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9/18-09/24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後梅克爾時代來臨 德大選選情膠著
德國總理梅克爾長達16年的總理生涯即將結束,26日將迎來大選,決定新任總理寶座獎落誰家。
根據最新的幾份民調顯示,中間偏左的社民黨依然以25%左右的支持度領先,若優勢持續維持,現任副總理蕭茲有望成為2005年以來首位社民黨總理。
不過選情仍有相當變數,因為梅克爾所屬的基民/基社聯盟,雖在接班的黨魁拉謝特屢次失態下,民調一直落後,但近期已將差距縮小到2-3個百分點,緊咬社民黨。
至於參選初期曾獨佔鰲頭的綠黨,由於黨魁貝爾伯克陷入抄襲爭議,加上在七月洪災表現乏善可陳,早早掉隊,目前支持度約17%。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選情膠著,各黨間支持率相差不大,將導致選後組閣的情況多變,至少有四種可能,後梅克爾時期德國政壇的下一步,仍未明朗。
❷美眾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台灣或有機會參與環太平洋軍演
美國眾議院於今日(9/24)通過2022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此項法案於9月初經過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審議並表決通過後,在本週進行了全院審議與表決,並於今日通過。
此項法案有3項條文與台灣相關。第1248條指出,國會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海軍參與由美軍主導、每兩年一次的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第1243條則建議美台國民兵強化合作,且必須向國會提交與台灣合作的可行性報告。
最後第1247條則說明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重申奠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美台合作。相比與過往的合作,包含許多進一步的國防實地演練規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通過的為眾議院版本法案。參議院版國防授權法案仍待表決,屆時兩個版本還需協商最終版本,並再次各自表決,才會送交總統簽署,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❸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科技及區域安全成討論焦點
本日(24日)在美國華盛頓將舉辦由美、澳、印、日四國領袖所共同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峰會的目的為討論東海、南海等區域安全問題,以及疫苗、科技等議題。
峰會舉辦時間緊鄰在澳、英、美三國成立AUKUS印太安全聯盟之後,加上將討論區域安全問題,顯示出目前在南海等地區的安全相關問題迫在眉梢,已引起各國關注。
此外四國也將會討論建構半導體供應鏈的事項,四國會找出各自在生產供應上的弱點再補強。
疫情下半導體供應受影響,美中科技戰所帶來的連鎖效應、日本的汽車產能下降,都凸顯了目前各國的生產供應鏈有再加強的空間,也希望能在科技領域與中國抗衡。
峰會除了加深各國彼此合作的深度,也討論了包括中國崛起各國的應對方式,尤其面臨疫情的嚴峻局勢,使國際間的合作備受矚目,更詳細的內容也將在峰會結束之後公布。
#經時事
❶中國恆大瀕臨破產?或成亞洲最大債務違約
全球各地的投資人都在密切關注中國恆大集團(China Evergrande Group)的債務危機。若北京政府不介入,恆大有可能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司債務違約事件,不只影響中國經濟,也將連帶影響全球供應鏈。
恆大成立25年來,在中國各省都有開發項目,激進舉債擴張的策略卻與中國的去槓桿行動、「三條紅線」制度相悖,再加上去年防疫封鎖措施影響房產銷售,造成如今的現金短缺。
截至今年6月底,恆大未清償債務總額約合880億美元,其中約42%的債務將在一年內到期,根據標普500的數據顯示,這是全球上市房地產管理/開發公司中最高的總負債。
在週三(22日)深夜,恒大召開「復工復產保交樓」專題會,其創辦人許家印親自承諾「保質保量順利交樓」是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與責任。
同時,恆大地產說明已協商解決了於23日到期、人民幣2.32億元的債券利息支付,但並未提及是否能支付於同日到期的美元債券利息。
恆大已聘任財務顧問,代表其可能進行債務重組,本週恆大股價一度跌破 2.3港幣,帶動港股跌勢。
❷白宮半導體峰會線上登場 願提高半導體供應鏈透明度
