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新聞台] 預覽未來豪華移動體驗新格局 Audi grandsphere concept全球亮相
#小編:注入頭等艙Lounge設計概念,Audi以全新維度展演未來豪華智能車艙
Audi grandsphere概念車同樣基於Level 4自動駕駛設定下研發而成,亦即未來行駛於特定道路或交通情況下,駕駛功能可交由汽車自動駕駛;別於傳統設計,設計團隊將私人飛機頭等艙的概念注入Audi grandsphere concept車室設計當中,車內取消B柱結構,採用對開式車門設計搭配大量開放式透明玻璃陳列,讓車室搖身變成移動式豪華Lounge,進入車內即可串連你的數位生活,在個人專屬空間享受豪華舒適的移動體驗。
當啟動自動駕駛模式時,方向盤與踏板皆將進行隱藏,當座椅不再受駕駛及控制元件所限制時,車艙舒適區域更趨彈性,重心區域也轉移至前方座域,車室採2+2 配置,由獨立雙前座搭配雙人座長椅設計組成。Audi grandsphere概念車詮釋未來豪華舒適享受新境界,座椅不僅採人體工學設計,在調整角度上更進階,於自動駕駛模式啟動下,最大可將椅背傾斜至60度、頭枕亦可向前彎曲15度,進入「Relax 放鬆模式」,而雙前座中央設有專屬迷你吧台,於移動過程中盡情享受如頭等艙般的舒適體驗。
另車室採自然色、簡約設計風格,車室周圍及座椅採用環境友善質材打造而成;車內沒有任何實體螢幕,駕駛與乘員所需的資訊將根據手動、自動駕駛模式,自行調整以高解析度完整投影於車室前方的木質弧形區域,同時投影下方設有Sensor bar 感應快捷區,可快速切換至音樂、導航功能。而此次設計團隊更特別導入創新「非接觸感應模式」,當啟動自動駕駛時,乘員無需變換座姿或傾身,可舒適地透過eye tracking眼球追蹤、gesture control 手勢控制與聲控等方式,感應器將會自行偵測啟動或操作對應功能,同時更具學習模式,可根據個人喜好和常用選單進行調整,至進一步提出個人化建議。
Audi grandsphere concept 車長達5.35公尺、軸距達3.19公尺,為豪華轎跑設定下進行發展,設計團隊注入Audi DNA與純電車的設計比例,賦予其創新扁平六邊形的車頭設計,肌肉感的車身曲線,使整體車型流露更運動化的美感。而數位化Digital LED頭燈與尾燈造型發想則源自四環Logo 下半圓形的曲線,聚焦成類瞳孔的造型,可根據交通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並可適時投射出安全信號。
Audi grandsphere concept完美詮釋四環電動化、數位化與自動駕駛三大科技,預演未來豪華轎跑的發展面貌,其採用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PPE)電動平台,搭載e-quattro四輪傳動科技,能輸出達530kW與960Nm扭力。在電池效能部分,搭載800V電能系統,最高可支援270kW的充電功率,充電10分鐘可行駛超過300公里,如以120kW充電功率進行快速充電,5 ~ 80% 於25分鐘內可充電完成;在續航力表現上,Audi grandsphere非常適合長距離行駛,取決於所選的駕駛模式與功率輸出,最多可達超過750公里,同時透過自動駕駛功能,車輛可判讀使用者訊息資訊,自動行駛接送乘客至目的地,且獨立完成停車與充電等功能。
在數位化軟體服務面向,Audi grandsphere concept 擁有識別身分的創新功能,藉由自動偵測駕駛與乘客的位置,進行一系列舒適的個人化設定調整。同時可預先串連乘員上車前正在使用的資訊服務,如乘員在平板電腦上觀看中的影片可自動投影於Audi grandsphere concept上播放。未來Audi 也計畫開發專屬客製化的資訊娛樂體驗,讓車輛化身為體驗平台,舉辦專屬限定音樂會、體育賽事等,結合更多串流服務,與車內乘員及車外同好們,享受創新移動體驗。
Audi 於IAA前夕發表「Vorsprung 2030」全球新戰略,產品全面電動化發展、車主用戶數位軟體服務及未來自動駕駛體驗研發,為主要三大發展方向,而雙門敞蓬跑車Audi skysphere、四門轎跑Audi grandsphere以及未來將揭曉的Audi urbansphere,三款系列概念車更逐步具體展現未來汽車體驗的可能性與設計樣貌。當自動駕駛日趨成熟時,未來車輛不再只是單純A到B點的移動工具,過程中全車乘員所享受的車輛體驗將是未來豪華移動的發展重心。
#Audi #grandsphere #concept #skysphere #urbansphere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美瞳線邊間好 在 喬喬姊姊v.s小松弟。親子旅遊/美食/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晚上在整理前兩週出遊的照片,發現這幾張RT爸拍到我在化妝喬喬姊姊在旁邊也在塗口紅的照片,而且塗的整個嘴角都是,太可愛了!!!
