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電的插頭 悲劇的開始
依消防署火災統計,
2020 年 1 ~ 10 月全台共有 18,787 起火災事故,
起火原因以遺留火種、電氣因素、爐火烹調為大宗。
根據10月單月統計,「電氣因素」更是位居起因第一名!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電器用品需求量大增,
讓我們一起來健檢正確的電器使用,預防火災發生!
1.電線不綑綁
電線綑綁後、或壓在重物下,內部的銅絲很容易就會折損斷裂,通電時也就有很高機率會產生高熱而起火燃燒。
2.電源插座不長插
電器長時間不使用時,要記得拔掉插頭,尤其是電暖器、除濕機等高耗電的電器家電。除了預防火災,還能節能省電省錢喔!
3.插頭不汙損
電器品插頭務必要保持乾燥與乾淨,灰塵一多就會造成 #積汙導電現象,導致電線短路著火。另外,也要時常檢查插頭插座是否有焦黑、綠鏽,焦黑表示電流過大會造成電器設備發熱著火;綠鏽現象表示插頭附近濕度太高,電線很容易就短路。
4.用電不要超過負載
尤其是延長線!常見一條延長線上接了太多電器用品,如果電流總量超過容許的負荷量時就會引發火災!雖然不少延長線具有過載自動斷電功能,但還是不建議將延長線插好、插滿。
5.電器用品與電線周圍不放可燃物
使用時也要跟衣物、窗簾、床單之類的易燃物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引燃釀成火災。
6.不買、不用無安全標章的電器品
淘汰老舊電器、購買新電器品時,要選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並貼有「商品安全標章」的電器品,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而讓自己與家人處於住家火災的高度風險中。
7.用手拔插頭
不論是要拔掉電器品或延長線的插頭時,切記要手握插頭拔下,不要只拉電線,避免造成內部銅線斷裂。
8.延長線定期汰舊換新
老舊或破損的延長線會有短路、漏電危險,最好馬上更換新品,使用時如有異味也要馬上停止使用並請專業人員檢修。
更多防火知識,可至消防署網站查詢
https://www.tfdp.com.tw/cht/index.php?code=list&ids=96
#人民管家內政部
#用電安全
#勤洗手 #戴口罩
#防疫新生活運動
經濟部節能標章查詢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能光電邁向卓越 高雄綠電起飛
中央訂定2025年光電再生能源佔比達20%的目標,能源政策自中央由上往下推動,地方政府也是必然參與。陳其邁市長提出「產業轉型、增加就業、重大交通建設及解決空污」的4大政策方向,透過「綠電推動專案小組」的任務編組,實現綠色能源產業推動與減低空氣污染的重責大任。
今天我代表陳其邁市長參加「創能光電 邁向卓越」綠電推動專案小組啟動簽訂備忘錄儀式與109年光電智慧建築標章頒證典禮暨創能光電計畫230MW達標儀式,會中與經濟部能源局李副局長君禮簽署綠電推動專案小組合作備忘錄,並頒發14件光電智慧建築標章及1件特別獎項,象徵市府後續推動能源多樣化政策的用心與決心。
李君禮副局長致詞時也表示,十多年前我在擔任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長時,提出的大型建築物與太陽能光電結合(BIPV)用在世運主場館可產生1MW的發電量,在當時是第一件創新作為,令行政院感到訝異,接著在2005年謝前院長核定這項具體示範指標實施後,回想過來這十多年,確實見證到高雄市的遠見及活力,並且自我要求設定將在2年內達到270MW的目標,讓人感佩。
太陽光電是達成能源轉型願景的關鍵要素,高雄市成立綠電推動專案小組,由我擔任召集人,並將「漁電共生專區優先示範推動」、「公私有房舍推展光電屋頂計畫」、「以節能服務模式加速節電低碳行動計畫」、「研發及行銷推廣綠電計畫」及「火力電廠的友善降載」等5大任務編組列為推動目標。依循智慧城市整體推行策略,隨著5G的普及,構築城市的數位治理,並透過跨領域、跨局處的專業整合,建構安全穩定、效率及潔淨能源供需體系,吸引國內外高科技產業及人才進駐,增加優質就業;提高再生能源比重,帶動綠能科技發展,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降低空氣污染,並承載「產業轉型」政策方向的重責大任。
「綠電推動專案小組」6年計畫目標為太陽光電設置容量達1GW,建置智慧電表8萬戶,未來我們市府綠電專案小組也會提供單一平台,統合市府團隊跨局處合作,以一站服務(one step service)的原則建立單一窗口查詢平台,逐一現勘輔導排除每個案件障礙,透過「節能、創能、儲能」的積極作法來協助企業轉型,打造有競爭力的智慧城市;建立新創制度,成為年輕人就業的有力後盾,並建構智慧城市一環的智慧能源。最後感謝所有與會來賓及市政團隊的努力,謝謝大家。
#高雄市綠電推動專案小組
#漁電共生
#太陽光電系統
#智慧城市
經濟部節能標章查詢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蔡總統親訪視察松山區健康公宅 中央地方共同合作推動公共住宅政策 實踐居住正義】
