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
推薦序|
在完整地圖解鎖之前
《仙劍奇俠傳》是我人生第一個沉迷的遊戲,當時的電腦應該是龐大的486主機,開機就需要一段時間,至於遊戲的畫質跟解析度,完完全全是時代的眼淚。玩家藉由主角李逍遙的視角,學劍求仙、斬妖除魔,在花花世界遊歷了一遭。
多年後我看見ptt上有一則笨版貼文,談自己的遊戲經驗,此篇被傳頌萬千,原貼文者最後被尊稱為「十里坡劍神」。沒有玩過《仙劍奇俠傳》的人,可能不太懂此文的奧妙。十里坡位於遊戲初始的村莊外,玩家因為找不到出發的船,一直沒有成功觸發遊戲點,誤以為村莊這區域就是遊戲的全部。於是玩家每次開遊戲,就到十里坡努力打怪,等到發現有船可搭,已經在初始區域練到71級、練成了「劍神」。
在讀《文壇生態導覽》時,我突然想起十里坡劍神的故事。如果在起步之前,或是在困頓之時,能夠先讀過理想的攻略/導覽書,也許不必要的損傷會小一點。
小時候出門郊遊都要提前一天收包包了,何況是考慮一場終生的志業?
我從二〇一一年開始獨立接案,範圍挺廣,寫採訪、接文案,也一邊寫劇本跟小說,第一版本名片的稱謂是「文字工作者」。相較起許多早慧的作者,我出版第一本書《向光植物》已經是二〇一六年的事,剛過三十歲。當時的總編輯夏民對我說,他覺得三十歲之後才出書是好事,雖然稍晚,但人會比較成熟。
我不知道三十歲後才出書的自己有沒有比較成熟,優勢是,好歹出過社會,遇過一些難解之事,知道組織裡的無所施力。從組織離開,成為個人接案者後,在生涯各種明面暗面的擦撞中,能夠努力避免折損到自身的核心,讓書寫繼續。
總之,在出書前我有過幾年時間,能夠用採訪者的角度觀察各種現場。場合眾多,也許是一對一的人物專訪,也許是擔任對談紀錄,或者是公開座談、書展現場。偶爾還會想起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者,他們漸漸不再寫了。近似於宥勳在《作家生存攻略》裡的提到的,他一路見過幾十位秀異有才華、橫跨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可能另有人生規劃,或是被俗務所拖磨,最後沒能繼續寫作。
不再寫的原因我未能確知,我嘗試打撈一些片段。例如剛出版第一本書的作者,很緊張地跟我說,他覺得文壇很可怕。或者有個更常出現的提問:文壇到底是什麼?也有一個作者,認為新書發表會結束後,好像就結束了,書就跟丟進深井的小石頭一樣。或者是,另一個新作者,告訴我他天天都會google自己的名字好幾次,想知道大家都怎麼討論他。
以前我會安慰對方,沒有文壇。你所恐懼之物,比較像是都市傳說。
後來我慢慢發覺,欸,好像有。但這個壇並非想像中的虛無飄渺,而是一個看似扁平、卻又立體,像是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組織圖。宥勳在書中有段精準的歸納:
「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
倘若早點有這本書,在已經過去的許多難以深入談話的現場,我便可以推薦給慌亂的寫作者。讓他們更理解「作家」這個職業,應該可以降低一些轉職率,少去許多無謂的碰撞。
此書是給正在初始台地的新手們,關於未來地圖的揭示。遊戲剛起步,許多區域尚未解鎖,至少可以看出版塊的雛形。憑藉著這場導覽,新手們可以知道旅途的可能方向,往某處走有路,或者是此處可轉彎,而非東南西北不堪行。
至於書中提到的生態,我想簡單補充一些女性視角(當然又不完全那麼女性,畢竟以我的外型已經避開了一些狀況),作家是一個職業,在職場中會遇到各形各色的人,可能會聽到奇怪的傳聞,或是遭逢某些難以脫身的情勢。創作者當然不乏性情特異之人,作家就是一個職業的選項,若遇奇人,那是性格問題,不用冠以作家的光環。在一般社會中該開啟的警覺心跟判斷力,請記得還是要開啟。