每次我在化妝她都會湊過來,「馬麻這個是做什麼的?」「我可以塗口紅嗎?」「你以後可以教我化妝嗎?」(爸爸開始擔心中..... )
其實媽媽自從生小松後,因為他異膚怕接觸,我的化妝品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疫情爆發前不久才去添購,結果都關在家根本用不到😅
但我這段時間上網上了新秘 新秘 Vivian Hou VIVIAN老師的線上影音課程,覺得挺不錯的, 從了解自己的膚質、基礎保養到進階彩妝,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講解超仔細,這次出遊久違的化妝感覺自己好像更美了耶🤣🤣🤣
VIVIAN老師是專業的彩妝師,有做新秘、霧眉、美瞳線、彩妝教學等,在台北新竹桃園也有開實體課程,人很美很親切,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她唷!!
美瞳線邊間好 在 護士Vi媽三小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眼睛健康從小開始》
#文末驗眼預約連結
幼兒期係視力發展的黃金期
及早發現問題可以針對矯正
因為度數會隨着年歲而增加
健康院安排小朋友四歲可以有免費嘅眼科檢查
但只係一個簡單嘅檢查
我想同小朋友定期做眼睛檢查
我帶左大火同二火去Mokurou X Visual Plus
在馬鞍山中心新開設專為學童服務的學童近視控制中心
視光師會幫小朋友作 #全面的眼睛檢查
了解小朋友的生活習慣
再建議合適的近視控制方案
係一個不錯的驗眼及近視管理服務
眼睛視光檢查服務都幾全面,包括:
🔅詳細問診 🔅病歷查詢 🔅屈光檢查
🔅眼壓檢查 🔅雙眼協調檢查 🔅色覺檢查
🔅眼睛外部建康檢查 🔅視網膜健康檢查 🔅綜合視力評估及針對性建議
睇落好似好難明咁😂
簡單啲來講,
即係好似平時佩眼鏡
先個儀器看氫氣球圖畫,原來係度眼球長度👁
另外就係好似佩眼鏡咁
入診室睇唔同大細嘅字
(小朋友如果唔熟ABC,視光師轉其他例如方向代替)
仲有一啲驗色弱嘅數字測試圖
小朋友有時未必一下就配合到
或者對眼四周圍望儀器有時度唔到
視光師都好有耐性去引導及等待小朋友
而同其他嘅驗眼服務最唔同既
全面檢查包括埋 #視網膜健康檢查
需要滴眼藥水放大瞳孔檢查
放大瞳孔主要是令肌肉放鬆能夠得出較準確的度數和檢查眼底周邊健康(例如白內障、黃斑點、視網膜)
由 #合資格 #理工大學第一部份視光師 主理
度數都係其次,眼底周邊健康才是重點❗️
有合資格嘅專業人士做檢查令我都放心一點
(滴完後大約4至6小時會感到視力模糊和會對光線敏感,要注意⚠️)
不過如果家長有任何顧慮或想skip 都可以表達
幾天之後會email驗眼報告
暫時二火無近視😌要繼續保養
大火就要定期觀察住
配左兩幅靚靚小童size太陽眼鏡🕶️
回家連三火都要貪靚戴🕶️
隨着小朋友成長,眼睛和眼球眼球亦都發育和發展
定期檢查去保護自己嘅眼睛都係好事
而保持眼睛健康係需要長久的生活習慣同生活環境去配合
希望大家嘅小朋友都可以有健康美麗嘅眼睛啦👁
🔹🔸🔹🔸🔹🔸🔹
由即日起至10月31,去呢個連結預約 👇🏻👇🏻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Un0q1-RSKmBVv5Ucg9W1dp-igjUX3TQNcoPJi44czkQyEvw/viewform
就可以用HKD250 進行學童全面眼睛檢查,一共有八間分店可供預約。
另外,驗完眼買眼鏡都有優惠❣️
Mokurou X Visual Plus
#mokurouxvisualplus #目廊 #學童近視控制中心 #近視控制 #眼鏡 #驗眼 #學童驗眼 #視力檢查 #近視控制鏡片 #hoya #myopiamaster #專業驗眼 #parentingblogger #親子博客 #三寶媽媽 #親子kol #護士Vi媽三小火
美瞳線邊間好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美瞳線邊間好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美瞳線邊間好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