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RBR-Ryan讀書房的暖心分享!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非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紀伯倫《先知》(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對我來說,育兒這件事情,總是百般矛盾,希望他能遺傳到自己的興趣,像是閱讀、寫作或畫圖;同時也希望他跟自己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傅月庵
#父子
【閱讀ING】
兒子,不只讓你重溫童年,也更貼近父親的心。
傅月庵四十四歲成婚,四十八歲當爸,《父子》是他為人父的心得隨筆。因為高齡得子,知道總會提早離開,所以想透過這些文字,讓兒子長大之後,能夠探索和明白自己的心情。
《父子》也是寫給父親的思念家書。就跟所有的男人一樣,他是當上爸爸才學著怎麼當爸爸,也從摸索的過程當中,體會當年父親養育自己的不容易,雖然父親已不在人世,但字裡行間都是思念…
對我來說,育兒這件事情,總是百般矛盾,希望他能遺傳到自己的興趣,像是閱讀、寫作或畫圖;同時也希望他跟自己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不要選擇比較有出路的科系,聽從心裡的聲音大於父母或旁人的聲音,勇敢去做自己所熱愛、非自己不可、對世界更有意義的工作。然而不管怎麼做,對雙方來說,都是僅此一次、不會重來的過程和緣分,也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責任和挑戰,只能挺身迎戰,從中找到樂趣了。
分享喜歡的書摘,尤其是關於讀書的第4 點和第 6 點。另外,他曾叮嚀兒子不用理會別人「不可邊吃邊讀」的規矩,認為身體和腦袋都會餓,吃飯和讀書合在一起進行更快樂,是家中的好傳統,果然是愛書人爸爸!
1.當你有了兒子,你的父親便會從你的身體裡鑽了出來…於是,你會發現,無論是幫兒子洗臉、穿襪、牽他走路、餵他飯吃,甚至囑咐他要乖、要小心!你所使用的手法、順序、語彙,幾乎都是久遠之前,你父親對待你的那一套。於是,你感覺自己又重新活了一次,跟你的父親。——任何一對父子同行時,其實都是三人兩對的。
2孩子,我們互為彼此的禮物,我不能也不想「教育」你多少,我只能只願陪你走儘量長的一段路。你找到樂趣,你摸索出了什麼,那就是你自己的風格。
孩子,生活可以隨和,生命需要風格。生活隨便過,隨不隨和沒關係;生命很難得,我希望你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
3.「想」是一種可能,「夢想」更是一種樂趣。「不敢」則讓一切不可能,人生無趣了…我不怕你拒絕,反抗,甚至叛逆,我最怕的是因為聽多了「不」,你竟然就不敢對這世界說「不」,害怕與眾不同,輕易就俯首順從了。
4.愛讀書的人未必有錢多金、未必功業彪炳、未必情場得意、未必家庭幸福人生美滿,然而每當橫逆來襲,挫折迎面之際,他們總比不讀書的人多了一份餘裕的迴旋空間和從容的應對姿態。這樣的人,中國人尊他『無欲乃積壽,有福方讀書』。
5.我當然不忍讓你不快樂,但實在就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他的功課要做…但無論如何,請相信,你受了任何委屈,回到家,總有人可以說,願意聽你訴苦。原因無他,你是我們的孩子,也就是我們的功課。
6.如果有錢,就出去旅行;沒錢的話,就看一本小說吧。
尤其當你傷心、不如意,感覺走不下去,一切很糟糕時,找一本好小說來讀讀,你或許就會發現,這一切實在沒什麼了不起,原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難題。你看到書中人物笑他們哭,你跟著落淚跟著叫。讀完他所經歷的一切,你會發覺,很神奇的,你竟然覺得其實也沒那麼糟糕,又有力氣,又可以再努力了。
7.在下判斷之時,若事情牽涉到別人,尤其跟「公平正義」有關,我希望你一定要聽聽那些不如你幸福、不如你強壯的人的看法。
購買書本:
https://www.books.com.tw/…/assp.php/ry…/products/0010812015…
#傅月庵
#父子
紀伯倫先知孩子心得 在 In my 3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紀伯倫{先知}📖
<孩子><快樂與悲傷><工作>
我不太看詩集,比起簡短的散文,或是緊湊的小說,總覺得詩的世界太難以踏入。
有了孩子後,除了親子共讀繪本,
媽媽的書單幾乎都是與教養相關的工具書。
前陣子看了大好評的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後,這部戲真的是太值得寫一篇心得了!
絕對不是因為李鍾碩怎麼可以這麼帥這種膚淺原因而已!😍😍
除了劇中女主角是離婚的全職媽媽想要回職場的心路歷程,而背景設定為出版社工作,
看到可愛的人們為了出版書籍努力不懈,
浪漫的詩人大喊著:都不出詩集的話,詩會死去的啊!
