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容易受傷的女人:歷史的戀愛啟示】
昨天的新集數公布後,我立刻收到很多回復
大多是在反饋覺得胡安娜實在太可憐了
特別是女孩們,還有粉絲說「想當年我也是那樣」
看來無論時間過去多久,感情煩惱都千古不變
遺憾的是我們都有很多時間慢慢長大
胡安娜不行,16歲開始她就不能只當戀愛少女
而是承載兩個國家未來的太子妃
我們可以哭哭啼啼傷春悲秋直到願意長大
胡安娜則必須面對還沒好的傷一再被刀插火燒
在愛情當中,誰都會有發瘋了一般的情緒
你的閨密會告訴你,哭出來,哭出來就好了
你的兄弟會告訴你,哭屁哭,滾出來我們去打球
你的媽媽會抱抱你,跟你說她年輕的失戀遭遇
你的爸爸會推開門,小聲地問你,要不要來吃飯了
還會有很多人,願意跟你一起痛罵那個渣男/渣女
哭過累過抱過吃過罵過,再深的傷口都會慢慢好
可是胡安娜只有一個人,連哭都不知道要找誰
哭久了,眼睛都乾了,只剩下辛酸
然後她一邊失戀,還要一邊承受產後憂鬱症
胡安娜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女孩子
她的畫像都是當代就畫的,相隔幾世紀還是極美
美到我看完(筆觸粗糙的)畫像後立刻明白
為什麼菲利浦這個垃圾會動心
傳說她跟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的凱瑟琳極為相似
這一方面終於幫女王平反了(畫家給我出來!
另一方面也解釋了亨利八世當年為何堅持要娶嫂嫂
畫像中不但畫出了胡安娜的美貌
還畫出了她溫婉的、有一點鬱鬱的氣質
對照伊莎貝拉嚴肅的眼角眉梢
還有凱瑟琳莊重自持的形象
胡安娜肯定是個比她們更知情趣、懂生活的女孩
但和很多女性政治家比起來,胡安娜又是弱勢的
她沒能維護、利用自己最大的武器:美貌和家世
結果就是她被摧殘的失去了美貌
她的家世還被反過來成為囚禁她的牢籠
這個故事的後勁很強,我講完過了幾天突然很想哭
上一集故事,我嘲笑了讓恩里克戴綠帽的王后荒唐
但是到這集故事裡我後悔了
胡安娜若能學那位王后,保持自己的美貌和魅力
把無情的丈夫一樣踹到一邊,去尋求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陷在一個人的失戀地獄裡
至少她一定會幸福很多
在愛情裡你一定要比對方更狠,特別是比渣男更狠
一定要讓自己強大起來,從裡到外都強悍
胡安娜輸在意志力先崩了,接著整個人狀態都崩了
如果她能起碼維持住外貌的尊嚴
卡斯提爾議會一定願意成為她最強的後盾
本週的品牌媽媽Aphrodite Adore蠟菊精萃賦活油
品牌名稱就是以維納斯的希臘名字為題
希臘羅馬人最愛的女神就是她,他們認為美即力量
衰老的面容會造成衰老的精神,輕視將隨之而來
所以希臘羅馬人都致力於追求不朽的容貌與身材
身材就算了我已無法為了24吋腰每天去健身房
臉皮的不朽倒是可以追求一下
有蠟菊反正就是每天早晚在臉上抹一下
這種三十秒可以搞定的行為非常適合我這種懶人
也很適合產後憂鬱纏身的胡安娜
只要洗完臉,在下一滴眼淚流出來前30秒擦完
就算心情很低落還是可以保有少女臉皮
這樣面對老公情婦的時候心態就不會崩了
而且它聞起來很香,比很多香水還好聞
雖然馬上就會吸收沒味道但至少心情能開朗幾分鐘
接下來臉皮會變的軟軟的很Q彈
跟她剛生出來的小孩差不多
哪個女人摸到自己臉皮跟嬰兒一樣還會悲傷呢?
我應該會立刻忘了哭然後決定出門交新男友吧
#嬰兒呢別忘了妳的嬰兒虐童是不對的!
總之這瓶蠟菊精萃賦活油很簡單
它成分很簡單用法也很簡單反正抹就對了
只是抹之前要注意一下用量請勿當作是在炒菜
我個人是按個半下就差不多全臉含脖子都cover
畢竟頂著嬰兒臉皮卻配個阿姨的脖子你會很像P的
這個油用一陣子之後我就開始追求全臉色調一致
就是很多手賤留下來的坑坑巴巴我都準備一腳踢開
胡安娜缺乏踹老公的決心但我有踹走疤和斑的決心
目前用了一個月,小疤們已如剛分手的前男友一樣
正緩步離開我的心…不,是我的臉
我這個人講求時間到了就該徹底斷捨離
相信大家也可以和我一樣和臉上的拍咪呀段捨離!
