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直有讀者問我,可以點做?老實說,作為半個marketing 人、半隻IT狗同埋一個專業師奶,我邊忽似會有辦法對付全港最大的犯罪集團?
但我在讀渾水 的帖文時,重覆地看到一個關鍵字:路西法效應,這倒是令我靈機一觸,根據wiki,路西法效應的出現與以下的情況有關。
1.在有意或不經意之情形下跨越自己的道德底線。
2.將其他人或個體去人性化。
3.將自己去識別化。(透過匿名、變裝等方式、如:三K黨)
4.分散與推諉個人之責任。(如:納粹)
5.盲目服從於權威。
6.不經批判地盲目服從團體規範。
等一下,換句話說,反過來操作,不就是解藥了嗎?
第一、五和第六點和他們的智商與職場文化有關,甚至我懷疑上頭根本就落左命令「只要唔死人,你無論做咩,都會隻眼開隻眼閉!」在這個情況下,自然無須負責,攻擊示威者就變成單純的VR 5D生化武器打喪屍遊戲了。
所以,只能從第二、三、四點著手:人性化,重新賦予羞恥之心;識別化,重新賦予獨立身分;將責任回歸個人,施以公眾壓力。
咁實質點做呢?好簡單,大家即刻拎自己部電話出黎,睇下whatsapp、line、微信群組裡面有冇做警察嘅朋友?有嘅話,留一句「清除垃圾聯繫」,然後就將佢踢出群啦!如果係遠房親戚(直系親屬要三思)嗰啲咩「我們這一家」,你可以留一句「清理門戶」先踢佢出去,呢啲親戚就算留黎都唔會有好野,都係借錢籌旗同新年問你賺幾多錢同幾時結婚,多個唔多,少個更好。這是「公眾羞辱」,讓他從署長「你地無做錯到」的謊言裡,大把大把打醒佢沉睡了的羞恥之心之餘,亦重新把名譽懲戒回歸到他本人的頭上。當然,如果事先同呀媽傾好,當呀姑姐怪罪落黎話你無大無細時,佢可以代你說句「他只是個孩子呀!」效果更佳。
可能你會話:喂,又唔係佢開槍,佢直情連中環都冇去,關佢咩事?睇返上面第四點,這些人正正是因爲是以團隊名義,分散了社會與道德責任,呢套打示威者的棍法和槍法,也是這幾年練回來的,他沒有參與只不過是他不在這個崗位,要是他剛好被調配到中環,他也是會扣板機的。所以,你不需要管他當時身在何方,只要是在同一個制服團體,你就把責任重新壓下去吧。
好,做完垃圾親友大掃除後,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可以逐個群組睇返,有冇群組內有親人係做警察嘅。Send一條警察「文明執法」嘅短片落去,@ 對方出黎 tag9him,等一下,我唔係叫你攻擊佢屋企人,相反,關心一下對方,在群組內當住所有人面慰問一下佢平日有否被家暴?了解一下到底是否夫婦不睦,所以才有這麼大的怨氣?如果可以令佢去叫自己老公「做少啲陰質野,唔好搞到我咁無面」,你就幫左佢地全家積陰德,可謂功德無量,隨時上帝在天堂留個位俾你坐林鄭隔離添!
我知,你想問:山水有相逢,咁做好唔好?我話你知,商業社會做到咁盡就一定唔好,但你睇下佢老公做邊行?警察呀!佢有咩能力在將來可以幫到你?幫你劫法場呀?呢類人義理值偏低、學歷偏低、人工偏低、智力也偏低,可謂做人唔精做鬼唔靈,為左份糧咩都做得出。你覺得在關鍵時刻佢會幫你?你會不會太傻太天真了?功利點講句,呢啲就係傳說中嘅「垃圾社交」,本來就應該割捨的,依家也不過因利成便而已。
總的來說,佢地無犯法,因為龍門任佢地擺。但是大家必須緊記: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線,而社會是可以在法律以外,去制裁一個人的。
孔子講過「君子無友不如己」,你不過是行聖人之訓,割捨「不如己」的小人之友而已。
#如果你連踢件垃圾嘅決心都冇
#你真係唔好自稱鍵盤戰士
#無朋友行動開始
#人係群體動物
#約炮apps的profile加句NoChemsNoCops
#直播查編號點名也是把責任個人化的好方法
#戴左頭盔就認你唔到咩
#踢佢出車會慘過佢老婆踢佢訓廳
#麻煩從今日起唔好再like黑警個專頁
#完左事之後佢地一定會在fb粉飾太平做公關
#唔好上當
立式 裁板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川普3/8簽署行政命令徵收進口鋼鋁稅 鋼鋁本身佔美國整體GDP比重很小 衝擊較大的為汽車產業與恐遭報復的農產品 川普此舉最大的衝擊是使過去白宮內部“全球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的矛盾檯面化 主張自由貿易的經濟顧問柯恩去職 外界擔憂未來將由主張經濟民族主義的納瓦羅與萊特海澤主導白宮經濟政策 川普稱“想豁免鋼鋁稅 請買美國軍火”】
