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王」譚炳文與世長辭 】
睡至下午,睜開雙眼,就見到手機屏幕顯示譚炳文離世的消息,一把陪我成長的親切聲音,就這樣突然永遠消失,實在不得不慨嘆生命無常。
作為觀眾也如此驚訝,何況「炳哥」的女兒譚淑瑩?她今午(5/9)步出灣仔律敦治醫院接受傳媒訪問時談到老父怎樣走的時候已泣不成聲。「好突然呀,我完全冇心理準備!」在場記者問她到底發生甚麼事,她續說:「六月嘅時候發現係唔舒服,係痛嘅,開頭我哋以為係啲骨痛,就帶佢去睇骨醫,係突然間,之後發現原來佢係有啲Cancer擴散,但因為年紀大,佢都可以做得到(醫療程序),咁去瑪麗醫院做咗電療㗎喇,電療完之後,係唔痛,但活動能力弱咗,噚日(4/9)其實睇完(覆診),之後冇嘢,咁唔使住一日啦,佢想返屋企咁我咪湊佢返屋企,突然間夜晚12點嗰個時候唞唔到氣,冇辦法,我就唯有Call白車,白車就送嚟律敦治,但其實如果我知道係咁樣,我噚日就唔會同佢出院。」
結果延至早上七時,醫生指「炳哥」呼吸不好,着家人立即要前往來醫院見他最後一面。「我知道(病情),但我諗都可以捱到At least一兩年,或者多幾個月,因為其實佢有個心願……樂小姐好好,啱啱同佢簽咗約,佢好想完成埋嗰個工作,佢完全係(思路)清晰,知道係講乜嘢,只係活動慢咗……頭先講,我真係接受唔到,我真係唔捨得佢,好唔捨得。」(https://bit.ly/3bxOtSM)
譚炳文生於1933年,1950年代加入麗的呼聲擔任播音員,他早年接受「RC Channel」訪問時憶述(https://bit.ly/2Dwo1MU) :「因為我份人好懶嘅,做其他嘅工作又困身,由朝做到晚,咁我自己鍾意戲劇呢方面嘅嘢,咁就搵個機會想入下呢行啦,得咁啱,睇見報紙,麗的呼聲招考播音員,咁我寫信去參加,千幾人報名,揀十個嘅啫,(其實)我唔得,我考唔到㗎,我係(排名)第十一,好彩係第十一啫,第十二就冇行㗎喇,啱啱訓練完之後呢,有一個(前十名學員)唔係幾好,公司就叫我上去試下,點知一試,咁就搞掂咗。」首先是聲演廣播劇和節目《言情小說》主持,後來變成外購片集配音,全港首套英文外購節目《You asked for it》(Art Baker主持,1950年美國DuMont Television Network首播)就是由「炳哥」擔任旁白。
1964年是「炳哥」的演藝生涯轉捩點。當年有很多電影公司會向電台洽購受歡迎的長篇廣播劇版權,拍成電影,當年上映的《改造小姐》令譚炳文有機會在幕前演出,並想到以「原聲人馬」飾演戲中角色作為噱頭吸引觀眾,「炳哥」在戲中飾演何家強,翌年再於《難為了家嫂》(1965)飾演葉仲華,之後全面發展演員事業,每年起碼有幾套戲上映,1966年辭去麗的呼聲廣播員一職後,事業更顯飛躍,八足咁多爪,1968年3月轉投無綫當藝員及配音員,1969年獲蔡和平邀請擔任《歡樂今宵》主持,1970年代開始經營廣告公司和電影公司,狄娜主演的《七擒七縱七色狼》就是他有份做老闆投資;1975年開辦配音訓練班,已故配音員「叮噹」林保全就是他的徒弟,這段期間「炳哥」又曾經推出過卅多張唱片,要數最經典的作品,當然是李克勤曾經翻唱的《舊歡如夢》了。(https://bit.ly/3jQ4arD)
自細開始,只要扭開電視,就會聽到譚炳文的聲綫,無論卡通、節目旁白,還是廣告,都會很容易聽到,《IQ博士》的宇宙大王、維他朱古力奶廣告(1982 — https://bit.ly/2Zayndc)、尤伯連納的反吸煙廣告(1985 — https://bit.ly/3h4jMpJ)、德寶奶粉廣告(1985)、百佳黃老太系列(1993 - https://bit.ly/2Z5dccn )、百佳黃老太學院(2014 - https://bit.ly/3jPfV1n) 等等等等,數之不盡,當然他在亞視版的《包青天》為曾超群配音更是一絕,與無綫版的配音的源家祥版本根本無法分出高下。「炳哥」的聲綫結合硬朗溫柔兩大特質,盞鬼得,嚴肅又得,注定要吃這行飯,但去到幕前演出,又會見到他演繹角色的深厚功架,《家變》的王蔭德、《京華春夢》的敗家仔金振東、《碧血青天珍珠旗》的包拯、電影《黑社會》的串爆,還有《桃姐》裏的譚哥,他都是靠聲綫加上面部表情,演活這些角色,有一種無法形容的踏實感覺。
