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紐約時報
*【五角大樓領導人對與塔利班合作持謹慎態度】
美軍完全撤離阿富汗後,國防部表示,他們對繼續與塔利班領導人合作持謹慎態度。塔利班領導人幫助12.4萬多人安全撤離阿富汗。國防部長奧斯丁表示,不會對更廣泛的問題做出任何邏輯上的引申。對於塔利班來說,很難預測這將在未來走向何方。” 當被問及美國軍方是否會與塔利班合作打擊ISIS-K時,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Mark A. Milley將軍稱“有可能”。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1/us/politics/taliban.html
*【塔利班提名其宗教領袖為新政府最高領袖】
阿胡恩札達將成為這個新伊斯蘭政府的最高領導人,塔利班聯合創始人巴拉達爾預計將作為政府首腦負責日常事務。新政府將面臨巨大挑戰,包括日益嚴重的人道主義和經濟危機。由於美國和國際貸款機構切斷了資金來源,外國政府也在討論是否承認塔利班,阿富汗將面臨資金短缺的局面。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1/world/taliban-government-afghanistan.html
*【解析:美國在阿富汗面臨新挑戰:如何與塔利班政府打交道】
塔利班已向美國尋求經濟和外交支持。儘管塔利班聲名狼藉,但為了遏制恐怖主義,避免阿富汗經濟崩潰,再加上地緣政治考量,拜登可能不會再對該國施壓。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901/taliban-usa/
*【逃離塔利班後,阿富汗難民面臨未知的命運】
在艱難搭上離開喀布爾的飛機後,難民被送往卡達的中轉中心等待安置。絕大多數人將陷入漫長的等待,許多人甚至沒有資格入境美國。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和擔憂。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901/afghan-refugees-future/
*【觀點:我曾與美國人一起工作,我以為我會得救】
曾為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的專案工作三年的阿富汗人Rasheed在時報撰文寫道:最後一架飛機已起飛,撤離的希望已破滅。成千上萬像我這樣的阿富汗人處於更大的危險之中。我們知道,美國撤軍後,我們將沒有好日子。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01/afghanistan-taliban-allies/
*【觀點:美國軍事霸權的失敗】
對軍事力量的依賴一再使美國捲入代價高昂、結果適得其反的長期衝突。軍事主導地位對美國利益起反作用,而且削弱了國內外的民主價值觀。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01/american-military-afghanistan/
*【美國商界敦促拜登推進對華貿易政策】
拜登上臺七個多月後,美國企業表示,他們對白宮對中國的做法感到失望。這兩個經濟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仍然嚴重破裂,拜登甚至放大了前任政府的一些懲罰性措施。企業家希望取消特朗普時代的對華關稅,但拜登幾乎沒有釋放明確資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1/business/economy/biden-china-trade-policy.html
*【拜登在白宮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譴責“俄羅斯侵略”】
會面前,美國就承諾向烏克蘭提供60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以抵禦俄羅斯。拜登在會面時表示,美烏兩國擁有“相似的價值體系”,其中包括對“完整、自由和和平”的歐洲的承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1/us/politics/biden-ukraine-zelensky-russia.html
*【德國大選即將拉開帷幕,但候選人都缺乏魅力】
