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啟用】#國家門戶 #平穩柔美的地氈
國人熟悉的桃園機場啟用於1979年2月
在總面積、跑道、停機坪上均優於松山機場
啟用時的第一航廈面積近16萬平方公尺
加上當時先進的機場設備
使我國航空業向前邁出大步✈
據報導中時任華航航務處長任歌樵所言
在桃機起降「就像降落在平穩柔美的地氈上」
可見其在當時的革新意義
#桃園機場 #松山機場 #華航
#來說說你認識的桃園機場吧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9/02/21
圖說:中正國際機場廿一日舉行啟航典禮,首批抵達中正機場的華航機組人員,接受各界獻花致意。
攝影:聯合報 程川康
歷史新聞
【1979-02-22/民生報/01版/焦點新聞】
我國航空事業邁進新里程
中正國際機場 昨行啟航儀式
【本報訊】再過四天,台北機場的國際航線班機就要改在桃園中正國際機場起降了。這個耗資新台幣一百零三億元興建的新機場,昨天舉行了簡單隆重的啟航儀式。
昨天下午二時廿一分,中華航空公司一架編號B─一八六四的七四七客機,由梁運生駕駛,降落在桃園機場平坦寬闊的跑道上,然後緩緩滑入六號停機坪。
九分鐘後,華航另一架編號B─一八三二的波音七○七貨機跟著平穩降落下來,滑入七號停機坪。華航航務處長任歌樵率領正駕駛梁世保等經空橋到出境走道上,與七四七十多位機員、服務員會合,接受獻花。交通部長林金生,政務次長陳樹曦,民航局長毛贏初等熱烈歡迎他們。
接著,啟航典禮在航站大廈出境大廳舉行,行政院秘書長瞿韶華代表行政院長孫運璿宣讀獻詞。孫運璿在獻詞中說:『中正國際機場的興建,不僅對便利空中運輸,助長經濟繁榮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有莫大裨益,且在國防軍事上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尤以適於國家面臨外逆的艱難時刻啟航,更足以增加我們自力更生與奮發圖強的決心和毅力。』
他說:『現代國際機場的建設除提供航機的安全起降設施外,更須提供民航業及旅客的各種服務與設備。政府不惜巨金,投資建設,深望於啟用之後,精心擘劃,善加管理與經營,發揮高度的服務效能。』
林金生部長在典禮上說,我國民航空運發展十分迅速,在國際客運方面,成長率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國際貨運方面,高達百分之廿四,原有的台北機場已無法負荷。
他說,新機場廿六日啟用後,預計每天起降班機八十六架次,出入境旅客約一萬人。如以作業能量計,預測一九八○年客運全年有五百萬人次,貨運二十萬公噸;一九九○年,客運一千萬人次,貨運四十萬公噸。新機場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後,足以適應未來卅年台灣地區航空客貨運成長的需求。
桃園航空站主任董孝誼說,未來桃園機場的管理,將以達到「效率、安全、服務」為原則;在營運方面,他希望達到『企業化、制度化、積極有效、安全便利。』
新機場今、明兩天開放民眾參觀,大小客車走機場旅客專用道進入航站大廈區。行人及乙種車輛,由南崁交流道進入貨運站,再步行到航站大廈區,航空站希望旅客儘量不要帶物品進入機場。
公路局將配合每天上午八時至下午三時,將加開由台北松山機場到桃園機場專車,疏運參觀的民眾。
【1979-02-16/民生報/06版/生活新聞】
華航航務處長的親身體驗
桃園機場起降平穩.舒適.安全
【本報記者楊芳芷】「就像降落在平穩柔美的地氈上,非常舒適。」中華航空公司航務處長任歌樵這樣形容將在本月廿一日啟航的桃園國際機場跑道。
去年十月十七日上午十時許,任歌樵以正駕駛的身分操縱一架波音七○七型飛機,翩然降落在台北桃園國際機場跑道上。這是華航應交通部民航局的要求,為這個新機場各項裝備性能,作一次試飛起降。
民航局說,桃園國際機場的助航、導航設施,達到國際第二類儀降標準。這套設備可以說已經達到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標準。
各國國際機場的儀降標準共分為三類,而以機場的助航及導航設施決定該機場的儀降標準屬於那一類。第一類標準是,機場能見度在二千四百英尺、雲幕高二百公尺以下,靠著導航、助航設施,飛機可以起降,台北機場正屬於這一類;第二類標準是能見度一千二百英尺,雲幕高一百公尺以下,飛機照常起降,桃園機場屬於第二類。
第三類的最高標準是,能見度及雲幕高達到零時,僅靠儀器助航、導航,飛機還能起降。民航局一位官員說,「國際上自稱儀降標準達到第三類的機場,多少有點吹牛」,第二類標準已經是最現代化了。
台北是個盆地,四周都是山,飛機在松山機場起飛,活動空間較少,桃園機場濱海四公里,沒有山擋住,飛航活動空間大多了。任歌樵舉例說,在寬闊的大道上開車,當然比在窄巷開車舒服。他形容,「在桃園機場上飛行,感覺天空都大起來了。」
這位有兩萬多小時飛行經驗的駕駛員說,就飛行員的觀點說,桃園機場的一切設施,到目前為止,他「非常滿意」。
桃園機場跑道長一萬二千呎,台北機場跑道長只有八千呎,跑道長,飛機起飛載重量大,台北機場天氣熱時,就不能全載重起飛。
