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XMEN330 身心靈學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R清零療癒 你有想過你學懂一個技術可以療癒自己嗎? 想擁有一個技術可以用於家人和朋友嗎? 如果你是治療師,你想在治療清單上再添加一個不凡的治療技術嗎? 在本課程結束後學員將能夠: 您將學習58個神奇步驟,運用能量技術平衡身體的器官、腺體、系統、情緒。 按照清單的58個神奇步驟,將你身體從此改善...
細菌遺傳物質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寶需要清耳屎嗎❓#耳屎居然可以抗菌⁉💯
常在媽媽群組被問到寶寶需不需要清耳屎?幾歲可以清?是用棉花棒清嗎?覺得這問題應該是不少新手父母的疑惑,所以整理了9個問題,來快速QA一下,希望大家覺得有幫助💗
🔔也拜託多多留言分享喔🙏 (感覺最近我粉專熱度很低,難過啊~😭)
--
📬【耳屎是什麼?】
皮脂腺及耳垢腺的分泌物 (位於耳道外1/3部分),混合剝落的上皮細胞。所以耳屎通常堆積在 #外耳道1/2-1/3處!
📬【耳屎的三大妙用】
✅ 弱酸性油性物質,含酵素
🏅#抑制細菌、#黴菌生長、#驅蟲
🏅油性可形成 #防水保護層
🏅#避免異物 進入至耳膜
📬【乾 VS. 濕耳朵 哪個比較容易塞?】
台灣6成屬於乾耳朵、4成屬於濕耳朵 (濕耳朵是顯性遺傳,歐美人則絕大部分是濕耳朵)
腺體分泌量較多就呈現濕耳朵,長期暴露空氣、混毛髮和灰塵後變硬,#濕耳朵造成阻塞機率比較高😫
--
📬【耳屎要固定清嗎?】
一般不需要清潔,耳垢會 #順著耳道表皮細胞新陳代謝往外排出,藉由張口、咀嚼等動作自然排出🪄
📬【耳屎和中耳炎有關嗎?】
💥#無關,反倒是 #常挖耳朵容易造成外耳炎
用棉花棒掏耳朵容易把堆積在外1/2-1/3的耳屎推得更內側、造成外耳道發炎,增加感染機率⚡
📬【找醫師清理三大時機?】
✅ #耳朵不適 (異物感、悶悶的、耳鳴、聽力障礙、疼痛)
✅ #懷疑中耳炎,需看清楚耳膜
✅ 外耳發炎,清除耳垢幫助給藥或分泌物排出
--
📬【幾歲以上可以挖耳屎?】
沒有特別規定幾歲以上才可以挖耳屎,主要是看小孩子的 #配合度,通常3歲以上比較能配合🙊
📬【自行挖耳屎注意事項!】
🆖 避免太深、清潔看的到的外耳道就可以了
🆖 避免用力造成耳道破皮
🆖 注意四周避免碰撞意外
📬【耳垢軟化劑是什麼?】
可軟化過硬的耳垢,通常一週後改善👍
⚠注意:耳膜有破洞或有感染不能使用
--
參考資料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Earwax (Cerumen Impactio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 Jan;156(1_suppl):S1-S29
📌 Cerumen Management: An Updated Clinical Review and Evidence-Based Approach fo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J Prim Care Community Health. Jan-Dec 2020;11:2150132720904181.
細菌遺傳物質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夏秋之間是瓜果盛產的時節,其中低調又養身的佛手瓜,也在此時結實纍纍。其原於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一帶,佛手瓜即是與龍鬚菜同株植物所結出的果實,植株適合於亞熱帶地區海拔高度在500公尺以上之區域生長,外觀呈長梨形,果皮表面有不規則縱溝,加上瓜形宛如雙手合十而得「佛手」之名
依據中醫觀點,佛手瓜性涼味甘,歸肺、胃、脾經;具有祛風解熱,健脾開胃之作用;主治風熱犯肺、頭痛、咽干、咳嗽、脾胃濕熱諸證,於夏秋轉季期間,正是調養好食機。以下即彙整出「5個佛手瓜的優點」,記得把握產期,快來下廚嚐鮮,一起吃出健康與活力!
