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怪教授 #晨彥有約
【買股如何不踩雷?選股一點都不難】
艱澀的財報不用自己讀
股票上漲的原理很簡單,只要有人願意買,股價就會持續上漲。而這個市場中口袋最深有能力一直買股票的,就是機構法人。而以法人的專業度,財報的解讀絕對比起自己半路出家自學要來得更精準,因此追蹤法人持續買進或是長期持有的標的,就能降低踩雷的風險。
從指數挑選產業龍頭
追蹤法人的標的當然是一種選股方式,但還是得花時間去觀察與追蹤。所以,更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指數裡的成分股挑選想投資的產業。由於指數裡的成分股,都是經過嚴格的財務審核,才能被納入編制。舉例來說,美國道瓊指數,裡面的30家企業都是各個產業的龍頭企業,也具有相當規模的市場佔有率,因此獲利自然也穩定。
機構比我們更怕踩雷
從指數挑選產業龍頭還有一個好處,指數編製的機制除了有嚴格的篩選條件,也會定期進行審查,將不再符合條件的公司汰換掉。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家企業營運開始出現衰退,自然就會被指數給汰換掉,等於是透過指數公司的專業評鑑機制幫我們過濾掉地雷股。
ETF踩到地雷機率低
前述的幾種選股方式已經可以確實降低踩雷風險,但個股的實務操作上,還有資金分配的問題。若依照當時的產業循環來調配資金比重,又涉及到總體經濟和產業面的分析。對於不擅長這部分的分析,指數型ETF會是較為合適的投資方式,如果對產業敏感度較高,也有產業主題式的ETF可以投資。
主題型ETF更為省力
對於總體經濟或是產業循環有所研究,就可以透過主題型ETF做較精準的投資。舉例來說,以現在美國即將進入疫情解封的環境下,未來的報復性消費將可推動成長型企業的股價,例如SCHG這檔ETF,內部組成都是向蘋果、微軟、亞馬遜、VISA等高成長型產業中高市佔的龍頭企業。或是新經濟主題的MSCI中國自由50指數,相當於港版NASDAQ,包含了阿里巴巴、騰訊、美團、蔚來汽車等50支與新經濟相關的大型股,加上港股基期相對偏低,更適合做為長線布局的切入點。
#ETF
#MSCIChinaFree50
#華爾街見聞Podcast #EP236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納入msci好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謝晨彦股怪教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股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新聞] MSCI調整登場成分股四進二出押寶呼聲高-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股票納入指數就會漲?看實證研究怎麼說(台灣50 指數 的評價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對A 股有咩好處?而MSCI 又係咩呢? #aastocks #財經熱話 ... 的評價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Re: [請益]MSCI新增或剔除個股- Stock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納入msci好處 在 A股明日正式入摩:剔7股進1股還有這些乾貨你知嗎? - PTT新聞 的評價
納入msci好處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為何中國名義GDP 落後於PPP GDP?
