發晶族群之一,晶底為白水晶或茶晶。發晶是指在水晶中含有髮狀、絲狀、針狀等礦物晶體形態的水晶晶體,水晶市場上把金色片狀金紅石發晶稱為「鈦晶」。
由於本身產量稀少,據說巴西北部的巴依亞州已經被巴西政府下令暫停開採及限制出口數量,所以品相優等的鈦晶堪稱是現今最珍貴的水晶類寶石之一。
鈦晶的功效與作用
鈦晶的能量非常強大,因此對於常常需要作出決策或者有事業心的朋友,佩帶鈦晶可以幫助提升事業,以做出正確又明智的決定,還可以激發個人的膽識氣魄。
鈦晶招正財、偏財,並且氣勢上的霸道更代表尊貴之意,很多企業家都有佩帶鈦晶的習慣,可助力提升旺氣,招來貴人,有逢凶化吉之意。
鈦晶的感應力很強,可以當作護身符或平安符之用,尤其是對於經常需要夜間工作,或者出入一些濁氣較重的地方,如醫院、病房、凶宅、墓地掃墓、特種營業場所、或者較陰冷的地方,佩帶鈦晶有防止靈異干擾或加強自身氣場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人佩戴鈦晶都有正向的效果。因為鈦晶的能力強烈,屬於霸道的一種,所以身體較虛弱或者本身氣場已經很虛的朋友,不建議佩戴鈦晶,因為可能身體會受不了,引起頭暈或者想吐的感覺。
鈦晶的收藏價值
從鈦晶產量上來說,由於本身產量稀少,巴西北部的巴依亞州已經被巴西政府下令暫停開採及限制出口數量,因此彌足珍貴。
鈦晶也是發晶族群里能量最為強大的,常象徵吉祥、富貴、如神佛加持。有人甚至把鈦晶形容為居於金字塔尖端族群的水晶,因為鈦晶的產量既稀,品相又好,所以稱為為水晶之王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1]
《張果星經》雲:“又有輔翼,則為真龍”,認為有翼方是真龍。[2]如西周有大量身負羽翼龍紋器皿,乃至青龍在先秦紋飾中也有羽翼,一說青龍為祖龍。[3] 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 ·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 四靈 ”。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有別於龍(西方)代表了貪婪與破壞,中國龍和西方龍的關係就像妖怪和怪物、鬼魂、不死生物、惡魔、邪靈、精靈、哥布林、小仙子的差異。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一直被視為一種神聖、吉祥的動物,甚至我們還自詡為“龍的傳人”。但是,隨著與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發現“Dragon”一詞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惡、血腥的意思。
《荀子 ·賦》:“天下幽險,恐失世英。螭龍為蝘蜓,鴟梟為鳳凰。”
東漢王充《論衡》曰:“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
東漢班固《漢書》:“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的形象卻未提及。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書畫鑑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 ·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清代袁枚則在《子不語》中寫到“雷雨晦冥,龍來哀號,聲若牛吼。”
而宋代畫家董羽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是21世紀得到認可較多的說法。
形象演變
從數千年前無信史可考的文化時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戰國先秦,關於龍形象的器皿、紋飾一向層出不窮,有翼、無翼,有角、無角,更有良渚文化的獸身龍、查海遺址的蛇形龍,其形像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學者認為,龍的起源、源頭眾多。
西漢(包括王莽時期)的龍形象身體細長,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鰭。頭部似鱷魚,整體較瘦長。分為有翼、無翼兩種。有的角似牛角,細長,前端略帶弧形。上下顎等長,上下唇分別向上下翻捲。分為有無兩種,翼為鳥翅形。獸腿,短粗。足部分為獸、鷹足兩種,三趾。
而到了東漢,龍體粗壯,似虎形,身尾分明,個別有鰭。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現突起的棱,頂端前卷,也有類似鹿角的。且都有翼。獸腿較長。以虎的形象為主,其他動物形象輔之。
建安至魏晉(十六國時期)的龍體較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頭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無兩種,有翼的龍形狀仍舊為鳥翅形。腿為獸類,長。
南北朝至隋時,龍體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頸和背上出現焰環。龍翼依舊分有無兩種,出現飄帶形翼,鳥翅形尚存。四肢上飄,有長的獸毛。
唐宋時期,體粗壯豐滿,回復到蛇體,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鱗,宋代時尾上則有一圈鰭。吸取了獅子形象的特點,圓而豐滿,腦後有鬣。唐代時出現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上唇很長,頂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龍翼已經都為飄帶形。宋時出現四爪的足,後肢和尾常交叉盤旋。
每個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
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去看不到結果的日子
我把它叫做扎根
天道酬勤
地道酬善
人道酬誠
商道酬信
業道酬精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LINE hcw168888888
IG hcw0906999808
高雄人可面交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ezukaOsamu #手塚治虫 #免費漫畫app #待在家 #人間昆蟲記 #阿童木 #漫画動画感動 Hello大家好我係呀Tsar, 今日為大家介紹一個免費的漫畫app 首先示範是ipad或手機上download的那個app 基本上這個app的漫畫是90%免費 間中有些漫畫是看到第幾...
