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個小山丘開始征服世界,羅馬如何用「公民計畫」打造強大帝國?】#精選書摘
畢爾德的「公民計畫」,其中秘訣是羅馬人從一開始在擴張過程中,便讓戰敗者分享羅馬公民權。這創造出古代世界少有的「雙重公民權」:一個人可同時享有羅馬的以及自己社區的公民權。
被征服族群或社區加入,逐漸認同羅馬,最後一起成為生命共同體,而「羅馬化」的基礎,鞏固了統治。「公民計畫」點出羅馬何以從盤據七個小山丘的城鎮開始,最後發展成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SPQR #羅馬人 #社區 #公民計畫 #帝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dified video from DVD)羅馬(義大利語:Roma)是義大利首都及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
羅馬史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拜登於專訪表示,台灣跟南韓、日本、北約等盟邦並列,並暗示美國自認台灣適用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 「針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應被視為是對全體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
這樣的發言有重大含義:
1.台灣是美國最核心利益
2.打台灣不只美國打你,美國還要叫盟國幫忙圍毆你。
3.台灣的情勢有一定危機,有人很想打逼得美國說重話。
而拜登和前兩天美國白宮國安顧問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的發言完全呼應,顯然不是下級越權亂講,而是這就是美國的底線!
國安顧問這樣說:「我們對盟友和夥伴的承諾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一向如此。我們對台灣和以色列的承諾一如既往的堅定。」
原文用到了一個單字「sacrosanct」(Sullivan responded by stressing that U.S. commitments to its allies and partners are "sacrosanct and always have been.”)
這個詞詞源來自拉丁文,表示神廟或祝聖過的人事物 「神聖不可侵犯」 的特性。如果讀過羅馬史,就知道羅馬共和國早期的 《神聖法( lex sacrata)》就規定護民官有sacrosanctity,不可被傷害,傷害護民官就等於污辱神明,會受到法律與宗教層面雙重制裁。後來在羅馬帝國時期,則只有皇帝( imperator )等少數人具有此特權。
這個詞傳承到英文中,幾乎完全維持原意。我們知道美國是信神的國家,也有人譬喻做現代的羅馬帝國,這隱喻是美國會把台灣關係當作玩真的在捍衛,絕對不要小看美國的決心。
附註題外話,中國很喜歡說,「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問題共產黨是無神論,所以是哪個神哪個聖?
此外,關於有些人糾結在上篇的「假若沒有中國國民黨」一文中的 「台灣會是美國第二或第三大州」 這幾個字。首先,排名是指人口不是面積,你有聽過台灣六都裡面高雄面積最大,所以高雄是第一大城嗎?美國的選舉人票,或是眾議員席次,是和人口相關,人口才會決定州的政治影響力。糾結這點根本缺乏常識。台灣目前人口超越美國第三大州,僅遜於加州與德州,若以上篇文的假想前提,美國本就是移民國家,對中國難民的吸引力可能更大,可能會有更多人口,且若無國民黨那時清鄉亂殺一代台灣菁英,台灣的發展與文化資產會多令人期待!
當然,「假若」這件事,已無法乘著時光機更改過去,我們能做的是把握台灣未來的命運。
站哪邊比較可能有發展機會?若不信我的,那也很簡單,中國高官富豪的孩子大多都送哪國唸書拿身份?「反美是工作,留美是生活」這可是連中國老百姓都會拿來酸的。
不言自明!
截圖來自ABC News專訪。
羅馬史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歷史是一條長河,這種形容,代表歷史有上中下游,有固定的流向,後浪推動著前浪,不久後自己也變成前浪。中國有一條長河、日本也有、羅馬也有,如果我們要了解歷史,當然得溯本逐源、從頭開始,一路曳舟而下。
.
這是學校教妳的歷史,也許是讓妳遠離歷史的原因:每個國家的長河悠久漫長,要怎麼把這麼長的距離積累,塞進妳已經被生活折磨的疲累小腦子裡呢?如今在網路上發個文,很容易就被人冠上「你得有國際觀」的臭名,問題是,誰有那麼多時間培養國際觀呢?那可等同於要熟悉多個國家的歷史、還得有地緣政治的概念、理解這塊廣域土地上的共通價值觀才行。除非你是被戰爭耽誤的歷史宅楊威利,否則培養國際觀似乎只能靠多多出國來土法煉鋼。
.