看了再多攻略跟導覽,就像看遊戲直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下海走一遭的體驗。在某些人眼中這個生態可能像是《飢餓遊戲》,即便如此,你也需要理解遊戲邏輯,原著告訴我們的其中一個啓示是,不能將所有人視為敵人,你需要真正的朋友。我也見過將文壇視為一切,眼裡只看得見長輩跟資源,睥睨同輩之人。我不覺得那是唯一解,規則也不見得如此單一,只能說,祝福。
我其實很欽佩十里坡劍神的毅力,他把單一技巧跟空間玩到極致。面對未知的地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玩法。除了傳統的RPG世界,現在更多的是像《薩爾達傳說》那樣的開放空間,任務在走,升等規矩也有,但你依舊可以拋開主線,去做你覺得新奇有趣的探險。我也還記得玩《最後生還者》的過程,最感動的一幕是走在荒蕪的鬼鎮,抬頭看見非常美的夕陽。
創作終究是很個人的事,初始的武器,不,應該說,直到最後,你的武器就是你的文字。以文字前進補血加心升等,文字是你立足的一切。請抱持初心,活到最後。
神 魔 新 主線 石頭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意寫作:故事中的故事】
今天分享的短篇,是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凱雷特的〈創意寫作〉。
這部短篇小說非常有趣,以一對夫妻為主線,描述他們參加了寫作班後寫出來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能和現實中的他們彼此映照,完成小說的主線。
一起來看看這部短篇,以及它底下的小故事吧。
-
創意寫作 / 埃特加‧凱雷特
瑪雅寫的第一個故事是:
在某個世界裡,人們採取分裂的方式,而不是生育的方式進行繁殖。在那個世界裡,所有人可以在任何時候分裂成兩個人,分裂後的每個人年齡只有原來那個人的一半。有些人選擇在年輕時進行分裂:例如,一個十八歲的姑娘可能會分裂成兩個九歲的小女孩。有些人則選擇等到事業有成、積累了一定財富的中年再進行分裂。
瑪雅故事裡的主人公一直沒有進行分裂。她已經八十高齡了,但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仍然堅持不進行分裂。最後,她死了。
這是個不錯的故事,但結尾有點消極,而且落了俗套。不過,瑪雅的這個結尾居然得到了創意寫作班上很多人的稱讚。創意寫作班的老師應該是一位著名作家吧,儘管阿維亞德從未聽說過此人。那個老師對瑪雅說了一通她的結尾寫得很深刻之類的鬼話。阿維亞德看得出來,老師的稱讚令瑪雅喜不自勝——她顯得無比興奮,像人們背誦《聖經》裡的詩句那樣,一字不落地向阿維亞德轉述了那位作家的話。阿維亞德當初曾建議她換個結尾,但聽了那番話之後,他收回了原來的意見,並說這完全是個人的品味問題,還說自己對寫作真的不太在行。
讓瑪雅去上創意寫作班,是瑪雅她媽的主意。她媽說朋友的女兒去年上了某個創意寫作班,感覺非常喜歡。阿維亞德也認為讓瑪雅多出去走走,幹點事情,對她可能會有好處。他自己倒是可以一直沉浸在工作中,因為公司裡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但瑪雅呢,流產以後,她就從未出過家門。每次一進門,阿維亞德就會看見她像尊雕像似的,挺著身子呆坐在客廳裡,不看書,不看電視,甚至也不哭。
瑪雅對上創意寫作班的事有點猶豫,但阿維亞德知道該怎麼說服她。「先去上一節課,感受一下吧,」他說,「就像小孩子去上日間夏令營那樣。」後來想想,考慮到他們兩個月前經歷的那場噩夢,他覺得拿小孩子作類比有點不近人情。但當時,瑪雅竟然笑了笑,說日間夏令營正是自己需要的。