「神鳥鳳凰圖畫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台灣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公益組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台灣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公益組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可樂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神話]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鳥類:鳳凰- 精華區Ancient 的評價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神技- 畫「神鳥鳳凰圖」祝枝山冒充唐伯虎在華府王爺面前畫 ... 的評價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唐伯虎點秋香鳳凰圖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 - 教育學習 ... 的評價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鎂宥新專業油漆品牌公司- 各位觀眾! 神鳥鳳凰圖|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Re: [討論] 關於委託繪師畫圖這件事 - PTT Web 的評價
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台灣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公益組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龍
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
《張果星經》雲:“又有輔翼,則為真龍”,認為有翼方是真龍。
如西周有大量身負羽翼龍紋器皿,乃至青龍在先秦紋飾中也有羽翼,一說青龍為祖龍。
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 ·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 四靈 ”。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有別於龍(西方)代表了貪婪與破壞,中國龍和西方龍的關係就像妖怪和怪物、鬼魂、不死生物、惡魔、邪靈、精靈、哥布林、小仙子的差異。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中文名
龍
外文名
Loong或Chinese dragon
區 別
Dragon是怪物,翻譯為龍不可混淆
地 位
禮記四靈之一
寓 意
皇權、尊貴
熱點關注
解讀 同樣是龍的形象,為何中國代表“神聖”而西方代表“邪惡”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一直被視為一種神聖、吉祥的動物,甚至我們還自詡為“龍的傳人”。但是,隨著與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發現“Dragon”一詞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惡、血腥的意思。
《荀子 ·賦》:“天下幽險,恐失世英。螭龍為蝘蜓,鴟梟為鳳凰。”
東漢王充《論衡》曰:“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
東漢班固《漢書》:“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的形象卻未提及。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書畫鑑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 ·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清代袁枚則在《子不語》中寫到“雷雨晦冥,龍來哀號,聲若牛吼。”
而宋代畫家董羽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是21世紀得到認可較多的說法。
形象演變
從數千年前無信史可考的文化時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戰國先秦,關於龍形象的器皿、紋飾一向層出不窮,有翼、無翼,有角、無角,更有良渚文化的獸身龍、查海遺址的蛇形龍,其形像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學者認為,龍的起源、源頭眾多。
西漢(包括王莽時期)的龍形象身體細長,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鰭。頭部似鱷魚,整體較瘦長。分為有翼、無翼兩種。有的角似牛角,細長,前端略帶弧形。上下顎等長,上下唇分別向上下翻捲。分為有無兩種,翼為鳥翅形。獸腿,短粗。足部分為獸、鷹足兩種,三趾。
而到了東漢,龍體粗壯,似虎形,身尾分明,個別有鰭。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現突起的棱,頂端前卷,也有類似鹿角的。且都有翼。獸腿較長。以虎的形象為主,其他動物形象輔之。
建安至魏晉(十六國時期)的龍體較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頭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無兩種,有翼的龍形狀仍舊為鳥翅形。腿為獸類,長。
南北朝至隋時,龍體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頸和背上出現焰環。龍翼依舊分有無兩種,出現飄帶形翼,鳥翅形尚存。四肢上飄,有長的獸毛。
唐宋時期,體粗壯豐滿,回復到蛇體,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鱗,宋代時尾上則有一圈鰭。吸取了獅子形象的特點,圓而豐滿,腦後有鬣。唐代時出現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上唇很長,頂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龍翼已經都為飄帶形。宋時出現四爪的足,後肢和尾常交叉盤旋。
天道酬勤
地道酬善
人道酬誠
商道酬信
業道酬精
大器 水晶 實體展示
歡迎蒞臨鑒賞
LINE hcw168888888
IG hcw0906999808
高雄人可面交
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可樂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致我們的失敗】
在獨剩一人的房間裡/找到了/你喜愛的查理.帕克/可是你早已經把我給忘了吧 ——森田童子〈我們的失敗〉,1976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人生過得天真無邪,什麼都不用煩惱,什麼也不想改變;對課業漠不關心,天塌下來也不關我的事;暑假過去了,新的學期又來了,沒有絲毫進步,也談不上有什麼退步可言。地球一直旋轉,我一年一年地長高。和同年紀的小屁孩挨坐在銀河列車太空艙,頭戴鬼假面的列車長要把我們載去哪裡也懶得管。專心吃著爆米花,看卡通影片,一起把沙發跳爛。
直到有一天,我遇上了主任。
那是一九八○年,我九歲,就讀國小三年級某一天的下課時分,我正用鉛筆咻咻咻幫同學畫《科學小飛俠》戰鬥座機鳳凰號變身火鳥功,然後我們校主任出現在班走廊,走到我的座位,把我帶走。
他帶我到圖書室後,從書櫃上取出一本《全國保密防諜大賽作品集》,用掌心拍了一下封面,鄭重對我說:「交給你一個任務,這個給你參考,然後這兩堂課構思布局,畫出一張保密防諜的圖給我,我將帶你去市政府參加繪畫比賽,這座城市最厲害的畫圖高手都會參賽喔,這是一種榮耀,去抱個冠軍大獎回來!」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覺得這麼被器重。坦白說在此之前,關於畫圖這件事,我完全毫無概念。一直以來,在我的認知裡,最頂尖的藝術無非就是電視卡通。《海王子》、《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小甜甜》、《寶馬王子》、《海底小遊俠》,每一部我都瞭若指掌。只要同學要我畫卡通,我總能輕鬆畫出,而且還廣受好評。除此之外,什麼「反攻大陸」、「保密防諜」,我一竅不通。
我坐在圖書館,仔細拜讀這本畫集,感到十分震撼。這裡面完全是另一個世界,如果是電視卡通片,書名應該改成「中華民國大戰共產黨」。書裡面有很多共匪,都戴著一頂無精打采小紅星標誌的報童帽;根據畫面推測,人民公社的人很窮,一副永遠沒吃飽身上只剩下骨頭的模樣,令人同情;反而共產黨員們都胖胖的。其中最胖的人叫毛澤東,禿著頭,是共產黨的大首領。每一張畫各有標語,「消滅朱毛漢奸」、「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感覺好沉重。
看完畫集,以我的年齡對於該如何駕馭這張空白圖畫紙實在是一籌莫展。經過主任指點,通過反覆構思、布局和修正,終於定稿了。這幅畫描繪在一個和平會議上,蔣總統和毛澤東笑呵呵握著手,不過毛澤東左手藏在身後,握著一把小刀,背景有一群頭戴紅星帽的共匪在熱烈鼓掌,標語是「萬惡共匪,笑裡藏刀」。主任看完笑嘻嘻。
比賽這一天很快到來,世界看起來很新鮮。主任帶我從我們宛若偏鄉的礦區出發前進,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經過郵局、書店、銀行,在港口郵輪的汽笛聲中,終於來到市政府大會堂門口;我帶著一盒十二色彩色筆,像個信心滿滿準備勇奪冠軍的驕傲大獅王,怎料現場參賽者個個散發出充滿天才小畫家的銳氣;他們桌上的彩色筆不是三十六色便是六十二色,超級澎湃到令我大開眼界。
這次比賽,我連入選也沒有。
第一次我體會了失敗。化作語言來說,有種「不甘心」的感覺。若說我人生真正進入戰鬥世界的起始點,便是由此刻開始。
國小四年級,我構思了一張超未來新作〈明年國慶日北京見〉,為什麼明年國慶日北京見呢?因為反攻大陸統一中國已經實現了。國小五年級,我又構思另一傑作〈解救大陸同胞,奔向民主自由〉,人民公社宛如人間煉獄,人們骨瘦如柴,伸出手吶喊著、求救著,有老弱傷殘者已然早早斷氣化為白骨多時,滿地蜘蛛、蟑螂、老鼠橫行,加入藍色調灰暗異世界的手法,營造宛如地獄般恐怖的情境,混合著拉長的戲劇性表現主義式的陰影。最重要的是畫面右上方出現了一名宛若耶穌般的聖人,伸出雙手,撫慰苦難人們。
這兩場又以失敗收場。
連續三年失敗的感覺,就像端午節划龍舟,我奮力趴在龍頭,就是沒能抓住迎面而來的錦旗。
「天才總是懷才不遇,得獎只是遲早的問題。」主任說。
畢業這一年,校方還是決定派我參加賽事爭取無上榮耀,我構思再三,完成個人國小時代最佳絕頂代表作〈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畫面最重要的中央位置,我畫上英俊挺拔的陸海空三軍,士農工商和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分布在畫面的兩旁,代表全國軍民上下團結一心。背景除了國家新建設高速公路、城市景觀、許願噴水池,還有戰艦、戰機、戰車。天空點綴以小鳥、彩虹和氣球,我們的國家風景日和一片欣欣向榮。主任浮誇地說:Yes!這張圖近乎完美!但是右邊戰車大砲要改方向。「因為共產黨在左邊,大砲要打共匪!」主任在說這句話的同時,充滿一種所向披靡的眼神。
即便如此信心滿滿,第四次失敗的鐘聲還是被我給敲響了。連四敗。衰神就像《天方夜譚》卡通那隻趴在小胖背上死不下來的山羊怪,注定跟著我這個八○年代的失敗之王。
在回學校的路上,夕陽拉長了我們的影子,有那麼一點傷感。我還記得主任跟我說的一些鼓勵的話:「阿姆斯壯有句話,人生因失敗而偉大。記住,你是天才,永遠別放棄你的天分!」
在這個世界上,第一次有師長這樣鼓勵我,雖然我不知道我是天才還是憨才,但我還是感到很窩心。那個晚上,我作了一個夢,夢見我走進百貨公司,琳瑯滿目的櫃位,我的書包不小心撞到一只青瓷花瓶,專櫃小姐驚慌失措大叫一聲,我趕快跑,拚命奔跑,跑出百貨公司,有一名長得很像毛澤東的共匪從廣場的大螢幕裡探出頭來,問我:為什麼你把我畫得這麼醜?
