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唯恐百姓不飲酒」的朝代嗎?
歷史春秋網
作者:侯會
《水滸》中的好漢們幾乎頓頓不離酒,甚至有些好漢的上山動機,就是為了「成甕吃酒、大塊吃肉」!——借助電子檢索功能對《水滸全傳》中的「酒」字作一統計,在60萬言的文本中,「酒」字竟出現近2000次!
「飲食」之「飲」本可理解為飲水、飲茶,但最早則專指飲酒。《尚書》中有《酒誥》一篇,是周公警告貴族子弟不可酗酒的文告,其中「爾乃飲食醉飽」中的「飲」,便指飲酒。而自周公之後,歷代統治者對酒多抱警惕態度,都曾頒布禁酒令。究其原因,一是怕臣民酗酒作亂,有礙於社會秩序的穩定;二來釀酒需要糧食,人吃還不夠,哪有多餘的糧食釀酒?
然而從《水滸》的描述中,絲毫看不出官府對飲酒之風有所箝制,只覺得宋人飲酒成風,到了舉國若狂的地步。
小說重虛構,但也總能或多或少反映現實生活的面貌。宋代官府對釀酒飲酒的歷史上有「唯恐百姓不飲酒」的朝代嗎?態度,確乎與歷朝不同。我們知道,宋代實行募兵制,日常養著一支龐大的軍隊。軍隊要吃飯,要官餉;而兵器衣甲、屯紮訓練之費,同樣是一筆驚人的數字。這樣一筆巨款,只能由國庫支給,用稅收來填充。
跟許多朝代一樣,宋代的鹽、酒、茶屬於特殊商品,由國家壟斷經營,實行專賣,收取高額稅金,稱為「榷政」。而酒稅又是其中的大頭兒,徵收機制稱「榷酤」。宋代龐大的軍費開支,便仰仗著酒稅(「酒課」)的支撐。若趕上戰爭,酒課更成為雪中之炭。
據學者考證,北宋初年,一年的酒課收入為185萬貫,約佔國家全年貨幣收入的10%。到了慶歷年間,朝廷跟西夏大動干戈,軍費需求激增,酒課也飆升至1710萬貫,是宋初的九倍!所佔貨幣收入的比例也升至38.9%,是宋初的近四倍!以後這個比例有所降低,但據估算,兩宋期間的酒課始終維持在稅收總額的20-25%。
在宋代,各州府軍縣都設有「酒務」,專管酒的釀製、發售及繳稅等業務。據統計,在熙寧年間,北宋全境共設酒務1861個。單是開封府所轄州縣,就有酒務35個!哪怕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聚落,也都有賣官酒的酒店。
地方財政沒有別的增收手段,也把手伸向酒稅。南宋人陳亮就說:今日郡縣的油水已經搜刮殆盡,即便有能力的長官,沒錢也是枉然。只剩下酒稅可以挪用,一縣的財政,全靠它了。(「今郡縣之利括之殆盡,能者無所用其力,惟酒為可措手,而一縣之計實在焉。」自《龍川集·義烏縣減酒額記》)
好在酒務隨處皆有,稅金取用方便,不像茶、鹽,有專門的生產區域,還需長途販運。於是酒稅在負擔沉重的軍費開支之外,又成了地方政府的提款機。
其實「榷酤」初行,國家壟斷酒漿生產,未嘗沒有「禁民飲」的動機。可是官府嘗到酒課的甜頭,一味擴大酒的釀造規模,不但不再提禁酒,反而明裡暗裡引導、鼓勵酒水消費。
郡縣預先規定了難以完成的稅收額度,縣吏催繳不力,是要挨板子、受黥刑的!為了推銷美酒,商家及官府想盡辦法。例如北宋官府有一項救濟措施,即在春夏青黃不接之際,向農民發放貸款,稱「青苗錢」。一些商家盯上了農民的救命錢,特地在放青苗錢的日子,於通衢酒店擺出美酒,「命倡女(妓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引誘農民入肆買醉。農民一旦入內,到手的青苗錢往往「十費其二三矣」,更有空手而歸者。
官府則派兵帶著枷、杖等刑具到現場彈壓,號稱「設法賣酒」。這個「法」,是指刑法;而「設法」的目的,不是禁止商家過度推銷,而是監督飲者要乖乖飲酒、痛快還錢,不得鬧事。——官府自然也是要坐地分肥的。為了增加酒課收入,官商勾結,沆瀣一氣,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宋代鼓勵釀酒,還因當時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糧食進一步商品化。但利益攸關,官府漸漸對釀造規模失去了控制。全國用來釀酒的糧食,有時竟要佔到總產量的三分之一!釀酒佔用糧食過多,搞得貧苦百姓沒飯吃。
酒糟是釀酒餘下的下腳料,堆積如山,酸腐糜爛,連豬狗都不吃,只好送去肥田。就是這種東西,每當酒務早上開門,總有窮苦百姓扶老攜幼擠在門前爭買,拿回去摻和著糠秕充飢。更有買不起的,只好向人乞討。這樣的悲慘景象,被詩人寫在詩中,稱這些可憐人為「食糟民」。(歐陽修《食糟民》)——如此一比,不時還能喝上兩頓水酒的梁山好漢,境遇還不是最糟的。
宋代官府「唯恐人不飲酒」(呂祖謙《歷代制度詳談·酒禁》),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酒文化」中絕無僅有的荒唐現象。——酒文化發展到宋代,已演化為名副其實的「酒經濟」「酒財政」!