在競選活動中,兩位主要候選人:來自梅克爾所在政黨基民盟的北威州州長阿明·拉舍特以及梅克爾的副總理、社會民主黨人奧拉夫·肖爾茨,他們都在強調自己與梅克爾的相似之處。但一些德國人抱怨這場選舉枯燥乏味,但選民們想要的是穩定和可靠。梅克爾已主導德國和歐洲政壇16年。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1/world/europe/germany-election-scholz-laschet-baerbock-merkel.html
*【Ida為大西洋中部和東北部帶來風雨】
#颶風“Ida”殘餘的威力週三晚上進入紐約市地區,仍帶來狂風暴雨,不但淹沒了地鐵線路,摧毀了紐澤西州的房屋,布朗克斯區發出了龍捲風警報,雨水從側面進入體育場,於是皇后區的美國網球公開賽因此推遲。
#颶風艾達席捲路易斯安那州後,目前已第三天大面積停電,另外,水和天然氣同樣短缺。路易斯安那州有近100萬用戶電,Ida摧毀了紐奧爾良的輸電線路,部分地區大排長龍只為取得飲用水。GasBuddy的石油分析主管Patrick De Haan說,該州近三分之一的加油站的汽油用完了無法配送。
#因斷電無法供應氧氣,路易斯安那醫院裡的病患急於找尋發電機。
#一間被颶風Ida摧毀的化肥廠,釋放了含有劇毒的無水氨,兩條受損的天然氣管道洩漏了異丁烷和丙烯,這都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易燃化學品。另有一間停電的塑膠廠,排放二氯乙烯。聯邦當局提交的早期事件報告開始更清楚地描述颶風對路易斯安那州工業走廊造成的破壞,這使救援工作複雜化,並加劇了居民返回家園的危險。
#因艾達颶風而被迫下線的輸電線路和發電廠已使紐奧爾良和周邊大部分地區失去電力服務,維修工作可能需要數週時間才能完成。居民和企業轉而使用備用發電機,但自備電源可能會帶來一氧化碳中毒等風險。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01/us/hurricane-ida-updates
*【普度製藥公司解散,薩克勒支付45億美元解決鴉片類藥物索賠】
美國聯邦法官批准一項和解協議,同意美國普度製藥公司解散。此前該公司因出售鴉片類藥物而受到外界指責,普度製藥公司隨後向聯邦法院提交和解協議,放棄公司所有權並重組一家致力於解決鴉片類藥物成癮的新公司,同時出資45億美元設立賠償基金,支付毒癮受害者每人3500美元至48000美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1/health/purdue-sacklers-opioids-settlement.html
*【Covid-19 實時更新】
#研究人員在一份關於英國成年人的大型新報告中說,在完全接種疫苗後經歷冠狀病毒突破性感染的人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低約 50% 。該研究 於週三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還提供了更多證據,證明兩次注射的輝瑞 BioNTech、Moderna 和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對有症狀和嚴重的疾病提供了強大的保護。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說,未接種疫苗的人應避免在勞動節假期期間旅行。
由於 Covid 住院人數,自去年冬天激增以來首次達到日均 100,000人次,CDC 主任Rochelle P. Walensky博士將疫苗接種和戴口罩確定為防止病毒傳播的關鍵因素。
#紐約成為第一個反對美國最高法院終止拜登延長禁令的州。紐約州立法者周三晚間同意將針對驅逐的全面保護措施延長至明年,以將數十萬因疫情遭受重創的人留在家中。
#Joe Rogan是一位對疫苗接種不屑一顧的知名播客,他感染了 Covid。
#紐約市市長白思豪指示目前在家工作的所有紐約市僱員,兩週內開始全職返回辦公室。
#世衛組織在柏林設立流行病和流行病情報中心,以便共享信息以幫助世界為下一次全球健康危機做好準備。該中心將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並在國際上共享,以加緊努力使衛生當局,能夠在疾病發生時識別疾病趨勢,並開發新的分析和建模世衛組織在其網站上表示,可以使用這些數據來製定抗擊疫情的戰略。
#印度疫情有所緩解,該國正在恢復工作。經濟學家預測,從書面上看,下半年的增長可能會激增。儘管如此,遭受的損害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消除。根據信用評級機構印度評級的數據,今年4月至6月期間的經濟產出比 2019 年同期低 9.2%。
