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叛逆不只是因為年齡、生理因素的關係,實務中看到更多的是孩子對於家庭管教的憤怒或透過叛逆反映家中長期以來的問題。
青少年的叛逆階段其實是孩子在傳遞一個訊息「即便不靠父母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所謂建立歸屬感,並非一定要讓孩子與自己很親近、無所不談,而是讓孩子知道當自己遇到困難,有哪裡可以去、有誰可以找的安定感受。
取自《別以為乖乖牌的孩子情緒很安全》
***********************
藉著這一篇,我想好好地談談「第二層的愛」。因為我們真的不太會愛人,這不是我們的傳統,我們的傳統比較像是「管人」。
第二層的愛,強調的是心理層次的愛,是小我的愛。但別忽略這種愛,這種愛可以讓我們學上一輩子。
譬如說,我們給不給得出安全感、歸屬感?
要能給得出來,通常也表示我們內在也能有這樣的狀態,雖然不一定。有些是一邊給、一邊學,慢慢成長,慢慢跟著關係中的對方,進入了這樣的狀態。
那要怎麼做到,具體來說,就是我常說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我們在自己的心裡就有一個安定的家,我們便能成為安全感的來源,成為自己與我們所愛的人,歸屬的地方!
還有,我們給不給得出認同感,能不能常給人肯定?
簡單一點的,對對方講講真心認同的好話。難一點的,連對方在最低潮困惑的時候,都能陪著對方找到屬於他的意義,攜手卻又各自實現自我!
各位發現了嗎?明明這篇摘文是在講親子,我都拿來談第二層的愛。是因為討論親子關係,會有不少具體的做法,由此延伸,我們看到很多愛的可能。
第二層的愛,走到最深處,全然跟自己獨處,就進入第三層了。因為愛的本質,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種狀態,可以是自己跟自己連結,那有賴高我的作用。
祝福您,藉著這篇摘文,不僅懂得愛人,更知道最終就是愛自己!
***********************
給予這四種感受
降低孩子叛逆期衝動與偏差行為
【文/ 張閔淳】
青少年時期的叛逆與孩童時期的叛逆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孩童時期的叛逆是孩子開始說「不」,凡事唱反調「不要」、「不好」成了口頭禪,這時候,父母也許還能應付甚至覺得有些可愛;但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孩子逐漸成熟且更有主張,讓多數的父母頭痛不已。
***
孩童的叛逆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透過凡事說「不」來表達自己的立場,然而孩童時期的叛逆往往不會持續太久,許多父母對於小小孩的頂嘴、反抗會以較正向的角度看待,甚至內心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感到開心,因為這表示孩子語言發展進步,實務中看到父母對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多是能接納、體諒與理解,這個階段很快能夠很順利度過。然而,讓家長最為頭痛或甚至是親子關係面臨危機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實務現場發現,現階段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年齡有提前的現象,每天在校園工作與不同學生、家長、老師互動觀察到,以往我們認為孩子到了小六、國一,甚至有些到了高中、大學才會開始出現的叛逆行為,現在國小中年級時就開始發生,甚至曾聽到有位小一升小二的學生提到自己想要離家出走。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表現,有時並非像我們一般所想的情緒衝動產生的攻擊、頂撞長輩,或者與現有價值觀對抗等行為;有更多的孩子是以退縮、繭居、疾病甚至是自我傷害等,透過這種看似較為內向、憂鬱的形式在度過即將成為大人的階段。青春期的叛逆不只是因為年齡、生理因素的關係,實務中看到更多的是孩子對於家庭管教的憤怒或透過叛逆反映家中長期以來的問題。若父母沒有在孩子這階段有更多的了解與覺察,親子關係可能面臨更嚴重的衝突,或是孩子以更極端激烈的行為反抗,例如透過偏差行為、自我傷害等來表達內在的衝突。
■ 增進以下四種感受與青少年孩子建立關係,降低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衝動行為
1. 信任感
最容易讓青春期孩子感到憤怒的是「自己總是不被他人信任」!
父母要留意,或許我們對孩子的管教從孩子自小到大都很一致,例如:孩子在校發生的事情我們會關心、孩子與誰出去我們會過問。這些關心與詢問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切都很自然地發生,也從未因為這樣的過問而有衝突,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這樣的過問,就容易被孩子解釋成「控制」、「管很多」等負面用語。這不是父母的錯,只是孩子到這個階段凡是想獨立、靠自己。
#父母可以這樣做:
當父母發現自己平常的過問、關心反倒容易引起親子間的不睦,不如從舊有的互動中多給點空間與彈性,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信任。另外從孩子的「行為」先做觀察,例如可以先觀察孩子回家時間、課業表現、人際交友是否有出現令自己擔心的狀況,並且在適當的時間,透過聊天方式漸漸了解。
2. 能力感
能力感對於偏差行為及自我價值感較低的孩子來說相當重要!
曾經與一位家長談話,他分享自己20歲孩子的情況。
家長:他高中都沒畢業,一直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最近朋友介紹他一份工作,總算開始穩定一點。
我:他的穩定相信也讓你鬆了一大口氣。
家長:對啊,過去為了他,我都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最近他剛領了薪水,就一直吵著說要帶我去高級餐廳吃飯,我就跟他說剛賺錢不要急著花,把錢好好存下來,未來才能做更多事。
我:你這樣跟他說,他怎麼回應你?