Aphrodite Adore 愛慕 蠟菊精萃賦活油
https://www.aphroditeadore.com/?ref=Hazel
愛慕 x 時間的女兒 聽眾專屬優惠
9/30前官網註冊並輸入【Hazel】可享寵愛大瓶與限量專屬套組95折優惠
優惠再加碼:
1.寵愛大瓶裝(50ml)買就送限量手繪塔羅牌書籤(隨機出貨)
2. 8/30-9/5期間消費買寵愛大瓶就送隨身輕巧瓶(2.5ml)
3.消費滿$3000元免運(台灣本島)
完整故事聽Podcast:
《狹路逢渣霸!被愛情摧毀的白富美:瘋女胡安娜|藍血幽魂02》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2rXpg9
MixerBox:https://reurl.cc/lR3NZd
Spotify:https://reurl.cc/a9Q29Y
KKBox:https://reurl.cc/EnkEZg
SoundOn:https://reurl.cc/3aGvaL
請Hazel吃下午茶或是鹽酥雞或是葉黃素都好,贊助她繼續說故事吧:https://is.gd/1B1N3y
#西洋史 #哈布斯堡王朝 #西班牙史 #特拉斯塔瑪拉王朝 #帝國 #女王 #瘋女胡安娜 #伊比利半島 #Podcas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介紹 訪問作者:王健安 內容簡介: 聖彼得大教堂‧方尖碑‧美景庭‧波波洛廣場 看歷代教宗與建築師如何合力打造全新的羅馬, 在世紀之交,轟動全歐洲,迎接全新城市景觀! ☆以近百幅精緻版畫,忠實呈現16-...
精神羅馬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精神羅馬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發思古之幽情
貼了喫喫喝喝, 無所事事, 腦滿腸肥的. 雖說是度假, 不, 是工作, 也不該如此耍廢. 所以今天要振作起來!
先來做一個兩人雙手的度假村招牌按摩 – 非常奇特的雙人組, 一個厚唇的大奶妹和看起來體脂方近於零的印度瑜珈大師. 大奶妹的胸器一直撞到我的背部, 害我冷汗直流. 印度大師的手勁又強, 淨找痛點死壓, 痛到我不敢亂叫 – 被以為是被撞奶才叫的豈不是無辜尷尬?
只能忍忍忍… 有苦難言啊~
做完四手聯彈的按摩後, 還真的通體舒暢, 不枉剛才的那一番難言的折磨.
走去海灘上去攤著, 海風徐徐, 非常舒爽, 完全適合我的度假, 不, 工作方式.
接近傍晚時分, 雖然氣溫還是在30度以上, 但是為了這一趟度假, 不, 工作, 的唯一文化美容行程, 只好打起精神.
BMW車子載去附近的古蹟廢墟NORA, 斐尼基人建於西元前1500年, 也就是埃及人還在蓋金字塔的時候這裡在蓋馬賽克公共澡堂!
這裡三面環海, 島端燈塔一座. 現存的當然是後來重建的, 此處在當時是商業港和漁港, 建燈塔的是指引船隻海路, 不是探照來襲的敵人.
據說當時是座大城, 有7000個居民, 四座公共澡堂. 由於此地地下沒有水源, 因此特別水道引自三公里外的水源.
大家知道羅馬人特喜歡洗澡, 澡堂是公共的, 只需付極少的入場費, 不論貧富貴賤都可以進去. 男女分池, 有冷水與熱水, 熱水則是很先進的地熱系統呢. 真享受.
還參觀到廁所. 當時除了少數貴族外, 也是不分貴賤都使用公共廁所, 而且就是一個坐在一個個茅坑上, 彼此可以邊大小邊聊天 – 和牆國的公廁一樣.
還有一座半圓型劇場, 當時已經有設計劇場後側有攤販賣可樂熱狗, 跟今天一樣呢. 怎麼知道是攤販呢? 因為是拉門, 只有商店攤販才使用拉門, 一般人家的大門都是兩側大開的開門.
原來如此, 真長見識.
不過我還是覺得老太太導遊解說有點滿敷衍的(天氣太熱也實在不能怪她), 我得找問題來炒氣氛.
我: 請問, 想必當時還沒發明草紙, 那怎麼擦屁股啊?