這次立刻把書架上的紀伯倫詩集帶來,
來自黎巴嫩的東方詩哲,如同先知般用充滿智慧的詩句闡述各個主題。
選了幾個段落特別有感,與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也能進入詩的世界~
<孩子><快樂與悲傷><工作>
On Children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
On Joy and Sarrow
歡樂的時候,凝視你的內心深處,
你會發現,
只有曾經讓你悲傷的事,才會在此刻給你歡樂。
悲傷的時候,再次凝視你的內心深處,
你會發現,其實你是為了曾經帶給你歡樂的事情而哭泣。
==============
On Work
你也曾聽人說,生命真是一片黑暗,
你在乏累時也會應和那些疲憊的人。
而我說,生命的確黑暗,除非你心懷熱情,
所有熱情都盲目,除非你有知識,
所有知識都無用,除非你有工作,
所有工作都空洞,除非工作中有愛;
懷著愛工作的時候,就是把自己,他人和神連結在一起。
紀伯倫先知孩子心得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父母後,面對孩子生病總是揪心。有時真的會體會到 #寧可生病的是我 或是 #是不是我做了什麼害孩子生病 的念頭。
這週五的熊醫師時間,想要用臨床心得來告訴正為孩子生病而苦的爸爸媽媽們,如何用更好的距離去看待孩子生病這件事。拉開距離,反而可以將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分開,用更完整的視角照顧孩子,也看清楚自己的心情。
--------------------------------------
📚兒心門診日誌 Day 4✏ 『醫師,我也要看病!』
🙎瀚瀚媽媽,帶著 #自閉症合併注意力不足 的瀚瀚來就診翻著每次回診必帶的小紅筆記本,很認真的一條一條提出這段時間照顧上的困難,並且在本子上做記錄,書頁上早因為勤於翻閱而有了皺摺。
(討論到一半……)
🙎媽媽:『 (低頭) 醫師…… 嗯…… 醫師你也有在看成人嗎?』
🐻熊醫師: 『怎麼了?』
🙎媽媽: 『(媽媽低頭哽咽,看起來隱忍了很久)我覺得我壓力好大,我也要看醫師。』
🙍♂爸爸: 『醫師你看,我就說她壓力太大了(兩手一攤)』
🙎媽媽: 『你根本就不懂!你就只顧著上班啊~ 這次還不是你公司剛好放假你才願意來?』
🙍♂爸爸: 『我就跟你說,叫你不要想這麼多就好了啊!』
🙎媽媽: 『帶小孩也是我在帶,你每天忙到這麼晚回來, 我每天被老師打電話,你都不想想其他人會怎麼看我這個當媽媽的!』
🙍♂爸爸: 『根本就不會有人這麼覺得啦,你就是愛亂想!』
🙎媽媽: 『你又不用去接小孩,你都不知道,
瀚瀚在幼兒園哭鬧的時候,旁邊小杰他媽媽跟阿泰他阿嬤怎麼看我的,那個不屑的眼神就像在說:你這個作媽媽的怎麼這麼失敗,怎麼連小孩都不會教? 對啦! 我就是愛亂想啦!那我都不要顧,你滿意了吧!!!』
🙍♂一旁的爸爸似乎也沒想到會這樣,驚嚇得不知所措
🧑旁邊在玩的瀚瀚也好像發現了什麼。
疑惑得看著平時堅強的媽媽怎麼變的不太一樣
🐻熊醫師: 『要不爸爸先帶瀚瀚出去一下,我跟媽媽討論看看?』
🙍♂爸爸就像看到救星一般,連忙抓著瀚瀚走出診間
父子離開後,診間內就只剩下媽媽的啜泣聲與冷氣的呼呼聲
🙎過一會兒,瀚瀚媽媽慢慢提到:
『我一直期待自己可以有個小孩,我也覺得我會是一個好媽媽,從懷孕開始我就很認真的看照顧baby的書,什麼飲食療法,要多聽莫扎特,不可以隨便生氣什麼的,我都有注意到。』
『但在瀚瀚被診斷是自閉症跟過動後
家人朋友都說一定是妳沒有好好帶小孩才會這樣
到現在我好不容易打起精神,帶他來看門診
自己也看了很多書跟上了很多課
但是他還是常常失控,一不高興就大吼大叫
我真的不懂,我看其他媽媽都帶得很輕鬆,
醫生你說,我是哪邊作錯嗎? 你可以跟我說,我可以改啊...我真的可以改啊……
還是我根本就不夠資格當一個好媽媽……?』
-------------------------
🔔 🐻熊醫師碎碎唸時間 🐻 🔔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 紀伯倫《先知》
這首詩提醒我們給孩子愛,但是不要控制他們的心靈。
但這首詩也告訴全天下辛勞的爹地與媽咪,
孩子是那在天空振飛的箭,父母是那弓
那在天空振飛的箭,飛得不夠快,飛得不夠高,沒有射中目標
有時不是那地面的弓可以左右一切的。
而是箭本身的材質如何,重量是不是太重,穩定性好不好都會影響結果。
父母學習如何用更適合的方式來教導小孩,是很好的。
觀察小孩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步調與互動,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我們用箭飛得好不好(小孩的表現)
來衡量我們身為父母是否"夠格"
這樣是不適合也不合理的一件事情
也對自己太殘忍了。
有時候我們都沒有做錯什麼,
有時候是需要其他專業領域一同協助的
有時候萬事俱備,需要的是時間與我們的耐心 (神經發育相關)
你們已經做得很棒了,這時候請放自己一馬,
光處理小孩的困擾行為就已經身心俱疲,
請不要再拿這個來責備自己。
作父母不是軍備競賽
因為與孩子的愛無法衡量
❤ ❤ 辛苦了~獻給所有愛孩子的父母們 ❤ ❤
相關書單:
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
唐諾.溫尼考特 (Donald W. Winnicott) 心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