因為這些畫圖的經驗,一上國中我就被派去和幾個學長出公差製作壁報,很快我便負責統籌,一年要製作的數量還不少,國父誕辰紀念日、蔣公逝世紀念日、雙十節……族繁不及備戴。不管割保麗龍、做立體字,還是做肖像畫、下標語,完全難不倒我。我總能適時在每個節日生產出應景的壁報,完成校長的交代。我們工作場所在播音室,就像從事溫馨小型家庭代工。除了出公差,還要準備參加市政府「壁報比賽」,我們年復一年把立體壁報傑作扛上小貨車,送去市政府評審,三年來全部摃龜。
添上這三筆被我帶賽的業績,我總共奪得七年的失敗。
這七年來失敗對我而言,就像中午打開便當盒才發現媽媽今天又是幫我帶荷包蛋一樣日常。我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競賽,就無法定義失敗了。
後來的人生,我成了一名職業畫家;當初令人一蹶不振的賽事陰影,現在也已經煙消雲散了;至於反攻大陸保密防諜,想必早已沒有這種不合時宜的比賽了吧。如今每當需要我填寫個人經歷資料「得獎項目欄」,我總是無獎可述;因為在七連敗之後我就找到自己的信念,不再參與任何一次競賽了;我堅信人生與其總在追求第一,不如做好唯一。
如今我也經過歲月的歷練,對人生也有全新的看法。這七年我雖然不是主角,再怎麼說也盡力扮演了對抗者的角色,如果這些賽事沒有一份我的參加,就不會有冠軍的誕生。況且人生的成敗也不是以二分法就可以判定的喔,而是在整個賽程之中,我們一定會學習到某種非常珍貴的東西——一種比名次還要珍貴的東西——我從一個對空白圖畫紙一竅不通的國小三年級生,到不費力氣可以畫出整座腦海中的宇宙,這便是我所獲得的珍貴之物。
若非幾番經由失敗所淬煉而成名為勇氣的杖,何來日後孤獨探索藝術之路所敲開的勝利之門。
親愛的往日:
——致我們的失敗。
#森田童子
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ezukaOsamu #手塚治虫 #免費漫畫app #待在家 #人間昆蟲記 #阿童木
#漫画動画感動
Hello大家好我係呀Tsar,
今日為大家介紹一個免費的漫畫app
首先示範是ipad或手機上download的那個app
基本上這個app的漫畫是90%免費
間中有些漫畫是看到第幾多冊才會開始問你收費
當然有好多不同的畫家選擇啦,
我今日要介紹的就是在日本漫畫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被後世尊稱為「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 是一位多產的漫畫家,
我將他形容為日本漫畫界的金庸一些都不為過
他是日本的國民級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生、醫學博士。
亦是日本現代電視動畫及其製作制度的鼻祖。
創作主題多樣化,除了他最為關注的生命主題以外,
成人主題和人與自然關係都是他反覆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為了紀念手塚治虫, 日本人起了一間手塚治虫博物館位於兵庫縣神戶寶塚,
由JR/阪急「寶塚站」行8分鐘或從阪急「寶塚南口站」步行5分鐘就可以到達。
大家有興趣去關西旅行的時候可以去朝聖,
因為除了日本人之外,台灣好多文化人都好崇拜他
手塚治虫的作品內涵豐富,充滿了東方智慧以及對未來的思索。
他的一生創作超過400部作品,其中當然有好出名的作品藍寶石王子,
阿童木小飛俠和怪醫黑傑克..........
