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著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思想。
哈耶克的思想對我影響比較大。我這個人讀書比較雜,而且有些別人讀不下去的書,有時我會硬著頭皮往下讀。讀進去了,體會了,人有時就變了一個人。借用我之前介紹過的印度哲學的說法,一個人之所以成為自己,是因為自己曾經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算,在我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哈耶克思想的成分。
哈耶克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陌生,得到上有不少介紹哈耶克思想的內容。這封信我和你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哈耶克的《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這本書,也翻譯成《自由秩序原理》。這本書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曾經被美國的《國家評論》雜誌評為20世紀最好的一百本非虛構圖書的第九名,哈耶克的另一本名作《通往奴役之路》在這個榜單里排第四名。英國已故的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在英國保守黨的一次會議上拿著《自由憲章》對大家說,這本書才是我們應該信仰。
接下來我們就借著這本書,來介紹一下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
哈耶克如何定義自由?
說到自由主義,你可能會想到現在美國歐洲的各種左派思想,通常人們也會說左派是自由派,右派是保守派。但古典自由主義的主張和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正好相反。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其實更偏向於北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強調結果平等,反應在社會政策上就是高稅收、高福利,政府要提供很多服務。而古典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意願、行動和經濟活動的自由,主張政府要少干預個人和商業的行為,同時強調法律和法治。也就是說,其實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放在今天,就屬於保守派。
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非常看重個人的自由,但通常只是出於一種本能,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搞清楚自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的人在追求自由時給自己套上了枷鎖,還有一些人打著自由的幌子干涉其他人的自由。比如現在在美國,有的年輕人認為警察妨礙了人民的自由,應該減少警察的經費;但是,警察的活動減少了,犯罪分子就猖獗了,大家反而晚上不敢出門,社會缺少了秩序,其實是變得更不自由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更深入地瞭解一下那些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概念,不只是本能地追求自由,還要真正理解自由的內涵,更好地維護我們自由。
哈耶克是怎麼定義自由的呢?他是用人與他人的關係來定義的,他講,所謂自由,就是他人不強制我們的行為。當然,這件事要對所有人成立的話,我們也不能強制他人的行為,因此自由並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據這個定義,一個宮廷里的高級官員,並不比一個農民或者工匠更自由,因為宮廷官員每天都對國王唯命是從,而一個農民在大部分時間里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
因此,哈耶克講的自由並不意味著的一定有更多的選擇、更大的活動範圍、更多的資源,而是意味著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想法選擇機會。就我自己而言,很多人都會問我,我有很多資源,為什麼不利用起來,獲得更大的發展。其實道理很簡單,我不願意過不自由的生活。很多公司的朋友對我講,你來做我們的CTO或者首席科學家吧,我們給你多少多少股份。我對他們講,現在我們是以朋友身份相處,我也自由,你也自由。要是我真的接受了你們的職務,我顯然不自由,你也要天天考慮不能讓我有意見,又怕壞了朋友關係,你也不自由。
如果自由只是可以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和資源,那自由對人到底又有什麼好處呢?哈耶克認為,人類文明的開啓以及後來社會進步,靠的就是人們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的目標。一個人為了達到目標,需要擁有更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又會讓他人受益。
同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就會有競爭,而自由競爭就是維持一個開放系統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了自由競爭,這個系統就會成為一個內部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同樣的道理,商業的自由也是如此,一個商業被壟斷的社會,也會是一個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商業的自由其實是人的自由的一種體現。