好歹曾經是主角,但譚炳文對此不執着。2017年接受《明周》專訪時他直言要放下:「你以前幾叻幾威都好,到到呢個年紀,係要讓啲後生叻,唔好回想當年,當年你幾紅幾巴閉都好,過咗㗎喇已經,過咗就係過咗㗎喇,而家做茄喱啡有咩所謂?」面對死亡,他更是豁達:「死到嚟就死,冇得擔心!人生梗(有)一次,最緊要唔好辛苦。走咗瞓着覺唔知就最好。唔好病到郁唔到呀,唔認得人呀,唔行得呀,又唔食得呀,咁就最唔好喇,係驚呢樣啫。」(https://bit.ly/2ES7tjl)
願「炳哥」一路好走。
(0609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譚炳文 #RIP
祥嫂黑社會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首先我反對港獨…阿姐棵菜點賣?】
近來泛民朋友的公共發言,例如回應例如政府查禁民族黨,開場白例必是一句「首先,我反對港獨……」這句咒語其實由來已久。梁天琦和陳浩天等人在 2016 年被禁參選,一些朋友也說,雖然不支持港獨,但反對有人因政治主張而不能參選。
泛民諸公說事之前,例必自報家門、澄清自己反對港獨,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好像紫禁城中,下級看見上級、太監宮女見到主子、后妃看見皇上,話題必由一句萬福金安、皇上吉祥之類開始,否則禮數不周,可大可小。
我反對港獨,阿姐條菜點賣
公民社會人不能對中共鎮壓異見者噤聲,但又希望撇清所有支持支持港獨的嫌疑。於是我反對港獨,成了政治口頭禪。然而自報家門者熱烈自報家門,已經親身 engage 了中共推展的一套紅線體系。
紅線不只一條,也分軟硬。落在本民前青政民族黨的紅線,是硬紅線,一夕之間滅黨;軟紅線則在其他山頭天羅地網。中國用殺雞儆猴的方式,使其他人紛紛用另一個方式承認了中國的絕對權威。「我反對港獨」,其實跟「我擁護共產黨」,一樣也是通關密語。我劃了紅線,你們不能踩。不管是擁護紅線,還是迴避紅線(表示反對港獨),其實都是增強了紅線的認受性。通了關,同時也代表自己遭腐化。
是真心支持或反對港獨與否,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外在行為增強了紅線的認受性,使紅線進一步成為既定事實。他劃了,大家就特別迴避,這或許保存了不少黨派的方便或者安全,但這對香港社會而言是極壞的示範。
當譚耀宗又開始賊佬試沙煲,表示「自決」也令人聯想到港獨、不應使用,只是一再提醒我們紅線充滿彈性、龍門可以飄移。以同樣邏輯,「通關密語」可能伸延到我們生活的其他領域。例如大專教授在應徵時,也得說一句我反對港獨;全港中小學教師,將來也可能得宣誓反對港獨:各種專業界別、上市公司,要向公司或行業公會的黨委表明心跡。去到街市,牛頭角順嫂為晚飯張羅,開場白會是這樣:「首先我反對港獨,阿姐棵菜點賣?」
這不是講笑,今日受納粹式種族清洗的新疆,處處都有習近平肖像畫;當地伊斯蘭教徒的禱詞,也要加入「感恩中國,感恩習主席」,這與社會賢達說事之前,必提一句「我也反對港獨」,有甚麼分別呢?明明民族黨的事情就是結社自由、言論自由,關乎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權,誰在乎你閣下是否支持港獨呢?為甚麼人人都在開頭離題?這些離題的話,是說給誰聽的呢?
