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效的溝通•更真誠的尊重•為運動員打造更友善的環境】
🎉🎉首先要恭喜小戴順利晉級‼️這幾天關於選手乘坐飛機機艙💺的討論非常熱烈,阿杜這邊也想分享一點想法👨🏻⋯⋯
🏃🏻♂️運動員爭取的不只是自身的榮譽還扮演著該項運動的🎖領頭標竿,全民運動風氣強弱也往往代表著國家國力的展現‼️所以每當我國選手在國際賽事獲得榮耀時總能帶動風潮,若配合得宜更是對從事相關運動的從業人員、熱愛的民眾一大鼓舞💪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坐在電視前看陳金鋒轟垮達比修有那全民一心齊聲吶喊的感人畫面嗎⁉️還記得那些年籃球黃金世代從落後17分逆轉倒贏18分擊敗中國隊那驚奇不思議的表現嗎⁉️
👦🏻有多少孩子是因為看到這些選手的努力表現才認識甚而愛上了這些運動⁉️從運動風氣提升到選手培育以及賽前的選、訓 、賽一連串的流程其實都表現著行政團隊與技術團隊合作的默契與溝通能力同時更是執行能力的顯現‼️
👉當然比賽的結果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政府作為國家運動員最依靠的後盾,提供充足後援不但是保障球員競技時的狀態,更是對為國付出球員的尊重👍‼️
👉對於選手來說,難道安排搭乘商務艙就是尊重了嗎⁉️這次的商務艙事件其實只是對運動員多種不合理且不合宜的事件之一,阿杜擔心這些主政者最後反而模糊了焦點,然後又淪為再一次的安撫事件後落幕,想想這樣的場景已經發生了多少次了呢⁉️出國比賽時田徑撐竿跳沒帶到竿子、羽球比賽時強制要求穿著贊助商提供的球衣、鞋子結果尺寸不合還沒有備品可供替換,更不用說高等級國際賽事別人帶廚師我們帶泡麵的這種😩窘況了‼️
👨🏻阿杜家的孩子也是運動員,所以阿杜深深知道這些選手及家長的辛苦,阿杜會在地方持續努力,從基礎做起減少行政組織和選手之間的認知落差及矛盾紛爭,讓健康的體育環境發展正向循環,請大家和阿杜一起為我們的運動員和孩子們打造友善且強健的運動生態環境💪‼️
🖖嗨 🧑🏻加入阿杜的官方Line@👉 https://line.me/R/ti/p/%40060lscqt
#幸福工程師 ~Yes I do
#杜文中 #新竹縣 #下一代的事這一戴開始 #為選手加油 #東京奧運 #中華隊加油 #台灣加油
籃球強弱邊 在 塔羅牌老師艾菲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結婚,說白了只是找個人一起受苦?!】
不少剛出社會的朋友把結婚當成了人生要事,夢想婚後生活的甜蜜,每天上班前與愛人喝杯咖啡,回家後兩人窩在一塊兒看片,多麽快意,似乎結了婚,眼前的世界都繽紛起來,人生路上再也不寂寞,兩個人一起構思未來總比一個人有趣,不是嗎。
但最近身邊有個朋友出了狀況,至今結婚三年了,開始發現自己的人生似乎有點兒失控。
首先,她老公開始希望她換掉喜歡的工作,多留點時間照顧家裡,希望回家時就有個好老婆煮好飯等他。
其次是老掉牙但永遠存在的婆媳問題,做什麽事婆婆都有意見,連回家陪陪爸媽,婆婆都會抱怨媳婦怎麽老是回娘家,讓鄰居看笑話。
最後是金錢問題,老公是個「興趣廣泛」的人,喜歡玩攝影丶釣魚,這些都是錢坑啊,但遇到水電瓦斯車貸,就跟她斤斤計較。
現在的她眼中,那張婚紗照上笑得多燦爛,現在的後悔就愈不堪。
所以不該結婚嗎?我認為這件事問題不在結不結婚,而是在於怎麽認知結婚這件事背後的意義。
回想一下從小到大談戀愛的過程,學生時期妳找了班上看起來最帥丶成績最好的男孩,最好是個學霸,或是籃球隊長,風雲人物是擇偶的重要標準,其他的一概不管。
但出了社會,以結婚為前提的戀愛可就嚴肅多了,首先要看看兩人個性合不合,接著看看對方工作能力強弱丶有沒有共同興趣丶會不會花心丶家裡人好不好相處丶是不是愛小孩丶脾氣好不好會不會罵人打人丶有沒有不良嗜好丶健康狀況優劣丶孝不孝順,這清單列出個10幾項,符合其中8成的大概丶可能丶或許就是個好丈夫。
有沒有發現,青春時的戀愛,快樂丶單純丶有時苦澀,成年後以結婚為前提的戀愛卻猶如一場戰爭,某種程度上的利益交換。
愈貼近真實生活,愈不甜美。
有另一位年輕女孩朋友說得直接,「我結婚,是因為這樣若出事急救時,才有個人能簽字。」
既然大家都知道結婚後承擔的,與戀愛截然不同,為何還對於婚姻有無限憧憬呢?我認為是因為,我們都喜歡為複雜的問題找一個簡單的答案,這個答案愈甜美愈吸引人,但這個答案往往不見得就是正確解答。
這個複雜問題,就是人生,而簡單的答案,是結婚。
前陣子羅振宇老師在演講中說了頂石婚的概念,「拱頂石是一座建築的落成典禮,婚姻就像拱頂一樣,它將是人生的落成典禮」,這說法跳脫了上述的謬誤,我們的人生有許多問題需要處理,當妳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一切似乎都就位時,用結婚為自己的理想人生放煙花,現在的年輕人愈來愈晚婚,也未嘗不是好事,大家開始先處理自己的問題,才思考邁入婚姻。
結婚,是在各方面都成熟時的水到渠成,而不是寄望結婚讓一切事情到位。
回到該不該結婚這個問題,首先你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題,我為了什麽原因而結婚?