文章日期:2021年4月16日
【明報專訊】早前跟一些內地大基金經理吃飯聊天,有人認為大市見底必有信號,例如宣布阿里(9988)被重罰約200億人民幣。這一天終於來了,罰額小一點,182億人民幣,但大市是否真的見底?天曉得,市場是聰明的,當然不用等到風波過後,市場已率先反彈。但這並非我最關心的事,我較擔心的是國家發展的方向,和對中美博弈的影響。
肯定的是這場中國大科技(Big Tech)監控風波,距離完結仍很遠。阿里系的調查都未完結,182億人民幣的罰款,應只針對反壟斷部分,另外應還有稅務調查,針對螞蟻業務的調查亦仍在進行,除此,可能更重要的調查是有關客戶數據的使用甚至擁有權。
不止如此,34家所謂互聯網平台企業(亦包括阿里),被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及稅務總局聯合召見。覆蓋面是有史以來最闊和最深入的,將嚴打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燒錢搶佔社區團購市場等行為,限一個月內全面自我檢討整改。
中國網絡監管 有效有價值具前瞻
我絕對相信這些調整和加強監管都是有道理的,亦有助未來中國互聯網商業生態圈變得更健康,更公平,給予中小企更多生存空間,甚至更有創意。一如過去,建立了互聯網防火牆,初時不少人,包括我,都認為監控外國資訊過嚴,影響個人言論自由。但目睹西方(和香港)忽視社交傳媒監管,網絡充斥假新聞,激發過激民粹,導致嚴重暴亂。散播有關疫情的假科學,代價更高,單美國已損失近60萬條人命。換作為中國,如沒有監管網上言論,照比例,中國的疫情死亡人數可能接近300萬!何其恐怖的場景,所以證明中國的網絡監管是有效,有價值和具前瞻性的。
整體中國官員能力非常高,政策的制訂已比西方科學化,但始終包含大量不確定性,所以也是一門藝術,重點在於平衡各考慮因素,亦必須有一定彈性和隨時修正的能力。但當然切忌讓勝利冲昏頭腦,政策矯枉過正,今次處理疫情,中國當然遠勝美國,但並不代表美國每個政策都是錯的,更不代表美國即使政策上,已無中國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拜登上台後,雷厲治疫,中國接種疫苗速度反見落後,但喜見已在加速。
有關互聯網監管,我認為有4點需要非常小心:
1. 我並不天真,一如美國,中國內部也有利益鬥爭,形式不同,透明度較低(但未必是壞事)。從在螞蟻上市前3天被突然叫停,已看到事態嚴重,背後情况頗為混亂,將需要頗長時間來作出新的安排。重點在於不可影響大局,必須確保中國整體利益。
2. 從前有位在北京、被2015年A股股災風波所牽連的朋友,經調查後最終無事,替他高興。但後來再見面時,他已變得意興闌珊,不想討論太多事情,只說了一句,在中國,如被調查,沒有人是無辜的。我不覺得這只是一句晦氣說話,亦不是對制度的指控,他只是說出一點事實。此事實有歷史原因,當然有壞處,但亦可能有些少好處。
中國實在發展得太快,經濟發展遠遠走在法律、稅制和監管制度前面(請記着E.O. Wilson的名言),所以不單止早期倚靠土地和煤礦等古老行業發迹的「土豪」,都必有「原罪」,現在已看出來,即使靠互聯網發達的科技人才,都面對全新、誰也不知應怎樣做的各種監管問題。在原來實體世界,哪有大數據殺熟,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導致嚴重壟斷,以及複雜稅務等等問題?中國多聰明人,更多非常愛錢的生意人,有很多充滿創意如支付寶,拼多多和抖音,比美國更先進的商業模式突破,但亦帶來更新和更複雜的監管問題,是非常自然的事。
網企自查後勢變得保守 影響估值
問題在於監管法律不夠清晰,令到企業有點無所適從,希望今次行動有助令到監管制度變得更合理和明朗。剛跟某頂級策略師傾談,他指出給予這些企業一個月時間自我檢討,監管文化上仍跟西方非常不同,沒有清楚法律界限,所以這些企業必將變得非常保守,遠離紅線,或將導致減少投資,甚至減少創新,投資者給予的估值亦可能受到影響。