#據路透社報導,泰國允許曼谷的購物中心於週三重新開放,餐館以一半的容量營業。
#西班牙衛生部周三宣布,已為70%以上的居民接種了針對 Covid-19 的全面疫苗。
#儘管超過五分之四的員工接種了疫苗,但南加州一家醫院系統的員工今年夏天冠狀病毒感染率略有回升。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呼籲Covid-19 疫苗過剩的國家,加快向免疫接種進展緩慢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捐贈疫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訪問當代社會學大師 紀登斯教授 這次歐洲考察的最後一站,我回到曾擔任訪問學者的倫敦政經學院,拜訪當時2005年時,引薦我到倫敦政經學院擔任訪問學者的紀登斯教授(Anthony Giddens)。2011年我也陪同蔡總統拜訪他。他不但是當代社會學大師,也是英國上議院議員,著有《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
第三條路社會民主更新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期間,大家還不趕快來抽書、讀書。
悶在家裡耍廢,不如趁此機會讀點書充實自己。
阿橋社 近來的新書《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針對了當代資訊社會中的「著作權」做深入淺出的敘述和討論。著作權這件事情聽起來很遠,但在這個人人都有相機、修圖軟體、社群帳號的資訊社會,不管你是文字創作者、影像工作者、音樂工作者、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甚至即便只是個尋常社群軟網站的使用者,其實都與著作權息息相關。本書介紹了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創作CC機制、授權形式的差異、盜版、防盜DRM機制、同人創作、自由取景及公有領域等等與著作權相關的問題。齋主很推薦齋友們一讀,更覺得內容創作者們有必要理解此些知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459
#贈書活動 #請讀到最後唷
不過,齋主作為一名小小的文字創作者,對於著作權有些自己的看法。
長久以來,齋主偶而都能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他人盜用,甚至看到有影片創作者將我文章中的幾個核心概念,重新以文字包裝詮釋後做成影片。我從未想過要追究這些事情,甚至在我心中也從不覺得這是應該去追究的事情。我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源自於先賢們,我並非是這些思想、觀念或概念的原創者。
多年前,我在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1976年的名著《自私的基因》中,對其提出的meme(迷因)概念深深著迷。Meme是他假設的思想生命體,不但擁有與其他meme雜交而產生新meme的能力,當繁殖能力強大,還會透過宿主(人類)將自身傳播出去,進而產生社群影響力。越是強大的meme,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也就越大,就像今天聖經、哈利波特以及牛頓力學等等,就是影響力無遠弗屆的meme。
同時我也深信,人類難以對己身進行思想溯源。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曾針對人類的夢境做解析,他認為人類夢境中的要素不可能無中生有,所有在你夢中曾經出現過的事物,肯定在你的短期生活中接觸過,無論你到底有沒有意識到其存在。他針對身邊的數十個夢境案例進行分析,發現絕大多數當事人夢境中出現的場景、物品、人物和情境,都能自當事人的生活周遭發現其源頭。換言之,我們人類的思想其實無時無刻都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遑論佛洛依德的時代早於當代百多年,在如今的資訊社會,要真正找到思想的原創性幾乎是不可能的。
符號學家羅蘭巴特,曾在1972年《作者已死》論文中,有過這段文字:「文本形同由不同引用交織而成的織物,而其來自上千個文化來源。」換言之,在這年頭沒有人真正原創了甚麼,也沒有誰真正能原創甚麼。牛頓不會在沒有伽利略的情況下完成數學原理,而愛因斯坦也不可能在沒有牛頓力學的前提下完成相對論。有人說中國南畫影響了浮世繪,浮世繪影響了後印象派,後印象派和非洲原始雕刻又孕育出了立體派和野獸派,佛洛伊德與超現實主義,民主和抽象表現主義,廣告、麥克魯漢與普普主義等。這些說法都能在現代藝術史的專書中經常出現,但齋主我經常覺得不過是當代藝術史學家的後見之明。我更願相信的是,沒有人知道這些視覺藝術家創新的源頭在哪,而且不管在哪,肯定是多個meme雜交下所誕生的一個神來之筆。
