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氣與十環傳奇》:我心內「思慕」ㄟ人
.
「血債必須要血償。」
.
平凡的代客泊車青年尚氣,原來並不平凡,他的父親文武擁有十環神器,創立勢力龐大的十環幫,年紀超過千歲、他的母親映麗早逝,出身神秘的古老村落大羅。母親過世後,尚氣與父親失和,躲在美國十年,直到十環幫找上了他。尚氣擔心人在澳門的妹妹夏靈有難,與青梅竹馬好友凱蒂一起前往澳門,找尋妹妹的下落...
.
#Destin_Daniel_Cretton 導演的《尚氣與十環傳奇》,令我想起多部電影:例如神秘村落大羅很有《神鬼傳奇 3》既視感、尚氣喚醒的神龍跟《神隱少女》的白龍非常相似、吸靈怪獸與神龍的對決,像是《哥吉拉大戰金剛》翻版、尚氣等人首次踏入大羅村時的驚訝驚喜反應,有著濃濃的《侏羅紀公園》氛圍、文武和映麗的竹林對戰或是尚氣和十環幫師傅的對打,無論是配樂(鼓點的節拍)或是鏡頭與剪輯方式,都跟《臥虎藏龍》如出一徹,至於澳門大廈的鷹架之戰、密閉空間(電車)的武打戲等,則是跟成龍與香港電影致敬了。
.
「如果你迷路了,它會幫你找到回家之途。」
.
我對《尚氣與十環傳奇》的評價其實跟《脫稿玩家》有些相近,它沒有太讓我驚艷(太多前人影子),但我也不討厭這部作品,場面熱鬧、配樂搶耳、娛樂性十足。
.
《尚氣與十環傳奇》是「小格局」作品,它聚焦在家庭問題,尚氣夾在父親和母親中間,陷入像爸爸(血債血償)還是像媽媽(以柔克剛)的抉擇,尚氣年輕時選擇逃往美國,既是逃避父親的壓力(不想臣服於威權底下,卻又害怕跟威權槓上,只好逃亡,#這心境倒有點意思)、也是逃避自己的文化/家庭/背景根源(對於「出身/身份」的自卑感)、夏靈直指中國重男輕女的文化,女孩子唯有自立自強,才能在男性主導的社會,找到一席之地、文武在妻子過世後,走不出喪妻之痛,為了彌補內心的空洞,忙於發展事業,疏於照顧孩子的心情;一家三口,因為母親/妻子的死亡而分崩離析,又為了接受母親/妻子死亡的事實而重聚。
.
#底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
.
.
我說《尚氣與十環傳奇》是「小格局」之作,一,吸靈怪獸於大羅村造成嚴重傷亡,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民,根本不知道在某個維度空間中,有一場大戰正在發生。二,文武的十環幫勢力龐大,這個幫派並未對世界造成太多紛擾,幫派成員上下一條心,傾力完成文武救回妻子的夢想。三,它是親情電影,是父親重新承擔起身為人父的責任、是兒女走出父母羽翼/陰影,找到自我的故事。可惜看完電影,我並沒有被劇中的父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兄妹情所打動,甚至覺得文武的「便當」領得力道不足,沒能激起我內心更多的情緒。不過,我喜歡夏靈接手十環幫,並且將幫派轉換成「自己的風格」,有著走出父親(男性)陰影的意義!
.
《尚氣與十環傳奇》上映前後,很多人說男主角劉思慕(Simu Liu)的外貌很像習維尼,我自己是不覺得啦。劉思慕的演技還行(跟他在《金家便利商店》的表現差不多),也覺得他的武打身段不錯,只是,當我聽到楊紫瓊飾演的小姨對尚氣說:「像你媽媽。」我忍不住笑出來,小姨亂講話,哪裡像啦!另外,尚氣在片中提到自己在學生時期被誤認為是韓國人一事,我也有呵呵笑,畢竟劉思慕在《#金家便利商店》,就是飾演韓國人啊!
.
