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漢神百貨將進駐凹子底?
#北高雄商圈會重新洗牌嗎?
週末雨下個不停,市民如果出門,可能會選擇能一站搞定的大型百貨商場。在北高雄,百貨龍頭還是去年營業額達136.5億的漢神巨蛋,但這樣的狀況不久後就可能改變!
#富邦400億投資案目前高雄最大
陳菊市長任內規劃並成功招商的「捷運凹子底站旁商業區招標設定地上權案」去年3月由富邦人壽以78億餘元得標,預計投資400億,由三菱地所設計,規劃42層雙塔複合商業大樓,樓地板面積超過夢時代一期,達15萬坪。
前幾天傳出,富邦想找漢神集團聯手,引進漢神百貨、漢來飯店,再結合影城娛樂、水族館、商辦等複合機能,成為北高雄商業地標。
此案周邊還有經營類種類似,同樣有百貨、影城、飯店、商辦的義享天地AB兩館,其中萬豪酒店即將在今年底試營運。
此外,興富發集團的悅誠廣場、聯上投資的MLD影城商場(停35BOT案)都在方圓大約一公里內,稍遠處還有輕軌C22站的開發土地,以及後驛站的秀泰影城。五年內北高雄商場數目將直逼南高雄!
#商圈開發隨著城市規劃走
這麼多商場到底為何出現? 誰又佔據優勢呢? 除了經營特色外,我們可以從城市發展的脈絡說起。
1980年代末起,北高雄陸續進行土地重劃,讓農田變住商土地,引進大量居住人口,但在商業區設置,交通規劃上卻顯得混亂,北高雄曾出現的尖美百貨,或是大統新世紀,大致不脫社區百貨格局。而大約20年左右,龐大的北高雄居民,在消費上就得往南高雄移動。
另外在產業上,1990年代南高雄重工業沒落,北高雄電子業、金屬加工與化學工業仍有支撐,這些因子,都會影響住宅的分佈。
北住南商狀況的改變,當然大家知道,是2008年漢神巨蛋的開幕,巨蛋在三年內躍居高雄百貨龍頭,磁吸了北高雄的購物潛能。
漢神巨蛋的規劃,是從1999年謝長廷市長任內開始發想,2000年規劃為BOT案,除了提供全高雄多功能室內運動場地外,也有隨著捷運紅線通車打造北高雄商業核心的目標。唯一沒想到的是,市府還低估了此案的商業價值!
#凹子底站區位優勢更佳
漢神巨蛋在2008年開幕,剛好伴隨捷運紅線通車,也讓相當多的客源來自捷運挹注。根據統計,高雄市民大眾運輸使用率大致只有10%,但捷運旁的百貨商場客源卻可以達30%以上,有活動時更高。購物休憩旅次(和觀光客不同喔!)成了高捷假日相當重要的客群來源。
在鄰近區域方面,高雄巨蛋鄰近大樓林立的25期公辦重劃,又可以吃到農十六、美術館、河堤社區的中產階級客源,成了龐大的基本客群。
而富邦舊龍華國小案,商業面積更大,位於過去規劃為副都心的農十六,基礎建設較佳,且更接近美術館區域,周邊開發案更多,如果韓市府不要刻意搞砸,未來更是與輕軌交會站,優勢更為明顯。因此漢神乾脆自己吃下來,避免巨蛋萬一被取代的損失,做出市場分隔,也是相當合理。而且可以預測,富邦此案比義大更有競爭優勢。
#都市計畫和交通建設會決定城市格局
我們從漢神巨蛋、到富邦農十六案的例子都可以看到,城市的主要投資會隨著主政者的都計和交通建設走,也會影響市民的消費和生活方式。
陳菊市長在農十六引進了全市最大的400億投資案,義大300多億的投資也是在她任內確定,而同時陳菊也放棄了百億的土地開發利益,把農十六森林公園擴大為兩倍,並規劃興建輕軌替代私有載具,意圖保留城市的緩衝力,並疏運人群。
另外,我們也必須注意,城市不能無限擴張,永遠在「商圈轉移」,而是透過交通路網的確立,都市再開發的政策誘導,讓舊市區得以更新,避免無限的農地變建地,原有的建地放著衰敗的循環。
然而,後繼者沒有長遠規劃,只想為了自己的私利落跑,「反攻首都」去了(跟反攻大陸的過客心態一樣)。這就導致忽略了城市長遠發展,延宕破壞輕軌等交通建設,很可能會讓原先配套好的一連串開發計畫,變成一場混亂。這樣的結局,並非市民樂見,而且還會需要別人幫他收拾殘局,才能把城市導回正軌!