作品多不勝數, 但是我今日推介的是五本给大人看的
描寫人性黑暗面的五本漫畫, 第一本, 首推人間昆蟲記(創作年份1970-1971),
社一部漫畫可以用兩句說話去形容,
弱肉強食昆蟲世界,光怪陸離人情冷暖
這部漫畫出了四個chapter,第一個chapter是春蟬與浮塵子
講及她自己在文學界得到成就的背後, 巧取豪奪,層層蛻變
漫畫非常之有電影感, 第一幕已經講她在再文學得獎的同時
另一邊廂有個女人看著電視的直播而吊頸
主角十枝子成功的「秘密」, 就是能夠將身邊人的勞動成果以巧妙的方式納為己有。
十枝子與周圍人的關係,就像昆蟲與樹木的關係。
昆蟲吸取樹木的養料,樹木因此枯萎壞死。
在天牛的chapter裏面, 講十枝子如何利用自己的魅力
成功誘惑她身邊的男人、女人為她做事, 達到目的。
十枝子這種集美貌、心計與危險性於一身, 在商場非常之普遍的一件事
但是以我睇漫畫來說, 即使課長島耕作, 都寫不出手塚治虫那種人性黑暗面
她寫這部漫畫的時候是70年代, 在當時社會是非常震撼
日後有好多劇集和電影都是抄襲了這種角色的心理狀態
她的狡猾和冷酷, 在她身邊的男人都望塵莫及
畢竟現實就是一個殘酷的世界, 弱肉強食, 這本漫畫寫得好到肉
當中亦有描述女主角經常回到自己的舊居,
除去所有衣服對著媽媽一般的玩偶,
這些不為外人道,在出面的虛偽, 回返到母親的懷抱
隱喻重新回到孩子般的自然天真狀態
2019年有一套美劇叫What If, 是由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Renée Zellweger
當中就有類似的情節,漫畫是70年代製作
現在回看, 一點也不老土
在螽斯那個chapter, 十枝子將老家的屋燒毀,
在日本銷聲匿跡,遠走高飛到了希臘。
逃過去一切做過的壞事, 故事結尾,
獨自一人的十枝子望着神廟廢墟,深感寂寞。
或許是她回憶起了自己曾經扮演過的重重身份,
以及那些被她誘惑、利用又拋棄的人們,到頭來自己究竟得到啲什麼
這部漫畫, 你再聽回陳百強的一生何求, 就會了解箇中滋味
“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第二部我要介紹呀漫畫就是佛陀(1972-1983)
描述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為僧侶的一生經歷的故事。
作品在美國受到高度評價,
並且在2004年及2005年的Eisner獎中得到最優秀國際作品獎。
手塚治虫以佛陀的一生來闡明世間相,無論是身分、情感、權力、欲望,甚至戰爭的殘酷。
釋迦牟尼親眼見證了英雄的死亡,以及愛情中的痛苦,
年輕的王子開始了解人世間生命的短暫與疾苦,
而面對這些無奈,即使是他的皇家血統,亦都無可奈何;
就算自己位高權重,但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對生死苦難,亦救不了他們。
這個漫畫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看到, 情節相當感人到流淚
雖然我自己本身是天主教, 但是我一直視佛教如一種哲學的洗練
誠意推薦, 第三步要介紹的漫畫是火之鳥(1954)
火之鳥是一部以探討「生」與「死」為核心的漫畫。
分為黎明篇(漫畫少年版)、未來篇、大和篇、宇宙篇、鳳凰篇、
復活篇、羽衣篇、望郷篇、亂世篇、生命篇、異形篇、太陽篇、埃及篇、希臘篇、羅馬篇。
故事是對輪迴、人性的描寫、探討、哲理等等,
人類為了長生不死,不斷地追尋火鳥。
火鳥是能夠浴火中重生的神鳥,代表着一個有着永恆生命的個體,
作品的時間從古代到遙遠的未來,
地點從以日本為主的地球到宇宙中其他星球,
探討生命的本質、人類的業障等等,
以手塚治虫宏大、獨特的思想為基礎凝結而成。
故事由擁有喝了就會長生不老的血液的「火之鳥」
與各個為這隻火鳥煩惱、痛苦、戰鬥,並因此擁有殘酷命運的主角們組成。
除了火鳥貫穿整部作品,另外的重要角色是個大鼻子,
從武將、盜賊我王到博士等,在不同時代活著,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美好的梦想可以眨眼间被打得粉碎,
但整个宇宙的生命大合唱却生生不息,永无休止,就好象火中的凤凰
現在世界面對好多生離死別, 假以時日, 最壞的處境必然會過去
就等我們懷住這些充滿善良的希望, 捱到最後一分鐘,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 有一日問老師
點樣可以好似你那麼能幹, 帕拉圖二話不說,
將亞里士多德的頭浸落去河水度撳到去差不多窒息
亞里士多德不想死, 不斷掙扎, 希望在垂死之中, 伸番個頭出嚟繼續生存
然後拍拉圖對他說, 無論你遇到什麼困境, 只要你仲有一啖氣
我撳得你個頭越大力, 你的掙扎就會越強勁
繼續勇敢掙扎求存, 你仍然是有機會活得更精彩
第四部漫畫學介紹給大家是罪與罰(1949~1960),
罪與罰是一部俄國革文學巨著, 手塚治虫改變了成為漫畫
故事是講述在聖彼得堡貧民區一家公寓,住著一個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
他原本是讀法律系,有著天才般的智慧和超乎常人的思維模式。
他也在一些著名雜誌上發表了諸如"超人論"的文章,受到無政府主義毒害,思想上十分偏激。
他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這時他遇見了小公務員馬爾梅。
馬爾梅因失業而陷入絕境,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
男主角為了生活,將母親給自己的一隻珍貴的手錶當掉,
當鋪的老太婆卻只得借給了他50元,甚至讓他背上債務。
他恨透了這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想到馬爾煤和她妻兒的貧窮,
又想到世上如這老太婆般不義的有錢人,他氣憤的拿起斧子,殺死了老太婆。
事後 因內心處於痛苦的矛盾衝突中,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
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
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精神枷鎖。
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妓女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思想的感召,
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與此同時,
轟轟烈烈的人民革命正在打響,在索尼婭勸說下,
在混亂人群中大聲呼喊:"是我殺死了老太婆!"實則在世界面前對自己的控訴。
世界的複雜,社會財富的分布不均,而許許多多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貧富懸殊不應該成為犯罪的藉口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 有時可能會做錯事,
這種懲罰, 即使你未必受法律制裁, 但是良心都過意不去
不能夠宣諸於口的內疚感, 比起法律對你的制裁,
懲罰更加大, 內心每日都在煎熬。
第五部漫畫介紹透明人(1970-1971), 這部漫畫劇情比較簡單
但是娛樂性豐富, 70年代已經講著一些好科幻的故事
非常之前圍, 講述為了報復薄情負心的女友,
肌膚呈透明狀的怪人阿拉巴斯特現身於世。
他憎恨世界上所有美麗的事物,
並且集合了透明少女亞美及不良少年阿弦等人為夥,一起向社會挑戰……
嚟緊將會是復活節長假期, 大家待在家中, 希望這五套漫畫書
可以帶給你娛樂之餘, 亦都會反思好多人生問題
下一集我會再講下一個題目, 漢源影片記得留表情符號以示支持呀,88 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今日は無料の漫画アプリをご紹介します
最初のデモは、iPadまたは携帯電話にダウンロードされたアプリです
基本的に、このアプリの漫画は90%無料です
当時の一部の漫画は、巻数を見て初めて料金を請求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もちろん、さまざまなアーティストが選べます。
今日紹介したいのは、日本のコミック業界に決定的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後世には「日本のマンガの神」手塚父として知られ、多作漫画家、