從太陽能板及洗衣機,到鋼和鋁。
「鋼將徵收25%關稅,鋁將徵收10%關稅,」美國總統川普。
進入2018年後,川普接連就進口美國的多項商品,祭出防禦性關稅,令白宮「自由貿易陣營」失去一員大將。
「科恩今日(6號)宣布請辭,他在聲明稿裡寫道,能為國家服務是我的榮幸,我很感激總統給予我這項任職機會,」NBC記者。
「隨著科恩的離去,這場我們一直在討論的,白宮內部全球主義者與國家主義者間的戰爭,誰會勝出呢,班農去職時,一般認為是全球主義者勝利,但如今顯然不是這麼回事了,」英國智庫皇家戰略研究所研究員Vinjamuri。
6號,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請辭獲准,華府盛傳他敗給了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及商務部長羅斯組成的「鋼鋁聯盟」,無法扭轉總統不計後果課徵關稅的決定才掛冠求去,事實上川普一月時才說希望科恩常伴左右。
「科恩,你工作愉快嗎,我們才通過了一項大法案,我想他應該非常愉快才是,是的,我很愉快,這樣說沒錯吧,握個手吧,我希望科恩能一直留任下去,」美國總統川普vs.時為白宮經濟顧問科恩。
去年底美國30年來最大稅改過關,主筆內容的科恩是關鍵推動者,由於他是民主黨籍加上出身高盛的背景,華爾街一直視他為白宮內,少數的「非經濟民族主義者」,科恩的離開令川普政府創下第一,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統計,官員離職率34%,美國歷屆政府最高。
「我想科恩是項蠻大的人事變動,他已被市場信賴,是能站到總統對立面的人,綜合上述原因,指數再次走低,我想這是令人憂心的,」華爾街分析師。
科恩離任翌日,美股三大指數7號應聲下挫,道瓊大跌289.31點跌幅1.16%,市場最大憂慮,無疑是川普政府未來,是否會更倒向貿易保護主義立場,繼續以不公平貿易為口號,進而發動全面性貿易戰。
知川普者莫若曾如他大腦的班農,美國總統前心腹幕僚,6號在蘇黎世演講給了否定的答案。
「川普不希望開啟貿易戰,反之,他是要藉此上談判桌,這也是他唯一能上談判桌的方式,因為過去的談判太和顏悅色了,WTO談判多是如此,相關會議也是如此,跟中美間的經濟戰略對話也是如此,都太和顏悅色了,如今川普總統扣下了板機,」前白宮首席策士班農。
班農認為川普貌似把弓拉滿,但意不在放箭開戰,「尋求談判」才是最終目的,彭博社8號指出,川普援引美國1962年「貿易擴張法」中,極少使用的「232」條規定,以威脅國安為由在全球課徵鋼鋁稅,其實是想以單邊行動,取代世貿組織的協調與仲裁,直接與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國中國「解決問題」,2017年中美貿易逆差,大陸貢獻了46%的3752億,蟬聯美國逆差最大來源國。
「大家都關心中美的貿易摩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歷史的經驗證明,打貿易戰從來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選擇貿易戰更是抓錯了藥方,結果只會損人害己,」大陸外交部長王毅。
人大記者會上,王毅隔空喊話,但北京心裡明白,川普無意打貿易戰,正如王毅所言,雙邊過往的關稅壁壘戰,無人是贏家,2009年,歐巴馬為反制大陸輪胎傾銷,開徵35%關稅,結果兩敗俱傷。
「根據一項華府研究團體的數據,開徵關稅確實令美國保住1200個輪胎業工作,但問題是,美國零售業也因此失去3700個就業機會,」CNN主播。
況且,華府若真要對北京開戰,為何課徵關稅的品項,全都不痛不癢,太陽能板,大陸僅占美國進口量8%,最高是馬來西亞36%,占美國洗衣機市場份額最高是南韓,美國鋼鋁進口量,皆加拿大最高,至於中國,兩項都排不進前三,且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鋼鋁,占不到中國貿易總量2%,華府智庫專家認為,川普此時出手極可能是為了,下半年美國的期中選舉選情。
「川普是在訴諸他的基本盤,這個族群,這些鋼鐵工人,是他的核心選區之一,但是這些關稅,也將會對美國經濟造成無遠弗屆的負面影響,因此我認為,應該會有許多其他的「事件參與者」,站出來說,其實美國根本無意跟中國打貿易戰,這將會傷害美國經濟,因此我希望,這僅僅是向中國傳達一項訊息,那就是「我們受夠了」,」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主任易明。