不過,自由的社會會帶來一個結果,就是發展的不均衡性。因為人的智力和體力不同、經歷不同、運氣不同,因此在一個人人自由發展的社會,每個人得到的結果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結果一樣了,那就是平均主義,不是通過人的自由發展得到的。
一個社會只要在進步,就不可能是社會全體同時進步的,新知識、新的機會(包括財富)一定是先在某個小範圍內誕生,再向多數人傳遞和分享。因此,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但這不是實質性的不平等。按照哈耶克的觀點,不平等的現象應該依靠發展來解決,而不是人為調整來實現。
當然,一定會有人不同意這樣。比如有人會想,那憑什麼張三就比我先富起來呢,為什麼不能多掙了錢就大家平均分,所有人一起同步富起來呢?哈耶克講,如果這樣,那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富起來。世界上之所以會出現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是因為那些創造出新東西的人可以先一步獲得創造出新事物的成果,如果沒有了這一點,社會的進步本身就會停滯。因此,哈耶克講,經濟上的不平等並不是一種罪惡,我們可以通過發展消除貧困。
實際上,中國社會通過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歷程,也是遵循了這個規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這固然是因為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但也有一個重要的制度原因,是避免了走平均主義的道路。實際上,現在的一些歐洲國家就存在這個問題,過於追求結果平等,影響了經濟的增長。
通往自由之路
哈耶克講,通向自由的道路有兩種,或者說,人類獲得秩序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自發誕生的秩序,古典自由主義信奉這樣產生的秩序才是最好的。第二種則是人為設計秩序,北歐的福利社會主義就更偏向於這一種。
哈耶克認為,自發誕生的秩序才反映了自由的本質,採用漸進的經驗主義方法,比較少涉及強制;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是理性主義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自發秩序講究有機生長,緩慢地試錯;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的陷阱,試圖創造不可能的烏托邦。
從哲學上講,自發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亞里士多德式的哲學思想,人為設計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柏拉圖式的哲學思想,前者強調來自客觀世界的經驗,後者強調人的理性。如果我們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人常常是自私的,那麼就應該對理性設計秩序這種方式有所警惕。
當然,自由不是不講規矩,自由要服從的規矩就是法律。哈耶克講,服從於法律不等於服從於他人。如果我們是服從於一個具體的個人,那是奴役;但如果我們服從於社會共同的、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依然具有自由。
不過,對於什麼叫做公正的法律,哈耶克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說,人在法律意義上是平等的,這意味著法律不能歧視任何人;但法律意義的平等不是現實中的完全平等。而且,如果我們要在法律意義上承認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能侵犯任何人的正當權利,那麼在現實的發展中,就必然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如果要扯平這種現實的不平等,就需要在法律上制定具有歧視性的條款,對一部分人區別對待。也就是說,哈耶克認為,法律的平等和現實的平等是不可兼得的,要實現現實的完全平等,就要犧牲法律上的平等,反過來也是這樣。因此,哈耶克講,人們可以自己選擇,是要法律的平等,還是要現實的平等。
當然,有人會問,如果犧牲現實的平等,那弱勢群體怎麼辦呢?哈耶克認為,只能靠人善良的天性照顧他們,從博愛和正義的角度對他們進行一些補償。比如說,清華和北大在招生時,會拿出少數名額給一些教育資源差的偏遠貧困地區,這是從正義的角度出發給予的補償。其他人要考清華北大,還是要按同樣的標準。但是如果清華北大把招生制度整個改掉,不是按分數決定誰上清北,而是按人口比例分配每個省有多少人上清北,那就不是補償,而是改變了整個系統。
自由和私有財產
最後,講一講哈耶克對於自由和私有財產關係的看法。哈耶克講,保護私有財產是保護個人自由的一部分,而保護私有財產的基石就是契約制度。而契約,則是人們之間基於自願而非強制的互利合作決定。
比如你使用某家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和它簽一個自願的互利合作協議,這就是契約。合理合法的契約可以保障你的數據資產以及你個人的自由。但是,如果互聯網公司悄悄定了一個霸王條款,讓在你不之情的情況下就同意了,這樣的契約就會讓你失去一部分自由,你的數據資產也就得不到保障。
小結