第二題,婚姻能帶給我什麽?
第三題,現在要結婚的這個對象,是對的人嗎?還是我只是為了將就?
結婚應該是讓自己迎向更美好,能有人依靠丶有人陪你哭笑的人生,如果你只是因為年齡到丶父母逼婚丶不想被人說閒話... 等等的理由而結婚的話,那麽婚姻,也只是找個人一起受苦。
籃球強弱邊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組》
在學校人際關係中,很多孩子依附於某個小團體裡,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擔心分組時落單,突然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老師還得指派或分配個「不情願」的人,或者把其他沒分到組的「送作堆」,不僅自我意願無法被尊重(我也不想跟某人一組),也意味著自己人際關係上的挫敗。
偏偏幾乎每堂課都有可能分組,除非抽籤,否則大風吹再怎麼吹,分組名單仍舊是換湯不換藥,某些特殊情況,會有「主流意見」主導著如何分組。
某天下課,我們按照往例聊聊天,妹妹說體育課籃球考試要分組比賽,老師請他們自己分組,課後幾位熱愛籃球的同學,便興致勃勃地討論組隊名單。這一討論下去非常認真,比賽總要進行「戰力分析」,倒是把班上每個人分門別類,誰應該和誰一組、誰是肉腳誰是強者….,雖然不是強迫大家要按照結論分,但公開場合討論,旁邊聽到「被分析」的人總覺得不是滋味。
想當然,這位手腳不太靈光的女兒即使卯足了力,仍然是別人口中的弱者。她回來跟我抱怨心中的不適,主導討論的也有她的好朋友,當下她也不好發作,悻悻然的離開現場而已。
我知道她只是想討討拍無大礙,已經快跟我一樣高的她仍然是個孩子,照老規矩抱著拍拍安慰幾句,不過趁她還在我懷裡的時候,輕聲問了她一個問題:
「對了,媽媽突然想到如果妳今天被分到的是妳喜歡的組,或者被歸到強組,那妳還會覺得這樣的行為不妥當嗎?還是有可能跟著一起熱烈討論下去?」
她頓了一下,從我懷裡起身誠實地說:「媽媽,有可能我也一起討論下去耶。」
「嗯,那這樣的話,妳難過的就是自己這個項目能力不好,被別人分類的時後覺得挫折或沒面子而已。其他說的那些「不應該」,比如說不應該公開討論、不應該主導分組、不應該沒想到別人感受…,可能都是來自想替自己抱不平喔,未必那麼公平正義,對吧?」
她點點頭,感覺氣已全消,倒杯冰可樂做功課去了。
我還是會心疼;肢體一向慢半拍不協調的她,從小不是坐冷板凳,就是打球被笑弱、打躲避被說是LOSER…,這些滋味並不好受,我們陪著她接受自己的能力差異、鍛鍊充滿韌性的心理素質,她都一一走過來了。
進入青春期,對於公平、權力、責任這些感受將更加敏感,在課堂上與人際間,太多似是而非的模糊地帶,這些民主詞彙並沒有充分被討論,別說小孩,連許多大人也常濫用掛在嘴邊,然而若我們不能待別人如同待自己般,保持同樣的原則,那麼這些富涵深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探討的詞彙,只不過是掩蓋自我中心的華麗修飾而已。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要慶幸他們曾是弱者,別怕孩子去面對這樣的情境,因為這一定是某部分的事實。同理心毋須特意鍛鍊,放手讓孩子體會成功與失敗、榮耀與挫敗,說來容易,卻有很多父母無法辦到。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不對孩子賣弄那些民主詞彙,我們以身教力行深信不疑的價值觀,而不是事情到了自己就轉個彎,用知識分子的賣弄指控他人;沒有人是聖人,容許自己和別人犯錯。
接受孩子的情緒很重要,當情緒過去,不妨跳出情境看看這個故事,有沒有不同角度可以思考和學習呢?
故事的最後,這位女孩後來因為公假錯過比賽,不過隔幾天之後,她倒是創造另一個角度:弱的跟弱的一組也很好,因為至少「還能碰到球」,比賽變成一種練習,要是全部強弱混雜,那她在場上就真的是「邊緣人」了。
自信,不是來自於他人的定義或評價,而是創造自己進步的事實,誰說分組就是貼標籤,不然孔子怎麼因材施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