齋主我尤其不喜歡網路上某些設計師,在社群網站上公審另一個設計師,表示自己的作品或視覺設計遭到盜用。我總覺得這樣的聲明像是弱者對於世界無力的呼喊。我知道保障智財權的相關權益,對於文明前進的重要性。1709年英國所通過的「安妮法案」,即確保了創新者的權益,並限定了一定程度的年限。確保了創新者的利益,英國得以在短期內大肆發展知識經濟,而後誕生了工業革命。
一直很多齋友便喜歡問齋主一個問題:「為什麼齋主願意無私的把所知所學給分享?」起初我並不理解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分享就是分享,而且對我來說也沒甚麼吃虧。一些年後我才逐漸思考要不要「藏私」這個問題。我後來認知到,當我把所知所學分享出去的同時,對我來說是利大於弊的。一來我因為分享了自身所學,導致競爭上的優勢喪失,這能更加砥礪我向上,二來則是透過分享,我能認識其他同樣無私的分享者,彼此的所學所知能相互交流。
早年網路科技在台灣還不普及時,那時因為作業系統內建的軟體並不多,要在網路上自由玩耍,必定會需要諸多第三方軟體的幫助。那時台灣有很多私人網站,提供各類軟體供下載。當時我看著不少軟體的分類為「免費軟體」,就開心的下載使用。直到多年後我才理解。那是翻譯上的刻意誤解,免費軟體的原名為「free software」,更正確的譯名應為「自由」軟體。這些軟體之所以被前人所創造出來,只是單純地用於共同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問題和困境,不可用於商業販售。
電腦之所以能這麼快的普及於生活之中,和80、90年代的程式設計師,多少帶有些理想主義色彩有關。LINUX作業系統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影響力,最大的原因便是LINUX是眾多程式設計師對其無私的奉獻,一步步完善其機制,有相當程度的理想主義色彩。齋主崇拜的偶像之一,約翰卡馬克,也就是《德軍總部》、《DOOM》的遊戲設計師,便是世界上首個3D遊戲引擎的創造者。他憑藉一己之力完成了該引擎,更誇張的是還將其開源,任何人都能修改其原始碼。這無私的決定讓整個3D圖像產業前進了不知多少年。
事實上網路從來就有著理想主義色彩,任何與創作有關的網路遊戲社群,都有著許多無私奉獻者。就像《魔獸爭霸3》之所以能歷久彌新,是因為許多自製地圖的創作者持續更新地圖,就像STEAM平台上的許多沙盒遊戲,也有著許多單純為了興趣而為遊戲增添內容的創作者。
資訊科技為人類帶來的應該是幸福,而不是紛爭。我相信著作權對於人類文明的重要性,卻也認為在著作權上踩死權益和底線,對於人類文明並非有利,甚至對於創作者本身也不見得是好事。就齋主所知,若人類全然按照著作權的相關規定辦事,大概沒有人能不侵權,差別只在於別人有沒有要將你狀告法院之別。雖然這問題應該永遠無法解決,也無法明確定義侵權的灰色地帶,但我願意相信的是,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正在不斷前行。
而以上這些想法,其實與《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的作者艾瑞克史黑佛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相信齋友們只要讀過這本書,也會有著與我們相似的看法。
當然,本次 阿橋社 也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四本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5/30(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另外,還有兩個優選留言的名額。只要你在留言區中,留下關於藝術、版權和著作權的相關留言。齋主於活動結束時,同樣會選出兩則優選留言,齋主會將贈書寄給優質的兩名留言主。
最後,再次感謝 阿橋社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第三條路社會民主更新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說真話與後真相 | 陳時中部長的政策溝通 | 風險時代的語藝 | 說真話的勇氣 // 李長潔 🗣
.