日本の漫画界では彼をジン・ヨンと表現できます。
彼は日本の国民的漫画家、アニメーター、医者、そして医者です。
現代日本のテレビアニメとその制作システムの創始者でもあります。
多様化する創造のテーマ、そして彼が最も懸念している人生のテーマに加えて、
大人のテーマと人間と自然の関係は、彼が繰り返し考え、議論する問題です。
手塚治虫を記念して、兵庫県神戸市高島にある宝塚に昆虫治療博物館を建設した。
JR・阪急「宝苑駅」から8分、阪急「宝苑南口駅」から徒歩5分。
関西への旅行に興味があるなら巡礼に行くことができ、
日本人を除いて、台湾の多くの文化人は彼を崇拝しているので
手塚の作品は内容が豊富で、東洋の知恵と未来への思いが詰まっています。
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碧江金樓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乾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積澱,在這組緊湊的古建築群中體現無遺。古建築群的最亮點金樓,原名賦鶴樓,樓內裝飾著金碧輝煌的木雕,據說是因清末名臣戴鴻慈之女嫁入職方第,作為嫁妝與贈。而民間有“金屋藏嬌”的之傳說。巧奪天工的金木作,幾乎包羅了木雕藝術中的所有手法。尤為難得的是木雕全部採用中國傳統題材,滲入了外來的藝術風格,以實物印證了嶺南文化的發展史。院宅內還保存著當年劉塘、宋湘等清代名家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木、石匾額和戴鴻慈以及多位清代順德進士、舉人題贈的書畫翰墨真跡,加上大批原汁原味的清代傢俱、珍稀的清代官轎、跋步床(千工床),遊客登臨,可親身鄰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認識嶺南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的建樹。
主要景點
推薦一:金屋藏嬌的傳說--金樓以貼金得名,卻憑藏嬌聞名於世。相傳當年慈禧的幹女兒、法務大臣戴鴻慈的女兒戴佩瓊下嫁曾任兵部員外郎蘇丕文的大曾孫蘇伯雨,蘇家大少蘇伯雨將戴佩瓊安置在金樓之中伴讀,夜夜有美人紅袖添香,故傳有金屋藏嬌的佳話。
推薦二:三口井--因為用做書樓,又是木制結構,所以一個小小的碧江金樓,就修有三口井:院子裏的井、正廳裏的井以及頂部的藻井。天花上做了一個貼金木雕的藻井,它以九龍爭珠為題材,還真有點北京故宮的味道。而它就是主人用來“克火”的風水設計。細心的朋友還會看到在藻井中央有一個很粗的大鐵鉤,這是用來吊燈的。以前這裏用鐵鏈吊著一盞巨大的玻璃吊燈,據說有48釐米直徑、60多斤重。按照五行的說法,木被火克,而火又被水克,院子裏的井和正廳裏的井主要用來防火、降溫。
推薦三:鬼斧神工的木雕--這樓上的裝修佈局,取意於古時珠江上的遊船——紫洞艇。雅集(接待客人、以文會友的場所)是整座金樓的精華所在,這裏的傢俱、木門窗、木屏風大多是採用紋理細密光滑的酸枝木所造。酸枝木在經過刮磨後,表面如同鏡面一般光彩照人,觸摸起來質感細滑清涼,從視覺和觸覺上都能感覺到一種深厚含蓄的美感。如果再在上面貼上一層金箔,一入此室,便有一種富麗堂皇卻不失華貴雍容的感覺。不過遊客們大多料不到,金樓精華中的精華並不是這炫目奪眼的黃金裝飾,而是其中鬼斧神工的木雕工藝,仔細環顧四周門窗,便會發現小小的方寸之地竟然雕刻著大千世界,花鳥魚蟲,應有盡有,而且動物姿態生動,神態逼真,植物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推薦四:講究的擺設--金樓中有不少講究的擺設,比如跋床,它比一般的床要寬許多,而且有兩道屏風,兩道屏風中間是給婢女站立服侍用的;比如八角窗,是向兩邊滾動推開的,意思是八面威風;比如古代的保溫設備,在兩層包裝之間填上滿滿的棉絮,以達到阻止熱散發的功效。
推薦五:文人墨寶--清朝中期的碧江是儒鄉,讀書風氣濃烈,很多家的天井中都種植著龍眼和桂花,取一個攀龍借貴(桂)的祥瑞。當時鄉中有“家無讀書子,功名何處來”的傳統,因此,對知名的文人是推崇備至,蘇家把書樓建設得如此豪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讀書人在碧江的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學風,很多文人在碧江留下了足跡,在金樓,你可以發現很多熟悉的名字,例如宰相劉墉,“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處寄才賢。幾回禪院花爭發,一夜山堂月正圓”。例如當時嶺南著名的文人張岳嵩,“漢江東去有高臺,煙樹蒼蒼楚望行。老馬銅蹄訪北塔,少年齊唱晤鷹來”。
推薦六:碧江版“清明上河圖”--清代道光年間,蘇家有子蘇鶴,號二悟坡道人,作二十四詠,概括碧江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並以此詠為線索,雕作銅壁,重現歷史上的繁華碧江。 這幅碧江版的“清明上河圖”長23•8米,高1•5米,上面所繪風景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推薦七:鑊耳山牆--是珠江水鄉地方富戶人家的特色建築。而屋脊有一條黑色的雕塑,這就是官宦人家專用的“龍頭鳳尾”屋脊了。大家細心看,左邊抽象的龍頭高高昂起,還有兩個小爪用力地撐住屋脊,尾部的設計就象鳳凰彎卷起來的羽毛。這樣的屋脊在我們這裏共有三條,另外的兩條在泥樓及其旁邊的樓房上,等一下大家要留意了。據說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建“龍頭鳳尾”屋脊,而這座職方第的主人蘇丕文,就是當時大清兵部職方司員外郎,位居三品官銜。職方第的名稱也就是由蘇丕文的職銜得來的。
推薦七:四柱大廳--特色還在於廳前建有過亭和牌坊。一般宅第的過道都只建成走廊,而職方第裏就把大廳前兩邊的地方做為過亭,又稱為香亭。過亭是借用牌坊背面的牆身和四柱大廳的前簷設計成的,另外兩面做成木制扇門,開時可作過道,合時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廳。這樣既增加了室內可使用空間,也使大廳與前面的建築連結得更加緊密,從美觀上考慮,它們就像是大廳延伸出來的兩隻手臂,令大廳的結構更加穩重大方。正對大廳的這面牆被建築成牌坊。一般的牌坊都是為家族共同所有而建在村口之類的地方,要建這種私人住宅內的牌坊必須要有相當的功名作為資格。現在請大家抬頭看一下,牌坊後的小天井上還有一個歇山式的屋頂,它建在牌坊和過亭的頂上,僅以四點磚柱支承。一百多年來它巋然不動,即使是十級的颱風也未能動它一絲一毫。不少國內的古建築專家來到這裏,都要驚歎這個牌坊的設計巧奪天工呀。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左邊磚柱上的橫樑已有一點點的向外傾側及開裂,這是近幾年修楫時搭建木排柵導致的。幸好及時發現和補救,才使這座古建築得以完整保存下來呀。大家請注意一下牌坊頂上的一組木雕,尤其是中間這個內外兩層相套的圓形的抽象八卦圖案。這個木雕的內層原來是可以轉動的,據說以前的主人每年都要按照該年的風水運程,轉動內層的木雕以趨吉避凶。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這個木雕原本已經損壞了,現在雖然修復了原貌,但也再不能轉動了。在走過這個牌坊之前,我們再看看後額上寫著“退讓明禮”,它是由道光三年進士、主講豐湖書院的鮑俊題寫,他是香山人,也就是現在的中山人吧。走過牌坊,回頭再看,牌坊前額是“視履考祥”,題寫的是南海人熊景星,他是晚清廣東著名書畫家。這兩個橫額是要教導蘇門子弟出門去,要待人謙遜有禮,回家時要檢討自已的衣冠和行為舉止。
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鎂宥新專業油漆品牌公司- 各位觀眾! 神鳥鳳凰圖|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這營建業最忙碌的一年,完成三級古蹟修繕的里程碑,從木皮工藝、烤漆工藝到藝術塗料的繪製。結合了數十年累積的經驗完成了這項作品。感謝上帝讓我們有機會接洽,也 ... ... <看更多>
神鳥鳳凰圖畫家 在 [神話]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鳥類:鳳凰- 精華區Ancient 的推薦與評價
傳說中的鳳凰真的存在嗎?
