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戰後基隆發展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看更多生活新聞:https://is.gd/i9AWzo
上報生活圈 #基隆 #VERSE #基隆文化 #基隆歷史 #美軍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柴Sean你說 Sean and Shib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軍 #文化 #國際...
美軍文化 在 日本人の日本旅遊指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位於神奈川縣的三浦半島的「橫須賀」是幕末時期美國將領「培里」率領黑船登陸的港口,是有特殊歷史故事的軍港城市。如果單純就旅遊來看,除了特別的港都美景,還可以來吃我也很愛的海軍咖哩w
美軍文化 在 錯別字-賴正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洋廣場、鐵支路、營養三明治、雨都,你想到什麼?
對,基隆。
但是在1965年的美國越戰期間,基隆是美國大兵度假的天堂,因此在那時「美軍酒吧」才是基隆的關鍵字。
也在那時,有段淒涼的愛情…鬼故事。
採訪當天,我跟文史工作者-李隆進老師,漫步走回50多年前的,基隆港旁忠一路上,沒讓人失望,當天的基隆天空飄著細雨,我們走到可不可紅茶的對街,李老師指過去
「從這裡開始,當時這條街全是酒吧,船靠港時船員馬上就可以看到招牌,最多的時候有超過20家,佔了整個基隆八成的酒吧。」
上岸的美國大兵,精蟲衝腦到都在流鼻涕,大頭鑽進酒吧裡,小頭鑽進女人香,所以那時基隆的性產業直飆而上,此時有位酒女-娜娜,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邂逅了一位美國大兵。
但彼此對愛情的認知不一。一位認為是永恆的牽絆,一位認為是短暫的浪漫。
最終娜娜的肚子大了,美國大兵卻是褲子穿了說掰掰,看破歡場難真愛後,娜娜約了美國大兵,在相戀的酒吧見最後一次面。
一把火,燒了美國大兵、燒了酒吧、燒了愛情也燒了好幾位的陪葬者。這就是至今佇立基隆市鬧區的知名鬼屋-美琪酒吧。
荒廢的美琪酒吧,一旁有條高架橋越過,不少民眾都看見焦黑的酒吧內,有隻慘白女人的手在窗邊揮舞,也有人看見一名女子在無人的廢墟內,左右飄盪。
「那是樹影啦!」李老師這麼解釋「荒廢後的酒吧頂樓,有鳥吃種子拉屎在上面,長出一棵樹,半夜隨風搖曳的樹影,就變成鬼影了啦!」
好好的鬼故事,被文史工作者一句搓破,但到底是傳說還是胡說,至今還是有兩派人馬爭論,不用爭論的是,類似娜娜的悲情故事,在那個年代上演好幾齣不同版本,許多女孩初見高大金髮碧眼的美國大兵,在浪漫瀟灑的性格下,以為可以攀上樹頭飛去美國當鳳凰,最終都是留在台灣,留下許多的混血兒。
美國大兵四處打仗,從古至今皆是如此,所以只要美軍駐紮的地方就有一堆問題嗎?不能這麼說。
不單美國大兵,而是只要是大兵入住,「樹大有枯枝,人多有白癡」尤其一群男人聚在一起智商本來就剩沒多少,要是酒一灌下去,可能降到只剩三歲,延伸的脫序行為可想而知,小之脫褲子路邊尿尿,大之脫褲子姦殺女性。
事件發生在有33座美軍基地的日本沖繩,2016年一位駐日美軍性侵殺害當地女大生-島袋里奈,並棄屍於草叢之中,引起國際間的撻伐。
這一起是美軍無法壓下去的新聞,但你不知道的美軍新聞,可能有很多起。
我在日本沖繩的好友-兩萬,有天告訴我,他同事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名男子站在那霸市某知名星級飯店頂樓的咖啡廳,在那邊手舞足蹈,上前勸說的警察還來不及,男子就一躍翻轉跳下,隨後一攤肉泥黏在馬路上。
據傳,跳樓的是名喝醉的美軍。
墜樓事件當下路上一堆人,一堆拿著手機錄下跳樓各個角度的影片,這起事件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但是日本新聞卻是安安靜靜,兩萬跟他同事都沒看到這則報導。
(日本網站連結,內含影片,觀看請注意
https://oacchannel.com/2020/08/?p=7058)
是剛好沒看到?還是被壓掉?豆洗ㄉㄜˊ?