瑪雅寫的第二個故事是:
在某個世界裡,你只看得到你愛的人。故事主人公是個已婚男人,很愛自己的妻子。有一天在走廊上,他妻子跟他迎面撞了個滿懷,把他手上的玻璃撞落在地,摔得粉碎。幾天以後,他在扶手椅上打盹,他妻子又坐到了他的腿上。對於這兩次意外,他妻子都有自己的理由:走路時,她腦子裡正想著別的事情;坐下去時,她正看著別的地方。但是,他開始懷疑他妻子不再愛他了。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他決定做件極端的事情——刮去自己左邊的小鬍子。那天,他留著半邊鬍子,握著一束銀蓮花回到了家。他妻子微笑著向他表示感謝,並湊過來,想要親他。他能感覺到他妻子在對著空氣摸索。瑪雅給這個故事取名叫《半邊鬍子》,並告訴阿維亞德,當自己在創意寫作班上大聲朗讀這個故事時,有些人哭了。阿維亞德笑著讚嘆了一聲「哇」,然後親了親她的額頭。
那天晚上,他們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吵了一架:好像是瑪雅忘了向他轉達一條資訊,或者其他類似的什麼事情;他吼了她。這次吵架完全是他的錯,所以他最後道歉了。「我今天工作很不順,」他想為自己的衝動做出補償,邊撫摸瑪雅的腿邊說,「你能原諒我嗎?」瑪雅原諒了他。
創意寫作班的那位老師出版過一部長篇小說和一本短篇小說集。這兩本書都賣得不怎麼樣,但確實得到了一些好評——阿維亞德辦公室對面有家書店,這話正是書店的女店員告訴他的。那部長篇小說很厚,共達六百二十四頁。阿維亞德買了那本短篇小說集。他把書放在辦公桌的抽屜裡,午休時就讀上幾頁。書中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異國他鄉,一個故事一個國家——這是一種噱頭。封底的簡介說作者是名導遊,已經走遍了全世界。上面還有張黑白小照片,照片裡的他臉上掛著得意的微笑,一副沾沾自喜的模樣。那位作家告訴她,瑪雅對阿維亞德說,等到課程結束,他會把她寫的故事拿給編輯看看。那位作家還告訴她,雖然她不應該抱有太大的希望,但過去幾年裡,出版商們一直在期盼出現新的天才。
瑪雅的第三個故事開頭寫得很滑稽:
一名孕婦產下了一隻貓。故事的主人公是那名孕婦的丈夫,他懷疑那隻貓不是自己的孩子。他們家臥室對面擺著個帶輪子的垃圾桶,桶蓋上總是睡著只薑黃色的肥公貓。每次她丈夫去樓下扔垃圾,那隻貓都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看著他。最終,她丈夫和那隻貓之間發成了激烈的衝突:她丈夫朝那隻貓扔了一塊石頭,後者則用牙齒和爪子還以顏色。受傷的丈夫、她和小貓在診所等著醫生給她丈夫打破傷風針,她邊等邊給小貓餵奶。她丈夫受了屈辱,身上又疼痛難當,但還是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來。小貓似乎感覺到了爸爸的痛苦,從媽媽的懷裡爬過來,輕輕地舔了舔他的臉,並「喵」地叫了一聲,想要安慰他。
「你聽到了嗎?」她激動地問,「他叫你爸爸。」
這時,她丈夫再也忍不住了,開始痛哭起來。
而讀到這一段時,阿維亞德也是拼命忍著,好不容易才沒讓自己掉下眼淚。瑪雅說,在知道自己懷孕之前,她就已經開始在寫這個故事了。「你不覺得奇怪嗎?」她問,「我的大腦都還不知道自己懷孕了,我的潛意識怎麼會知道的呢?」
接下來的週二,阿維亞德本該在創意寫作班下課之後去接瑪雅的,但他提前半小時到了那裡,然後停好車,去教室裡找她。看到他,瑪雅顯得很意外,而他則堅持讓她介紹那位作家給他認識。那位作家身上散發著一股刺鼻的香水味。他有氣無力地跟阿維亞德握了握手,並對後者說能做瑪雅丈夫的人肯定非常特別。