出國旅遊也只能培養薄薄一層的國際觀,而到底什麼是國際觀呢?如何有系統地培養呢?感謝臺灣商務,他們將長河串連在一起了:由日本歷史書籍大腕「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歷史的轉換期》全 11 冊,已由臺灣商務在台開始發行。簡單說,《歷史的轉換期》不教妳夏商周春秋戰國到明清,它告訴妳世界歷史的 11 個「轉變時刻」,在這關鍵的 11 個年頭,世界不同國家都出現了類似、甚至相同的奇妙轉變。
.
這不是順著歷史長河而下婉婉介紹的歷史書,這是站在天空,向世界各國的歷史淵源揮出一記橫刀,告訴你西元前 220 年的羅馬帝國,與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如何在他們不知道彼此存在的情況下,距離 8 千公里的兩個文化,都在試圖建立一個能長治久安的帝國管理體系。
.
合久必分,《歷史的轉換期》第二冊,是介紹西元 378 年:這時統一的大帝國羅馬已經面臨崩壞,而維持長久統一狀態的漢帝國也已消亡,是什麼讓地球上兩個巨大的帝國同樣步向黃昏?《歷史的轉換期》站在歷史的轉捩點,告訴你這場異變前的許多微小徵兆,與長時間默默積累的變質與劣化。你也許不會因為《300壯士》而愛上希臘羅馬史(但我是),可是你能從《歷史的轉換期》的第一二冊,見到羅馬的日出與日落,至少能讓你理解羅馬歷史上的偉大光榮與悲哀。
.
當然,你能同時在書中讀到,中國在面對這些變化時的相同相異發展,為什麼中國能夠長時間維持政治上的統一?難道只是秦始皇的「治亂世用重刑」?對羅馬與秦這樣幅員廣大的帝國來說,他們又該如何處理邊疆地區的動亂?羅馬帝國如何處理伊比利半島的原住民反叛?《歷史的轉換期》都收集了大量的史料,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給你聽——你不需要是歷史系科班也看得懂。
.
現在《歷史的轉換期》第一冊《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以及第二冊《崩解的古代帝國秩序》都已經上市,後續九本將會陸續出版。《歷史的轉換期》以歷史重點時刻作為基準介紹,除非你同時深諳東西方歷史,否則沒辦法做出像《歷史的轉換期》這麼紮實的比較與論述,推薦給各位~
.
☆你可以在這裡買到這本書:
博客來:
https://bit.ly/36N983P
https://bit.ly/3xVBQLK
三民:
https://bit.ly/3xW82im
https://bit.ly/3rkZZJj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bit.ly/2UZhRx4
https://bit.ly/3xREh1T
momo:
https://bit.ly/36N9qrr
https://bit.ly/3hPbhSN
誠品:
https://bit.ly/3x1Ucd3
https://bit.ly/3xWbB83
讀墨:
https://bit.ly/3hQGZPJ
https://bit.ly/3y5zeeF
.
☆感謝臺灣商務贈書,請按照以下這三個步驟操作,我將會從完成步驟的朋友中,抽出2位朋友送你第一冊《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
.
1.在【龍貓大王通信】粉絲頁按讚
2.分享本則活動貼文至您的動態時報(權限設為公開)
3.在本則活動按讚並留言回答:「我最想了解歷史上哪一年發生的事?」
.
活動從現在到7/22(四)20:00為止,之後我將會抽出2位幸運的朋友!
羅馬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odified video from DVD)羅馬(義大利語:Roma)是義大利首都及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羅馬主教即天主教會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現有的考古發掘顯示公元前12-10世紀,拉丁姆平原和遍布的低矮丘陵上有一些印歐人的定居點,他們是從陸路還是海路過來的尚有爭議,傳統上稱他們為拉丁人和薩賓人,「拉丁」一詞或許和平地有關,「薩賓」一詞或許和高地有關。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和李維的《羅馬史》中稱羅馬人的世系可追溯至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約公元前12世紀(一說公元前1184年)特洛伊被希臘人用木馬計破城後,國王普里阿摩斯的侄子埃涅阿斯流亡至亞平寧半島中部的拉丁姆(Latium)地區,娶拉丁王的女兒拉維尼婭(Lavinia)為妻。並建立了一座城市,以其妻之名將此城命名為「拉維尼」(Lavinium)。拉維尼「城」只使用了30年就因人口過分膨脹而廢棄,人們將其放棄,建立新城阿爾巴隆迦(Alba Lunga)。後來羅馬的建立者羅慕路斯和瑞摩斯就是阿爾巴隆迦王族的後裔。
羅馬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介紹
訪問作者:王健安
內容簡介:
聖彼得大教堂‧方尖碑‧美景庭‧波波洛廣場
看歷代教宗與建築師如何合力打造全新的羅馬,
在世紀之交,轟動全歐洲,迎接全新城市景觀!