不夠清晰的法律和監管的另一弊端,是嚇到最有能力的企業家過早退休引退,實在是一種非常可惜和嚴重的浪費。他們大都聰明絕頂,勤奮兼有野心,白手興家,值得景仰。當然也有運氣成分,國家和時代給予的機會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絕不代表這些人才是可隨時輕易被代替的。對,中國當然充滿能幹、可以當CEO的人,但專業管理人和企業家,在創意上,冒險精神上,仍是有很大分別的。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亦有不同需要。舉例,Tesla即使到了今天,如Musk被迫離開,對公司(和股價)的影響,必定仍然很大。有人指出,蘋果在Cook的領導下,股價表現不是仍然優秀嗎?但Jobs去世時,蘋果已是一家30多年,非常成熟的公司,跟現在中國互聯網的情况很不一樣。另外,當然不是每位接班人都有Cook的能力。
行政指引的唯一好處是,理論上可以比硬綳綳的法律更靈活,更有彈性,如有修正方向的需要,速度可以較快。但願如此。
3. 美國經常採取雙標(愛國必備元素之一),一邊批評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但自己的經濟政策就拚命往左轉,現正執行最極端的MMT貨幣和UBI財政政策,再加模仿中國,企圖以大規模基建刺激經濟。偶然美國也會提到Big Tech的壟斷問題,但監管起來,非常小心,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龍頭企業對美國霸權的重要性。
美國也經常批評中國採取工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補貼支持個別行業,和蓄意挑選贏家(picking winners)。但現今美國就是這樣做,基建計劃中就正包括500億美元,指定用來資助半導體業的重建。數天前,拜登召見了一批美國、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公司高層,還親自拿起一塊晶圓片拍照,就是為了鼓勵,引誘甚至半迫使這些企業增加在美國本土投資。
我應算最早指出半導體對中美競爭中的重要性,近年中國亦明白了,所以拚命投資,希望盡快追到。但我亦已一早警告,如過分緊張,以舉國政策發展,反而欲速則不達,或成為如美蘇冷戰年代的「star wars」競賽,成為跌進修昔底德陷阱的誘因。據說中國已有28nm技術的完全自主權,已非常不錯,未來必能追到國際水平,但實在需要一段長時間,不宜過度焦急和沉迷。
整體上,製造業絕對是中國的強項,已不止是製造大國,已逐漸成為製造強國。半導體、飛機、高端汽車和精密機器等,當然仍有進步空間,亦必會成功。但本來高科技就是國際合作的成果,有些技術來自外國絕對正常。中國應繼續支持自由貿易,家家有求對維持國際和平尤其重要。相對來說,服務業,尤其經常被低估重要性的金融與傳媒,才是中國真正的短板。
4. 互聯網業務的網絡效應極強,製造贏家通吃現象,所以平台企業很值錢,但亦當然因此產生壟斷的風險。競爭有點像航海探險年代,搶先發現和殖民新大陸,成敗是個一次性機會。以金融為例,其實中國在這方面亦有很多創新,表表者正是支付寶,在國內非常成功,但最大挑戰是如何把中國金融業和傳媒成功國際化。跟汽車行業道理一樣,傳統內燃機技術和品牌,中國落後一百年,但電動車是一條全新且較公平的起跑線,中國能追上來的機會就大很多。
Fintech同樣是一個嶄新行業,數年前中國在數碼支付有明顯優勢,更曾雄心勃勃,有走出國際,甚至攻入美國的計劃。如成功,對提升人民幣地位和國際化都有幫助。但隨着美國挑起貿易戰,國際業務拓展計劃當然受損,同時其實數年前,阿里已被各種問題困擾,馬雲已萌去意,無心戀戰,國際業務已停頓下來,佔比不到1%。對比Paypal,國際業務佔比約50%,收入增長速度約30%,遠比支付寶的約6%快。
希望螞蟻能盡快完成重組 重新出發
本來螞蟻上市或可成為一次翻身的契機,如成功集資350億美元,市值輕易高達3000億甚至5000億美元,未必一定會做,但肯定有足夠彈藥重新展開全球發展計劃。螞蟻的借貸業務可能真的有系統性風險問題,需要監管,希望能盡快完成重組,重新出發。
我明白中國只想超越自己,但世人尤其美國,仍非常在意此經濟競賽。若以PPP計算,早在2017年,中國已超越美國,但以名義GDP計算,則至今仍有超過30%距離。大部分專家都認為中國將在8至10年內追到美國名義GDP,已很快,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何名義GDP的追趕速度比PPP慢?