今(26)下午與柯市長及都市發展局林洲民局長接待蔡英文總統參觀本市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健康公宅是臺北市首座完工引進托老托嬰社福設施之公共住宅,也是全部採智慧化設施之公宅社區,距離捷運站步行僅五分鐘交通便利,極具指標性意義,也展現臺北市政府過去三年來在公共住宅計畫的初步成果。規劃興建過程中也承蒙中央共同合作支持,打造成為新世代優質公共住宅社區之優良典範,翻轉大家過去對於公共住宅的印象。
柯市長致詞時表示實踐居住正義是施政優先項目,至107年底開工基地將達25處,包租代管與分級租金補貼也已上路,將以多元方式實施。但其中興建公宅仍是最核心工作,包含四大目標,第一實踐居住正義,第二為建立城市美學,第三奠定智慧城市基礎,兩萬戶公宅引入智慧化設施,帶動台灣智慧城市建築產業發展,第四是完善社區運作模式,規劃托嬰、托老、長照、商店等設施。此外,提供一般戶10%戶數給年輕人提出社會回饋提案方式入住,期待青年為公宅與社區搭起戶動橋樑,達到「公宅好厝邊」之努力目標,不再讓大家視公宅為鄰避設施。也感謝中央政府給予許多支持,包含包租代管計畫以及用地補助及智慧電網全額補助,也感謝蔡總統對公宅計畫的關心,蔡總統8年20萬戶公宅政策目標與臺北市政府完全一致,臺北市將與中央一起攜手合作。
蔡總統致詞時提到中央與臺北市共同推動公共住宅的政策目標一致,臺北市健康公共住宅社區可說是社會住宅的典範,將拉高大家對社會住宅的期待,而照顧年輕人及弱勢族群居住問題,也正是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追求的台灣價值。總統也表達對社會住宅推動的重視,近期安排視察臺北、新北、桃園等對社會住宅推動進度,也親自盯進度,希望內政部與地方政府也能全力以赴。
此外,中央會全力支持地方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包含三項具體計畫支持,第一為興建經費,上任以來以中央推動修訂住宅法及租賃專法,補助70億元規劃興辦費用,建立融資平台,支持地方政府能有穩定的制度及財務計畫長期推動社會住宅,第二是土地支持,中央組成跨部會合作,已盤點350公頃的國有土地予地方興辦社會住宅,第三是包租代管計畫,未來四年內全額補助地方政府實施,讓年輕人及弱勢族群能租得到合適且價格合理之住宅,最後也指出健康公宅被經濟部選定為智慧電網示範社區,給予全額補助,將扮演社會住宅典範效果,並鼓勵年輕人申請,這就是你們安身立命、開創未來的家。而為了年輕人居住問題,中央與地方一定會合作,責無旁貸,共同好好努力推動。
席間我也代表市府向蔡總統簡報說明『臺北市公共住宅興建暨松山區健康公宅社區營運計畫』,臺北市公共住宅計畫自2014-2019年共興辦49處公共住宅,約17,000戶,其中至2018年底,本府新建公共住宅共32處基地,已完工及發包完成並施工中之台北市公宅總數量,合計將達12,674戶,總營建費達672億元,最重要是臺北市推動公宅全面智慧化,以營建費外加3%-5%規劃建置智慧化設施,智慧科技發包經費達約20億元。全面建置包括節能(智慧電網)、社區安全、智慧化停車管理、智慧管理雲、及相關智慧服務等。我們的願景期待透過由公共住宅為基礎推動智慧城市機制,從「智慧社區」擴展到「智慧城市」並提升為「智慧國家」。
健康公共住宅總共有507戶包含一房型、二房型及三房型,低樓層提供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收托60位長者)及托嬰中心(45名嬰幼兒托育),並取得黃金級及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與銀級智慧建築,特別的是與中央合作選定健康供宅首創設置AMI能源可視化系統,全棟採智慧電表承租戶可利用居家顯示器查詢即時用電情況,並可透過手機APP查詢電費試算及節電建議等資訊)。
此外,健康公宅是全國第一棟從設計到營建完成使用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公宅,未来維護管理連接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即每件建材設備都建構了採購的公司行號並會提供未來維修的連線),BIM 未來台北市府可透過公宅雲遠端遙控各公宅的狀況。且全棟採智慧電表,對能源管理達到可視化、可控制化、最佳化、自主化(新型態公宅AI階段),實踐IOT物聯網的趨勢(物物可相連)
健康公宅也是全市第一個適用分級租金補貼的公宅,給予年所得40%以下家庭分級租金補貼,降低負擔。並首創「青年創新回饋提案計畫」保留7%戶數(35戶)予有創意願回饋的青年申租,但須提出具社會性、公共服務性的提案與執行能力,讓青年能串起融合公宅與周圍社區,成為好鄰居,帶來更多創意與活力。
健康公宅正辦理申請作業中,截至今日將申請案件已達4000件,至公宅現場參觀人數統計達7140人次參訪。相關之物業管理公用設備皆已到位,包含網路、家具、電視、自來水、瓦斯、冷氣等後續可配合承租者需求選配,預計5月即可供市民入住。可說是新世代公共住宅社區之良好典範。
最後再次感謝蔡總統今天親自來松山區健康公宅參觀,給予市府指標性公宅建設加持,未來臺北市政府將依照市長及總統勉勵,讓中央與地方持續共同攜手合作,打造更多優質的公共好宅作為社宅示範效果,並提供更多的托老托嬰等社福設施,照顧更多的青年及長者可在台北市安居樂業,也呼應配合中央扶植青年及社福長照等政策推動,建構成為更美好宜居的城市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