「#人與人的連結」,這句話突然變成「年度金句」,人們讚嘆,他的講話總是令人同意也可以接受,這句「真話」同時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倫理。回顧這一年多以來,阿中部長的每場言談,總有許多令人欣賞的部分,像是2月時「#部長落淚」、4月時「#部長帶粉紅口罩」,當然還有更多是在直播記者會上與記者們的對話,時而嚴正指明,時而溫馨幽默。
.
許多研究者開始對陳時中部長的「發言」、「政策溝通」進行分析,想要把握阿中部長的「語藝」(rhetoric)技巧。但就筆者自己的研究,部長的個人風格(Charismatic Leaders)應該佔語藝技巧的大部分比例。也就是說,天時地利人和(疫情風險中的領導期待)加上本身的人格特質與說話習慣,讓他的溝通成為某種典範。今天的節目中,我想指出,「#說真話」(parrhesia)的重要性,也簡單討論與之相伴隨的「#後真相」(post-truth),它們同時都指向民主體制,也是在我們這個疾病風險時代,可以深思的事情。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人與人的連結
▶ 部長的政策溝通
▶ 語藝學的傳統
▶ 傅柯的權力與論述
▶ 說真話的勇氣
▶ 說真話與後真相
▶ 疫情時代中最需要說真話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nj5y3w9rpd0816spjpnyp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Pat9P9A4vBG_v5KsTT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hNr2xExQuCW01m154STIb?si=H6wmKVqJSNiFDbi047ye6w&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5-%E8%AA%AA%E7%9C%9F%E8%A9%B1%E8%88%87%E5%BE%8C%E7%9C%9F%E7%9B%B8-%E9%99%B3%E6%99%82%E4%B8%AD%E7%9A%84%E6%94%BF%E7%AD%96%E6%BA%9D%E9%80%9A-%E9%A2%A8%E9%9A%AA%E6%99%82%E4%BB%A3%E7%9A%84%E8%AA%9E%E8%97%9D-%E8%AA%AA%E7%9C%9F%E8%A9%B1%E7%9A%84%E5%8B%87%E6%B0%A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21650755
|
////// 完整論述 /////
.
這一年中,我們每天都看到部長在談疫情,在危機時刻,或許我們不得不信任,但整體而言,他的講話總是有著特別的說服力。他連續得到前所未有的超高民調,顯示人們對他有著高黏著度的信任與喜愛。有人批評這是一種造神或是偶像包裝,但我覺得不如仔細觀察與分析他的談話,可能對我們的人生更有幫助。
.
▓ #部長的政策語藝
.
今天部長講出「人與人的連結」,真是絕妙,文字精準帶有情感,溫暖幽默又不失正確性。一時間也成為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名言佳句(當然有各種解讀啦)。相關的例子很多,他總是可以用沉穩冷靜的語氣,說明數據,鼓舞士氣,像是流下淚說出:「雖然不希望在統計上有相關確診病人,但反過來想,也等於是我們救他一命,讓我們的醫療界盡最大努力來幫助他」,或是,戴上粉紅口罩鼓勵正確的口罩使用習慣與扭轉性別意識形態,其他像是「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病毒就有機可趁」,「媒體在做利己利人的事,社會安定很多」等等。
.
在記者會上,他總是非常「真實」,是整個人格氣質、數據論點、口條表達上的真實。這正是語藝學中所強調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
.
▓ #語藝學傳統
.
簡單地介紹一下西方的語藝學傳統。語藝學(rhetoric)是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一門學問,這可說是最古老的傳播學與傳播教育。而我們人類最基本的溝通方式是以語言符號進行溝通。在古希臘誕生的傳播知識我們稱為語藝(rhetoric);在希臘開始的傳播教育我們稱為「語藝教育」,主要以說服為目的。這個語藝傳統包括創作、組織、風格、記憶、演述的技巧內涵。
.
語藝之所以重要,是因當時的公民因在民主體制與精神下,在參與公共事務時可以自由的發揮,因此思辯與表達能力也得以受到重視。語藝可以說是民主的基礎之一,但語藝與真實的關係也時常是哲學爭論的重點。
.