美術館輕軌到夢時代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三家漢神百貨將進駐凹子底?
#北高雄商圈會重新洗牌嗎?
週末雨下個不停,市民如果出門,可能會選擇能一站搞定的大型百貨商場。在北高雄,百貨龍頭還是去年營業額達136.5億的漢神巨蛋,但這樣的狀況不久後就可能改變!
#富邦400億投資案目前高雄最大
陳菊市長任內規劃並成功招商的「捷運凹子底站旁商業區招標設定地上權案」去年3月由富邦人壽以78億餘元得標,預計投資400億,由三菱地所設計,規劃42層雙塔複合商業大樓,樓地板面積超過夢時代一期,達15萬坪。
前幾天傳出,富邦想找漢神集團聯手,引進漢神百貨、漢來飯店,再結合影城娛樂、水族館、商辦等複合機能,成為北高雄商業地標。
此案周邊還有經營類種類似,同樣有百貨、影城、飯店、商辦的義享天地AB兩館,其中萬豪酒店即將在今年底試營運。
此外,興富發集團的悅誠廣場、聯上投資的MLD影城商場(停35BOT案)都在方圓大約一公里內,稍遠處還有輕軌C22站的開發土地,以及後驛站的秀泰影城。五年內北高雄商場數目將直逼南高雄!
#商圈開發隨著城市規劃走
這麼多商場到底為何出現? 誰又佔據優勢呢? 除了經營特色外,我們可以從城市發展的脈絡說起。
1980年代末起,北高雄陸續進行土地重劃,讓農田變住商土地,引進大量居住人口,但在商業區設置,交通規劃上卻顯得混亂,北高雄曾出現的尖美百貨,或是大統新世紀,大致不脫社區百貨格局。而大約20年左右,龐大的北高雄居民,在消費上就得往南高雄移動。
另外在產業上,1990年代南高雄重工業沒落,北高雄電子業、金屬加工與化學工業仍有支撐,這些因子,都會影響住宅的分佈。
北住南商狀況的改變,當然大家知道,是2008年漢神巨蛋的開幕,巨蛋在三年內躍居高雄百貨龍頭,磁吸了北高雄的購物潛能。
漢神巨蛋的規劃,是從1999年謝長廷市長任內開始發想,2000年規劃為BOT案,除了提供全高雄多功能室內運動場地外,也有隨著捷運紅線通車打造北高雄商業核心的目標。唯一沒想到的是,市府還低估了此案的商業價值!