總結一下,這封信和你談了哈耶克的思想,主要是討論了一下自由這個概念。有些時候,我們討論一些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而這些理論基礎往往就存在於那些經典的著作中。比如今天我們談網絡個人權利,談數據資產,理論根源其實還是在那些哲學、經濟學、政治哲學的經典著作中。哈耶克的著作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書通常不好讀,你如果打算自己去閱讀,不妨耐心一些,多讀幾遍,仔細體會。」
系統理論 熵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一點「科學」揭秘?摘錄兩段關於「甜甜圈立體運算」的文字。《後人間喜劇》也可以說是一部「甜甜圈小說」(Doughnut Novel)呢!(附草圖)🦊🍩😋
「我們沿著步道走向農場的中央地帶,那裡是一個圓柱體的建構物,內裡有大型運輸升降機,直達頂端的總控制室。我突然想起樟宜機場的Jewel Changi,連半圓形屋頂中央猶如甜甜圈的凹洞也十分相似,分別只是中心的並不是圓筒形瀑布,而是實體的建築。我向陳人提出這個觀察,他完全表示認同,並且說:
Doughnut是宇宙中種非常奧妙的形態,它的神秘能量還未被充分了解和開發。與古老的柏拉圖立體相比,doughnut的謎題更為深奧。我個人認為,科學的未來必將朝著doughnut模型發展,並且在各個領域全面doughnut化,而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有領先的優勢。」
「我稍停了一下,觀察巴巴拉的反應。她雖然面露疑惑,但態度保持開放。我問前來收拾餐具的傭人拿來紙和筆,一邊畫著圖表,一邊向她解釋說:
之前金教授的學生陳光宇,也即是那個天才小子,向我提出了一個猜想。他認為我的熵均衡雙曲線其實不是成X形交叉,而是兩個相反銜接的鐘形曲線。我當時覺得,這是個極富創意的想法。我嘗試延伸這個想法,把上面的鐘形曲線搬移到下面的鐘形曲線的下方,形成一個圓形,也即是由兩條曲線變成一條循環曲線。圓形循環曲線處於一個平面圖上,但是,如果把圓形作三度空間立體延伸,它便變成了一條圓管。假使把圓管彎曲起來,作另一次循環交接,即變成了一個甜甜圈。回到平面圖上,原本環形運轉的曲線,在完成一圈之後,往立體層面的第三度空間稍微斜出,繼續循環形運轉,也即是沿著甜甜圈的管道的圓周前進,最後必會回到原點。具象化地看,它就像一個首尾相連的魔術彈簧。甜甜圈立體運算在理論上解決了所有線性系統所不能兼容的弔詭狀況。上下、前後、內外、過去與未來等相反的概念,都成為了彼此的條件,而且無縫地過渡,無限地回復。理論上它可以無限增強系統的遞歸運算功能。用在康德機器上,它可以解決所謂世界轉換的難題。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也即是從一個平面到另一個平面之間,再沒有障礙,也無須跨過任何空隙。所有層面都在雙重圓環中融為同一個立體。」
#後人間喜劇
系統理論 熵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連續十天回答問題壓軸第十擊:#黃念欣 的提問
當然是我寫得好啦!(這是預期的答案吧。)其實最先覺得《天能》和我的小說有點像,是執編岱樺。他跟我說,《天能》出現逆行子彈,我的書也有魔術子彈,兩者又都談到「熵」,覺得很巧合。那時候《天能》還未在香港上映。後來終於看了,發現果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那些所謂的共通點,就是科幻驚險故事的基本元素吧。由此可見,我寫了部貨真價實的通俗小說。
不過,兩者要比,其實也很難比的,因為基調完全不同。《天能》的奇想雖然誇張,但導演諾蘭的態度卻超嚴肅,所有演員也同樣投入其中,努力防止觀眾笑出來。試想想,當你進入逆行時間,看見周圍的人都倒後走路,感覺除了怪異,肯定會是滑稽的。而觀眾看著演員們拼命去假扮那些倒轉的動作,感覺也肯定是惹笑的。(老實說那旋轉門真的很多啦A夢!)換了是我去寫,我一定會忍不住笑,也會讓我筆下的人物忍不住笑。但是,奇蹟出現了!電影裡的人沒有笑,電影外的觀眾也沒有笑!大家都非常認真,不但覺得確有其事,而且牽涉到非常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極為嚴峻的人類危機。這,也許就是諾蘭的魔力了。
同樣是處理科幻和人類危機的題材,我的做法比較接近Mr. Bean主演的特務電影。(試想想《天能》由Rowan Atkinson來演。)雖然我也很認真,我的人物也很認真,但那是具有喜劇效果的認真。就好像在小說中,胡德浩大清早跑到戶外,試射黑交給他的所謂「魔術子彈」,情景連他自己也覺得荒誕。結果一發子彈射出的效果也沒有,連草地上的鳥也向他投以鄙視的眼光,他覺得自己被人戲弄了。而他身為一個頂尖科學家,竟然會相信以意志力發射看不見的子彈這樣的事!還有他正經八百地大談他的「符碌理論」和「仆街理論」,也肯定會令諾蘭感到毛骨悚然吧。我恐怕真正的科幻迷,會覺得我對待科幻的態度實在太輕挑了!
如果真的是要嚴肅一點,我希望談談「熵」(entropy)。發現《天能》談到「熵」,是個大驚喜。我很喜歡「熵」這個概念。當然「熵」給我的想像和諾蘭不同。他完全聚焦於「熵」與時間的關係,並且據此推出「逆熵」,即是時間逆行的可能性。(很多人已經多次強調,時間逆行不是時空穿越。)我因為用了模控學的理論,所以由「熵」帶出的是資訊和機率的問題。對於「逆熵」是否實際可行,其實並不重要。這是一種想像的假設,用於科幻故事的創作,絕對是個好點子。但我認為,不必時間逆行,其實「逆熵」的情況一直在發生。所有與趨向混沌(或熱寂滅)相反的現象,也即是系統和秩序的建構,都是一種「逆熵」。星體的形成、生物的出現、人類的演化,都是「逆熵」。我寫了一本書,或者現在在回答一個問題,都是「逆熵」。但在我寫書或者回答問題的期間,消耗了能量,或者把能量由結聚轉化為散發,我又在促成或參與了「(順)熵」的歷程。所以,無論如何地球也是會毀滅的,就算我們有多少個超級英雄或反英雄,去把威脅世界的大魔頭除去。反正都是消耗能量,消耗在愛和笑上面,總好過消耗在仇恨和悲傷之中。可以的話,我情願寫一個搞笑版《天能》。又或者,我已經寫了?
#後人間喜劇 #請問董啟章 系列10之10
#新經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