我們可以想像,雄辯滔滔與真實之間可能是有衝突,甚至是水火不容的,語藝技巧並不以真理或事物的本質為基礎:真理,信不信由你,都是語藝的效果。只要你能成功達到說服,那就成為某種真實。正因這個弔詭,法國的哲學家Foucault,在晚年便針對「語藝」與「說真話」進行區隔與辯論,兩者相互衝突,卻又模稜兩可,也同時是民主機制中的基礎與派生現象。
.
▓ #傅柯的論述分析與權力哲學
.
Foucault大概是二十世紀後半最有影響力的歐洲知識份子,有學者認為,他是一位「改變所有學者的工作基礎」的重要思想家;你可以說他是社會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在1955~1969之間,Foucault在法蘭西學院有著一段知識的輝煌時間,而在1984年時,卒於自己的死亡實踐。
.
總括來說,Foucault的的主要學術工作有三,首先是新史學範疇下進行「瘋狂」概念的系譜分析,如《瘋癲與文明》(1961),第二條路線是對人文科學發展史的研究,如《詞與物》(1966),第三條路線是進行知識論述的語言學研究,為《知識的考古學》。此外也有一些單一主題,例如《臨床醫學的誕生》等等。而晚期Foucault則從是《性史》三大卷的艱鉅工作,並轉向自我的倫理技術探究,思考人的存有問題,包含《說真話的勇氣》、《主體詮釋學》等。
.
對於Foucault而言,權力無所不在,這是一個文化中最複雜的論述實踐。因此,他並不會問:「誰是掌權者?」而會是問:「權力如何被配置,以及生了什麼物質效果」。例如,什麼標準被認定為患有精神病?需要如何被治療?這些問題持續成為Foucault工作中重要的興趣。
.
一般而言,我們探究權力問題時常會問的「制定法律者是誰」、「法案如何通過」,傅柯會認為這些問題預設了權力關係是穩定的、可預測的客觀事實;從其觀點來看,權力並非通過社會結構而下放的,相反的,權力是流動的,且透過論述蔓延開來,在特定的學科或實踐範疇內,我們的知識本身構成了經驗世界的真實,也內含了力量的運動。從此來看,Foucault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追尋權力的軌跡。
.
▓ #說真話的勇氣
.
Foucault去世前一年,1983年在法蘭西學院開了一堂討論班:「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課堂中,他進行了此生中的最終回思辨,直指「說真話」(fearless speech)在論述形構、論述實踐、與主體詮釋上的歷史與作用,試圖解開「權力」的謎題與提供一個面對「權力」的解決方案。
.
「說真話」也是古希臘時代的一個政治行為的概念,意旨坦率直言、自由言說、思言不二,面對暴政權力時,依然敢直言不諱。Foucault在他的「主體詮釋學」講座課上,對「說真話」(Parrhesia)的分析已經提出了幾個深具意涵的問題,特別是在論民主體制之時也將是關鍵的:「說真話」與「語藝」(rhetoric)的區辨,以及「說真話」與逢迎者(flatterer)「說好聽話」之間的敵對。
.
簡言之,「說真話」牽涉了我們對自身的主權(egkrateia),也因為作用於他人,而更是一種言說的倫理。但「說真話」必須審慎於情境時機(kairos),需要選擇與決斷可與之言的對象。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掌握說服技藝的人能夠藉著話語而支配他人,「說得好聽」可能成為「講真話」的可怕敵人。另一方面,單是真理本身又未必足以說服人,仍然需要表達的藝術,才能發揮說服力,「令人相信」。(朱元鴻,2016)
.