最後,《尚氣與十環傳奇》裡的神獸莫里斯很可愛、滿大人很可愛,Ben Kingsley 是本片的亮點,他的每一場戲都有讓我呵呵笑、Awkwafina 很可愛,從對人生「沒有目標」到「#射中目標」,這個設計有收買我、梁朝偉也很可愛,講英文比講中文還有魅力,可惜影片沒有安排他講粵語,那才是他真正熟悉的語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
空洞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富汗時時刻刻第六天》
*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從阿富汗大規模撤離“必有人命損失的風險”。
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在“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空運之一”中營救了 13,000 人。
但總統關於美國撤離人員不受塔利班阻礙的建議與他自己的國防部長説法相互矛盾。
拜登先生因塔利班的接管而面臨國際批評。
“任何想回家的美國人,我們都會送你回家,”拜登表示他已經取消假期以應對危機。
拜登於美國東岸時間8/20發表演說,之後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美國軍方將對 至少65,000 名希望離開的阿富汗盟友,做出“撤離承諾”,但他補充說撤離美國公民是美軍“優先事項”。
“毫無疑問,這次疏散任務很危險。它涉及我們部隊的風險,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拜登表示,沒有必要加派美國軍隊進入喀布爾救出被困美國人,塔利班允許任何持有美國護照的人進入機場。
然而,來自喀布爾的國際媒體均報導美國公民難以抵達機場。
據 Politico 報導,國防部長奧斯汀 (Lloyd Austin) 在周五的一次簡報中告訴國會,一些試圖離開阿富汗的美國人,在前往機場途中,遭到塔利班武裝分子的毆打。
週五,拜登又再次駁斥了情報失敗的說法,稱官員們“一致認為”塔利班如此迅速上台“極不可能”。若非阿富汗總統及其政府官員逃離棄守,情勢不會惡化的這麼快。
拜登總統也駁斥了阿富汗事件損害了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聲譽的說法,堅稱“我們的國際盟友對我們的信譽,沒有疑問”。
拜登將阿富汗戰爭描述為與盟國的“共同努力”,表示他將與 G7 盟國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行動。
週五,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姆表示,只要美國拋棄一名美國公民或阿富汗盟友,美國國會應該彈劾拜登。
幾位民主黨人也批評了拜登。紐澤西州參議員鮑勃梅德斯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他表示,他計劃要求拜登,全面解釋什麼叫:從阿富汗的有缺陷撤軍。
拜登總統表示最近幾天喀布爾的場面“令人心碎”。來自阿富汗首都的圖片顯示,隨著塔利班加強對該國的控制,成群結隊的人,正拼了命想逃離。但他們被擋在機場外,或是前往機場的路上。
依照目前撤軍的進度,即將到來的 8 月 31 日美國撤軍最後期限之前,仍有數萬人等待撤離。
拜登先生本週稍早曾表示,他考慮在831日期之後,繼續在阿富汗維持必要軍隊以確保所有美國公民撤離。
拜登表示目前美國在阿富汗有近 6,000 名士兵,幫助撤離工作並維持控制喀布爾機場。
但試圖離開阿富汗的人,光只是為了到達機場,就面臨著大量人群,尤其塔利班的檢查站阻撓。
對此,拜登只回答:美國一直與塔利班政權保持聯繫。
美國東岸時間週五,當被記者問及美國是否會考慮擴大機場外的安全範圍時,拜登表示,此舉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他沒有具體說明那可能是什麼。
據五角大樓表示美軍於週五以三架軍用直升機進入喀布爾市中心,幫助將169 名美國公民: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說,部隊在“短”時間內冒險越過邊界,到達僅 656 英尺外靠近機場跑道的一家酒店。
這是自喀布爾淪陷以來美軍首次進入該市。
北約秘書長史托滕貝格週五告訴記者:“我們的飛機比人還多,因為讓阿富汗當地仍留在喀布爾的人們——尤其是阿富汗人——進入機場,現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同樣在周五,由於目的地國卡達機場已達飽和,從喀布爾起飛的美國航班暫停了至少六小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之後表示,中東和歐洲的 11 個國家已同意代替卡達人道救援充當阿富汗撤離人員的過境國。
