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交換日記:沒有孩子,只有人]
淑婷:
我想告訴妳關於波蘭兒童教育家柯札克(Janusz Korczak, 1878 – 1942)的事,我打算從一部電影說起。這部電影是波蘭、德國、法國合資拍攝的《麥堤國王》(Król Maciuś Pierwszy/King Matt the First),我和兒子是在「小綿羊電影院」看到它的。
「小綿羊電影院」是「綿羊電影院」(Kino pod Baranami)的常態放映節目之一。「綿羊電影院」是一家很有趣的電影院,常常在放藝術片、紀錄片和實驗短片。不過,它不只服務藝文愛好人士,也會放主流電影,並且貼心安排各種特別放映,讓老人(「長青電影院」)、帶小孩的父母(「包尿布小羊電影院」)、學生(「學生通宵電影夜」)、不懂波蘭語但是看得懂英文字幕的外國人都能開開心心看電影。
當我兒子還在包尿布的時候,我就十分覬覦「包尿布小羊電影院」的放映會。妳看看這樣的描述:「音量調低、燈光半亮,現場有換尿布墊、讓小孩躺著休息的枕頭、毯子,只放首輪」妳難道不會心動,不會想和老公手牽手一起去看電影,同時享受天倫之樂和兩人時光嗎?我就很想,但是只停留在一直想一直想的階段,等到我終於鼓起勇氣,才發現兒子已經不穿尿布(是的,小孩長得比想像中快)。幸好,我們還有專門放經典動畫(大部分是波蘭片)給小朋友看的「小綿羊電影院」。
放映那天,我們起了個大早,趕十點鐘的電影。也許妳會覺得我很好笑,但是我要對妳坦白:牽著兒子的手走進電影院的時候,我緊張得半死!我很怕走錯地方,或者其他買票的觀眾都不是父母,現場不會有半個小孩,當我的小孩高興尖叫時我們會被其他人白眼…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我帶著孩子走進放映室,一眼就看到第一排座位前面擺了傳說中的毯子、枕頭,而一群嘰嘰喳喳的小孩正跟在我們身後魚貫而入。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 我好久沒有和人一起來看電影了,而且這個人是我的兒子,我們竟然能夠這樣自然、大方地走入一場特別為我們安排的放映會,而且旁邊還坐滿了和我們一樣的人。
我和兒子一起進入電影的魔幻世界。在那個世界中,主人翁麥堤的父親過世了,於是小小年紀的他就得接下王位,成為國王。就像所有突然遭遇變故的人一樣,麥堤只想大哭一場,根本不想當什麼國王。但是,當麥堤發現野心勃勃的將軍想要篡位,還為此綁架了他的老師時,他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我要當國王,而且要當個像我父親一樣的好國王。」
麥堤和他的朋友們救出老師,召集全國的小孩成立兒童議會,決定這個國家從此由小孩來治理,而大人們則要背起書包去學校上課,這樣他們才能知道小朋友的日子過得有多辛苦、多無聊(看到這裡我內心狂按讚!)。然而,沒有經驗的小孩們不知道如何管理國家,在他們摸索、犯錯、學習的期間,國家失去了原有的秩序。這時候,唯恐天下不亂的將軍又慫恿鄰國的王子攻打麥堤的國家,兒童議會主張戰爭,麥堤卻反對。就在戰事一觸即發、孩子們即將被鄰國的軍隊擊敗的時候,麥堤救出被將軍放逐到荒島上的鄰國老國王,阻止了戰爭。
發現自己的不足,孩子們都很喪氣。兒童議會的議長甚至說:「我們解散議會吧!國家應該讓大人來治理!」來開會的孩子們不知所措地看著麥堤。這時候麥堤上台說話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照原訂的計畫進行。我們不是說要在這裡建一個動物園嗎?一個開放的動物園,讓動物和人們都能快樂地生活…」於是,麥堤和朋友們再次踏上冒險的旅途,到小島上去找動物,認識了當地的人民和動物,靠著自己和眾人的力量擊退將軍,建立了一個理想的國家…
我不知道怎麼去形容看這部片的感動。雖然是一部兒童動畫,但是裡面有好多深刻的議題啊!好幾個片段讓我看到落淚,其中一個是麥堤的父親過世時,他哭著跑開的傷心模樣。那好真實、好真實,我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天我離開這個世界,我兒子要怎麼辦。
有一瞬間我覺得憤怒,電影怎麼可以這麼用這麼直接(真的毫無鋪陳,開演五分鐘老國王就歸天了)的方式讓小孩看到這麼殘酷的事?然而另一方面,我知道「死亡」就是這麼直接、不客套。我很高興作者和導演沒有渲染它,沒有把麥堤變成「遭遇悲劇所以瞬間長大成人」的神童,而是讓我們看到他從傷心逃避到作出決定、為決定負責、在跌跌撞撞中學習與他人互助合作的成長過程(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啊)。
我最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是它沒有像好萊塢或日本動漫一樣,塑造出一個兒童救世主的神話。麥堤不是來解放兒童或拯救他們,更不是要創造一個屬於兒童的獨裁政權。他和將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相信兒童的自主權,並且相信兒童和大人可以彼此溝通、互相幫助,共同創造一個適合兩者居住的世界。
那應該也是柯札克的信仰。畢竟這個故事,就是根據他在華沙經營孤兒院、和兒童相處的經驗所寫成的,在他所創辦的孤兒院中,真的有兒童自己組成的議會、法庭和報社。他曾說:「沒有孩子,只有人。」是啊,如果我們能隨時記住,孩子是人(不過身體比較小,經驗比較少),並且以對待一個獨立個體的方式對待他們,是不是會讓他們快樂一點,而我們自己也少煩惱一點呢?
電影放完後,我們還有留下來參加免費的藝術工作坊。看著兒子自己使用剪刀(我很驚訝他竟然用得不錯!我之前都不敢給他用的)、自己選貼紙、自己決定要做出什麼圖樣,我有一種感覺:柯札克就在我們之間。雖然他多年前就因為猶太人身分不幸被納粹屠殺,但是此時、此地,他和我們在一起 ── 在波蘭克拉科夫,在小綿羊電影院。
PS 對了,兒子很喜歡這部電影,說下次還要來這裡看電影。
PPS 台灣的天下雜誌有出一本關於柯札克的繪本《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妳有興趣可以看看喔。
蔚昀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