三周以後,阿維亞德報名參加了一個創意寫作入門班。這事,他完全瞞著瑪雅,而且以防萬一,他還告訴秘書要是家裡打電話來,就說他正在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不能被打擾。班上的其他人都是老大媽,看他的眼神色眯眯的。老師很年輕,瘦瘦的,裹著條頭巾。班上的那些大媽講了點關於那位老師的八卦,說她身患癌症,住在佔領區的一處定居點。
老師讓每個人做一個無意識寫作的練習。「腦子裡出現什麼就寫什麼,」她說,「不要去想,只管寫。」阿維亞德努力讓自己不去想,但這非常難做到。周圍的那些大媽急匆匆地寫了起來,活像一群正在參加考試的學生——在監考老師叫他們放下筆之前,拼命答題,生怕自己做不完試卷。
幾分鐘之後,阿維亞德也開始動筆了,寫的是關於一條魚的故事。那條魚在海裡快樂地游來遊去,就在這時,一個邪惡的巫婆把牠變成了一個男人。那條魚不想變成人,所以決定找到那個邪惡的巫婆,讓他把自己變回去。由於牠是條非常機靈、又特別有事業心的魚,所以尋找巫婆的過程中,牠結了婚,還開了個從遠東地區進口塑膠製品的小公司。還是條魚的時候,牠曾游遍四大洋,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憑藉這些知識,牠的公司開始蓬勃發展,最後還成功上市了。
而與此同時,那個邪惡的巫婆對自己多年來的邪惡行徑感到有點厭倦了,所以打算找到被他施過魔法的每一個受害者,向他們道歉,並把他們變回原形。他還找了被他變成人的那條魚。魚的秘書讓她等一下,說牠正在跟臺灣的幾個合夥人舉行國際電話會議。此時那條魚幾乎忘了自己本來是條魚,而且牠的公司也已經控制了半個地球。等了幾個小時之後,看到會議仍然沒有結束的意思,巫婆騎上掃帚,飛走了。
那條魚的事業蒸蒸日上,當然牠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忙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那條魚已步入了耄耋之年。牠曾一次性低價買入幾十棟寬敞的濱海別墅;有一天,透過其中一棟別墅的窗戶,牠看到了大海。於是,牠突然記起自己其實是條魚——雖然是條富得流油的魚,在證券市場收購並掌控了世界各地幾十家子公司,但仍然是條魚,一條多年沒有嘗過海水味道的魚。
看到阿維亞德停下筆,老師向他投去一個詢問的眼神。「我還沒有寫結尾。」阿維亞德抱歉地說。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免得驚擾那些還在奮筆疾書的老太太。
神 魔 新 主線 石頭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意寫作:故事中的故事】
今天分享的短篇,是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凱雷特的〈創意寫作〉。
這部短篇小說非常有趣,以一對夫妻為主線,描述他們參加了寫作班後寫出來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能和現實中的他們彼此映照,完成小說的主線。
一起來看看這部短篇,以及它底下的小故事吧。
-
創意寫作 / 埃特加‧凱雷特
瑪雅寫的第一個故事是:
在某個世界裡,人們採取分裂的方式,而不是生育的方式進行繁殖。在那個世界裡,所有人可以在任何時候分裂成兩個人,分裂後的每個人年齡只有原來那個人的一半。有些人選擇在年輕時進行分裂:例如,一個十八歲的姑娘可能會分裂成兩個九歲的小女孩。有些人則選擇等到事業有成、積累了一定財富的中年再進行分裂。
瑪雅故事裡的主人公一直沒有進行分裂。她已經八十高齡了,但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仍然堅持不進行分裂。最後,她死了。