拜登在演講中表達了對這些人的同情,並表示他認為沒有人可以“看到這些照片而不感到痛苦”。
他指的是人們試圖逃離阿富汗的可怕畫面。
星期五他的言論聽起來像昔日的拜登,不再如ABC訪問時如此尖銳而且無情。
長期以來拜登被崇拜者描繪成一個善解人意的人物。
這與他在本週早些時候發表的言論不同,當時他對撤軍的決定採取挑釁的語氣。選民——包括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對他的策略感到疑惑,並對他將這場災難歸咎於他人的方式感到不滿,無論是川普還是阿富汗軍隊。
根據民意調查追踪機構 FiveThirtyEight 的數據,他的支持率目前處於上任以來的最低點 - 49%,這表明許多選民對他的領導能力心存疑慮。
總統正試圖贏回他們,但對許多人來說,他的努力太少,也可能太晚了。
* “回來,回來,”英國士兵對聚集在機場大廳的人群尖叫,英國大使館撤離的人在那裡被帶走,然後儘速搭機,飛出去。
在英國士兵面前,許多人瘋狂地揮舞著他們手中英國護照,希望能被允許通過,但另一群揮舞著橡膠軟管的塔利班保安將他們推回去。
人群中的許多人沒有收到任何他們將被疏散的跡象,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抱著一缐希望,抵達機場,迫切希望找到一條離開阿富汗的方法。
多數人都收到了英國大使館的電子郵件,告訴他們到達這裡,等待航班處理。
其中包括來自倫敦西部的Uber司機赫爾曼德汗,幾個月前他帶著年幼的孩子來到阿富汗探親。
他將一堆英國護照出示BBC記者。 “在過去的三天裡,我一直試圖進去,”他絕望地告訴BBC記者,而他的兩個年幼的兒子正在他身邊。
這裡還有 另一個擁有英國護照的Khalid,他曾是英國軍隊的翻譯。他的妻子兩週前剛生了一個孩子,他很害怕孩子會死在這樣的場景中。 “我從早上就一直在這裡,”他說,“塔利班在路上猛烈抨擊我。”
步行不遠就是機場的主要入口。數千人,英國士兵有時甚至向空中開槍以控制人群。
而進入裡面的唯一方法不是排隊出示證件證明,而是以某種方式擠過人群,然後在英國士兵面前揮舞文件,希望他們能允許你過去。
在美國士兵駐守的機場門口,情況似乎更加混亂,而在機場的主要平民入口前,塔利班也經常向空中開火,擊退試圖湧入的混亂人潮。
* 歷經敍利亞難民危機後,希臘不再慷慨。擔心來自阿富汗的移民激增,希臘在其與土耳其的邊界上安裝了 40 公里(25 英里)的圍欄和監視系統。
“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可能產生的影響,”希臘公民保護部長 Michalis Chrisochoidis 在周五訪問埃夫羅斯地區時說。
“我們的邊界將保持不可侵犯。”
他發表評論之際,土耳其正呼籲歐洲國家為阿富汗移民承擔責任。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與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電話交談中表示,離開阿富汗的人數急劇增加可能“對每個人構成嚴峻挑戰”。
埃爾多安先生說:“如果阿富汗和伊朗不採取必要措施,新的移民潮將不可避免。”
* 十年前,拜登 (Joe Biden) 宣布支持阿富汗戰爭,當時的他警告說:“我相信,如果我們因為害怕,我們的國家將固步自封。”
而過去一個禮拜,會是歷史評判他總統任期的主要評價嗎?
白宮西翼的助手敲著電腦鍵盤,低著頭,而助手們像往常一樣閒聊著,掩蓋了廣闊世界正在發生的混亂。
隨著美國結束其 20 年的戰爭,阿富汗令人震驚地重新落入塔利班手中,這引發了一場席捲從喀布爾到大衛營,各個角落的危機。
在西方盟國被迫空運公民的六天裡,阿富汗人拼命堅持飛機離開該國,拜登承諾在 8 月 31 日之前撤軍,但他的能力和承諾已經開始響起空洞的迴聲。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國會將就退出阿富汗問題舉行聽證會,並為加快撤離步伐做出巨大努力。
* Zia Ghafoori、他懷孕的妻子和他們的三個小孩於 2014 年 9 月從喀布爾的家中抵達美國。
他持有五份美國簽證——這是美國駐阿富汗特種部隊對他提供翻譯服務 14 年的獎勵。
但好處到此為止。
抵達美國後,齊亞發現自己無家可歸 - 一位好心的志願者將其送到收容所,並告訴他,這將是他和他的家人開始新生活的地方。
七年後,這段記憶仍然讓他憤怒。
在他現在居住北卡羅來納州。
他接受 BBC 採訪時,回憶,並努力看著他的孩子的眼睛,為把他們帶到美國而道歉。
“我無法控制我的眼淚,”他說。 “在我為這兩個國家所做的一切之後,我問自己'這是我應得的嗎?'”