#凹子底站區位優勢更佳
漢神巨蛋在2008年開幕,剛好伴隨捷運紅線通車,也讓相當多的客源來自捷運挹注。根據統計,高雄市民大眾運輸使用率大致只有10%,但捷運旁的百貨商場客源卻可以達30%以上,有活動時更高。購物休憩旅次(和觀光客不同喔!)成了高捷假日相當重要的客群來源。
在鄰近區域方面,高雄巨蛋鄰近大樓林立的25期公辦重劃,又可以吃到農十六、美術館、河堤社區的中產階級客源,成了龐大的基本客群。
而富邦舊龍華國小案,商業面積更大,位於過去規劃為副都心的農十六,基礎建設較佳,且更接近美術館區域,周邊開發案更多,如果韓市府不要刻意搞砸,未來更是與輕軌交會站,優勢更為明顯。因此漢神乾脆自己吃下來,避免巨蛋萬一被取代的損失,做出市場分隔,也是相當合理。而且可以預測,富邦此案比義大更有競爭優勢。
#都市計畫和交通建設會決定城市格局
我們從漢神巨蛋、到富邦農十六案的例子都可以看到,城市的主要投資會隨著主政者的都計和交通建設走,也會影響市民的消費和生活方式。
陳菊市長在農十六引進了全市最大的400億投資案,義大300多億的投資也是在她任內確定,而同時陳菊也放棄了百億的土地開發利益,把農十六森林公園擴大為兩倍,並規劃興建輕軌替代私有載具,意圖保留城市的緩衝力,並疏運人群。
另外,我們也必須注意,城市不能無限擴張,永遠在「商圈轉移」,而是透過交通路網的確立,都市再開發的政策誘導,讓舊市區得以更新,避免無限的農地變建地,原有的建地放著衰敗的循環。
然而,後繼者沒有長遠規劃,只想為了自己的私利落跑,「反攻首都」去了(跟反攻大陸的過客心態一樣)。這就導致忽略了城市長遠發展,延宕破壞輕軌等交通建設,很可能會讓原先配套好的一連串開發計畫,變成一場混亂。這樣的結局,並非市民樂見,而且還會需要別人幫他收拾殘局,才能把城市導回正軌!
美術館輕軌到夢時代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韓市長上任第一天最大政績
#高雄二階輕軌停工
文/ 住在輕軌旁的讀者心聲
【關於輕軌的一些想法】
最近在新聞報導上,高雄的輕軌時常被拿出來說嘴惹爭議,而我們家就位於凱旋中華站步行5分鐘的路程,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出來講些心得吧?
先從中國人的黃河流域說起,黃河全長約5,494公里,發源於青海省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共9個省份,最終注入渤海。而它的流域面積高達752,443平方公里之大,雖然他不是大中華唯一的起源,但它可以說是中華文明非常重要的搖籃。
為什麼會從黃河流域說起呢?仔細想想,古時候的生活,沒有水庫,沒有任何水路管線的時代,唯一方便我們生活的,就是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方便用來取水、洗衣、種植農作物、甚至捕捉魚類或海草類提供飽食。有山的森林則提供了男人打獵、採藥治病、以及休憩的地方或居住地。
從古代的人來看,自然而然會找他們方便生活的地方居住,那我們轉換到比較接近現代的清朝好了,就從台灣說起。
清朝政府於1887年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負責籌辦臺灣鐵路的興建。原先所規劃的路線為雞籠(基隆)-臺北-竹塹(新竹)-臺南。首段營運路線由台北大稻埕至基隆,於1891年通車,配置機車4輛、客車14輛、無貨車,這也是縱貫線的開始。後續延伸至新竹的縱貫線路段於1893年通車,當時路線經過今日臺北大橋及三重、新莊。唯1891年巡撫劉銘傳去職,繼任巡撫邵友濂以臺灣財政困難,奏請清廷中止臺灣鐵路的興建,故路線在臺灣被日本接收前,僅完成基隆─新竹段。(以上資料由維基百科擷取)
截至2016年底,在台灣共有228個車站,而總營運里程為1,065公里,扣掉小站的不說,所有縣市的主要車站,在台灣50-80年代這段經濟起飛的時期,都是這段時間最重要的運輸樞紐,這些車站也是聚集了最多商家以及人口最集中的區域,因為方便人們南來北往,自然而然人群會往這地方移動居住,當然房價也會隨之上升。
1996年台北捷運正式營運,人口不再是集中在台北車站,感覺有點像是河流在古代時經歷了大地震之後有了更多的分流,當然以上這句存純屬玩笑話,建商在蓋房的構想自然而然會想找捷運站旁,因為方便,房價、買氣自然就會提升,在這個注重生活品質的現代,總算不用在火車站周遭交通堵塞的地方,生活品質自然就會提升,因為有了便利的交通,我一樣能通到我想去的地方。
時間拉到2007年的一月,高鐵正式營運,一開始因為從設計、發包、試營運,加上混合了法國、德國、日本的系統,都大大的增加對於高鐵的爭議性,高鐵系統如此複雜,也因此讓台灣消基會發起拒搭抵制,呼籲民眾「珍惜你的生命,不要當白老鼠。」但不可否認當時的政治,也是影響了爭議的一環。
高鐵主要的訴求是在於速度以及入站便利性,不像以往台北-高雄飛機,雖然只要40分,但班次以及登機程序也不如高鐵。現在藝人或是政客,哪個不是搭著高鐵趕通告的嗎?