某些生產元素,不能容易做貿易,例如工人和土地等,所以短期內不跟隨所謂「law of one price」。但其他原材料,如鋼鐵、石油、麵粉以及DRAM等,假如關稅低,接近自由貿易,全球價錢會接近。從前《經濟學人》就每年做一次「Big Mac 指數」的PPP滙率計算,因為Big Mac內的大部分材料,全球價格都相對接近。
近年中國工資急速上升,房屋土地價格升幅更厲害,但市場滙率仍低於PPP滙率超過40%。滙率過低的原因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是滙率操控,特朗普曾一度作出此指控,但最近拜登已解除此無理標籤,事實上人行經常需要買入人民幣支持滙率。
所以最主要原因是國際投資和消費者,對人民幣的需求仍不足夠。人民幣雖已被納入IMF的SDR一籃子貨幣,A股亦已被納入MSCI和其他指數,深滬港通的成立亦有幫助。事實上,以人民幣作全球貿易和儲備的比例仍非常低,2%不到,跟中國經濟規模不匹配,亦因此引起更多跟西方摩擦。
人幣國際化 不能只靠伊朗俄國合約
中國金融發發展仍未如理想,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力不夠,其實不能只靠中國跟伊朗和俄國的一些能源合約,更需要大量人民和民企走出國際的推動。金融業的重要性更絕不亞於製造業,包括半導體,亦當然是美國雄霸全球的重要手段之一。背後當然有強大軍事力量,但不需亦不可經常亮劍,其餘時間,控制權就倚賴金融和傳媒,絕非有些人想像中那麼虛浮和不重要。
(中環資產擁有阿里、Tesla、蘋果、拼多多和PayPal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8514833932&issue=20210416
納入msci好處 在 股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賺十蚊供四蚊 李小加無間道「A計劃」
上市公司一般會派發認股權甚至「免費」股份予管理層員工,最豪的首選騰訊(700),去年派送2.5億元股份酬金予總裁劉熾平,不過劉氏以至其他公司階層,無論如何睇好公司前景,都會沽出部分持股作使費,唯獨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上任九年,獲派發合共107萬股股份卻一沽未沽,市值近3億元,是政治正確,抑或暗藏玄機,不妨借其歷年薪酬解讀一番。
李小加於2009年10月加盟港交所,並在2010年1月起出任CEO,過去九年,李小加總報酬由2010年的1,849萬元,累積升至去年最高的5,241萬元,累積加幅近兩倍。小加的總報酬可分兩大項,第一是薪金花紅等,數字由最初約1,600萬,增至去年的2,900萬,另外一筆是以股份支付酬金,李小加變相可收到零成本港交所股票,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兌換行使及放售。
不過根據港交所紀錄,小加歷年收取的股票,只加不減,由2010年底收到12萬股,一直增至去年底的107萬股,過去九年港交所為送股予李小加,於股份支付酬金作出約1.48億元開支,相當於總報酬逾四成。由於李小加未曾沽貨,感覺上,小加未有將所得股份沽售套現,反而每年變相年供式滾存。其持股價值決取於現有股價表現,以去年底220餘元計,市值約2.4億元,如以上周五收報275.4元計,市值則約2.9億元。
李小加過去九年合共收取近1.9億元薪酬花紅,作為港交所首位內地背景CEO,李小加任務只有一個,要將香港與中國金融體系互聯互通,港交所新三年計劃,已明言港交所着重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市場,讓中國可投資國際產品,吸引全球資金投資中國。具體任務,包括小米(1810)及美團(3690)兩隻同股不同權公司將於7月納入港股通,而李小加上周亦提到,推動中港兩地市場互通,首先考慮對內地市場是否有利,如現階段對內地沒有好處的政策,則不需要提出。
隨着MSCI及富時指數增加A股比重,外資藉住香港跳板投資內地股市,會成為不能逆轉的趨勢,北水不再湧港,反過來,是香港成為內企融資集中地,而港股的話語權,亦漸由中資主導。李小加由2010年初上任CEO,曾三度續約,每次三年,去年再續新約至2021年,剛好與新三年計劃同期執行。可以想象,港交所與李小加,未來三年的計劃,就是A計劃,配合國家政策,凡對A股有利的就去馬。
