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版社傳來今天印好的《同理心身教》,封面美美的,暖呼呼的,讓人看了好激動,覺得自己真的應該要來認真宣傳這本書......(熱血貌)
#以同理心為核心的成長氛圍
其實,寫完前一本書《交心》,我對於書中一些未能好好闡述的章節有些遺憾,尤其是同理心這項能力。
「您覺得教孩子同理心是重要的嗎?」每當我在研習會場詢問這個問題,幾乎所有老師都舉起了手。
然而當我再進一步追問:「那麼,您是如何教孩子學習同理心呢?」與會老師們個個面面相覷,靜默無聲。
的確,身處教育第一線的我們,總覺得現代孩子和以往不太一樣,似乎較以自我為中心。
同理心,是現今社會愈來愈被重視的能力。或許是我們感受到現在孩子普遍欠缺同理他人的習慣,亦或是我們相信同理心會是孩子行為偏差的解方。若能提早關注於此,孩子就能因為同理他人感受,對事件有較全面的思考層面,因而導出不同的結果來。
有趣的是,我們都覺得同理心很重要,但要如何教孩子同理心?同理心要如何運作?這方面教學策略倒是十分欠缺。
一般的做法,我們會請孩子對他人進行「換位思考」。然而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連我們大人都不願意站在他人立場思考事情了,又如何要求孩子放下個人情緒去同理他人呢?
為此,我翻閱市面上各類書籍及學術研究文獻,各家學派並無統一的界定與理論架構。然而,這些理論共同指出,同理心不只是簡單的換位思考,而是必須從多面向著手:同理他人的情緒,同理他人的認知,同理他人的需求。
再回到班上,面對孩子們每天層出不窮的狀況時,我發現以往不容易解決的紛爭、較為固著的生活習慣、或是孩子在事件爆發時高張的情緒,都能在同理心的脈絡裡,變得較為鬆動而有更多的可能性,甚至有時會出現出乎意料的結局發展。
#同理心開展的五步驟
我嘗試在班上融入同理心策略,多年下來,倒也摸索出一套適用於班級經營的同理心模式:
1. 覺察自身的情緒
在情緒的當下,孩子往往難以跳脫自身的思維慣性。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說一說自己此刻的情緒由來,讓大腦慢慢轉移到理性的前額葉進行運作。孩子覺得情緒被接納、被好好的同理了,才不會過於武裝自己,而願意開始同理他人。
2. 同理他人的情緒
觀察他人的情緒,說一說他人正處於何種情緒之中。情緒是外顯的表徵,從情緒話題切入,孩子比較容易觀察並說出他人的反應,並與他人的情緒同步。
3. 同理他人的認知
「同理心」和「同情心」最大的差異,在於同理心不只是同情他人,而是要深入他人頭腦去思考此時他在想什麼。
例如:當孩子看到街上的遊民時,他往往會覺得「他很可憐」。但我們進一步追問「他在想什麼」時,孩子可能會說出「他現在覺得很冷、很餓,希望有飯吃」的想法。這就是從同理他人的情緒,再進一步擴大到同理他人的認知。
4. 同理他人的需求
因此,若我們再繼續追問「那他現在需要什麼」時,以前面所舉例的遊民話題,孩子可能會歸結出「他希望路人不要用鄙夷的眼神看他」以及「他希望經過的好心人能帶給他一些吃的」……這類的思考結論。
5. 化為實踐的具體行動
我們最終還是希望孩子能在同理他人的歷程中,形成一種改變的行動力。因此,讓孩子在同理他人需求後,化為可落實的具體行動是必需的。例如前面所舉例的遊民話題,孩子若能起而行給予一些幫助,例如資助零錢、飲用水、保暖衣物,孩子的心性就會更加的柔軟與善良。
孩子在家中面對與兄弟姐妹的紛爭、在面對與父母的爭辯中亦是如此,若能帶著孩子走完同理心策略流程:同理他人情緒、認知、需求,並以他人立場做出具體行動,很多衝突將立即可以得到紓解與調整,並且將彼此的關係修復得更為圓滿。
#同理心要在有同理心的環境中滋養
孩子之所以沒有同理心,亦或者我們覺得同理心如此難教,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並沒有在有充份同理心的環境中,感受到被同理、被接納的溫暖。
教室裡那些憤怒咆哮的小火山,不就是在家中被憤怒指責的無助孩子?