☆以近百幅精緻版畫,忠實呈現16-18世紀羅馬人對未來的願景,展現羅馬精神!
☆一本道地羅馬控才能寫出來的羅馬史,融合歷史、藝術、宗教、建築、社會等面向的跨領域著作!
16世紀,教宗面臨法國及哈布斯堡兩大政治強權威脅,「羅馬城」成為教廷回應俗世挑戰、重建威望的媒介!
曾經強盛的羅馬帝國滅亡後,水道廢棄,東西部嚴重發展失衡,改善基礎建設迫在眉睫。本書從16世紀教宗西斯圖斯五世下令搬遷梵蒂岡的方尖碑開場,介紹當時政教合一的羅馬統治者如何透過各種建設,打造實用性與神聖性兼具的城市,奠定現代化的基礎,讓羅馬在17、18世紀歐洲的「大旅遊」(Grand Tour)風潮中,成為不折不扣的「世界劇場」,風靡世界。
作者簡介: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羅馬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新版)突尼西亞之迦太基Carthage毗鄰突尼斯灣,建於西元前9世紀。自西元6世紀起,迦太基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貿易帝國,也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文明。現今所見遺址多是羅馬人重建,是當時僅次於羅馬城的第二大城。
遺產現狀:政府正籌畫把整個迦太基古城建成一個“國家考古公園”,以保存這一偉大的古跡。西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比羅馬城早61年。曾是地中海上強盛的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是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的中心。其中著名的安東尼浴池,是西元2世紀羅馬皇帝安東尼時期建成,古城內有一座基督教堂遺址,是突尼斯境內最早的基督教堂。挖掘出來的腓尼基時代的遺物,大多是墳墓、石棺和墓葬品。太基古城遺址,位於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迦太基古城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據羅馬史詩《伊利亞特》描述:為躲避兄弟的仇視,腓尼基的狄多女王逃離了泰爾王國,來此領導著這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從遠處,能眺望這座崛起的城市,泰爾人的領地,它就是始建於西元前8世紀的迦太基。 迦太基人精於航海。迦太基古城近來發現了兩個迦太基時期的軍港,其中的一個有大船塢,能容納200多艘船隻。迦太基古城最古老部分位於緊靠海岸的比爾薩山下,是迦太基城的中心。比爾薩山最南部為迦太基生殖女神塔甩特的聖殿。最南端是和薩山拉姆堡商港。此爾薩山上曾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城牆長達34公里,高13米、寬8米,每隔60米就設一座瞭望塔。通過發掘,除宮殿、住宅等建築依稀可辨之外,還發現了一批石棺和隨葬品以及拜占庭時代的宮殿遺址。迦太基古城羅馬時代的遺跡殘存較多。羅馬人在比爾薩山上建有大神廟,露天柱廊上則保存有羅馬在迎太基最傑出的勝利神和豐收神的雕像。著名的公共浴場則是在西元145-162年間羅馬裡帝安東尼時期建成的,是古羅馬的第四大浴場。從基部殘存的柱石、斷牆、拱門可隱約看出兩邊對稱排列的一間間浴室,浴室有更衣室、冷水室、溫水室、蒸汽浴室、按摩室、健身房等。浴場用水則從遠處的山泉通過60公里長的引水渡槽引來。渡槽高6-20米,至今仍遺存數段渡槽和支架。住宅區也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飾有人像、獅頭、馬身等。在數處庭院的地面上,有2000多年前用各種顏色小石塊拼成的鑲嵌畫,殘存部分的色澤依然絢麗華美。畫面的內容有馬、少年捕鴨、生動的鹿等,這些都顯示了羅馬時期迎太基鑲嵌畫的成就。 羅馬時期修建的迦太基古城同其他羅馬城市一樣,有圓形劇場和橢圓競技場。劇場分成3個部分,各用柵欄隔開,樂隊席後都有5個人臺階,舞臺前面都著幾個壁龕。後牆有3個門,舞臺兩側的門直通場外的柱廊。舞臺對面是平圓形石看臺,共21級。橢圓形競技場也相當大,可容納5萬多觀眾。迦太基被毀後,這裡成為採石場,建築材料被移作他用,只留下了建築遺趾。
杜拜國際機場Duba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主要機場,可起降目前所有的機型。許多來往於亞洲、歐洲及非洲間的飛機中停於此作中途站。機場內擁有眾多的商店,因此成了在阿聯購物免稅商品的主要場所。
羅馬史 在 教你快速讀懂長達一二 年的羅馬帝國興衰史|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