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是全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因為小孩生得多。」這個現象已經改變了?真相是?】(上)
最近研究人口相關數字,我發現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實:新竹市人口的 #社會增加率 從106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超過 #自然增加率!意思是說,#生小孩已不是本市的人口增加主要力量,#新移民反而是人口紅利的最大貢獻者!
從新竹市主計處歷年來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除了民國74年(10.61 ‰)、89年(8.52 ‰)、97年(8.26 ‰)三個高峰之外,人口的自然增加率(見圖藍線)長年一直高於社會增加率(見圖紅線)。
但隨著少子化跟人口老化趨勢日益明顯,新竹市的人口成長情況有幾點重要變化:
1. 總人口增加率持續下降。過去一直維持在兩位數成長的年總人口增加率,從101年開始下滑,只剩個位數成長率。除了107年短暫出現一年的兩位數成長(10.16 ‰)之外(而這主要歸功於該年社會增加率大增),人口增加率持續下滑。
2. 人口自然增加率下降明顯。雖說我們是「兒童城市」,但少子化的衝擊也讓竹市的兒童變少了!從101年開始,竹市自然人口增加率從8 ‰、6 ‰、5 ‰、4 ‰、3 ‰、2 ‰ 呈溜滑梯下降,新生兒人數不斷減少。14歲以下人口目前仍能維持約佔全市人口17%的水準,但顯然已過高峰,未來恐怕只會變少。
3. #人口遷入帶來的人口增加比生小孩來得多,還有額外的人口紅利!從106年開始,新竹市的人口自然增加率及社會增加率,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翻轉,而且持續至今。看看過去三年的數字:
社會增加率 vs. 自然增加率
106年 4.94 ‰ > 3.70 ‰
107年 7.05 ‰ > 3.11 ‰
108年 4.56 ‰ > 2.52 ‰
#這是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之後第一次出現的人口成長主力翻轉,而且 #已經進入第三年!在少子化趨勢不變的情況下,#人口成長主力動能來自新移民的遷入,新竹市已經變成一座移民為人力成長主力的「移民城市」。這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式。(請參見附圖)
這對新竹市的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嗎?當然有。隨著人口組成的變化ing,市民的需求、喜好、關心的事物也在改變中,我們的 #城市發展論述,#城市文化想像,#政策的優先次序 ,#移民的空間流動跟社會流動 都應該重新建構調整。我感覺現在正是城市轉型變化的一個契機,之後再陸續跟大家討論分享(待續)。
___________
【名詞說明】
總增加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
自然增加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
社會增加率=遷入率-遷出率
粗死亡率=死亡數/年中人口數*1000
遷入率=(某地區一年的遷入人數/該地區的年中人口數)*1,000
遷出率=(某地區一年的遷出人數/該地區的年中人口數)*1,000
新竹市人口變動情形(見附圖)
Search
移民的空間流動跟社會流動 在 【唐山新書書訊】 書名:性別、社會與空間讀本Gender ... 的推薦與評價
1971年從美國移民來台,成為屏東內埔媳婦,啟發我對族群、性別角色與人口流動的好奇與研究。 宋郁玲副主編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出生於台北,一個美濃客家城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