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美國的景氣復甦速度算相對快的,雖然美國的就業恢復緩和下來了,但跟開發中國家相比,歐美的情況比他們好很多了。」
美國7月份的就業成長預期會持續上升,加上失業率逐漸下降、平均時薪持續成長,經濟看似穩定恢復中,不過中國武漢肺炎Delta病毒來勢洶洶,從7月份開始確診病例數逐日增加,也替經濟復甦增加更多不確定性,數據顯示,2021年的就業成長落在每月23.3萬至85萬之間,Q2剛好遇上疫情趨緩,美國經濟跟著強勁反彈,預計失業率將下降至5.7%,另外前陣子美國缺工促使雇主必須提高工資,才能招募員工,預計7月份平均時薪成長0.3%,工資年成長率也提高至3.8%。
聯準會(Fed)發表半年一度的貨幣政策報告顯示,須待通貨膨脹與就業目標達成,才會考慮調整購債計畫和利率水準,美國疫苗接種計劃進展良好,加上有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援,經濟得以迅速反彈;不過,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前景仍然帶來隱憂,可能打擊經濟,就業水準也未回復至疫前水準。Fed強調,準備在風險出現時適當調整貨幣政策立場。「疫情導致經濟出現若干結構性轉變,包括更快地引入新科技、民眾的退休步伐提速。大量民眾包括女性和少數族裔,仍然脫離就業市場。同時,供應鏈受干擾,導致物價上升,影響通貨膨脹前景。」
近期的供應鏈瓶頸推升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壓力或更持久,但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暫時性高通貨膨脹,之後會回落至Fed 2%長期通貨膨脹目標水準,未來繼續評估經濟是否正朝目標邁進,以決定資產購買計劃。隨著特殊情況的過去,供需應更接近平衡,普遍預計通貨膨脹將下降。而第二季數據顯示需求進一步強勁成長,Fed準備在風險出現時適當調整貨幣政策立場。
Fed提到,疫情引發的退休潮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拖累勞動參與率,疫情後的勞動力市場和最大就業的特徵可能與2020年初不同。部份類型的貨幣市場基金、銀行貸款和債券共同基金的結構性弱點依然存在;補充槓桿率(SLR)臨時變化於2021年3月到期後,對公債市場運行沒有明顯影響,在企業和家庭應對複雜的經濟重啟之際,復甦仍處於正軌。例如,物價上漲速度快於預期,儘管供應瓶頸和其他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預計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消退,但短期內通貨膨脹前景的上行風險有所增加。
招聘放緩也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原因:企業希望招聘更多員工,但並沒有足夠多的工人準備接受這些工作,因為正在應對持續的健康和家庭問題,且可以依靠仍在發放的聯邦失業補貼來幫助支付帳單。「這些因素中很多對勞動參與率的影響應該會在未來幾個月逐步消退,不過,勞動力市場復甦的速度和強勁程度仍不確定,從4月到6月,需求進一步強勁成長。在家庭儲蓄增加、金融狀況寬鬆、財政支持持續和經濟重啟的背景下,強勁家庭支出得以持續,且金融體系仍具有韌性。」
儘管遭遇中國武漢肺炎疫情一波波衝擊,但全球經濟仍持續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中國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表示,全球經濟正在改善,但仍遠低於疫情爆發前的走勢,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6%,這是很高的預測值,且為過去幾十年來全球最高的成長速度。IMF並將2022年的增速預測上修至4.9%。
中國方面,因為官方近月來減少公共投資及財政支持力度,IMF日前將中國2021年GDP增速預期下修至8.1%,2022年的增速估值則調升至5.7%,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3.2%,成為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且較2009年時全球經濟增速幾乎停滯的金融危機情況更為慘烈。在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前,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超過3%,但經疫情影響,經濟增幅總計減少超過6%,隨著中國武漢肺炎Delta變異毒株出現,各國疫情發展和控制的不同步導致了經濟分化趨勢。發達經濟體有近40%人口已經接種疫苗,新興經濟體的接種率為11%,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僅有很少數人接種疫苗。
疫苗獲取能力已成為世界經濟斷層的主要原因,能夠獲得疫苗的國家,其經濟有望在2021年稍後恢復正常,而這些國家主要都是發達經濟體;沒有足夠機會獲得疫苗的國家,將面臨病例再度激增和死亡人數上升問題,2021年春季全球經濟可能已恢復到疫情前規模,從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衰退中實現非凡復甦。但新的變種病毒給全球經濟擴張蒙上一層陰雲,打亂了亞洲製造強國的節奏,使一些西方消費者感到不安,並在富國和窮國之間造成分裂,在歐洲和北美,由於疫苗的廣泛接種,企業和家庭開始試探性地將目光投向疫情之後。但亞洲部分地區的政府還在實施新的社會限制措施和支出計劃,以對抗德爾塔變種的快速傳播。另外,非洲的較低疫苗接種率意味著其經濟復甦或將落後於其他地區。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歐元區經濟成長環比摺合成年率為8.3%,增幅超過體量更大的美國經濟,並結束了冬季的短暫衰退。歐盟官員預計歐盟經濟將在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恢復到疫情前規模。
https://cn.wsj.com/articles/%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6%98%A5%E5%AD%A3%E5%B7%B2%E6%81%A2%E5%BE%A9%E8%87%B3%E7%96%AB%E6%83%85%E5%89%8D%E8%A6%8F%E6%A8%A1%EF%BC%8C%E4%BD%86delta%E8%AE%8A%E7%A8%AE%E5%8F%88%E4%BD%BF%E5%89%8D%E6%99%AF%E8%92%99%E9%99%B0-11627893309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fed%E5%8D%8A%E5%B9%B4%E5%A0%B1%E9%A1%AF%E7%A4%BA-%E5%8E%9F%E6%96%99%E7%9F%AD%E7%BC%BA%E5%92%8C%E6%8B%9B%E8%81%98%E5%9B%B0%E9%9B%A3%E6%AD%A3%E9%98%BB%E7%A4%99%E7%BE%8E%E5%9C%8B%E7%B6%93%E6%BF%9F%E5%BE%A9%E7%94%A6-234548481.html