本文節選自侯會《銀字水滸傳》一書。
作者簡介:侯會,1949年3月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文學教學、科研工作,側重於白話小說研究。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紅樓夢學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以及日本,台灣地區等處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著有專著《水滸源流新證》、《中華文學五千年》、《世界文學五千年》、《元曲誦讀》、《中國神話故事精選》等。兼任北京市文藝學會古代小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編委。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飲酒 #酒文化 #水滸 #水滸傳 #釀酒 #酒 #酒糟
練氣練了三千年小說繁體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揭秘臥薪嘗膽的真相 勾踐到底有沒有這樣做過
歷史春秋網
臥薪嘗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個成語,意思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甘願忍辱負重,其背景典故就是越王勾踐滅吳的故事。勾踐滅吳是真,但「臥薪嘗膽」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呢?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勾踐的確有過「嘗膽」,但並沒有提到「臥薪」,所以就有人提出質疑,勾踐究竟有沒有這樣做過呢。要想知道其中的真相,就必須弄清楚「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的來歷是怎樣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春秋吳越爭霸,打了敗仗的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作為一個流傳千古的勵志故事,臥薪嘗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向上,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四個字告訴世人,只要胸有大志,那麼身處逆境也可成功。
然而,歷史上真有「臥薪嘗膽」這回事嗎?學者考古戰國竹簡,證實這是古人虛構,根本不存在!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卻被勾踐大敗,闔閭因此重傷。臨終之前,闔閭囑咐夫差為他報仇雪恥。
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夫差正在練兵,正在練兵備戰,就先下手為強。於是,吳越爆發「夫椒之戰」,結果越國大敗。
為了一線生機,勾踐派遣文種出使吳國,大肆賄賂吳國權臣伯嚭。最終,在伯嚭幫助下,在美女財物攻勢之下,夫差拒絕伍子胥的建議,答應越國臣服請求,放過了勾踐,但卻要勾踐入吳侍奉夫差,為夫差鞍前馬後的服務。
由於勾踐讓夫差滿意,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之後,勾踐與文種被釋放回國。勾踐回國之後,立志發憤圖強,不讓舒適生活消磨銳氣,所以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這就是臥薪嘗膽故事的前因後果。
然而,學者考古戰國竹簡,卻可以清楚的看到,臥薪嘗膽根本就不存在。
2008年,清華校友從境外拍賣,得到了2388枚戰國竹簡,隨即捐贈給了清華大學,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清華簡」。在清華簡中,有一篇叫《越公其事》的文章,就詳細敘述越王勾踐兵敗後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掉吳國的歷史。在這一篇文章中,根本就沒有臥薪嘗膽。
吳人既襲越邦,越王句踐將惎復吳。既建宗廟,修祟位,乃大薦攻,以祈民之寧......王並無好修於民,三江之渚茲民暇自相,農功得時,邦乃暇安,民乃蕃滋。至於三年,越王句踐焉始作起五政之律。
《越公其事》中,不僅沒有談到「勾踐鞍前馬後侍奉吳王夫差」,而且也沒有提到勾踐臥薪或嘗膽,只是說勾踐除了必要的建宗廟、修祟位、祈求民安等,凝聚民心、恢復正常秩序的政策之外,其他都一成不變,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三年之後,才開始實行「五政」。
其實,不僅是《越公其事》沒有記載,《左傳》、《國語》、《史記》、《吳越春秋》中都沒有臥薪嘗膽的記載。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只記載了勾踐嘗膽的故事,即「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吳越春秋》中《勾踐歸國外傳》中,只記載了「王歸國後,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蓼是一種很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困了,就用蓼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睡覺時是「目臥則攻之以蓼薪」,不讓眼睛閉著睡覺。
從這些講述吳越歷史的主要史書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臥薪嘗膽並不存在。
既然如此,臥薪嘗膽的故事又如何流傳出來的呢?
原來,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一篇《擬孫權答曹操書》,所謂擬,就是蘇軾為孫權虛構一封信給曹操。書中,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臥薪嘗膽」。到了南宋時期,文人墨客將勾踐與臥薪嘗膽聯繫了起來,由此南宋的書籍屢屢提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到了明朝,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已經廣為人知了。明末梁魚的《浣溪沙》劇本,就極力渲染勾踐苦其心志的臥薪嘗膽故事。明末作家馮夢龍在歷史小說中,也多次提及臥薪嘗膽。
可以說,臥薪嘗膽的故事,根本不是歷史上的真實事蹟,而是宋朝人虛構的一則故事罷了。
鮮為人知的是,在勾踐臥薪嘗膽之前,還有兩個人臥薪嘗膽,一個是蘇軾文章中的孫權,還有一個卻是吳王夫差!
因為夫差為報父仇,所以勵精圖治,一心打敗越國。所以,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談到吳王夫差時,說夫差「坐薪嘗膽」。即便到了明朝,勾踐臥薪嘗膽已經廣為人知了,但還有文人認為夫差臥薪嘗膽,比如明末張溥在《春秋列國論》中說,夫差為報父仇,臥薪嘗膽激勵自己。
可見,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經過古人千年渲染,勾踐臥薪嘗膽如今已經天下皆知了,讓人以為這是一個真實的勵志故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