8號正式簽署鋼鋁稅施行的記者會上,川普錯把美國貿易逆差總額,說成中美貿易逆差總值 ,但也足見他對兩國逆差逐年擴大,多麼不滿。
「美國無論如何都會削減貿易赤字,中美貿易逆差至少有5千多億美元,再把智財權加進去,那就更高了,這僅是一年而已,」美國總統川普。
川普口中的智財權,是他認為可用來改善兩國貿易逆差的籌碼,去年8月,川普簽署了,對陸企針對意味濃厚的「301」調查,指控大陸設置外商投資門檻,要求以合資企業方式,強迫美商轉移技術,竊取智慧財產,最終結果,將在4月公布,據傳白宮屆時,將對中國在美投資設限公布細節,鞋類,服裝,和消費電子傳品是傳言目標,今年初,就盛傳白宮施壓,美國兩大通信營運商Verizon和AT&T,放棄替中國手機龍頭華為在美銷售,紐時說,眼前其實稱不上中美貿易大戰,只能算「小規模衝突」,但川普,還想一魚兩吃。
「我們正就NAFTA談判,如同我曾經說過的,如果加墨無法達成協議,我會片面終止NAFTA,」美國總統川普。
川普喊出開徵鋼鋁關稅當周,美國鋼鐵第一大進口國加拿大,與第四大的墨西哥,正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與美國進行第七輪談判,協商進入尾聲之際,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對談判進度遲緩,代表川普政府發出不滿。
「如同川普總統說過的,我們希望完成剩下的談判,我們希望達成一個三方協議,如果無法達成,我們就準備(與加墨)達成雙邊協議,」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
川普始終認為,NAFTA是「史上最差貿易協議」,因為幾乎消除美加墨三國間所有關稅,美國勞工蒙受不平待遇,如加拿大軟木和墨西哥玉米,就是靠NAFTA大量傾銷入美,造成美國同類產品市占下滑,美國國內就業崗位因此萎縮,就在三國談判最後一日,川普企圖以鋼鋁關稅逼迫加墨就範。
「要達成NAFTA談判,鋼鋁關稅將不適用於加墨兩國,但我期待總統進一步釋出豁免的細節,並與他國合作,我們並沒有著眼於打貿易戰,我們著眼的是令美國企業,能在世界各地公平競爭,」美國財政部長努勤。
最終,儘管川普豁免兩國鋼鋁關稅,但加拿大墨西哥雙雙回應,「這無關NAFTA談判」等同倒打白宮一槍,至於中美貿易上,倘若川普真對大陸在美投資設限,如消費性電子產品,全球產業供應鏈漣漪效應下,勢必在亞洲影響日本南韓,在美國衝擊科技巨擘蘋果,川普雖擺出鷹派姿態 ,令全球瀰漫貿易戰煙硝,但當真開打的,美國也會遍體鱗傷,或許喊戰不能視同作戰,但至少對基本盤絕對有催票作用。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立式 裁板機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畢打街閒人】四評聯交所諮詢報告的魔鬼細節(渾水)
新的諮詢文件結果出來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表以「新經濟、新時代,香港歡迎您!」形容這為二十年來最重大一次上市改革。無可否認,李小加是對的。上一次講同股不同權,那時我還在唸大學,監管機構和媒體群起而攻之;現在講同股不同權,不論輿論還是市場觀感都改變不少,連我自己都想通了更多。
第一評:新措施的諮詢結果跟原先相差甚多
根據這次諮詢文件結果的公布,可以分成主板的改革和創業板的改革。創業板的部分,跟港交所原本草擬的相差不遠,主要都係把規條收緊一點。是否陰乾則不敢說,這有點政治不正確嘛。不過,創業板的殼價應該會下調。最膠就是「GEM」這個名,叫英文又好,叫中文創業板三個字都好,真有這麼大差異嗎?不過創業板失了簡易轉主板機制,變相增加轉板成本。很多殼股炒家喜歡睇賬目搏轉主板炒一轉,以此作為event-driven的投機策略,看來以後此調不能再彈矣。
不過,主板的修訂卻很鬆,而且多了很多出人意表的新制定內容。例如,港交所今次明顯厚待生物科技公司,預期最低市值須達十五億元。又例如,港交所允同股不同權公司主板上市最低市值須達一百億。十五億又好,一百億又好,這數字從何而來?原本的文件無這個部分喎,合理推論是:可能有很多人集體要求以這兩個數字做基準,所以才得出這樣的結果。原先就叫「創新板」,現在沒有了這回事,所有東西都在主板的基礎上建立。