❶遠離敏弱穩血糖
其富含多酚物質,包括酚酸、丹寧酸和對苯二酚等,在體內具有抗敏作用,在於對抗病毒和降血糖之表現亦優異
❷提升代謝緩疲勞
當中葉酸含量豐富,有助身體產生新細胞和修復DNA,亦具有改善疲勞和增強抵抗力等作用。此外,也有利促進新陳代謝,以幫助製造新鮮細胞和紅血球,使機體保持良好運作與狀態
❸強化防禦增修護
富含維他命C,有助增強身體免疫力,具抑制病毒與細菌攻擊人體細胞之作用。亦可幫助製造膠原體,用以促進細胞、牙床、血管、骨骼等修補。建議配合攝取適量優質蛋白質,有利維持膨彈光潤的良好膚況
❹滋陰補陽好鋅勤
內含鋅元素,是人體生殖遺傳之重要營養素,其能與體內上百種酵素結合,包括攝護腺合成性荷爾蒙,以維持精子的活性,也可減低攝護腺肥大或病變機率。於女性而言,鋅則有助緩解生理痛和月經不順等症狀
❺硒守健康保元氣
其中硒元素具良好抗氧化作用,可保護細胞免用受到損害。其能增加免疫系統識別體內病變和病毒入侵的能力;亦具降血脂、血壓與抗衰老等助益,並能促使免疫系統和血液中的抗體防禦力優化,其中在於巨噬細胞的殺菌能力就可達兩倍之多
#佛手瓜停看聽
⚠️佛手瓜果肉接觸空氣就容易氧化變黃,切開後可泡入冰水中,以維持清脆口感、且避免變色
⚠️選購時,以表面縱溝淺且光滑,其表皮具光澤者為佳。而外皮帶著些許細軟茸毛的佛手瓜,通常表示比較新鮮
⚠️料理時不需削皮,洗淨後對切剔籽,果肉部分會有透明黏液,建議戴上手套再行備料,可免去清洗的困擾,後續要以汆燙涼拌、燴炒或煲湯等料理方式都很合適
⚠️主要可分為兩個品種,有白色外皮和綠色外皮。白色外皮較少見,肉質細緻,適合生吃;綠色外皮則是常見之栽培品種,果肉為白色,整體口感鮮脆多汁,營養價值多元,爽口清甜滋味,讓人無法抵擋
#同場加映
5個吃龍鬚菜的理由 https://reurl.cc/n56242
#凱鈞話重點
#5個佛手瓜的優點
細菌遺傳物質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3R清零療癒
你有想過你學懂一個技術可以療癒自己嗎?
想擁有一個技術可以用於家人和朋友嗎?
如果你是治療師,你想在治療清單上再添加一個不凡的治療技術嗎?
在本課程結束後學員將能夠:
您將學習58個神奇步驟,運用能量技術平衡身體的器官、腺體、系統、情緒。
按照清單的58個神奇步驟,將你身體從此改善。
有了這個卓越的治療技術,你會在一生中重複使用。
(即使你懂很多卓越的技巧,這個療癒仍然適合你)
這個療癒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使用,也可以幫助自己進行,亦可以結合你目前使用的其他治療技術,
在本課程結束後學員將能夠:
‧學會平衡神經系統,也了解為什麼當它失去平衡會影響一切。
‧學習這個療法可能在幾秒鐘內將慢性病或疼痛從你的身體清除。
‧了解這個即時療癒的方法,立即為任何人進行療癒。
‧找出為什麼其他治療技術對你不適用。
該治療通過將所有身體系統恢復到最佳功能來解決驅動症狀模式的根本問題。
一些特別的領域我們會覆蓋:
‧學習使用2個腦電波的技巧進行強大的治療效果
‧學習與靈性一起,放大腦電的療癒。
‧學習如何保持腦電波持續放大療癒
‧平衡和接地以達到最佳的療癒狀態
‧清除所有地質壓力/電磁頻率
‧輕觸腦部,達到重整身體系統,心靈和情緒。
‧學習平衡左右腦
‧釋放大腦和身體的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
‧平衡鹽酸,血糖,酶,激素等
‧運用DNA,轉移遺傳基因藍圖,使你回到創造痛苦和疾病之前
‧你將學會治愈脊柱和神經和椎體區域的疼痛
‧如何在30秒內轉移我的坐骨神經痛
‧為什麼許多疾病很難治療及如何改變這一點
‧清除PTSD和各種形式的驚恐及創傷
‧清除靈性攻擊,植入物,其他,家,財產,鄰里的阻塞。
‧學會清除和不讓病毒,毒素和致命的物質使你生病
‧還有更多 (58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sVOfcjpUqo/hqdefault.jpg)
細菌遺傳物質 在 11001選修生物一ch3 2 02艾佛瑞等人證明引發細菌轉型作用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1001選修生物一ch3 2 02艾佛瑞等人證明引發 細菌 轉型作用的 遺傳物質 可能是DNA一恭. 397 views Nov 4, 2021 … ...more ...more. Show less. ... <看更多>
細菌遺傳物質 在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高三生物試卷 的推薦與評價
(A)其遺傳物質為環狀的DNA (B)具有數條染色體(C)所有細菌細胞壁外側均具. 有莢膜(D)需進入宿主細胞內才能增殖。 A 3. 下列各種微生物,何者的遺傳物質成分與其他三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