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
自己在看一則新聞報導或理解某些對事物的觀點或看法時,經常要提醒自己,如何避免被訊息誤導,也因此養成一種獨特習慣,在腦子裡會很快建構一個「反證思維」視角,用它來對抗目前正在閱讀的新聞或大部分人所認為的【真相】,告訴自己要避免太快下結論。
簡單舉例解釋「倖存者」,就是我們會把眼前看到的成功案例,當成是走向成功的關鍵途徑,例如自己是一位經營YOUTUBE頻道的人,或許更有角色來講這樣的例子。全球新聞媒體在過去幾年都曾會不斷渲染,世界上有哪10位頂尖YOUTUBER,收入數百萬美金的例子,好笑的是連一些談話型的YOUTUBER,自己也都拿這樣的話題當標題,以吸引觀眾目光。沒錯那些人確實成功的存在著,但有更多數不盡,有才華、你我都沒聽過的YOUTUBE死在前進的沙灘上呀!
特別在美國這些廣告單價較高的國家,父母親甚至直接把小孩當成是搖錢樹,把他們送去所謂的YOUTUBE培育學校,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小孩也能搖得出錢來,這個亂象與歪風,終於在日前畫下了休止符,因為以小孩為主的那些頻道,將不再能夠出現在平台大賺廣告費了。沒了金錢及名氣的誘惑,父母親們自然沒了動力。
如果你自己曾經或曾聽聞身邊親友們,想要藉由拍影片成為「網紅」,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失敗了,失敗的不再於他們的才華,而是萬中選一的運氣。以今天能夠在YOUTUBE上成功的方程式來簡單分析,特別是料理或烘焙這樣的頻道,要一人成功簡直比登天還難,大家或許不知道拍影片最難的就是【一整個人入鏡】,因為場景拉大燈光就要足夠、場地細節就要顧慮的多,收音要清楚、如何避開環境雜音、操作前後動作連貫、鏡頭多角度….這些,都不是拍一雙手、在一個工作檯面從頭到尾以特寫就鏡頭那樣的簡單,更別說操作者的肢體、表情、長相或聲音、講話語意表達,這些難快速被修正先天條件。
這裡還是不得不談談一個料理烘焙頻道,究竟如何才能活下去的生態。一種是把料理節目當娛樂消遣,殺時間的視角來看時,我們可能會被主角的特人特質所吸引,例如半裸肌肉男在廚房中島前料理健康果汁,妳才不管他倒底往果汁機加了什麼鬼東西,連皮的香蕉都加進去也無妨,重點是帶特寫時有沒有拍到胸肌?或笑容性不性感,影片看完了,完全忘了剛看的是什麼,更逢說把那杯鬼怪蔬果汁給做出來了。
正經八百的料理節目,沒有誇張的語氣或肢體動作,再有名的廚師登場,能做出非常厲害的美食,但那觀看數字恐怕就是一攤死水,只能維持非常基本的基本盤,能有幾千人閱覽大概就是極限了,這其中還包含了年齡差距、對於使用網路平台的黏著度的問題。愈年輕的主廚自然容易形成,能將更多時間分配到網路的年輕觀眾,因此訂閱數或觀看數字自然能高出不少,但觀看與實際到廚房把那一道甜點或料理做出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而真正忙於家庭的主婦們只能分配出少少時間,精準找出自己家裡有食材、有設備的影片節目收看,因此或許是一份不錯的食譜,但礙於觀眾屬於務實型的特質,因此確實就難以與綜藝型的節目相比。
如果因為經營功了,想將名氣、人氣轉換為現金,那麼置入式行銷或是販售,自然成為唯一途徑,身處於全球廣告費最低廉的幾個國家之一的台灣,比起美國,大概需要除以5才是台灣地區的真實廣告收入,所以一位在美國的百萬收入YOUTUBER,如果將他的觀眾群換成台灣,收入就會立即縮水80%,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然而網紅去賣東西求生存,常常容易淪為被批判的目標,我無法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確實有些平台經營者,是因為自己親身使用後,偶爾推薦銷售商品,為追隨者解決一些學習、使用困擾的案例,但這只能非常的偶爾為之,畢竟自己家不是倉庫、絕不可能放得下那的多器材或物品,常態中,自己也不可能那麼經常性消費,買這些物品回家測試…..,然而一個月只推薦一個商品、收到一些回饋金能活得下去嗎?當然不行,所以這就是一個在消費者、追隨者道德觀感與商業金錢利益間無解的難題。
我確實也想當「倖存者」,但實際的現實告訴我,唉….難呀!我沒忘了看到這篇文章的忠實鐵粉們的熱情,也因為這些無數角落的力量,讓我還站在這個小小舞台上,演出自己的烘焙劇場,但是要當「倖存者」是很辛苦的,我都已經無法計算那些燈光、攝影器材拆裝、搬移N次的體驗,與製作人拍攝後,須坐在剪接電腦前,反覆取捨鏡頭、調色、給提醒字幕、配樂、調整聲音平衡的工作時數,4年多累進堆疊起來的工作時數,絕對是加倍的工作年資,我自己也是不斷不斷在錄影又錄影間,慢慢習慣與找出自己的步調,但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打從心底想得開,才能以健康心態來面對這個自創的工作,我沒有老闆告我該怎麼做最好,一切都是摸索,不好的批評我已能淡然釋懷,雖有人因為我的抱怨而討厭我,離開了這裡,但這並無妨!我們取悅不了那麼多人,離開的人快樂、留下的人依然對我有感,那才是真實舞台的一切。