家長:我不說還好,一說又吵架了,他嫌我愛唸、囉嗦……
#父母可以這樣做:
我建議這位媽媽務必要找一家餐廳,雖說不用一定要高級,但是比平常吃得好一點的地方,好好與孩子吃一餐。
為什麼這件事如此重要,因為這餐的重點不在於吃了什麼,而是在於傳達一個重要訊息「孩子,你也可以做到」的能力感,這能增加孩子對自己的自信與成就感。
3. 歸屬感
親子關係的惡化,孩子與家庭及對父母的歸屬感也會逐漸減弱,當孩子對家中關係產生疏離時,我們會發現孩子經常開始外往跑,可能是去朋友家、在外遊蕩,或是整天將自己關在房間誰也不理等行為,有時要在短時間與孩子建立起歸屬感並不容易。
#父母可以這樣做:
若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建議父母找一個自己可信賴又與孩子關係不錯的其他人(可能是同學、老師、親屬等)試著與孩子建立起關係,並從中了解孩子生活及孩子對家中的感受與想法,透過另一人的介入,有時可以有效化解雙方間關係的僵局。
4. 認同感
青少年的叛逆階段其實是孩子在傳遞一個訊息「即便不靠父母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這個階段的孩子常會因為發展其他興趣、或自己與家人不同的價值觀而與父母起衝突。以下是我曾與一位即將要升國二的孩子談話:
學生:老師你看,這是我畫的漫畫!
我:你畫得很棒!應該可以拿這個作品去參加比賽。
學生:不可能啦,我不可能會得獎,而且其實我沒有畫得很好,跟別人比起來還差很遠。
我:好像你對你自己很沒有自信,你有將畫拿給別人看過嗎?
學生:沒有,我只給你看,而且這畫絕對不能被我爸媽看到。
我:你很擔心被他們發現?
學生:他們覺得我畫畫是浪費時間,之前跟他們說我想要買一個繪圖板被唸了很久,還說浪費錢,所以我現在每天把我的零用錢存起來就為了買繪圖板。
#父母可以這樣做:
不要馬上否認與批評!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若我們對孩子的行為給的是「否定」與「批評」,會形成孩子對自己較沒信心與低自我價值感,反觀在青少年身上,除了低自我價值外,也會多了許多憤怒及「你越不要我這樣我就越要做」的反抗心態。建議父母面對這階段的孩子,請試著用另一個角度欣賞孩子的與眾不同、天分與創意。
■ 讓你的管教得到共鳴的四種感受
到底應該如何拿捏管教界線與分寸,讓我們能如實的傳遞對孩子的教養,同時又能不傷害到親子關係,讓孩子自信學習與發展?在針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教育及管教前,或許我們該問問自己,到底我們想要傳遞給孩子的是什麼?以下這四種感受,讓你的管教更能獲得孩子的共鳴:
1. 管教中別讓「愧疚感」變成「羞愧感」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對自己行為有自省能力,因此教導的同時,透過事件描述與孩子帶給他人的感受,會讓孩子對自己行為產生些許自責與內疚的情緒,常見的說法是:「你看你做這樣的行為,讓家人很傷心」孩子內在會感受到「因為我才會這樣」、「都是我害的」。針對孩子的負向與偏差行為,我認為健康、適度的愧疚與自責感,能讓孩子對事件有所反省,也能夠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下相同的過錯。
反觀,在我的工作中看到許多家長管教的同時,傳遞給孩子的並非是愧疚感而是羞愧感。這兩者最大差異是,羞愧感會讓孩子的自我價值、自信與自尊受到貶損,像是父母會跟孩子說:「你做了這麼見不得人的事情,讓我們丟臉蒙羞」,或是直接在眾人面前怒罵孩子,這樣的語言及行為,並不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覺察與反省,反而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沒用,甚至造成孩子一蹶不振!
因此在憤怒當下,父母們請留意自己所使用的語言,避免讓原本的好意造成親子間的二次傷害,並且透過「真誠的表達」將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傳遞給孩子,都有助於孩子減少受到愧疚與羞愧所產生的負面情緒與想法。
2. 管教前請先建立孩子的「安心感」
前面文章有提到「安心感」對管教的重要性,父母可能會想,孩子做錯事如果還能安心,那代表他對事情根本沒有反省。但這邊所要表達的「安心感」指的是,孩子會知道你是為了他好而教他,並非嫌棄或拋棄他,是這份內在的安心感,讓孩子能夠理解我們的憤怒與管教,而我們也能因孩子這份安心感讓管教發揮最大效果。我們一定要記得,懲罰的前提一定要有愛的基礎!
3. 孩子最怕的「遺棄感」
是最大元凶 我們面對幼年時期孩子的行為與情緒時,父母很常會和孩子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我們或許已不再使用言語,而是用冷漠與忽視訊息,然而孩子為了尋求愛與關注會不斷用許多行為試探我們,但若我們總是以這樣的語言及行為去回應孩子,那只是一再加深孩子內在所認為的「你真的不要我」,日復一日,這份「遺棄感」讓孩子不再對愛的渴望做出掙扎,伴隨而來的就是親子關係的僵化與疏離及嚴重影響孩子自尊與對關係的不安全感。
我們的管教都希望孩子能夠:
(1)減少負向行為
(2)記取經驗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
(3)建立正確的道德與價值觀
對於現在打也不是、寵也不行的年代,釐清管教中的「羞愧感」、「愧疚感」、「安心感」、「遺棄感」將能幫助父母在管教中也能有個依循的方向!
.
以上文字取自
別以為乖乖牌的孩子情緒很安全:前青春期 10-15歲孩子需要被懂的訊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284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立正 大學 偏差 值 在 偏差値50未満 企業評価の高い有名私大ランキング(2021年) 的推薦與評價
偏差 値50未満 企業評価の高い有名私立 大学 101校を紹介します。企業の評価指標はTHE 大学 ランキング日本版の「教育成果」を使用しま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