當我們所有人都口裡說不,身體很誠實地 engage 那個紅線、那個中國壓下來的新規範,我們離買菜之前都要先說一句我反對港獨,又有多遠?
2016 年劉小麗的「自決」是「定必捍衛『香港獨立』作為港人自決前途的選項」,今日的「自決」就是「一路係講社會自強」,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不少人說投劉小麗就是反 DQ,但其實投劉小麗同時也是大家適應紅線的過程,因為候選人明顯為了紅線而修改重點政綱。
消滅港獨就無哂麻煩?
早前戴耀廷突然提出,中國應該在香港舉行一個港獨公投,相信反對港獨的人會多過支持,「相信公投後,港獨聲音會馬上收聲」。
雖然我們知道共產黨絕對不會准許香港公投,中共對 2010 年「五區總辭 變相公投」的態度就是如此。當時的議題還只是一國兩制下的民主普選,尚且動員機器全力抵制,不讓它成為高參與率的有認受性的公投,何況將議題設定為是否獨立?而且 2017 年的時候,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饒戈平也說過港獨公投:「那麼也應該是全國的十數億公民共同參與」。如果香港人說公投只限七百萬人,那得了,這也是主張港獨。
雖然抱持善意,或者可以當戴耀廷只是「大」中共。但反過來看,也可以看作幫中國找個方法消滅港獨。但為甚麼要消滅港獨這個主旋律以外的雜音呢?「和平佔中」最愛的馬丁路德.金就說:「真正的和平不僅是緊張局勢的消隱,而是正義的彰顯」。中國是如此邪惡、她所設計的一國兩制如此具剝削性;港獨雜音,只是尋求「正義分離」。
社會賢達被人用港獨「罪名」纏擾,不勝其煩,可以理解,但去到疑似為中國獻計消滅港獨,就很過態,不利香港社會各界團結,也荼毒這裡的是非觀念,好像港獨真是如中國所說是大奸大惡,他們也認同必須除之而後快。
最大的問題是魁北克、蘇格蘭等地的獨立公投,出發點也不會是想消滅某一種思想及其支持者,而是求同存異。而今日主張本土、港獨、自決的年輕一代,已經被選舉拒諸門外,並受到各種迫害,就不需要戴耀廷獻計去進一步隔離和邊緣化了。
如何消滅港獨
不過如何消滅港獨,不用勞師動眾叫中共搞港獨公投。很簡單,消滅港獨,從泛民主派不再講民主、不再批評政府做起。
老實說有哪個港獨份子是從石頭爆出來的?他們都是從泛民主派聽到一些民主話語、支持過泛民,並且之後中途離隊。民主意識、權利意識的推進,自然會令一個地方的人產生共同體意識,要求民主同時就等於要求獨立,因為他們要求不受他人治,而要求自治。
是他治還是自治,是看共同體和民族認同。民主建設,同時是 Nation Building。即使上層的人以中國為本位都好,這種宣傳一路下來,始終會自然產生本土主義的新一代。饒戈平的十三億人決定香港事務論,香港人是不會同意的。這不同意,無論怎樣包裝,說到底不就是民主自治分離嗎?
2014 年佔領運動前夕,李柱銘對著罷課學生說,你們是為十三億人抗爭,不論是當初還是今日,都一樣可笑。不久之後,全港市民(不只是可愛的學生)在街頭浴血奮戰,與警察和黑社會衝突,他們在守衛甚麼呢?他們在爭取香港的東西,他們無形中界定了自己在中國之外的共同體。
民主派以為民主是普世、是大同,這不過是理念上的粗疏所致。民主如果有帶來充權(即使只是意識),它在現實中都會慢慢形成一個又一個分別為聖的民族。所以要消滅港獨,要先停止香港的民主倡議和民主活動;要扼殺民族運動於萌芽之時,就要連民主運動都消滅。
看通了這一點,自稱民主派的朋友就要了解,自己紛紛表示「我反對港獨」,在中國眼中也只是猴戲。民主就是播「獨」,中國是知道、也如此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