白宮23日召開線上半導體企業峰會,討論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各國企業代表將紛紛出席,如英特爾、BMW、蘋果、微軟、台積電、三星、美光和安培運算等。
由美國商務部主持,議題將有新冠病毒對晶片供應的影響,以及如何協調供應鏈。這是美國第三次召開半導體企業峰會,凸顯拜登政府認真看待晶片供應吃緊的議題,與會者也將討論美國補貼國內晶片製造的法案財源。
且美國正加強施壓企業提高供應鏈透明度,將要求企業填寫問卷,提供的晶片庫存、訂單及銷售。如企業未在期限內回應,當局可能將引用其他手段,要求產業向政府提供數據。
白宮同日也宣布,商務部、國務院和各使館將建立一個早期警報系統,確保能加快處理生產受疫情干擾的情況,管理美國與貿易夥伴的供應鏈,確保能更快速的應對疫情引發的生產中斷問題。
❸美歐9月PMI指數出爐 病毒影響使經濟放緩
研究機構IHS Markit於23日公布美國及歐元區9月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估值,美國從55.4下降至54.5,為一年內新低;歐元區則從59下降至56.1,低於市場預期。
兩者皆顯示了在Delta病毒肆虐下,服務業需求減少,且製造業供應鏈受阻下,兩個地區的經濟成長速度放緩。
PMI指數是針對企業的採購經理人作的調查,介於0-100之間,若高於50,代表景氣正處於擴張階段,低於50則表示經濟正在緊縮。
而PMI又分成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的指數,9月的預估資料顯示,美國製造業 PMI 從 8 月的 61.1 降至 60.5,而服務業 PMI 從 55.1 降至 54.4。
不論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來看,雖然PMI指數都高於50,但數字正逐步下降,經濟成長速度仍受到病毒肆虐的影響,逐漸放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
綠大地企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新工場和BCG咨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看看無人機技術起家的極飛,如何賦能農業生產全環節,提升全球農業生產效率。
改造者系列:農業「+AI」全環節守護新疆棉花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創新工場投資的極飛科技是一家致力於未來農業的AI科技公司,極飛將無人機、機器人和傳感器部署在稻田、麥田和棉花田裏,用技術賦能農業中的播種、農藥噴灑、栽種管理、甚至天氣監測環節。用於作物噴灑的極飛科技R150農業無人車已經被推廣到了英國,應用在蘋果、草莓、黑莓等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流程中。
在采訪中,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表示,AI在農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未來極飛會探索更多AI和農業的融合,例如用AI來賦能優化作物模型(crop modelling),幫助識別作物生長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實現提前預警和判斷。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農業領域,隨著機器自動化、機器視覺、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農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也被不斷加速。以極飛科技為代表的一批農業科技企業,通過無人機、智慧農業系統等科技賦能,使得傳統的農業勞動更加高效、環保、節能。
1 「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削弱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本期受訪嘉賓:龔檟欽
極飛科技將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帶進農業生產,通過構建無人化智慧農業生態,讓農業進入自動化、精准高效的 4.0時代。
龔檟欽是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2018年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封面人物。龔檟欽曾任鳳凰衛視特約海外記者、國家地理製片人。龔檟欽先生擁有悉尼大學學士學位、巴黎九大與清華大學聯合博士學位在讀。
■對談實錄
Q1:極飛科技最早以無人機技術起家,後來為何選擇進入農業這一垂直領域?