當然不全然美國大兵留下的都是壞事,只是剛好這一則專題要做的角度,比較灰暗一點而已。
雨水浸濕泛黃的美軍文化,逐漸從現在人的記憶淡忘,不過當年的異國色調,會是基隆絢麗的一頁歷史。
《完》
美軍文化 在 【歷史那一刻】陽明山美軍眷舍頹圮與重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文化 大學師生揭開 美軍 宿舍建築密碼陽明山山仔后社區,有著占地13公頃,全台規模最大的 美軍 宿舍群。1950年代,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中國政權易主,韓戰 ... ... <看更多>
美軍文化 在 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臺中生活》新書分享會 的推薦與評價
5/14(六) 14:30-16:00 本冊圖書館(臺中市西區中美街135號) 主講人│熊一蘋(本書作者) 與談人│Argi(本冊圖書館主人)... ... <看更多>
美軍文化 在 [遊記] 台北中山美軍文化下的臺北生活- 看板Tai-travel 的推薦與評價
#走讀系列篇章之八:台北中山(摘錄自原文精選)#
▼圖文網誌好讀版:
https://ah-peipei.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15.html
美軍在台灣???
你(妳)知道美軍曾經駐守台灣嗎?
你(妳)聽過美軍在臺北生活的故事嗎??
你(妳)知道中山北路除了條通、婚紗街,還曾經是大使館一條街嗎?
不論你(妳)對美軍或對中山北路的認識有多淺或多深,都一起跟著阿珮珮在2023年的春天
,搭上《在臺北的歐美小旅行》走讀列車巡迴來到美國,一同回到過去尋訪美軍在臺北生
活的影子,並認識美軍文化帶來的影響與各個建築歷史故事。
列車準備啟程,出發!!
▼散步路線
集合:228國家紀念館(外部)→228國家紀念館(入內)→自由之家→搭捷運前往中山站→光
點臺北(入館)→中山北路一帶→晴光市場→就地解散
---------------徒步導覽開始---------------------
▲第一站:228國家紀念館
今日的第一站來到「228國家紀念館」,它是台灣與世界藝術文化交流的起點,就讓我們
聆聽鄭老師的解說,一起來回顧它的歷史故事。
第一代是「台灣教育會館」,日治時期興建,目的是為了要配合當時台灣總督府實施各項
現代化教育而創設,落成後便成為台灣藝術交流的發展場所,舉辦過演講、藝術交流會、
電影放映及藝術成果展覽場所。
第二代是1943年改成「台灣省參議會」,用作辦公與開會的場所,也是二二八重要歷史事
件的場所。
第三代接手的主人是「美國在台新聞處」,1959年遷入該棟建築物,此後這段時間, 一
直到1979年,中美斷交,新聞改稱為「美國文化中心」,中間一度要被改建為大樓,後因
文化界反對,一直到1993年,再度由美國文化中心承租該棟建築,同時也被指定為三級古
蹟。這棟建築物在這時期可被外界認定為繼第一代台灣教育會館以來,再度推動台灣與世
界現代藝術接軌的推手。
第四代則是現在我們看見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2011年開始對外營運,作為二二八運
動平反的里程碑,現今館內會定期舉辦一些當期展覽,包含之前也曾在館內展出韓國的民
主運動事件,探討在其他國家經歷的民主革命運動歷史。
228國家紀念館在經歷四代主人的經營下,館內保有多元的建築元素,跟著鄭老師進入館
內欣賞建築的特色,其中一個亮點就是位在二樓處的這個對稱設計,包含左右兩側的吊燈
設計也是在當時蔚為潮流。
▲第二站:自由之家
接著我們來到這棟建築物前短暫停留,聽著鄭老師說這棟建築物前為台灣銀行的官舍群,
後變為「嚴家淦先生故居」,從外頭看去,共有兩棟,較矮的日式建築為家用,即一般生
活使用;較高的西式建築為客用,即是招待貴賓來訪使用。
位在嚴家淦先生故居隔壁的則是「大同之家」,1954年落成後為駐臺美軍招待所,後在
1975年,轉為嚴家淦先生接待貴賓與辦公的附屬建築空間。
順著路轉過去,旁邊就是今天第二站的「自由之家」,這棟建築物建於1902年,原為日治
時期台灣銀行董事長的宿舍,1945年由國防部接手作為外事招待所。緊鄰旁邊的嚴家淦先
生故居、大同之家和自由之家,這三棟建築物可是在當時國民政府遷台初期,見證時代變
遷與國際外交的歷史建築。
自由之家的旁邊就是小南門捷運站,我們要跟著老師搭乘捷運,一起移動到導覽的下一個
站點中山站四號出口,再前往第三站中山北路。話說這還是阿珮珮我第一次導覽搭乘捷運
移動,真的很挺酷~!!