置入性行銷失敗案例 在 米勒的行銷世界'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如以談話性節目包裝成置入性商品、或是做成報導式廣 ... 即使星宇航空沒資格被列為「成功的企業為何會走向失敗」之企業案例(因為其連成功的一小步都未達標過) ... <看更多>
置入性行銷失敗案例 在 [新聞] 《變形金剛4》摘下最糟置入性行銷獎-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網址:https://bit.ly/1CYSgTG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摘下最糟置入性行銷獎
2015品牌露出置入性行銷獎的贏家─以及輸家─已經出爐,而由麥可貝(Michael Bay)執
導的《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不僅摘下單片最多置入性行銷獎,還同時抱回了最糟置入
性行銷獎。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在大銀幕上露出了五十五個不同品牌,其中包括百威啤酒、可
口可樂、耐吉,以及維多利亞的秘密,因此摘下單片最多置入性行銷獎。亞軍是大衛芬
奇(David Fincher)的《控制》,但片中只塞進了四十八個品牌。但比起2011年的前作《
變形金剛3》,竟然不可思議地在大銀幕上露出了七十一個品牌,《變形金剛4:絕跡重
生》也只能相形失色。
在一部電影中擠進這麼多置入性行銷,《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會被視為置入性行銷的
失敗案例,也就不怎麼令人意外了,其中尤屬Beats膠囊喇叭獲選為年度最糟置入性行銷
。
在這場戲中,史丹利圖奇(Stanley Tucci)示範了「變形素」(Transformium)的強大威
力,這種材質讓他可以用腦中意念隨心所欲地創造出任何事物。「你喜歡音樂嗎?」史
丹利圖奇問道,而他腦袋旁盤旋的粒子頓時在他掌中化為這台Beats喇叭。「膠囊喇叭。
」他一邊說,一邊透過3D影像的魔力,將這台喇叭推向每間戲院之中。
在此之外,蘋果也摘下年度整體置入性行銷大獎,畢竟2014年美國票房排行榜上攻佔過單
週冠軍的三十五部電影之中,就有九部片曾出現過蘋果相關產品。在《美國隊長2:酷寒
戰士》與《樂高玩電影》中,都能看到蘋果產品的影子。
《樂高玩電影》也摘下了置入性行銷衝擊獎,而這點毫不出奇,畢竟本片基本上就是這間
丹麥玩具廠牌的一部巨大廣告。置入性行銷獎的主辦單位Brandchannel網站指出,在《樂
高玩電影》上映的六個月內,樂高業績足足成長了11%,帶進逾二十億美金。
表彰「逆向置入性行銷」的阿甘正傳獎─取自發源於《阿甘正傳》而在現實中大獲成功的
餐飲品牌布巴甘蝦業公司(Bubba Gump Shrimp Company)─則頒給了《五星主廚快餐車
》。片中這台虛構的快餐車,在現實中也成立了一間位於洛杉磯的快閃餐廳(Pop-up
Restaurant),專門供應片中索價九美金的招牌古巴三明治,據傳不久之後將成立正式店
面。
(原文翻譯自Yahoo!英國電影/翻譯:酒吞童子)
------------------------------------------------------------------------------
參考外電:Yahoo英國電影原文
Transformers 4 Wins 'Worst Product Placement' Award
https://yhoo.it/1BDqwzE
以下補充Brandcameo網站今年評選其他有趣的獎項:
.最佳奧斯卡提名電影品牌置入:「愛的萬物論」的汰漬(Tide)洗衣精
.最佳非英語片品牌置入:印度片「2 States」的Sunsilk洗髮精
.最佳輔助角色品牌置入:「獨家腥聞」的紅色Dodge車
.最佳電影以外品牌置入贊助:「哥吉拉2014」的士力架巧克力
.最佳著作改編電影品牌置入:「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的戶外活動用品品牌REI
.最佳片名即有品牌置入:法國片「時尚大師聖羅蘭」
.最不被注意的品牌置入:變形金剛4的盤古大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93.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27553793.A.C5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