龔檟欽:極飛科技以無人機航模控制器起家,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曾嘗試過把無人機技術帶到電力巡線、安防、南極科考、物流等諸多領域,但很多領域的應用很難市場化,比如物流或電力巡線在當時都受到市場規模和法律法規的制約,難以發揮無人化技術的最大價值。
2013年9月,由於機緣巧合,極飛科技開始探索農業這一領域的無人機應用。我們發現,有客戶購買極飛的飛控之後進行改裝,拿到新疆去做航拍,還有許多人看到極飛之後在考慮用無人機做農藥噴灑。於是當月我們也一起走訪了新疆。9月正值棉田收穫期,我們卻看到大量農民背著藥箱,忍受著刺鼻的氣味在噴灑農藥,原因就在於新疆已經請不到采棉工了,需要農民噴灑脫葉劑來保證棉花同步成熟,再由大型采棉機統一采收。但是人工噴灑脫葉劑的效率非常低下,而用拖拉機噴灑又會軋壞棉花導致減產。
當時的新疆不僅缺乏采棉工,連噴灑脫葉劑的人工也請不到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量人口從農村流入城市,從前每年秋天新疆會有六七十萬人坐著綠皮火車從四川、河南、陝西來采棉花,如今這樣的畫面已難以再現。新疆出現了勞動力供給的缺口,而這也正是機器和技術能夠賦能的地方,就采棉催熟而言,要求脫葉劑的噴灑量不高,無人機這種空中飛行的機器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在空中精准、均勻地噴灑,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力並提高效率。不只是采摘,從播種到收穫的全流程中,機器人能高效地完成許多任務,包括播種、施肥、除草、除蟲等等,無人機能夠極大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尤其在生產期較短的地域迅速提高單位時間的產量。由此,無人機能為農民釋放更多產能,一個人能管理的農田更大,即技術賦能土地規模化集中,而土地規模化之後農民對機器的需求也更大,從而進入「技術加速資源有效整合」的正向循環。
目前,極飛科技的無人機已經覆蓋了新疆機采棉面積的一半以上2,從棉花延伸到了水稻、小麥等需要大量人工的作物,從新疆延伸到了東北、雲南等全國大部分地域。
我們一直相信,當腦海裏有一項技術的時候,你要為技術選擇一個行業,選擇用技術來做什麼事。
2截至2020年10月,極飛科技農業無人機棉花脫葉劑作業面積占新疆機采棉面積的一半以上。
Q2:極飛在賦能農業的過程中是否遇到過什麼挑戰?極飛是如何應對的?
龔檟欽:在工業裏,規模化生產的工廠是工業自動化的天然載體,但在農業裏,農戶的規模差異很大,許多農戶的農田本身很小,對於機器應用能帶來的成本優化是無感的,這就涉及到「技術下鄉的微觀載體是誰」的問題。
極飛最早發現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縣城裏做婚慶攝影的攝影師,隨著航拍變得越來越容易,他們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但是農民不會用無人機,極飛就請這些攝影師,或者說飛手,去幫農民打農藥。飛手發現農業用無人機的頻次高得多,市場又大,農民與他們之間也存在著比較大的技術差距,於是這些飛手們便成為了極飛下鄉的第一批「用戶」,架起農民和農業科技之間的橋樑。
過了一段時間後,這批飛手開始感到困惑,他們並不懂農業、不懂種植,也無法識別農藥的真假,於是另一批群體出現了——農資店。農資店主往往很懂農戶,很清楚周邊農戶種植的作物種類、規模,也有農戶的熟人網絡,由農資店來推銷無人機、提供打藥服務等,就會容易得多。農資店就這麼成為了極飛的「經銷商」。
兩三年後,隨著無人機、無人車等設備的滲透更高、覆蓋範圍更大,農戶開始出現對無人機維修的售後需求,農機商便成了我們的夥伴。農機商有更大的店面,有展廳、有維修車間,就像是汽車的4S店。他們也懂農業、有銷售團隊和培訓團隊,農機商就成了極飛「更大型的經銷商」。
到這裡,整個產業鏈已經連接上了,商業模式被驗證了——農機商可以幫我們推廣農機,農資店、無人機飛手可以幫助培訓。對極飛來說,分銷商就是農機商,經銷商就是農資商和飛手。
Q3:極飛自然衍生的渠道網絡非常有趣,從更大的農業產業鏈角度來看,極飛如何賦能農業產業鏈中的傳統企業?
龔檟欽:農業產業鏈中的企業可以簡化為三大類:作物科學公司、農業技術公司、食品與供應鏈公司。作物科學公司包括拜耳、中化等,研究農藥、化肥、種子,負責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食品與供應鏈公司包括拼多多、百果園、盒馬等,把農產品變為商品,進行流通並銷售。農業技術公司負責農產品、農作物的生長管理,通過技術來幫助農業提升效率,極飛就屬於這一類。我們有一個說法是極飛幫助了農產品進行「光合作用」,通過抵抗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氣候、資本、勞動力等多方因素導致的不確定性。
農業技術公司位於另兩類公司中間,起到連接上下游的作用。比如作物科學公司想知道種子的生產效果、農藥的效果,可以通過極飛的種植管理記錄來做調研,從而優化下一代產品。比如農產品超市想采購無過量農藥的水果,可以調取極飛植保服務記錄來識別更高品質的水果供應商。可以看出,除了提升效率之外,極飛還提升了農業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相應地,在終端也會產生更高的價值回報,農民能獲得更多收入,消費者願意為此買單。
Q4:極飛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麼?會繼續深耕農業還是拓展更多行業應用?