進捷運站前,因為無法在捷運上廣播老師特別提醒我們搭乘捷運時要抬頭看一下這個有趣
的景象,即是「小南門」、「西門」、「北門」,「三門」同時出現,在當時可都是台北
的舊城門,搭乘時我也把握機會把這特殊景象拍下來,都搭乘捷運這麼久的時間,還真的
沒有仔細注意這個有趣的現象呢!!!!
▲第三站:光點臺北
光點臺北在經歷各種時期的考驗,於1997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出資
修復這棟曾為「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的建築,現任老闆則為知名的電影大導演「侯孝賢」
團隊所經營的餐廳與電影放映的文藝場所。
鄭老師透過專業的建築知識,幫我們說明光點臺北的建築採雙柱設計,使用雙柱設計就表
示那個建築面是非常重要,而且在轉角的地方皆會採用方柱設計來穩固建築物本體,相同
的設計以台大醫院的主入口也能看見。
馬不停蹄的我們,結束光點臺北的導覽與參觀後,繼續跟著鄭老師的腳步往前大步走,我
們沿著中山北路一段往二段和三段的方向繼續走。
沿途我們也不乏看見位在中山北路上的舊式建築,這些建築若能好好地被保存下來的話,
這個建築文化資產更能好好地被流傳至後代,並作為重要的史蹟考證資料了,確實有點可
惜。
隨著美軍的進駐,也帶來了不同的飲食文化,這間可被稱為臺灣西式麵包的先驅者「福利
麵包店(Florida Bakery)」,創始於1949年,招牌麵包就是「大蒜麵包」,每天都有固定
的販售時間與限定的數量,其他的西點也都是榜上有名的品項。若是想要來點美國風格的
大蒜麵包,那這間福利麵包店的麵包可就不能錯過,必定要成為口袋清單的店家之一!!
▲第四站:晴光市場
沒想到一路從中山站徒步過來,其實也不算遠,我們竟然跟著老師的腳步,不知不覺走到
了第四站,也是我們今天的最後一站「晴光市場」。
說到晴光市場,在當時的美軍駐臺期間,為當地帶來了一股「洋風」。最早期在這裡販售
一般無法進口到台灣來的「舶來品」,就是因為販售大量的舶來品與進口商品,除了美軍
以外,也讓一般民眾可以來到此地消費買入稀有的商品,諸如服飾、化妝品、包包等,變
得很美式風格。另外,鄰近晴光市場的金萬萬名店城為早期委託行集中區,現在則變為商
業名店城,近年則為外籍移工的生意店面。
這次走讀的主題圍繞在美軍駐台期間對於臺北的影響,從228國家紀念館開始,一路走到
小南門轉乘到中山站,再徒步走到晴光市場,影響臺北的區域我想這只是一個小範圍而已
。鄭老師在整個徒步的導覽路上,透過幽默又風趣的解說,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韓戰報
發後的美軍駐台時期,透過口述歷史的走讀方式,讓我對於這個時期的美軍文化更為瞭解
,不再陌生。
美軍文化對臺北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著,只是隨著時代變遷正在慢慢被改變中.....最後
的走讀收尾,就來買個晴光紅豆餅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2.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travel/M.1695181965.A.47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