不過,Foucault認為,「說真話」對真理的擔保,不在於理論與技巧,而是必須對照於說者實際生命格調的態度與行止。相對比,說服群眾的雄辯,不在於訴諸邏輯與真理的判斷,而在於召喚出聽眾的強烈情緒,就如同劇場裡的戲劇成分。以說服為目的,「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看似跟從聽眾的討好姿態,其實在召喚聽眾的跟從。而「說真話」,不僅表現說者對自身的主權,也在鼓勵、支持聽者自主與獨立的判斷,助益而不操控,是一種對他人的慷慨。因此「語藝」說服裡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和「說真話」是絕不能相容的敵對者。(朱元鴻,2016)
.
Foucault在1982年3月3日講課結尾時用了很模稜的表述:「說真話」是一種特別的,「非語藝的語藝」(nonrhe- nonrhe torical rhetoric);既是一種技藝,也是一種倫理,既是一種判讀情境對象之藝,也是一種道德態度。
.
▓ #說真話與民主
.
後來,Foucault在「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講座課上,提了兩個概念「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與「說真話」(parrhesia)之間曖昧的關係。在專裁體制下,我們看見「說真話」的陰影:謊言、遮蔽、言不由衷、集體錯覺,所有人民注定要被擺佈。Foucault說,民主的基本特徵是「說真話」。但,奇怪的是,民主與「說真話」之間的惡質關係也可能毀壞民主,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表,尤其當多數聲音代表主要意見,甚至我們去討好多數意見,產生民粹,卻也消滅了「說真話」與其主要的區辯能力。
.
我先回到另一個與「說真話」相關的概念:真相。一口氣可以拿出三個層次關於「真」的討論,即事實(fact)、真相(truth)、真實(reality):
.
(一) 事實,就是指實際發生和實際存在的事物狀態或狀況,某個程度上無法解釋,也比較難理解,無論是哪一種制度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呈現事實的重量,事實是自己存在在那。
.
(二) 真相,其相對於假象,是現象之下的二級概念,真相是指真實地表現了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因此,真相和本質是一致的;假相則是指沒有真實地表現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相反,假相是那種遮蔽了、掩蓋了一定對象實際情況的現象,因此,假相是和本質不一致的。具有交互主觀性,真相是透過觀察、理解、判斷等詮釋過程所得來的,是在(醫療、媒體等)論述下生產與再生產出來的「事情的面貌」,其包含了假象與真相,而呈現真相、符合事實是這些論述的終極目標。
.
(三) 真實,真實是個認識論概念,是指認識結果與認識對象間的一種關係。如果作為結果的認識與認識的對象符合,就說認識是真實的,如果不符合,就說認識是不真實的。也就是說,當呈現的真相與事實符合時,我們可以說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認識到的真實。
.
所以,我們能夠動用的是「真相」層次,主要的著力點也就是呈現真相或是排除假象。但是,真相不是自為的,而是人為的。麻煩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究竟要的是甚麼真相?如果真相如此多元。
.
所有這裡有一種「真相困境」。所有參與到疫情關係中的我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訴說真相,形成一個程度式的真相,既然真相是一個光譜,那我們老百姓們所期望的是真相嗎?還是,我們要的是希望他們「說真話」?
.
▓ #做一個無畏的直言者
.
所以,問題的癥結點不在於真相如何,因為真相終究是論述的。問題的癥結在於我們是否展現了「說真話」的民主特徵。民粹主義這字眼在當代的語境中有點負面,就像我們表示每個人都有對公共事務發言的權利,可以「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不管其知識、美德之類的條件如何,這樣一來,無法區辯是否為真話,無法保證是否為真相論述,淪為民粹盲流。
.
Foucault認為,要確認是否為真話的條件有二,其一是要接受學習與教育(從詮釋學的角度來看,是教養的意涵),其二是要「重返自己」,不僅是有勇氣對他人說真話,還要有勇氣揭露關於自己的真相。
.