那些對班級事務冷漠的孩子,在家中何嘗不是得以冷漠來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到傷害?
那些會對弱勢同學嘲笑、會言語攻擊他人的孩子,其實內心自卑的不得了。而他們的自卑全來自於長久以來的被忽視、被比較,沒有大人願意好好的賞識他們、願意肯定他們。
因此,當我們希望孩子有同理心,我們得捫心自問:我們自己也是一位有同理心的大人嗎?
面對孩子的不理性、不配合的態度時,我們是否願意先啟動同理心,而不是先啟動指責的姿態呢?
這些年來,愈在班上實施同理心課程,就愈讓我自己面對孩子時保持柔軟的習慣。也許是因為慢慢的已經內化成一種習慣,也許是我也想安安穩穩的接下自己的情緒。
因此,看著那每天不寫作業的孩子,心疼他被放生、被忽視的情緒,多於想處罰他的念頭;
面對每天亂發脾氣、對我飇罵髒話的孩子,氣歸氣,我還是想了解那渾身是刺的背後,有多麼的遍體麟傷;
還有那些怎麼也學不會的孩子,我想起了自己求學時期曾經有多無助、多抗拒、多麼想逃避,轉念一想,怎麼樣也要拉著他們不放手!
同理心是溫暖的力量,將帶來改變的契機。這些年來,同理心確實改變了我的思維模式,我不再以「我」這個單一角度,來詮釋事件的本質,而是試著先放下我執,看到對方的需求,以尋求更多圓滿的可能。
這也是這本《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的最初發想,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當一位富有同理心的大人。面對孩子時,同理心帶著我們與孩子心靈同步,讓我們能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境,能真真實實的接住孩子的情感。
這本書同時收錄不少篇關於我與小蘇姑娘的成長故事。多年來帶領學生的教學經驗,讓我能用更多元的視角,傾聽並同理自己孩子的情緒、認知、需求、並且陪著她一起落實於生活之中。而這樣的陪伴旅程,讓我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在面對自己、孩子與學生時,能夠成為一位更真實、更一致性、且溫柔而堅定的大人。
我們一起來用身教傳達給我們的孩子:願意同理他人,就會為這世界創造更多善意與溫暖的流動,也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同理心身教
#3/25(四)即將出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60的網紅Allen Cashfl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FB粉絲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cashflow/ 學習更多 → https://bit.ly/2NsKidJ 這個頻道與你分享如何演講、行銷(銷售)、建立品牌、如何經營組織行銷,如果你也是熱愛學習成長的朋友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策略流程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知道什麼事情不該做
新創企業領導人常把策略視為創業精神的敵人,因為策略是嚴格定義並追求明確路線,創業則涉及不斷地改變方向找新機會。但這兩者迫切需要彼此,沒有創業精神的策略是中央計畫;沒有策略的創業精神會導致混亂。而有一個方法可以協調這兩者:#精實策略流程。
#創業 #新創 #策略 哈佛商業評論
—
✨本週四直播預告:HBR導師大人物 黃國峯 https://fb.me/e/1CphUvTyc
策略流程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BR深夜經典/知道什麼事情不該做】
新創企業領導人常把策略視為創業精神的敵人,因為策略是嚴格定義並追求明確路線,創業則涉及不斷地改變方向找新機會。但這兩者迫切需要彼此,沒有創業精神的策略是中央計畫;沒有策略的創業精神會導致混亂。而有一個方法可以協調這兩者:#精實策略流程。
✍ 對所有創業者最好的忠告就是:知道什麼事情不該做。
#創業 #新創 #策略
—
✨本週四直播預告:HBR導師大人物 黃國峯 https://fb.me/e/1CphUvTyc
策略流程 在 Allen Cashflo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的FB粉絲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cashflow/
學習更多 → https://bit.ly/2NsKidJ
這個頻道與你分享如何演講、行銷(銷售)、建立品牌、如何經營組織行銷,如果你也是熱愛學習成長的朋友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策略流程 在 閱讀策略:【流程圖(一)】(現場答題技巧,實戰題)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小學中文︱閱讀策略:【流程圖(一)】(現場答題技巧,實戰題). Video by. 小小語文教室. on. youtub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