第二評:為什麼要優待生物科技公司
港交所建議在《主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容許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之後在主板上市。另外,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據《主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十五億元。
大約十年前,礦業股的炒作可以話係曠古爍今,尤其是經典的「懵能」,令到不少懵人上釣,以生命作賭注,留下了英雄故事。不過故事係淒美的,倍數升幅後屍橫遍野,英雄也要遲暮。礦業概念來自世界各地,西伯利亞、馬達加斯加和蒙古都有。《上市規則》第十八章就專門招呼一些資源礦上市的公司。「現金公司條例」也有「優待」證券行業,集資時可以豁免遵守相關要求,所以聯交所「優待」特定行業,是向來都有之事。都係那句,合不合理則不敢說,不過在新框架執行之後,大家記住要望實有邊幾間生物公司未來會上市,再睇吓這些生物公司的背後老闆、金主的政經影響力有多大,說不定大家會找到有趣的發現。
聯交所「優待」生物公司的理由,可以分成兩個:
第一,生物科技公司業務多受嚴格規管,所以不必再額外增加監管。生物科技公司的業務活動多受嚴格規管,亦須遵循監管機制所定的發展進度目標,即使仍未有收入及盈利等傳統指標,仍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對公司進行估值的參考框架。
第二,由於生物公司牽涉大量研發工作的行業在發展商業產品或服務賺取收入前,都有集資需求,故此支持他們容許這類尚未有盈利的公司來港上市。
先回第一點,論點是無問題的,關鍵在於「估值的參考框架」如何釐定。上市都要估值,只要業務不太奇怪,相對客觀的會計基準估值模型還是有的。就算出名難估的科網公司,也可能會計算客戶轉化率、流量模型當成估值參考。生物公司則要求更專業的科學知識,iBanker一定唔會識,即使上市書仔搵的獨立行業顧問,也只能給你行業的睇法。生物行業和財務知識之間的平衡點,看來聯交所要多想計仔度度,解解畫。無理由賺少少錢的公司,就被人屈「啤殼」;不賺錢的公司,卻被看成如珠如寶。要是這樣,那大把投行高手都搵生物公司起雞棚了。
再回第二點,國際會計準則IAS 38 Intangible Assets內有提及過Research和Development可以是兩個階段的東西,有各自的確認入賬方式和六個判定準則。我實非會計核數專業,不多說了,但相信IAS很有參考價值。
不過,很多做人工智能、科技研發都需要大量的R&D周期。為什麼單獨只「優待」生物公司,這真有點令人費解。
第三評:市場大致接納了同股不同權
同股不同權的原則,相信是大體接納了,只是什麼日落條款、祖父條款可能會多一點爭議,因為市場中人和輿論比較少集中在這個部分。另外,一百億也不知是如何定出來,我記得梁伯韜曾提出過八十億這個數,那是因為跟傳統創投項目「獨角獸」十億美金估值的定義睇齊。一百億比傳統的獨角獸的門檻又再高一點,除非是超級巨企,否則是玩不起這個同股不同權的遊戲。
創投向來都是資本家的遊戲,創業者找到一個有趣概念,然後引入天使投資者、創投基金、私募基金,做幾輪融資去谷大估值。最後把項目上市,讓股權脫手至散戶、市場參與者接貨。同股不同權就是這個遊戲的助力,因為內地創投風氣太盛,項目太多,總要遇上exit問題。
第四評:不要把焦點放在第二上市
聯交所搞咁多東西,連傻的都知道是要部署讓阿里巴巴在香港做第二上市。不過,大家請看清楚第二上市的公司如何。走的走,退的退,剩下來的公司無大成交,因為第二上市公司要遵守規則,包括證監會的守則,新股又不容易印。所以大基金要炒,還是去了炒第一上市地的股份。
第二上市公司向來都做不好,阿里巴巴的財務顧問不是傻的。聯交所要引阿里巴巴過來,必須要做更多。關於這點,我另有專欄文章交代。現在字數已經過多了,有空再談。
起題是為了呃like,個人認為今次的諮詢報告不差,比起之前的報告更有深度。只是我既係創投投資者,又是上市公司董事,想以跨界別的知識和經驗分享多一點睇法和建議。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71222/56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