桃園機場佔地一千二百公頃,第一期工程跑道尖峰每小時可以起降四十二架次,停機坪客機有廿二個位置,可以同時間停十架七四七廣體客機,十二架七○七較小型飛機;台北機場只有十二個停機位置,同時間只能停兩架七四七,其他十架較小型的飛機。
任歌樵說:「台北機場在尖峰時間,飛機沒地方停。」桃園機場有台北機場六倍大,在啟用後幾年內,不會出現擁擠的問題了。
他說,飛行員重視的是機場的導航、助航設施是不是完善,個人的技術是不是熟練,至於在那個機場起降都是一樣的。他還認為,「桃園機場讓他有很舒適的感覺!」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空運 貨機 高度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聞評析
#融入科技元素打造物流服務魔法三角
不同於歐美國家以「跨國整合性物流服務(Supergrid Logistics)」為主要方向的發展路徑,亞太地區物流市場近年來的快速成長,很大一部分驅動力係來自於內需市場的擴大以及快速開展的城鎮化進程,亞洲重點城市成為帶動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新型態服務的主要應用場域。包括日本、台灣、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國家在內,亞太國家的物流產業焦點,正逐步由傳統海空運進出口業務,擴展至新興的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服務,催生出許多具亞洲特色的新興物流服務模式。
以日本為例,為因應高齡少子化、城市基礎設施負擔沉重、最後一哩配送需求快速膨脹等不可逆的外部趨勢,當地物流企業不斷嘗試藉由服務模式創新與新型態科技設備的輔助,緊抓住人口結構與生活型態變遷之趨勢成功突圍。例如日本最大物流企業雅瑪多運輸宣布將啟動自動駕駛車輛的開發計畫,並預計於2017年開始進行為期1年的實驗。日本文具用品網路銷售商ASKUL與設備開發商MUJIN合作,開發自動揀貨機器手臂Kazu,期望降低目前低階勞動力高度集中的局面,提高整體倉儲作業的效率與準確度。可以看出,在最新一波的產業發展趨勢中,物流服務科技化已成為相當重要的關鍵發展趨勢。
進一步分析背後成因可以發現,透過勞動力投入所能夠創造的經濟效益與邊際利益正不斷緊縮,取而代之的是因高齡少子化而顯著被墊高的人力成本,加上電子商務興起後,快速反應物流服務(Dynamic fulfillment)的需求規模不斷擴大,種種趨勢均對物流企業的經營效率形成嚴峻挑戰。因此,過去被認為科技導入與服務創新空間較有限的物流產業,亦開始著手在服務價值鏈的各節點中嵌入創新科技應用,試圖扭轉以往附加價值創造高度集中於勞動報酬的產業型態,朝向技術密集、知識密集、高單位勞動效率的方向邁進,並以此為支點,帶動整體商業服務業的轉型發展與產值提升。
我國社會與經濟型態與日本十分類似,政府與業界亦相當重視藉由高附加價值創新帶動整體產業結構轉型與經濟發展。物流服務業作為重點支援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發展擁有緊密關聯,完善良好的物流體系,有助於提升國民經濟附加價值與企業經營效率,尤其是在需要精細化供應鏈管理服務的科技製造、消費流通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中,銜接製造端(商品供應)與市場端(通路/消費者掌握)的物流活動,不僅是產業發展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協助整體產業結構邁向高值化經營的重要輔助基礎之一。因此,全球許多先進國家均將建置高效能城市物流網絡視為公共設施的一部分,將具有高度外部利益的城市物流服務,作為邁向智慧城市與高值化經濟結構的重要基礎。
德國聯邦採購與物流協會於第28屆德國物流會議中,提出物流服務的「魔法三角」(Magisches Dreieck)概念,以靈活性(Flexibilitat)、安全性(Sicherheit)與可持續性(Nachhaltigkeit)作為物流服務發展的三項重要支柱,當中核心主軸即在於融入科技及技術輔助,達到避免不必要的貿易及商品流動、路徑優化、空間最佳利用、節能技術、合理的人員配置、企業跨界合作與高效率物流運作等目標,包括自動化倉儲設施、城市配送、電商物流、客製化服務等都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物流服務(尤其是城市物流領域)的運作型態將融入越來越豐富多樣的服務科技應用,帶動整體產業朝向資訊化、智慧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而作為重要的橫向串聯基礎,這樣的趨勢不僅將為物流服務本身,也可望為生產製造及終端消費模式帶來革命性變革,有助於打造出嶄新的經濟典範與生活型態。
(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13000068-2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