李小加曾言,即使沒有香港,中國資本市場亦會繼續開放及國際化,但只要香港能提供價值,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便可透過香港更快及更安全推進。近日A股每日成交達萬億人民幣,港股只是其十分一,港交所最終是否在李小加無間道「A計劃」下,股價迭創新高,有待時間驗證,但肯定的,李小加三億貨就算翻多數番,亦不足抵消港股「A計劃」下真正損失。
納入msci好處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納入msci好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納入msci好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納入msci好處 在 股票納入指數就會漲?看實證研究怎麼說(台灣50 指數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15 · 【東森財知道】 MSCI 跟單明燈韭菜是你? · 中秋變盤1關鍵台股恐下探年線? · 實際回測! · VTI vs. VOO 兩檔美股指數型ETF 怎麼選? · 0050 納入 雙緯 ... ... <看更多>
納入msci好處 在 對A 股有咩好處?而MSCI 又係咩呢? #aastocks #財經熱話 ... 的推薦與評價
... MSCI 宣佈會將A 股 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對A 股有咩 好處 ?而 MSCI 又係咩呢? #aastocks #財經熱話# MSCI #A股入摩| By AAStocks 阿思達克財經網| ... ... <看更多>
納入msci好處 在 [新聞] MSCI調整登場成分股四進二出押寶呼聲高-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標題:MSCI調整登場 成分股四進二出押寶呼聲高
原文連結: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tee/A07601002022050422231252
發布時間:2022-5-4
記者署名:簡威瑟
原文內容:
MSCI明晟半年度權重調整將於13日凌晨公布,統一、兆豐國際投顧等研究機構紛紛發出預
測,主流意見預料,台股本次權重仍會遭到微幅調降,然市場更關注的成分股調整,以長
榮航(2618)、力積電(6770)、華新(1605)、華航(2610)四檔入選呼聲最高,市值
落後的上銀(2049)、合一(4743)則被各研究機構預測恐被剔除。
台股權重在MSCI調整中已連12次遭降,統合各研究機構意見,本次在MSCI半年度調整中可
能仍會維持下修趨勢。不過,外資圈人士說,現在市場最關切的議題為通膨高漲,加深美
國聯準會(Fed)加速升息決心,影響投資信心,進而干擾全球市場表現,換句話說,只
要MSCI調整權重變化幅度不到誇張程度,對台股影響有限。
市場興趣最高的成分股變化上,法人研究機構認為,回顧第一季個股的表現,市場排名居
前100名,自由流通比率高,且尚未納入MSCI成分股的個股有:力積電、長榮航、華航、
華新、裕融、臺企銀、信驊、大成鋼等。
統一投顧過往多次精準預測成分股進出,考量市值變化與落後成分股抽換,最新預測力積
電、長榮航在此次的季度調整中納入成分股機會較高。進一步考量其他金控旗下投顧法人
預測,華航、華新入選的呼聲也相當高。
相較於可能入選的成分股雖有高度共識、仍保有細微差異狀況,因市值落後、有機會遭剔
除的成分股共識度就顯得比較高,觀察第一季市值排名落後的個股,合一排名由84名掉至
105名,且外資持股比率已低於20%,上銀市值排名落在104名,二檔市值均低於800億元
,都要提防本次MSCI調整有遭到移除的風險。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30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台股MSCI權重持續被小兒調降中 呵呵
但呼聲最高的裡面竟然有力G電!!!!
真的是相信黃董 年底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62.1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51677365.A.45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