現年 37 歲的齊亞曾經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夠來到美國。
自 2001 年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成千上萬的阿富汗人為美國和盟軍士兵擔任翻譯、修理工和當地嚮導,當時西方軍隊入侵,從塔利班手中奪取了對該國的控制權。
在這場將成為美國持續時間最長的衝突開始幾十年後,拜登總統宣布要在 9 月 11 日之前撤出美軍——即使塔利班似乎準備重新掌權。
* 隨著成千上萬的公民和外國人試圖逃離阿富汗,喀布爾機場外的場景變得越來越絕望。
自從塔利班在周末控制了該國並關閉了陸路過境點以來,首都機場已成為許多人離開該國的唯一途徑。
但武裝分子表示,他們不希望阿富汗人離開這個國家。他們在機場路設立了檢查站,這是通往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的主要路線,塔利班襲擊了人們。
一名匿名的塔利班官員告訴路透社,自周日以來,暴力事件已造成該地區 12 人死亡——被槍擊或人群踩踏致死——這意味著前往機場的旅程越來越危險。
在機場大院的圍牆內,4000 多名美軍臨時控制此處。在外面,全副武裝的塔利班戰士現在包圍了外圍,製造了恐懼的氣氛。
https://m.youtube.com/watch?v=XvGLDUhHOwQ
空洞評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任何關係裡,最怕的就是相互的想改變對方和自己。把自己和他人設定在一定的框框裡,卻不是想認識及接受真實的彼此。
特別是,因為害怕對方不愛、不要,就努力的把自己變成對方要的樣子,努力的追求被對方滿意和認可,到最後,卻發現自己原本的樣子不見了,找不到自己了,卻還是沒有得到對方的接受和喜歡。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歲月,我們是如何的被誤導,必須努力的瞭解他人的標準和喜好,努力的成為別人覺得完美的一個人?
或許,從原生家庭的要求和塑造,到學校的比較教育,再到職場爾虞我詐的競爭中,都告訴我們:「沒有人想要認識真實的你,如果你沒有別人想要的條件和能力,不符合別人喜歡你的模樣,你就會被排除,被淘汰,最後你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得不到。」
於是,我們用了一輩子的時間,迷失在不同人的標籤中,及不同人的評價中,把自己化身為變色龍,努力變化不同的豔麗色彩,配合著另一個人的喜惡情緒,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是否有價值,是否能安心的在關係裡、在團體裡。
活在現代的世界,誰能不累?累的不只是身體,最累的其實是心。心累了,接觸任何的人事物,都只剩下勉強的感覺;勉為其難、逞強硬撐,心中卻是百般的不樂意、不情願、不甘心。
所以,許多時候,你想關掉一切;關掉手機、關掉電腦、關掉電視、關掉提醒鈴聲,最想的其實是關掉和這世界聯繫的管道,及關掉自己。
這或許是為什麼「厭世」在網路上成為風潮。當出現「厭世」字眼和圖像,許多人充滿共鳴及感慨。這世界有太多要求和評價,四面八方都可能出現那些「都是為你好」的權威建議和言論。彷彿你有很多令人看不過去的言行和舉止,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這世界會拒絕你、淘汰你。
但那些說這些話的人,又憑藉著什麼覺得自己是對的?是正確的?不正是他們以為那樣活著的方式,讓他們可以符合別人想要看見的成功、優越、厲害和聰明。
他們活在追逐中,活在證明自己可以在這社會立足,成為鶴立雞群的優越者而不自知,卻把自己活著的方式,當成真理和唯一正確,從沒傾聽過任何一個他人,心中真正想過的生活是什麼。
我們的環境充滿的是要求和控制,卻鮮少有成全和祝福。
我們把彼此逼到不可鬆懈,又給彼此的生活設下無數難以親近的藩籬,雖然看似我們就在彼此身邊,但相視彼此的眼神卻是那麼空洞,看見的臉,不禁感覺到陌生,這就是我們要的生活?就是我們活著所要過的日子?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當你在生活中,時常切割自己,時常背棄自己,與自己時常斷線,把自己做為一個「非人」的工具時,你也會毫不遲疑的將他人以「非人」看待,切斷與他的連結,在生活中,輕易就可以切割和背棄對方。
因為活在這個世界,我們不僅未有「真正的我」,也不曾讓別人的「真正的我」存在。
「非人」的眼光和彼此對待,我們都不陌生,那種只訴諸外表行為,就論斷了一切、評價了一切,卻對人的內在經驗、情感歷程、思考心緒,毫不關心和在意,這就是最典型的「非人」對待。
-
摘自《入夜,擁抱你》_ 別忘了如何擁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512?sloc=main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512?sloc=main
空洞評價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空洞評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空洞評價 在 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首先,鼠標君一直在畫面中間辛苦了
《Hollow Knight》是一部這兩年間一直有網友問及的遊戲
兩年過後我終於能親手試試這遊戲
在這場虛空之旅,我的體會不少
不少NPC都有自己的使命或目標
而隨著故事推進我們也發現自身的使命
那OGS的使命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