我想阿中部長的政策溝通技術,以及前幾波疫情全民的安穩處理,除了語藝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外,做為一個「無畏的直言者」,有足夠的「學習」與「重返自己」是非常關鍵的成功因素。疾病議題關乎生死,與「自己」密切相關,而密集的「健康傳播」也讓大家都擁有審時判斷的能力。而部長的「說真話」,不只是一種技巧,更直接地反映了風險時代道德主體的倫理態度。這一切才能運作的如此美好順暢,我相信之後也會是這樣。
.
▓ #後真相與說真話
.
這兩天的疫情升高,比定會相伴隨各種「假訊息」,這些訊息不一定是刻意造假,而是一種「平等的自由言說」下而形成的「後真相」。「後真相」(post-truth)一詞作為前年的代表詞彙,也與風險社會的局勢變化相關。所謂「後真相」指的是「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的種種情況」。換句話說,隨意散播驚悚的言論,比起事實真相更為重要。
.
另方面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愈來愈多政治人物以此方式對待人民。對政治人物而言,奉行的是「有用者為真!」(what works is true!)(就像語藝學般),對「我的政治利益」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相,沒有什麼永恆的價值與意義存在。如此的心態,加上大眾傳播媒體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推波助瀾,刻意扭曲的造謠、橫空出世捏造及帶風向的假新聞與假資訊等,搖身一變被包裝成為「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而獲得了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地位。(楊州松,2020)
.
雖說這些「另類事實」經不起時間與查證的考驗,但在資訊氾濫至內爆的網路時代中,根本沒時間去考驗,因為更多、更新的另類事實持續不斷地湧現,覆蓋著前面的另類事實而不斷將其壓縮;且在速率的催趕下,公民及閱聽大眾無力、無心也無時去逐一檢視另類事實是否為事實。但是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所有的資料與資訊都應該完全公開、透明與真確,並能不經加工製造的真實傳播出去,以讓人民知曉真相,據以自主判斷。在這個「瘟疫蔓延+後真相」的時代中,「說真話」(fearless speech)更顯其價值與重要性,我們必須明白「無懼地說出真話」的真諦。(楊州松,2020)
.
回想一下,阿中部長早在2月13日的記者會上,說過「唯有選擇說真話,防疫工作才有可能成功」。分享給大家,也請大家銘記在心。
|
#參考文獻
.
1. 朱元鴻. (2016). 說真話與民主, 傅柯的最後一課. 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54(2), 57-91.
2. UT, I. C. K. Truth-Telling in the Era of Post-Truth: Two Cases of Parrhesia for Democracy.
3. 楊洲松. (2020). 學在瘟疫蔓延時: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教育思考.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5(1), 1-14.
4. Foucault, M., & 鄭義愷. (2005). 傅柯說真話. Fearless Speech.
|
#一起加油
#很好睡的一集
第三條路社會民主更新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訪問當代社會學大師 紀登斯教授
這次歐洲考察的最後一站,我回到曾擔任訪問學者的倫敦政經學院,拜訪當時2005年時,引薦我到倫敦政經學院擔任訪問學者的紀登斯教授(Anthony Giddens)。2011年我也陪同蔡總統拜訪他。他不但是當代社會學大師,也是英國上議院議員,著有《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及《失控的世界》等作品,我也曾翻譯他的書籍。
久別重逢,這位高齡80歲的大師跟我談及全球化、所帶來的生存風險、數位革命引發的隱私權等問題以及這個世代的社會正義。
我在與紀登斯教授的會面中提到對於30年後全球化的想像,他認為,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遷且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深化各國相互依賴的關係,且有加速的趨勢,伴隨著數位化革命滲透至我們的生活中,人類現在處於一個有別於以往,「機會多、風險高」的時代,我們這一代必須加速了解新科技、新情勢。
而再向紀登斯教授問及數位科技時代的社會正義問題,紀登斯教授表示,他對於社會正義的定義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國家必須有新的角色,同時要有計畫地為下一代創造公共領域、激發公共討論。他認為,台灣在這方面也許能成為先鋒。
我認為,民主化和公共參與是推動城市再復興、再偉大的動力,更是每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