古代文書的記戴一種叫做鳳鳥或鸞鳥,稱之為鳳凰,但不會像不死鳥一樣浴火重生,被人
跨張化在中國古代鳳凰原本是真實存在的鳥類,它的後來滅絕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與人類的捕
獵行為、戰爭毀林及開荒土地活動有關。
墓穴壁畫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鳥的縱跡
古代不叫鳳凰,叫鳳鳥或鸞鳥,從各朝皇帝的墓穴裡出土文物,及壁畫都會看的到這種鳥
的蹤跡文物,翻過史書從形態上來看,鳳鳥包括鸞鳥、鳳凰,是皇帝貴族鳥園所飼養象徵
吉祥的一種鳥,不幸的中國現在鳳凰的己經滅絕了。
古代皇室鳥園的一種鳥被神格化了
中國古代叫鳳鳥或鸞鳥之稱
大似捕獵行為、毀林開荒進頁朝廷時,不懂的培殖養育,鳳凰不斷作為送給國外的當做禮
物,己經變為稀有鳥類,還好現在宜蘭蘇澳永春山腳下的碧涵軒帝雉生態館的張漢欽,急
時搶救全世界只剩下不到一百隻,在越南深山中發現稀有鳥類將他帶回,還看到傳說中的
鳥中之王在台灣,在古代被皇室視為珍鳥在中國大陸己經看不見了,在越南的快要絕跡,
在外國國家鳥園還看的到被神格化鳥類縱跡。
鳳凰亦作「鳳皇」傳說中的神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五爪金龍代表皇帝,鳳
凰代表皇后。
傳統的年畫中有龍跟鳳,結婚時女方會戴鳳凰冠,鳳凰刺繡代表吉祥,幾乎中國人以鳳凰
為題材的圖案運用很普遍,就是因為這樣,連外國人也有Phoenix不死鳥學名,日本人也
有叫做火鳥的鳥記戴。
連電影中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鄧不利多校長在他的辦公室養了一隻叫佛客使(Fawkes)的
鳳凰,他即時幫助哈利脫離險境。
事實上鳳凰只不過是一種古代皇族象徵吉祥的鳥,真實存在過被一直不斷地神格化,鳳凰
是古代在中國,與麟·烏龜·辰一起四瑞的神獸,被尊貴的想象之上的瑞鳥。
鳳凰羽五色的花紋,梧桐樹上棲身宿,吃實果喝醴泉的水
南方的神朱雀,與東方的青龍,西方的白虎,北方的玄武一起四神獸
鳳凰是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吉祥動物,常看畫家把牠畫成長長脖子的鳥類,身上滿是五
彩斑斕的羽毛,頸子上還有閃著金光的羽絲,有雞一樣的嘴,腳長尾巴羽毛也很長,而且
有跟孔雀般亮麗的花紋,甚至古書上都有形容牠的鳴叫聲,好像吹簫弄笙一樣的悅耳好聽
。
不過究竟是不是真有鳳凰這種動物?曾經古書上記載,指一種叫做鵬鳥或大鵬鳥的鳥類,
其實就是鳳凰,但在我們自然界中,要找到古書中或圖畫上所描述的動物,實在不太可能
。
「雉雞」又名山雞或野雞,在中國分布很多,雄的雉雞體型較大,面頰部份呈紅色,羽毛
是以綠色兼雜其他色彩為主,羽上有閃亮的金屬光澤,尾羽很長,有美麗的橫斑。
但雌的雉雞不僅體型小,羽色也多呈茶褐色,並不亮麗,最後學者們推測,古人所指的鳳
凰,可能是把「雉雞」美化和神話後的產物。
傳說中的鳳凰鳥冠青鸞Great Argus Pheasant學名
被認為是古代鳳凰的冠青鸞Great Argus Pheasant
外國的國家鳥園還可以看到這種鳥的縱跡
有歷史古書有記戴,一種被神格話的鳥類長得黑黑的,並沒有傳說鳳凰前者的五彩斑斕,
但是長長的尾巴讓牠們看起來,擁有鳳凰的飄逸模樣,所以能在眾鳥中贏得此美譽。
有人認為不死鳥實際上是一種巨大的愛幹淨的鳥類,它們為了殺死身上的寄生蟲,將翅膀
放在火堆的煙上熏,見者誤以為它們是從火推誕生的。
公的有頭冠,母沒有頭冠,公的尾巴超長的,發情的時候尾巴的羽毛會變金黃色的,會展
開羽毛跟孔雀一樣,鳳凰展翅前面皇室第一張圖的樣子。
公的鳳凰發情求偶交配的時候,身體羽毛會變的鮮艷,脖子跟尾巴會變成金色
羽毛金色的標本
電視新聞曾經有報導,宜蘭縣蘇澳鎮碧涵軒鳥園一對人工復育成功的鳳凰,大家有空去看
看,公的發情時有頭冠,展開羽毛金色時的最漂亮,像極了金色大鳥
鳳凰這種傳說中的鳥,到底長什麼樣子?宜蘭縣蘇澳鎮碧涵軒鳥園一對人工復育的鳳凰,
十九日首次亮相,美麗的毛羽,傲視群鳥的舉止,果然不愧「鳥中之王」的封號,這種比
熊貓還稀有的鳥類,訂春節和民眾見面。
學名冠青鸞的鳳凰,身長只有六十至六十六公分,尾羽卻長達二百四十公分,是身體的四
倍長,高約八十公分,抬頭時可達一公尺,冠羽與中國傳說的鳳凰差不多,但羽毛的顏色
有些差異,沒有傳說的那般艷麗。
全球的鳥類書籍,有關冠青鸞的紀錄非常貧乏,英國一九九六年出版的「雉的世界」一書
中,提到鳳凰時說,一九七六年之前,沒有被人豢養過,一九八八年才有一對冠青鸞被捕
,養在馬來西亞野生動物園養育中心,但到今日仍然沒有人工成功繁殖紀錄。
碧涵軒鳥園負責人張漢欽研判,全世界目前的鳳凰數量,不超過一百隻,比熊貓還稀有,
他和友人早在一九八二年就已經復育成功。
宜蘭縣政府已允許鳳凰公開展示,碧涵軒排定大年初一對外開放,初一到十五優惠,大人
小孩門票一律只收一百元,殘障團體預約免費,但擔心鳥兒受到驚嚇,採限量管制,一天
最多只開放三百五十人參觀。
宜蘭縣蘇澳鎮碧涵軒鳥園,早在一九八二年就復育鳳凰成功,園主張漢欽創下豢養、繁殖
鳳凰的世界紀錄;談起他養育鳳凰,有一段艱辛的經歷。
張漢欽表示,他一九七九年到喜馬拉亞山區尋覓棕尾虹雉時,聽人說鳳凰己經瀕臨絕種,
為了搶救,更需要人去挽救,他想鳳凰只是一個傳說,世上從沒見過,難道真的有這種鳥
嗎?