跟台北捷運相差了12年的高雄捷運,總算在2008年的3月正式營運通車。我還記得2008的過年,正在試營運階段,那時我從小港機場站坐回我們家附近的凱旋站,好像13分左右(別嘴我時間,我憑印象),老實說當時搭乘真的沒什麼人,你要叫習慣騎車的高雄人以及工業為主的地方搭乘捷運,真的需要給我們一段時間,因為我在2007年退伍後的8年期間,也是工人一枚,但做工真的沒什麼,就是全身弄的髒髒的下班,就算我想搭捷運,我也不會想影響其他人,如下課學生及上班族....由於只有一條橘線、一條紅線,雖然會進入到市中心,但也因為只有十字狀,所以必須靠著公車來接駁捷運去不了的地方。
這對於大多數的高雄人來說,我想是比較困惑及無奈的地方吧!?但隨著時間的轉變、城市的轉型,高雄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城市觀光的轉型,都大大的提升民眾或是及遊客搭捷運的意願。也讓高捷一開始的盈虧到現在轉為盈餘,在2017年清光了4900萬的虧損,連續第二年的盈餘。
在2015年同樣被受爭議的輕軌浮出路面了,因為是在路上行走,大大的影響行車的不變,原本就分成兩條的凱旋路,號誌在有了輕軌之後,等待的時間又更長了,但有別於捷運,輕軌的成本是捷運的十分之一,而且也是全台灣的第一條輕軌,區域範圍正好環繞著捷運的十字狀,我還是欣然接受了,每天都會經過輕軌軌道的我,老實說搭車的人沒有想像中的少,平日大多是外地遊客、高雄科學園區上班、以及瑞祥高中學生,而在假日主要的都是從凱旋路出發經由夢時代、高雄展覽館、光榮碼頭、真愛碼頭、駁二、哈瑪星(西子灣)的遊客,人潮真的不算少,今年有一天平日,我帶著從台南來的姐姐以及他女兒,一起來高雄體驗輕軌,從駁二坐到高雄展覽館,平日下午時段,至少坐的位置也都是滿的,途中也看到很多人眼中所說的,浪費錢的蚊子館建築物一棟一棟蓋,雖然我也不曉得那是什麼,但看的出是想利用交通來發展周遭觀光,進而促進觀光產業。
至於輕軌延伸的美術館,甚至到交通壅塞的大順路,我不知道未來會是如何,但如果是真的會影響少數人生活,而創造高雄的交通觀光產業,我相信是多數人所樂見的。
但這也證實了,從過去到現在,哪個地方不是先有港口、河流、車站,才有繁華?
雖然輕軌還處在爭議階段,但讓我們拭目以待,因為全台的焦點都在高雄了,畢竟背上有如要考台大醫學系的光環,會有點壓力。
不喜歡住在空汙的環境,又喜歡騎車便利性,排斥了不會造成污染的輕軌及捷運,這樣不是很矛盾嗎?一般人只會指責政策不對,卻沒有改變政策的構想,以及承擔責任的資格。
每個政黨都會有各自的支持者,我們不該是因為喜歡政黨,而去支持政策;而是要支持喜歡的政策,而去投給心中的那一個人。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選票去改變我們所想要的,但所有的一切,也是自己手上的選票去承擔,不管高雄未來變的如何,只希望高雄能越來越好,而自己的薪水麻煩自己去掙,你能力不夠的話,也不會因為政府很強讓你賺很多錢,等待改變的時間,不如去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