這是個不錯的故事,但結尾有點消極,而且落了俗套。不過,瑪雅的這個結尾居然得到了創意寫作班上很多人的稱讚。創意寫作班的老師應該是一位著名作家吧,儘管阿維亞德從未聽說過此人。那個老師對瑪雅說了一通她的結尾寫得很深刻之類的鬼話。阿維亞德看得出來,老師的稱讚令瑪雅喜不自勝——她顯得無比興奮,像人們背誦《聖經》裡的詩句那樣,一字不落地向阿維亞德轉述了那位作家的話。阿維亞德當初曾建議她換個結尾,但聽了那番話之後,他收回了原來的意見,並說這完全是個人的品味問題,還說自己對寫作真的不太在行。
讓瑪雅去上創意寫作班,是瑪雅她媽的主意。她媽說朋友的女兒去年上了某個創意寫作班,感覺非常喜歡。阿維亞德也認為讓瑪雅多出去走走,幹點事情,對她可能會有好處。他自己倒是可以一直沉浸在工作中,因為公司裡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但瑪雅呢,流產以後,她就從未出過家門。每次一進門,阿維亞德就會看見她像尊雕像似的,挺著身子呆坐在客廳裡,不看書,不看電視,甚至也不哭。
瑪雅對上創意寫作班的事有點猶豫,但阿維亞德知道該怎麼說服她。「先去上一節課,感受一下吧,」他說,「就像小孩子去上日間夏令營那樣。」後來想想,考慮到他們兩個月前經歷的那場噩夢,他覺得拿小孩子作類比有點不近人情。但當時,瑪雅竟然笑了笑,說日間夏令營正是自己需要的。
瑪雅寫的第二個故事是:
在某個世界裡,你只看得到你愛的人。故事主人公是個已婚男人,很愛自己的妻子。有一天在走廊上,他妻子跟他迎面撞了個滿懷,把他手上的玻璃撞落在地,摔得粉碎。幾天以後,他在扶手椅上打盹,他妻子又坐到了他的腿上。對於這兩次意外,他妻子都有自己的理由:走路時,她腦子裡正想著別的事情;坐下去時,她正看著別的地方。但是,他開始懷疑他妻子不再愛他了。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他決定做件極端的事情——刮去自己左邊的小鬍子。那天,他留著半邊鬍子,握著一束銀蓮花回到了家。他妻子微笑著向他表示感謝,並湊過來,想要親他。他能感覺到他妻子在對著空氣摸索。瑪雅給這個故事取名叫《半邊鬍子》,並告訴阿維亞德,當自己在創意寫作班上大聲朗讀這個故事時,有些人哭了。阿維亞德笑著讚嘆了一聲「哇」,然後親了親她的額頭。
那天晚上,他們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吵了一架:好像是瑪雅忘了向他轉達一條資訊,或者其他類似的什麼事情;他吼了她。這次吵架完全是他的錯,所以他最後道歉了。「我今天工作很不順,」他想為自己的衝動做出補償,邊撫摸瑪雅的腿邊說,「你能原諒我嗎?」瑪雅原諒了他。
創意寫作班的那位老師出版過一部長篇小說和一本短篇小說集。這兩本書都賣得不怎麼樣,但確實得到了一些好評——阿維亞德辦公室對面有家書店,這話正是書店的女店員告訴他的。那部長篇小說很厚,共達六百二十四頁。阿維亞德買了那本短篇小說集。他把書放在辦公桌的抽屜裡,午休時就讀上幾頁。書中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異國他鄉,一個故事一個國家——這是一種噱頭。封底的簡介說作者是名導遊,已經走遍了全世界。上面還有張黑白小照片,照片裡的他臉上掛著得意的微笑,一副沾沾自喜的模樣。那位作家告訴她,瑪雅對阿維亞德說,等到課程結束,他會把她寫的故事拿給編輯看看。那位作家還告訴她,雖然她不應該抱有太大的希望,但過去幾年裡,出版商們一直在期盼出現新的天才。
瑪雅的第三個故事開頭寫得很滑稽:
一名孕婦產下了一隻貓。故事的主人公是那名孕婦的丈夫,他懷疑那隻貓不是自己的孩子。他們家臥室對面擺著個帶輪子的垃圾桶,桶蓋上總是睡著只薑黃色的肥公貓。每次她丈夫去樓下扔垃圾,那隻貓都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看著他。最終,她丈夫和那隻貓之間發成了激烈的衝突:她丈夫朝那隻貓扔了一塊石頭,後者則用牙齒和爪子還以顏色。受傷的丈夫、她和小貓在診所等著醫生給她丈夫打破傷風針,她邊等邊給小貓餵奶。她丈夫受了屈辱,身上又疼痛難當,但還是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來。小貓似乎感覺到了爸爸的痛苦,從媽媽的懷裡爬過來,輕輕地舔了舔他的臉,並「喵」地叫了一聲,想要安慰他。
「你聽到了嗎?」她激動地問,「他叫你爸爸。」
這時,她丈夫再也忍不住了,開始痛哭起來。
而讀到這一段時,阿維亞德也是拼命忍著,好不容易才沒讓自己掉下眼淚。瑪雅說,在知道自己懷孕之前,她就已經開始在寫這個故事了。「你不覺得奇怪嗎?」她問,「我的大腦都還不知道自己懷孕了,我的潛意識怎麼會知道的呢?」
接下來的週二,阿維亞德本該在創意寫作班下課之後去接瑪雅的,但他提前半小時到了那裡,然後停好車,去教室裡找她。看到他,瑪雅顯得很意外,而他則堅持讓她介紹那位作家給他認識。那位作家身上散發著一股刺鼻的香水味。他有氣無力地跟阿維亞德握了握手,並對後者說能做瑪雅丈夫的人肯定非常特別。
三周以後,阿維亞德報名參加了一個創意寫作入門班。這事,他完全瞞著瑪雅,而且以防萬一,他還告訴秘書要是家裡打電話來,就說他正在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不能被打擾。班上的其他人都是老大媽,看他的眼神色眯眯的。老師很年輕,瘦瘦的,裹著條頭巾。班上的那些大媽講了點關於那位老師的八卦,說她身患癌症,住在佔領區的一處定居點。
老師讓每個人做一個無意識寫作的練習。「腦子裡出現什麼就寫什麼,」她說,「不要去想,只管寫。」阿維亞德努力讓自己不去想,但這非常難做到。周圍的那些大媽急匆匆地寫了起來,活像一群正在參加考試的學生——在監考老師叫他們放下筆之前,拼命答題,生怕自己做不完試卷。
幾分鐘之後,阿維亞德也開始動筆了,寫的是關於一條魚的故事。那條魚在海裡快樂地游來遊去,就在這時,一個邪惡的巫婆把牠變成了一個男人。那條魚不想變成人,所以決定找到那個邪惡的巫婆,讓他把自己變回去。由於牠是條非常機靈、又特別有事業心的魚,所以尋找巫婆的過程中,牠結了婚,還開了個從遠東地區進口塑膠製品的小公司。還是條魚的時候,牠曾游遍四大洋,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憑藉這些知識,牠的公司開始蓬勃發展,最後還成功上市了。
而與此同時,那個邪惡的巫婆對自己多年來的邪惡行徑感到有點厭倦了,所以打算找到被他施過魔法的每一個受害者,向他們道歉,並把他們變回原形。他還找了被他變成人的那條魚。魚的秘書讓她等一下,說牠正在跟臺灣的幾個合夥人舉行國際電話會議。此時那條魚幾乎忘了自己本來是條魚,而且牠的公司也已經控制了半個地球。等了幾個小時之後,看到會議仍然沒有結束的意思,巫婆騎上掃帚,飛走了。
那條魚的事業蒸蒸日上,當然牠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忙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那條魚已步入了耄耋之年。牠曾一次性低價買入幾十棟寬敞的濱海別墅;有一天,透過其中一棟別墅的窗戶,牠看到了大海。於是,牠突然記起自己其實是條魚——雖然是條富得流油的魚,在證券市場收購並掌控了世界各地幾十家子公司,但仍然是條魚,一條多年沒有嘗過海水味道的魚。
看到阿維亞德停下筆,老師向他投去一個詢問的眼神。「我還沒有寫結尾。」阿維亞德抱歉地說。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免得驚擾那些還在奮筆疾書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