導遊沒被考倒: 用一種海底撈起來的類似海綿的東西. 說著還拿出手機滑, 要找圖片給我看. 然後繼續補充: 貴族嗯嗯時有奴隸伺候在旁, 端水拿毛巾給主人擦手.
我: 貴族擦屁股還是自己來, 不會叫奴隸擦吧?
導遊老太太好像眼中射出凶光, 一閃即逝後, 說道: 當然, 都是自己動手的. 然後瞪了我一眼: 誰想被人摸屁股/眼?????
我淡淡地回: 中國的慈禧太后啊, 而且她的草紙高級多了, 用的是絲絹呢. 真奢侈.
當然, 這樣比較不公平, 慈禧和NORA時代相差三千年, 總是該有點進步吧.
然後看到馬賽克地磚了, 顏色仍舊鮮麗, 原因無他, 因為用的都是當地的天然大理石, 不是人工燒製上色的材質. 當時的馬賽克圖案還是幾何圖, 沒有後來的花鳥動植物或是人像.
NORA古蹟廢墟就在海邊, 是少數義大利四大考古大學同時繼續在挖掘考古的寶地. 古蹟就在海灘邊上, 大人小孩, 陽傘躺椅, 忽然很羨慕本地人有如此叫人發思古之幽情的海邊可過日子.
精神羅馬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介紹
訪問作者:王健安
內容簡介:
聖彼得大教堂‧方尖碑‧美景庭‧波波洛廣場
看歷代教宗與建築師如何合力打造全新的羅馬,
在世紀之交,轟動全歐洲,迎接全新城市景觀!
☆以近百幅精緻版畫,忠實呈現16-18世紀羅馬人對未來的願景,展現羅馬精神!
☆一本道地羅馬控才能寫出來的羅馬史,融合歷史、藝術、宗教、建築、社會等面向的跨領域著作!
16世紀,教宗面臨法國及哈布斯堡兩大政治強權威脅,「羅馬城」成為教廷回應俗世挑戰、重建威望的媒介!
曾經強盛的羅馬帝國滅亡後,水道廢棄,東西部嚴重發展失衡,改善基礎建設迫在眉睫。本書從16世紀教宗西斯圖斯五世下令搬遷梵蒂岡的方尖碑開場,介紹當時政教合一的羅馬統治者如何透過各種建設,打造實用性與神聖性兼具的城市,奠定現代化的基礎,讓羅馬在17、18世紀歐洲的「大旅遊」(Grand Tour)風潮中,成為不折不扣的「世界劇場」,風靡世界。
作者簡介: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精神羅馬人 在 什麼是“精神羅馬人”?羅馬為什麼讓西方“精羅”們如此癡狂 ... 的推薦與評價
精羅”全稱“ 精神羅馬人 ”,是網上歷史遊戲愛好者圈子中的一種幽默調侃。生在東方大地的咱們,再怎麼精羅也就是到藝術作品裡角色扮演的程度。 ... <看更多>
精神羅馬人 在 Fw: [觀點] 當羅馬做為一種象徵。 - 看板Paradox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2026165
好吧,我先承認我的確也不知道Rome這個詞有乳房的意思,
不過我也不認為這已經到常識的地步,說到底還是自己讀書不夠。
這也不是本文的主旨....