https://ctee.com.tw/news/china/498753.html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29696
經濟大蕭條2022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積電獲英特爾18萬片6nm芯片訂單】
7月24日晚間,Intel公佈了該公司第二季度財報。雖然營收和淨利潤雙雙超過市場預期,分別達到197.3億美元和51億美元,但是,英特爾在財報公告中透露,由於原本定於2021年底上市的7nm製程工藝中存在「缺陷」, 其7nm芯片生產時間較原計劃推後約6個月,這意味着相關芯片將在2022年或2023年初上市。Intel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Bob Swan)稱,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會準備好外包部分芯片製造,使用別家企業的晶圓代工廠。
該消息發出後,Intel股價次日重挫16.2%,被傳為其代工方的台積電股價大漲,市值暴漲420億美元,而英特爾競爭對手AMD股價漲幅達16.5%。27日,工商時報稱,Intel已與台積電達成協議,預訂了台積電明年18萬片6奈米產能。
AMD方面,為了在Intel 7nm進展延遲的情況下更快佔領處理器市場,將加大對台積電7/7+nm製程下單量,預計明年全年7/7+nm的訂單增加到20萬片,與今年相比約增加一倍,有望明年成為台積電7nm的最大客户。得益於Intel和AMD的訂單,2021年上半年台積電製造產能將維持滿載。
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和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台積電股價已從3月的年內低位拉昇逾70%。得益於電子產品的出口需求,台灣上個月外銷訂單同比成長6.5%,創下2018年8月以來的最高成長,也優於分析師預估的年增1.2%。
- 英特爾半導體霸主地位將不保?
成立數十年來,Intel一直是IDM模式(設計與製造一體模式)的代表,從設計,到製造、封裝測試以及投向消費市場一條龍全包,這也讓Intel在競爭對手面前保持着領先地位。但是產能不足一直困擾着Intel,其10nm工藝原計劃2017年量產,但直到最近才開始大規模生產。考慮外包的消息傳出後,有分析師稱這是一個很大的失敗,有可能終結Intel在計算領域的主宰地位。
Intel競爭對手AMD基於7納米架構的Ryzen 4000芯片已經上市數月時間,至少在時間上已領先於Intel。除了延期的工藝技術讓Intel焦慮之外,不同於AMD的業務模式讓Intel本身開始有了些動搖。
Intel一直採用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模式。有着自己的芯片工廠,從芯片的設計到製造再到封裝、測試和銷售都由自己把控,也就是説,可以實現芯片的自產自銷。不過雖然這種模式可以自主把控技術工藝和產能,但是非常燒錢。
作為Intel競爭對手的AMD,也曾是IDM模式的代表,2008年通過分拆賣掉了晶圓廠,以輕裝上陣。業界認為它有向Fabless模式(無工廠模式)轉型的傾向。自2018年開始,AMD就開始採用台積電7nm工藝,去年到今年持續「蠶食」英特爾市場佔有率。
- 獨享7nm製程所有訂單,台積電二季度淨賺1208億
台積電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加工企業,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上佔據了一半的份額,是行業領頭羊。排名第二的是三星,但市場份額只有兩成。中芯國際也在努力追趕,其14nm的技術已經應用於華為手機。但是要趕上台積電和三星的5nm工藝,仍然相當艱難。
當前,全球晶片製造行業中,擁有高端晶片製造能力的廠家寥寥無幾,特別是擁有7納米以下製程的代工廠,全球只有台積電和三星2家。台積電披露的「按工藝製程劃分的收入圖表」可以明顯看出,28nm以下(28、16、7)的高端晶片帶來的收入佔據台積電總收入的比例接近80%。
而台積電的良率更高,生產週期更穩定,因此,台積電幾乎獨享了7nm的所有訂單,且定價權極高。同時,台積電透露,目前5nm製程的需求十分強勁,且這種需求將會持續到2022年。另外,台積電的3nm製程預計將於2021風險量產,2022下半年量產,3nm相比5nm工藝將帶來70%的密度提升,20-25%的功率提升。
有了技術作保障,近年來台積電的業績蒸蒸日上,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二季度台積電還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台積電在2020年Q2法人説明會上,公佈了本季度的財務情況:Q2營收達到3107億台幣,同比上漲為29%。最讓人驚奇的是台積電的Q2淨利潤,高達1208億台幣(約41億美元),同比飆升81%,不僅超過了分析師預期,也創下6年來最高水平。此外,台積電Q2的毛利潤率高達53%,超過此前分析師給出的50%~52%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業績表現優異,台積電本次調整了2020年的整體收入增長預期,從之前的10%~15%上調至20%;同時也調高資本支出額度至160億~170億美元;但在年初,公司曾因預計經濟大蕭條即將到來,而下調過2020年收入預期。
根據台積電2019年的財報顯示,華為的訂單佔據台積電總業務比例達14%,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高端製程(14nm以下)客户之一,僅次於蘋果的23%。如果斷供,那麼台積電14nm以下的高端晶片勢必出現很大的訂單缺口。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此前在發佈會上表示,短期來看,不能向華為供貨對台積電的影響不可避免,台積電正在積極與其他客户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經濟大蕭條2022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