鳥友說中國的鳳凰已經絕跡,僅越南有發現,原因是越戰時,北越軍隊躲在密林中,美軍
防不勝防,於是動用空軍噴灑落葉劑,梧桐樹大量枯死,鳳凰無枝可棲多數死亡,少數夜
間躲進草叢,被民眾捕捉飼養食用,所以沒有絕種。
恰好有朋友到越南做生意,張漢欽再三託他尋找,朋友從河內進入山區,找了十四天,受
不了蚊蟲叮咬,被迫放棄,不料在西貢的河邊,看到了被捕的鳳凰,已剪去尾巴,頭破血
流,奄奄一息。
張漢欽緊急籌錢全數買下,共廿三隻,為避免北越追捕,還特地連絡附近作業的南方澳漁
船,連夜運回台灣,船到高雄時,第一批全數死亡,第二批有一隻母的、三隻公的還沒斷
,但情況很不樂觀。
第三批有一隻母的,胸肌較為飽滿,偶爾會睜開眼睛,他研判這隻母的已懷孕,為了護子
才硬撐,張漢欽準備大批中、西藥品和點滴,急忙和朋友動手搶救,救下四隻,其中兩隻
到現在還活著。
幾個人找來稻草,做了一個窩,但鳳凰就是不產卵,張漢欽想,鳳凰習慣棲息樹上,於是
架起竹子,將窩築在屋頂下,周圍偽裝一番,母鳳凰第三天果然飛上去,產下一卵,四天
之後,產下第二顆卵。
經過廿七天,二顆卵孵了出來,母鳥緊緊把在胸前,九個小時之後,幼鳥毛羽乾了,探出
頭來,母鳥振翅飛了下來,摔倒在地,他衝上前查看,已經氣絕。張漢欽與朋友細心照料
,但查遍世界鳥類書籍,就是找不到有關鳳凰的資料,嘗試許多食物,總算將兩隻幼鳥「
扶養」長大,這一公一母的幼鳥,十年之後生下第一個蛋,如今台灣已有一個小小的鳳凰
谷園族群。
在宜蘭蘇澳永春山腳下的碧涵軒帝雉生態館,卻有著珍貴的台灣帝雉、棕尾虹雉、冠青鸞
、藍腹鷴、褐耳雉,以及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黑面角雉、灰孔雀雉、藍耳雉、綠孔雀
、灰野雞或綠野雞、紅野雞等許多被列為世界一、二級保育類的鳥類,可以說是全世界絕
無僅有的帝雉生態保育館。
館長張漢欽是鑽研鳥類長達三十年的鳥痴,他所飼養、複育的八十多種珍禽,每一種都有
說不完的精彩故事。
他除了是全世界唯一成功復育臺灣帝雉的鳥專家外,更費盡千辛萬的搶救了喜馬拉雅山特
有的棕尾虹雉,為了讓生長在六千公尺海拔的棕尾虹雉適應平地,他採取以時間換取他們
生存空間的方式,每下山100公尺就停留10天,讓棕尾虹雉慢慢減壓適應,等把牠們帶回
到台灣已是兩年之後了。
在碧涵軒,還有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鳥鳳凰,這個傳說之鳥的學名為「冠青鸞」,是相當
珍奇的稀有鳥類,主要生長在中國西南與北越,全世界只剩不到100隻,比熊貓還要珍貴
。
冠青鸞的身長只有60公分,尾羽卻可長達240公分,與傳說中鳳凰的飄逸模樣神似,因此
也稱為鳳凰或鸞鳳。
冠青鸞是敏度感相當高的鳳凰科鳥類,牠一年蛻羽一次,為了不讓他類發現自己的蹤影,
冠青鸞會慢慢的吃掉脫落的羽毛,吃不完的還會埋起來銷滅行蹤,因此要想近距離目睹鳳
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張漢欽在得知鳳凰在越北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已頻臨絕種,於是請友人從越南搶救所剩無
幾的鳳凰回臺,悉心的加以照顧復育成功,我門去的時候,鳳凰正高興的「喔歐!喔歐!
」的唱起歌來,張館長直說我們運氣好呢!你也想親眼目睹神秘的鳳凰英姿嗎?那麼到了
宜蘭,千萬別錯過碧涵軒賞帝雉生態館。
台灣的快要絕種帝雉雞命運研究論文?
