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是目前全德國唯一一個在3月8日 #婦女節 放假的聯邦州。住在柏林的 #王芷華 發現,東德地區主要慶祝婦女節,並不特別慶祝 #母親節;而西德則是到了兩德統一後甚至70年代才更關注婦女節。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差異呢?
1917年3月8日,聖彼得堡女工進行罷工,後來演變成整座城市的工人總罷工,爆發 #二月革命,導致俄皇退位。俄國臨時政府宣布將賦予 #婦女投票權。而女性權益的爭取運動,則可以追溯到1910年,德國社會主義者Clara Zetkin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第二屆社會主義婦女大會中提議的 #國際婦女節。隔年,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有超過100萬人上街爭取女性權益,接踵而來的紐約發生紡織廠火災,奪走了140條女工的性命。要求工作場所與女性處境改善的聲浪越來越大,而3月8日婦女節,正是紀念這一段歷史。
德國的母親節則是1922年左右,由德國花店零售協會「引進」美國於1913年開始正式紀念的母親節,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辦「感恩母親」(Ehret die Mutter)活動。這兩個節日訂定後,德國社會經歷了納粹的種族主義、東西德雙邊的社會主義以及資本主義,逐漸演變,各自背負著「宣傳某種價值」的任務⋯⋯
繼續閱讀:https://bit.ly/2OMq19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
美國婦女投票權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際婦女節的由來🌹
20世紀初的歐美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產業如紡織業增加大量的女工。
她們長期處在非常惡劣的工作環境😖、領著低廉的工資💸及每天超時的工作⏱,
種種因素導致她們走上街頭,抗議和罷工活動遍地開花…💥
這些抗議和罷工剛開始並沒有受到注目,
直到1908年,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為自身權益發聲,
提出「麵包和玫瑰」的口號,麵包象徵經濟保障🍞,而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品質。🌹
同年,美國社會黨將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作為國內的婦女節。
慢慢的,德國🇩🇪、丹麥🇩🇰、俄國🇷🇺等地的勞工意識也逐漸抬頭,女權也逐漸受到重視。
為什麼婦女節定在3月8日呢?
德國女權先鋒蔡特金於1910年提倡國際婦女節時,其實沒有提出特定日子,
直到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軍事失利,政局不穩,女性發起罷工,要求「麵包與和平」。
就在沙皇遜位之後,新政府賦予了女性投票權。
她們發起示威的日子,正是3月8日,因此人們開始把國際婦女節定於3月8日🌟。
國際婦女節可以放假?
3/8在很多國家其實是國定假日喔!包括俄羅斯、烏克蘭、越南、尼泊爾等27國。
其中馬達加斯加🇲🇬、馬其頓🇲🇰都只有女性可以在這天放假呢!😆👏🏻
美國婦女投票權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時女性身穿褲子上街是會被騷擾的】#婦女節快樂
性騷擾事件發生時,有時候受害者會反過頭來被檢討:你就不應該穿這麼短的裙子、這麼露...然而你知道嗎,更奇妙的是,在19世紀時女性穿褲子走在路上是可能會受到調侃與騷擾的,因為那個時候,世界尚未準備好迎接女性穿長褲這件事。
以下文字節錄自商周出版《立體剪裁全書》一書
早期褲裝經過數世紀的演變,並歷經許多務實的變化後,才成為今日被我們認定是合身褲裝的模樣。這些褲裝的基本剪裁和比方當代設計師品牌牛仔褲的版型細節與技巧,兩者之間的差別極為懸殊。
如今,褲裝已是女性衣櫃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然而從歷史脈絡來看,它們的存在其實是相當新近的事。我們所知的現代褲裝直到十九世紀初期方才普及。在此之前,西方文化中衣冠楚楚的男性會穿著及膝長度的古尼可絲褲(knee breeches),搭配可包覆腿部其餘部位的長襪。
古尼可絲褲最初交棒給潘達倫褲(pantaloons)的時間大約是在一七九二年。後者是用淺色布或棉布製成,長度及踝,運用斜紋剪裁達成合身效果。褲裝是從水手的機能性服裝演變而來,最初是海邊活動時的衣著,後來慢慢取代潘達倫褲,成為一八二〇年代中期的日常便服。
在美國,全長長褲要等到一八一〇年左右才走入時尚圈。到了一八五〇年,利惠公司(Levi Strauss)生產出第一批牛仔布(denim)。這種結實耐磨的棉布是由藍色經紗與白色緯紗交織而成,也是當今牛仔褲(jeans)這種幾乎可說是國際通用「制服」的根源。
受到社會習俗與傳統文化束縛使然,女性穿著長褲這件事花費更長的時間才逐漸為眾人所接受。美國女子亞美莉亞‧堅克思‧布魯莫(Amelia Jenks Bloomer)是積極推動女性長褲的革新者之一。具叛逆性格的她不僅努力爭取婦女投票權,也為捍衛女權而四處奔走。她在一八五〇年代設計出燈籠褲(bloomers)這種寬鬆的褲子,可穿在及膝長度的裙子底下。她和她的跟隨者飽受調侃與騷擾,顯然這世界尚未準備好迎接女性穿長褲這件事。
儘管如此,長褲開始逐漸成為工作場合的正式穿著。有報導指出,一八四〇年代在英國礦場工作的女子身穿長褲。此外,在美國西部牧場工作的女性對於長褲實用性的需求遠高過她們對於外表時髦漂亮的關切。
德裔美國演員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於一九三二年穿著長褲走在慕尼黑街頭時,仍需要有人護衛陪同。然而等到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堅持在她演出的電影場景中著褲裝時,至此大勢已定,再也無法回頭了。在一九四〇年代,男人離家,投入二次世界大戰,女人則開始穿起長褲,接替男人原本在工廠與生產線的職務。此時無論是金錢或物資都短缺吃緊,留在後方的妻子便穿上丈夫的衣服,靠著自己的力量節省損耗。
到了一九五〇年代,從事園藝工作和前往海濱活動時,女性穿著長褲已是可被接受的事。到了一九六〇年代,無論什麼場合,社會大眾都能完全接受女性選擇以褲裝亮相。
在一九八〇年代,追逐設計師品牌牛仔褲的風潮使長褲的合身度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因為消費者不斷追求最新款式與不同的合身度,只要版型曲線有了最小量的遞增變化,就能造成銷量的顯著起落。
#BeautiMode #服裝歷史 #女性權益 #這個世界準備好什麼
美國婦女投票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