龔檟欽:極飛選擇深耕農業,因為對於已經有七年技術和經驗積累的我們來說,再造更多其他類型的農業機器人、無人機,或者結合材料科學、結構設計優化農業機械,再或者把AI演算法嵌入農業機器,並不會太困難,但別的行業企業要進入農業是很難的,農業的行業壁壘還是很高的。
而且,在農業中AI的應用剛剛開始,未來我們可以探索更多AI和農業的融合,比如用AI來賦能優化作物模型(crop modelling),幫助識別作物生長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實現提前預警和判斷;又比如探索作物科學,用深度學習來挖掘作物性狀,再通過優化生長管理極大地提升作物產量或品質,這些都是未來的方向。
■要點回顧
1、在垂直產業生態中,AI企業大可以自建網絡,根據協同性和互補性來決定網絡中的生態夥伴。隨著佈局下沉和戰線拉長,構建網絡並不會容易,AI企業需要從挑戰中找尋機遇,用更縱深的網絡推動AI與產業持續交織。
2、AI企業能幫助傳統行業「化不確定為確定」,極大地提升給定資源條件下的生產效率,加速「光合作用」。而傳統企業應當主動與AI企業共同暢想未來,重新想像AI將為行業帶來什麼價值和機遇。
3、AI企業可以在垂直領域中探索將業務與AI以及生物、材料等諸多技術進行融合,持續深耕垂直領域。
綠大地企業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說大到不能倒?中國房企骨牌開始!
恆大投資人衝到深圳恆大總部,包圍總經理杜亮,要求還錢!原來這不是買恆大地產的住戶而是把錢存在恆大的理財投資戶,這個情況有點像1989年即將爆破的吸收高利的鴻源地下投資公司。這個像於勇明,沈長聲,劉鐵球的吸收高利,超槓桿操作,很可能在全中國上演。
最近恆大系4家公司股價跌不停,恆大剩2.52港元,恆大物業跌至3.93,恆大汽車市值一度超過7077億港元,股價掉到3.24,剩344.84億港元⋯⋯全部恆大系4家企業,加起來市值剩1208.6億港元,但相對於超過2兆港元的負債,恆大再怎麼救也沒有用。這幾天,恆大的大小股東用力賣股票,因為速度太慢,就像前年華映下市般,股價最後變成壁紙。
現在從恆大現出的第一張骨牌,接下來應該是潘石屹的SOHO中國,這兩天股價跌破2港元,然後是曾慶紅侄女的花樣年,再到孫宏斌的融創中國。當年樂視網的賈躍亭跑掉,出來接手的,一個是許家印,一個是孫宏斌,恆大的投資人上街頭,昨天融創中國的投資人也出來了。融創的股價從49.55跌到6.26,市值剩720.7億港元,而融創的債務1.103兆港元,這是第二個許家印。
花樣年股價剩下0.54港元,市值剩下31.74億,負債997.64億港元。在A股掛牌的華夏幸福,股價從64.5跌到3.64人民幣,市值剩113億人民幣,但負債3923.4億人民幣,華夏幸福上半年讓平安集團吃下32億美元的損失,接下來仍是平安沈重的負擔,平安的股價接近腰斬。
再往下看,負債2.09兆港元,市值剩1616億港元的碧桂園,負債3887億港元,市值183億港元的富力集團及負債1.59兆人民幣,市值剩下1848億人民幣的萬科集團等,也會慢慢感受到壓力。在微博上,最近有人點名25家地雷房企,被點名的還有綠地,金地,藍光,新城,寶能,恆泰⋯⋯
在房地產上升波,槓桿操作愈大,事業版圖像八爪魚般滾大,一旦房價到頂,撐大的債務,相對於不斷縮水的市值,最後一定土崩瓦解,神仙也難救⋯⋯先前,我說中國將面臨90年代的台灣病,很多人看不懂,現在從恆大系,孫宏斌的融創中國,一家接一家上演,中國房地產壓力也會接踵而至,最後會影響內需消費!
綠大地企業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zfRDqWfDI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