張漢欽在台灣鳥界最被推崇的當屬台灣特有種「帝雉」的培育。
一九七二年,無意間在山產店裡,看到待價而沽、面臨宰殺命運的帝雉,心生不忍買下照
顧,「原棲地在兩千公尺以上高山的帝雉,被獵人捕捉下山時,會因平地高溫影響生理上
的不適,羽色由紫轉黑,因此名稱才會被誤定為『黑尾長雉』,自然生態裡的帝雉雄鳥,
羽色在陽光下呈現紫藍光澤,胸前和背部羽毛有倒三角形圖案,在陽光下呈現銀白光澤。
遭獵捕的帝雉,半邊翅膀骨折又斷羽,張漢欽採取「假如有人遭受這樣的傷害,我要怎麼
救他?」以及「媽媽對付病雞的方法」;餵食抗生素、五燭光燈泡保溫、柔性哄勸及捆綁
、找尋血管打點滴。這隻帝雉在他「無師自通」的搶救下慢慢恢復元氣。
照顧帝雉可不輕鬆,帝雉喜歡溫度低於十四度的環境,但平地溫度經常高於十四度,在這
樣的高溫下帝雉很容易「中暑」,這時就要扶著牠的頭,拿冰塊冰敷幫牠散熱,整個環境
也要灑水控制溼度,為了讓帝雉適應平地環境,必須慢慢調高飼養環境的溫度,還要先處
理可能致病的因子,例如蚊蟲。食物也要調整,「除了飲水要用純水外,帝雉喜食玉山懸
勾子的漿果,剛開始要儲備一些玉山懸勾子漿果,餵食時,加入少量類似的果實,例如草
莓、蛇莓,然後慢慢增加其他食物的比例,直到牠適應人工飼料。」張漢欽整整花了十年
,才讓帝雉適應人工改良飼
料。
一九九一年間,張漢欽以帝雉為題發表〈帝雉的型態學之研究〉論文,未獲國內學界重視
,反倒是日本長島大學生物學首席教授渡邊守之將他的論文翻譯成日文和英文,在日本與
美國發表後,引發國際間對台灣帝雉的研究熱潮,日本學界也要求研究與帝雉相關的人員
或碩士、博士班研究生,必須以他這篇論文作為圭臬。
不死鳥Phoenix神話傳說
在地球上各個地方民族,似乎都有大洪水的傳說,那也許表明在人類歷史上真的經歷過一
次大范圍的洪水,也有不死島傳說在各個民族。
羅馬詩人奧維德對不死鳥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來的,只有一種例外
,它們可以再生,亞述人稱之為不死鳥(Phoenix)。
不死鳥並非靠花草果實維生,而是以乳香為食,在降生五百年後它會落在棕櫚樹頂端的橡
木枝上為自己搭建一個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沒藥等香料,銜入巢內,墊在自己
的身下,當它呼出最後一口氣後會悄然死去,此時從它的身體里將飛出一隻新的不死鳥,
同樣擁有五百年的生命,等這隻不死鳥長大到有足夠的力量時,就會把父母的巢從樹上升
起,銜往埃及的赫利奧波利斯城,放在太陽廟里,這個巢是它的搖籃,同時也是它父母的
墳墓。
正如奧維德所說,不死鳥的記載源自亞述人,不過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神話,例如中國
的鳳凰、日本的Ho-oo、俄羅斯的火鳥(Firebird)、埃及的太陽鳥(Benu)、美洲的葉
爾(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這些鳥都有死而復生的特點(壽命分別為
500 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系。
最早提到不死鳥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紀的希臘詩人、《神譜》的作者赫西奧德,最早詳細描
述不死鳥的人是希臘歷史學家赫羅底特斯,他說我并沒有親眼見過它,只是在繪畫中見過
,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黃色的,一部分是鮮紅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鷹,而且還擁有美麗的
歌喉。
到了公元四世紀以後,不死鳥的形象發生了變化,傳說壽限將至的成年不死鳥會在巢裡自
焚,三天後將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樣復活,此時的“不死鳥”已經擁有了 “永生”和“
死而復生”的象征含義。羅馬科學家普林尼在寫給羅馬參議員馬尼利亞斯的一份材料中曾
經提到不死鳥的再生,他說死去的不死鳥的骨頭裡會生出一隻小蠕蟲,這只蟲最終成長為
新的不死鳥。
古埃及神話中的太陽鳥(Benu)與不死鳥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學者認為關於不死鳥的種
種神話傳說實際上是對埃及太陽鳥神話的改編,古埃及人將太陽鳥視為太陽神拉(Ra)的
象征,埃及語中的“Benu”意思是“紫鷺”和“棕櫚樹”,在赫利奧波利斯的太陽神廟中
有這種太陽鳥的標志。
由于會死而復生,因此它們也常常被視為埃及之王、冥神奧西里斯的象征(見Ammut)。
阿拉伯傳說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鳥一樣會在壽命限朋,將至時自焚並獲得新生,它
們的壽命約為1700年。
安卡的體型巨大,足以載動一頭大象,最初被認為是神的完美的創造物,但在後來的傳說
中卻成為一種邪惡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時甚至會掠走兒童,于是猶太教徒們大肆
獵殺安卡,使這種巨鳥最終滅絕。
Roc(巨鵬)人們目前所知道的一切長羽毛的飛禽,從巨大的盧奇(Rucke)到小巧的鷦鷯
,從森林、田野、河畔到池塘,所有有巢的、腳趾分叉的,包括大雷克(Grand Rake),
都友好地飛了過來。
邁克爾﹒德雷頓這首寫於十六世紀的詩歌表明當時的人們相信確有巨鵬(Rucke)存在存
在。
事實上,世界各地都有關於巨鵬的傳說,這些巨鵬的體積相當大,可以載動大象、駱駝或
成群的孩子,例如古波斯的斯摩奇(Simurgh,大地、海洋和天空的結合體,住在知識之
樹的樹頂,曾親眼目睹世界的三次大毀滅)、希伯萊的巴尤克尼(Bar Juchne,猶太法典
中曾經提到,它的蛋從巢中滾落,砸死300多棵樹,淹沒600多個村庄)、
天龍八部的大鵬金翅鳥(Garuda,亦作“揭路荼”或“迦樓羅”,印度神話中鷹頭人身的
金翅鳥,印度尼西亞的國徽圖案)和美洲的雷鳥(Thunderbird,以巨鳥形象出現的雷、
閃電和雨的精靈),都有著相似的特征。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出現在《一千零一夜》和《馬可﹒波羅游記》之中,《一千零一夜》里
有四個關於巨鵬的故事,辛巴德曾經對它作過描述:“它們擁有巨大的身軀和寬闊的翅膀
,如果它們完全展開翅膀,足以將日月遮蔽。
辛巴德最初見到巨鵬蛋的時候,誤把它當作巨大的圓頂建筑。這些巨鵬十分疼愛自己的幼
子,《一千零一夜》的兩個故事都曾提到因船員殺死巨鵬的幼鳥而被巨鵬丟下的石頭砸沉
所在船只的經歷。
馬可波羅在游記中記述的巨鵬“展開翅膀有16米長,羽毛約 8米長,純白色,蛋的周長有
50多米,馬達加斯加的特使曾經向中國皇帝敬獻過一根巨鵬的羽毛。
實際上,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巨鵬,而是象鳥(又稱隆鳥,一種不會飛的白色巨鳥),馬
達加斯加是象鳥的故鄉,這種鳥在16世紀就已經絕跡。
在追溯巨鵬的起源的時候,有學者認為這種會丟下石塊的巨鵬是土著人對流星雨的解釋
關於鳳凰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于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
,雌的則叫凰。常用來象征祥瑞,亦稱為丹鳥、火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14.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