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在羅妹號事件之後、美軍與斯卡羅交戰前,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看到了什麼?
以下內容節錄自由李仙得本人撰寫的《臺灣紀行》:
此時(羅妹號事件發生後),伯洛德艦長指揮的英國皇家海軍輪船科摩輪號剛好停泊在打狗。他一得知這樁屠殺案情報,就立刻決定把船開往南邊的海岸;如果可能的話,要贖回那些還存活的船員。
3 月 25 日早上,科摩輪號從打狗出發,船上還有英國代理領事賈祿及打狗的萬巴德醫師等志願加入者。科摩輪號先在瑯嶠下錨,派人寄送一封懷柔的信息給土著,希望贖回存活者。
他們也費了好大的功夫、並承諾優厚的報酬,才說服一個懂土著方言的漢人來做通譯。下午四時許,科摩輪號在臺灣最南端的海灣下錨,看見沙灘上有逃生艇的殘骸。那群不幸的船員就是在此登陸的。
由於他們希望信差有多一點時間向土著報告,不要讓土著嚇到,所以整個下午都沒有人登陸。26 日早上九點,救生艇、小艇、快艇奉命準備。救生艇上有伯洛德艦長、賈祿領事及當地通譯;小艇上有馬西雅斯上尉和外科醫師路卡斯;快艇上有萊德上尉和萬巴德醫師。
前兩艘先划到羅發號逃生者登陸的沙灘,第三艘則停在離沙灘約 30 碼處,奉命進行戒備,提防可能的攻擊舉動。
局面看來平靜,除了離沙灘 300 碼的小丘之外,見不到一個土著。沙灘的另一邊出現幾隻沒人看管的水牛。馬西雅斯上尉率先跳上沙灘,伯洛德艦長隨後跟上。此時叢林有兩處傳來尖銳槍響,離他們不到20 碼,但因沙灘地形起伏,槍火並未傷及救生艇和小艇。
從敵人的滑膛槍所冒出的火煙,只能估計他們所在位置,但因他們藏在濃密叢林中,無從判斷確實地點。由於敵暗我明,勝敗立見,伯洛德艦長明智地決定不拿部屬的生命冒險,不要進入叢林追擊看不見的敵人。他命令救生艇和小艇撤退,由快艇進行掩護;快艇不斷發出槍火,傳回土著淒慘的叫聲。
然而,土著快速向兩艘艇船發射子彈與箭矢,擊中幾處;其中一粒子彈從救生艇的兩側穿過,離伯洛德艦長和賈祿先生椅座只差幾英寸。同一條艇上,一名海軍士兵準備射擊時,被打到槍托。
從現況看來,「羅妹號」船員顯然已經罹難,此時除了對謀殺他們的土著施加懲罰外,已別無他法。
回到科摩輪號之後,他們立刻朝冒出灌木叢林的土著發動砲擊。果然,一大群土著逃離原來躲藏地方,匆忙爬上後頭的山丘。前面那兩處開槍地點,應該藏了不少於五十個土著;我相信整個海灣都佈署著其他土著,水牛只不過是誘引船員上岸的餌罷了。
我一聽到此事,立刻搭乘費米日艦長指揮的美國輪船亞士休洛號前往臺灣,以便調查案情。
(🤓所以和《斯卡羅》劇中不同的是,李仙得前往臺灣前就知道羅妹號船員們已經罹難。)
我拜會島上的民政及軍事當局(臺灣道台和臺灣鎮總兵),但他們婉拒美國海軍協助懲處土著,不過,卻承諾已經著手,準備立即加以嚴懲(1867 年 4 月19 日)。
同時,我決定實地訪查案發地點,一來確定中國官方是否信守承諾,二來蒐集必要的情報,以便日後美國亞洲艦隊司令判斷中國官方沒有懲罰行動,決定親自報復土著之際,可以派上用場。
因此,在閱歷豐富,並從1854 年起即多次參與中方事務的費米日艦長陪伴下,我花了十天,勘察車城和南灣四周;轉回廈門後,我們深切相信,唯有依賴強大武力為後盾,謹慎地和這些原住民進行協商,才能改變他們對待外國人的方式。
我們認為,鄉間遼闊,難以深入;如果未能取得住居西海岸的漢人和混生的協助,外國勢力絕不可能單以武力逼迫原住民就範。他們供應原住民所有的彈藥及軍需品,以及其他大量的補給。這兩大族群因互利而結合;如果西海岸居民在中國政府的壓力下──官方可從海路襲擊他們沿岸所有據點──能夠出面勸告原住民停止對外人的暴行,那麼,這大片充滿敵意的海岸才可能出現和平與秩序。
因此,假若外國勢力沒有得到西岸住民協助之前,就企圖降服原住民,他們不僅注定失敗,而且會遭受嚴重挫折。基於這些考慮,我請求(美國駐紮亞洲)艦隊司令共同執行上述計畫;費米日艦長也贊成我的想法。
不過,司令沒有接受我的建議。同年 6 月初,他決定親自率領艦隊前往原住民地域,執行中國政府未能做到的懲兇工作。
(😬也就是之後發生的「福爾摩沙遠征」……)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羅妹號事件 #瑯嶠 #瑯嶠十八社 #福爾摩沙遠征 #李仙得 #臺灣紀行 #美軍 #排灣族 #原住民
📖歡迎閱讀由 前衛出版社《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更認識這段歷史吧!
