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動保,柯市長可以比發文做更多】
昨天,市長為了走私貓安樂死的問題發文,表示「我們若自認是文明國家,就必須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做法,不能只為了方便,而任意處置其他物種的生命」。儘管檢疫規定不只是為了「方便」,更是為了毛孩不受傳染病威脅。但是,我們確實應該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做法。
只是,回顧台北市動物之家的種種爭議,以「進步價值」、「光榮城市」標榜的柯市長,實際的所做所為,似乎與這段話背道而馳。
台北市動物之家是流浪動物的收容、認養場所。因為收容量嚴重不足,一直有擴充或改建的討論,市府甚至考慮過以 BOT 形式委外建造、經營。我在2018年上任後,也曾就動物收容量爆量、人力不足的問題提出質詢。2019年底,議會通過動物之家原地改建工程預算。
但是,這兩年營造物料持續飆漲,原本通過的預算數已明顯不足。不僅中繼工程二度流標延宕,整體工程預估經費也持續增加。最新的預估,台北市動物之家改建計畫需要再增加兩億的經費,但卻因柯市長堅持不追加預算,至今議會仍未收到追加預算的消息。
近年來營造業普遍面臨缺工、物料上漲、廢棄物處理費用上漲影響公共工程的狀況,動物之家並不是特例。進度延宕的第一果菜市場改建案,不只主體設計在柯市長主持改建動土典禮後仍然頻頻變更,今年年初也傳出需要追加預算的消息。疫情前,南北環捷運工程也因為底價太低而流標。工程成本飆漲所帶來的經費不足問題,確實存在。
但柯市長深怕「財政紀律」的面子掛不住,面對動物之家的預算問題,對外模糊以對,對內則持續向動保處施加壓力。為了動物之家的預算問題,動保處甚至因此提出過一個縮減坪數、功能的版本,引起議會同仁的批評。上個月,又傳出市長不願意追加預算,居然要找「戰犯」懲處動保處長。
總是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掛在嘴邊的柯市長,面對營造業成本飆漲的狀況,卻把「預算零追加」當作不可侵犯的教條,還要找「戰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種做法,真的離市長自我標榜的「務實」相去甚遠。柯市長無視物料成本飆漲的現實,不只增加各項工程的不確定性,也讓公務同仁們獨自承擔各方壓力。
在動保處的同仁努力下,台北市在打造動物友善城市的成就確實有目共賭,近年逐步落實的十二區狗公園就是顯著的例子。但是,統計數據也告訴我們,動保業務與需求持續增加,救援案件、動物保護案件、路殺屍體收運數都持續成長: 2020 年,台北市環保局路殺犬貓屍體收運數是 1049 隻,比起前一年的 718 隻足足多出了 331 隻。這顯示民眾的動保、交通安全觀念、以及遊蕩貓犬問題都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保障動物福利,是議會同仁們共同努力的目標。面對日益成長的動保業務需求,市府應該投注充足的資源。確保動物之家如期如質完工,更應是市府與市議會的共識。動物之家主體工程第一次招標已經在六月底流標,如因為營造業價格上揚而不得不追加,只要動保處提出合理的說明,相信議會同仁並不會加以刁難。
我希望,柯市長為已經逝去的毛孩惋惜之餘,更能好好面對本市的動物環境現況,認真地對待每一位市民的毛孩、毛朋友。在即將開議的新會期,市府除了應該將動物之家需要的追加預算如實送入之外,更要對台北市的動物保護政策,做出更具體的策進作為,相信,市長如果能夠與公務同仁、議會同仁一同努力,台北市能夠成為毛孩們更好的家園。
第 二 果菜 市場 最新 消息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定宇分享4則疫情相關最新消息,多數是好消息…
附圖1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18日表示,最早出現在印度的Delta變異病毒株,已成為COVID-19流行的主要病毒株。
上週英國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和牛津大學研究也顯示,輝瑞(BNT)疫苗、AZ疫苗在面對Delta變種病毒時,皆有高達90%以上防止重症住院的高效保護力。
附圖2、3
防堵Delta變種病毒,屏東縣政府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枋寮專案」,枋山、枋寮、市場三大專案,總計篩檢14163人,最終檢驗結果全數陰性,讓我們鬆了一口氣,但依然沒有鬆懈本錢!
在昨天大規模篩檢已告一段落,今天早上國軍化學兵群60人進駐,配合屏東縣環保局共120人啟動全鄉三天大清消。
附圖4
王必勝進駐中央和台北成立的聯合前進指揮所後,昨天開始為北農等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全面核酸檢測(PCR)。
北農(第一果菜和第二果菜市場)及環南市場昨日分別篩檢四六二七與二七八六人,亞東醫院負責環南市場、台北榮總負責第二果菜批發市場、聯合醫院負責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一日內完成近七千五百人核酸檢測。
接下來就是疫調、隔離、分流的控管,希望能成功堵住北農和相關市場的破口,全國早日能夠解封。
附圖5
台北市議員黃郁芬踢爆,北藝中心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後,台北市政府對外表示立即停工清消;台北市議員黃郁芬今(3)爆料,市府宣稱5月28日開始停工,但實際上仍有工人連續2天被叫趕工,5月28日仍有77名工人進場施工、5月29日亦有56名工人進場施工,痛批台北市政府讓工人在有感染危險的環境中繼續工作,還對外掩蓋事實。
第 二 果菜 市場 最新 消息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休巿消毒免談、人員進出零管控、沒有降載措施……,北農防疫從門口就開始失守】
「我們進場,一直都只有司機掃QR Code、量體溫。」
近日北農及旗下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爆出群聚事件,5月12日即出現第一起案例,卻未能即時應變防堵,直到今日已有65名相關人員確診。一名來自嘉義的產地貨車司機卻告訴我們,北農進場防疫管制不確實,跟他一同北上、協助卸貨的捆工並沒有強制實聯制。
北農防疫到底發生什麼事?《報導者》21日實際走訪現場,訪問蔬果運銷產業鏈的工作人員,發現這場染疫風暴背後問題重重:
●出現確診以來,一、二市間的人流、車流從未嚴格分流、消毒
●疫情說明不透明,產地司機多靠著同行口耳相傳才得知確診消息
●市場內勞工類型眾多,流動攤販、捆工、拖工等成防疫網外難以掌握的黑數
●疫情爆發逾一個月,北巿至今未上傳 #疫調足跡
●北市第一時間宣布的疫苗施打名單不含司機和捆工,指揮中心最新定調要納入
北農的問題,不只是雙北的風險,更可能成為全台的危機。新港農會供銷部主任陳銘仁指出,這些貨運司機除了送貨到北農,還會到台中、桃園,以及新北板橋、三重的果菜市場。
昨晚,台北市長柯文哲和農委會、指揮中心共同開會後,達成「#縣巿聯防」的共識,指揮中心將成立跨縣巿資訊平台,避免因為疫調資訊差造成防疫漏洞。
「不要當作一個縣市的事,要看到農產運銷的產業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提醒,除了現在的市場快篩監測外,產地也要滾動式、不定期稽查,讓不在名冊上的產業人員有機會被篩出來……
#北農 #果菜市場 #批發市場 #貨運司機 #產銷鏈 #報導者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