發這篇文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讀書心得,也算拋磚引玉,有待方家指正。
「羅馬」這個詞在後來的政治思想中,已經跳脫了實存的城市跟消逝的國家,
而變成一種“世界帝國”的概念。會發展成這樣也不該意外,就我們自己的文
化圈中的所謂“中原華夏”大概都是同一種想法。說來,上古的高水平文明,
哪個不是自視為“世界中心”?從希臘人把周圍的異民族都稱之為Barbarian
就可見一端。更何況羅馬根本就把當時已知的地中海世界都納入了版圖,這樣
想也不算過分。
這就是「羅馬世界」概念。
基督教的誕生,添入了變數。尤西比烏斯一脈的教士基本上主張羅馬帝國是上帝
構成人間和平的工具,符合意旨的產物。但自從五世紀以後的衰弱,甚至羅馬淪
陷,奧古斯丁寫了一本《上帝之城》把這兩者之間拆開,並攻擊羅馬人的腐化墮
落來辯解異教徒主張基督教使帝國衰弱的主張後,又塑造出另外一個見解。基本
上中世紀大概就是圍繞在這些圈圈中,配合著皇帝跟教皇的政爭轉著。
查里曼的加冕是現實與政治上的考量,雖然君士坦丁堡依然屹立不搖,但隨著帝
國越來越衰弱,兩邊在神學見解上的分歧逐漸加大,貌合神離已經不意外;與此
同時,新的權力中心也在此時浮上檯面,力足以抗衡之。兩邊一湊合,聖誕節的
那場喜劇也就隆重登場了。考慮到東西部帝國在後期的局勢,這也是歷史必然趨
勢。
有喜就有憂,到底是「上帝將權柄交給教皇,再授與皇帝代行俗事雜務」,還是
「皇帝的榮耀來自於上帝,教皇不過是代轉冠冕」,這是法理上的爭執,也是政
治上的鬥爭。但不論結果是哪個,總之,沒有教皇的參與,就沒有皇帝銜的榮耀
,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歐從不曾發生過有國王隨意稱帝的原因。即便是後來變的強
大的法蘭西人,也要爭取選帝候的支持才能覬覦。不過,更主要的原因是,皇帝
頭銜的“世界帝國”意義逐漸淡化,而且實際上也不過是空名,掛上去了全世界
領土宣告,沒幾分底子大概會被圍毆到死吧。君不見十五世紀以後都只自稱是
“日耳曼的神聖羅馬帝國”了。
接下來想要挑戰恢復西帝國光榮的人是查理五世,可惜,當年巴巴羅沙跟菲特烈
二世都做不到的,他也功敗垂成。路易十四或許想主宰歐陸,但最直接參加這個
夢想的是他的晚輩拿破崙,仿羅馬人的加冕,還千里迢迢的請來教皇(不過他很
聰明,只接過皇冠),基本上就是要讓查理曼的陰魂在大地上復活。結果大家也都
知道了。
基本上筆者認為波拿巴是最後做這個夢的人,也是徹底摧毀掉這個餘燼的人。一
來,他把真正的遺跡神羅給拔掉了,二來,一個“科西嘉的律師兒子”也配稱帝
,算是把這個頭銜賤踏光了。做了一千年的夢也算醒了。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本上算是在大分裂後就被西歐徹底忽略了,除了偶爾被異
教徒打的唉唉叫時會引發一點注意外,似乎大家忘了他們才是真正最直系繼承這個
遠古帝國的一脈。至於俄羅斯人,長期受到東正教影響,其實自稱是“第三羅馬”
並不算過分,只是對於西歐人來說,拜占庭都沒在鳥了,你這個半開化的傢伙沐猴
而冠,我們也懶的理你,大概就像春秋時代的楚國吧。至於土耳其人更別提了,到
現在連歐盟都進不了,學人家自稱羅馬人加奧古斯都銜是摻和什麼!?當然,如果
1683打贏了又另當別論.....
至於普魯士人跟神羅扯不上邊,俾斯麥關心的恐怕更多是權力平衡的問題。或許威
廉二世會感興趣,但那不重要。至於奧地利的下士的政治理想,就《我的奮鬥》中
指出的,應該也是八竿子打不著吧。哈布斯堡王朝被拔掉這個頭銜其實也不痛不癢
,想辦法保住底下的多民族造反比較實在。
要說大不列顛人對這個夢想沒興趣是騙人的,只是他們並不像其他人那樣赤裸裸,
方式也不同。大概也不會有人不同意十九世紀的日不落帝國堪稱是“羅馬帝國的再
現”。英國學者斯托巴特寫了一本《偉大屬於羅馬》,裡面不時的拿兩者來相提並
論,當真是項莊舞劍了,而且該書引起熱烈討論,再版多次,可見一般。
到了這個時代,指稱美利堅合眾國是新羅馬帝國或許是貶意,但當事人耳中聽來反
而可能覺得這是誇讚而洋洋得意吧。再也沒有任何國家更加明目張膽的學習這個古
代帝國了,仔細看看他們行政機關的建築風格,再看看建國諸公如華盛頓等人,是
不是張口西塞羅,閉口加圖,打獨立戰爭時討論的是費邊怎麼拖垮漢尼拔....
反正再怎麼比較沒什麼意義,從羅馬帝國的衰落中是找不到任何可以給美國的教訓
,更何況他們也不是想要參與那個“世界帝國”的夢想。對於這片新大陸的人來說
,想學的是“羅馬精神”,如此而已。
至於何謂“羅馬精神”,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了......:P
以上。
--
某秋天的晚霞,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秋天到了。
甄宓:嗯,好美的落葉啊.....
伊達楓:是啊,美麗的夕陽,但...更美的是....
甄宓:...........(凝視著對方)
別等續集了,結局想不出(核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33.182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4.45.133.182), 時間: 05/01/2013 00:27:58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14.45.133.182 (05/01 00: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