網站文章這邊請:https://bit.ly/2Yq0UOf
羅發號事件地點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文字並不意味封閉、無知,瑯嶠地區最強大的族群「斯卡羅」】
中研院郭素秋副研究員開宗明義地點出「歷史書寫」的特權。「原住民沒有文字,文字是殖民政權或現代政府介入後,把原有的族語文字化。」但沒有文字並不意味封閉、無知。
許多人對部落的想像,是原始、邊緣且落後未開化,然而從「南岬之盟」等歷史事件就能看到,原住民擁有極高的適應力與政治手腕。
而他們能伺機觀察外國船隻、運用地利突襲美軍艦隊,顯然對外來文化、武裝都不陌生……..
---
► 關鍵付費會員,無廣告服務半價只到8月31日:https://bit.ly/3fKivGr
#螺絲 #螺絲王國 #台灣 #韓國 #三星科技
#斯卡羅 #羅妹號事件 #羅發號事件 #瑯嶠原住民 #舶來品 研之有物
羅發號事件地點 在 漂浪島嶼--munc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斯卡羅地理歷史對照
昨夜,斯卡羅一播兩集,大時代下的台灣族群史細膩湧現,一如陳耀昌醫師的台灣史三花系列(傀儡花、獅頭花、苦楝花)風格,看見時代下族群、人物求生的意志。
斯卡羅以美國羅發號事件為本,開啟恆春半島土地上原、閩、客、平埔、流民、清、美的錯綜複雜關係。
其中對觀看者較陌生,應該就是地名與歷史,所以對照簡述一番。
影片一開始部落祭祀地點,面對的是大尖山,下方靠海就是社頂地區,海岸就是羅發號擱淺地點,龜仔甪社的勢力範圍。
但是這裡放上車城小尖山照片,小尖山又名斗笠山,在當時具有地標意義,因為南下過山進入就是「番界」,原住民的土地,所有故事都在小尖山之後的土地發生。
所以劇中地名及歷史,對照如下。
斯卡羅:斯卡羅並非單一地名,而是指由卑南族知本社遷徙到恆春半島,建立瑯嶠下十八番社的領導階級,和當地排灣族關係並非統治,而是領導。(斯卡羅意思是坐轎的人)
龜仔甪社:排灣族部落,勢力範圍在現今社頂一地,過去許多船隻擱淺在南灣海域,視為外族入侵出草,除羅發號事件外,還有八寶(荷蘭)公主事件。
柴城:今日車城(台語讀音柴),過去都為紅柴林(台灣樹蘭),閩南人進入瑯嶠,向原住民租地開墾的根據地,曾經以柴圍城,故稱柴城。
社寮:今日車城射寮村,進入瑯嶠地區,恆春平原海運的入口,平埔馬卡道人、漢人混居,租地成為商貿運輸地。但是也是重要戰略港灣,清代福康安討伐林爽文事件從射寮登陸,牡丹社事件日軍登陸地點也是射寮。
保力:現今車城保力村,六堆客家族群南遷,進入瑯嶠的番大租墾地,鄰近山地取水不易,並且緊鄰番社,所以一直想獲得統領埔,擴大耕地與居住地。
統領埔:現今車城統埔村,其實是漢人最早進入瑯嶠的地區,1664年鄭成功時期就已經派兵屯墾,於是命名統領埔(平原),但是後來撤走,18世紀清朝統治,視瑯嶠為化外之地,放棄統治。統領埔地點位於柴城、社寮、保力三地之間,所以大家都想要。
府城:台南是清代清朝臺灣府的府城,台灣統治中心,安平是外國洋行、領事館集中處。
幾個地點說明,希望有助觀看影集!
羅發號事件地點 在 羅發號事件影響 :: 台灣觀光指南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次比十六世紀荷蘭、西班牙所帶來的影響更加深遠──一八六七年的「羅發號事件」與「南岬之盟」、一八七一年的「八瑤灣琉球人事件」、一八七四年「牡丹社事件」,還 ... ... <看更多>
羅發號事件地點 在 台灣在地文化-羅妹號事件(上) (石川錄製)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867年3月(同治六年),美國商船 羅發號 (Rover,又譯羅妹號)自中國廣東汕頭開往遼寧牛莊,途經臺灣海峽時,遭風浪漂流至屏東七星岩觸礁沉沒, ... ... <看更多>
羅發號事件地點 在 黑貓老師- 【說書模式】 上次提到了《牡丹社事件》的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其中有一艘叫作羅發號(Rover)的美國船,有天開著開著,就觸礁了。 船長與船員們,九死一生漂流到台灣,地點一樣是屏東。 正當這群美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