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經驗談】 你學到的東西別人帶不走
.
每次都是我被叫去做那個事情,有夠煩,為什麼都不叫其他人!
每次有事情大家都閃的遠遠的,又是我,為什麼都這麼不公平!
.
★這些都是職場上常常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公平?真的有完全公平可言嗎?
★為什麼老鳥一定要教菜鳥,對他們來說公平嗎?
★為什麼老鳥要被罵過來,菜鳥則被教過來,這樣公平嗎?
.
你常常在談論 【不公平】,那換成是你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就一定完全 【天坪不動】 有可能嗎?
【天坪】 不可能永遠保持一樣的水平的,如果追求完全理論,那是不存在的。
但我卻很常被叫去做東做西啊,真的很不公平,到底該怎麼擺拖這樣狀況呢?
.
.
今天奎爺就來分享,自已經歷的事情吧!
.
=====【自身的經歷】=====Part.1
.
過去我在大型健身房擔任主管的時候,其實屎缺,比起教練多很多,因為只要教練處理不來的,我全包!
而且那些問題沒處理好,是會導致一連串的問題出現:
一、會被上級主管罵,並且績效考核降
二、會員不斷的客訴,遲早會傳到上面
三、教練也會受影響,沒有心情做績效
四、整體觀感會變差,影響到人來意願
五、長期的累積客訴,遲早位置會不保
六、處理完還要教育,防止下一次發生
.
★感情事情(會員跟教練,教練跟員工)
★內鬥事情(資深跟資淺,不同派別系)
★客訴事情(上課排時間,上課之效益)
★現場問題(會員跟會員,會員跟員工)
★人力調配(早晚班調度,平假日調度)
★資源分佈(依性別分配,依能力分配)
★教育留人(犯錯要處理,接著還要教)
★行政問題(常常要核對,發現並改善)
★績效監督(週績效及週檢討都要落實)
★跨部門合作(要與其他部份共同運作)
.
沒錯,這些都要處理,而不是像教練一樣,賣課上課,訓練,然後接著就是回家休息,當主管的時候,只是是底下的問題,每一個都跟你有關係!
(一個都別想跑)
也因為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問題,我都有遇到,當時我也在想,為什麼我會這麼倒楣呢,遇到這麼多問題。
但也因為遇到的問題多,都是一定要去處理,因此我不斷在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有方法,也要有勇氣,因為通常都一定會被罵,如果你不想再被罵,就必須遇到一次問題時候,在下次發生之前,先想好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及應對方法,雖不一定能100%解決,但想的越多,處理越妥當,挨罵就變少。
.
有一個心態是一定會發生的,也就是當下問題到來的時候,一定會覺得很幹,為什麼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我去處理,又不能交給教練自已處理,因為只要處理不好,主管就有連帶的責任要揹負,發生時,都會覺得,到底這些事情甘我屁事,為什麼我要被連帶懲處,為什麼教練把問題丟了之後,到後來幾乎都是我在扛下來,有夠不公平的,那時,常常會發生這樣的心態,讓我一度難以釋懷。
.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認為,我也是這樣想,那又何必再談,接著讓我們看下去.............................
.
=====【後續的經營】=====Part.2
.
當然離開之後,創了自已團隊(這時有人就會說,我又不是要開業,學這麼多做什麼)
我非常慶幸,自已當初有遇到那些問題,其實有問題有時並不是壞事,因為人遇到問題時候,腦袋才會開始動起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當人沒有遇到問題太久,會過的太過於安逸,而一遇到問題時,卻沒有辦法解決)
.
而我也再問一句,世上哪有從不遇到問題的人?
有時問題並非你,而是在別人身上帶過來,但你越能處理問題,你的能力、你的成就、你的職位,相對的就會越高!
(這裡指的問題,是對公司整體上有效益的,不是什麼垃圾沒人倒,你跑去倒,這樣的問題,所覆蓋的層面更大更廣,影響到公司營運管理及績效提昇的)
.
【開幕之前】
★股東拆夥,甚至在我危急之計,想要我命
★沒知名度,常被來的問,會不會一下就倒
★人員不合,變成要花時間調解沒法顧績效
★績效不好,導致人員因看不到未來留不住
★常被檢舉,政府官員一下那一下這的來查
★要打交道,學習做生意要學習與他人相處
那時候公司的戶頭,常常剩不到5萬,而我的擔心卻不能在公司顯漏出來,只能強顏歡笑,鎮定的告訴大家,沒事的,一切都會變好的。
.
【開幕之後】
★人才留失,導致會員紛紛覺得會倒想離開
★工時超長,因為同事要休息變成都要承擔(2018年,我只休了11天沒進公司)
★想要留人,必須要發放資源自已幾乎沒賺
★績效想昇,必須做出跟以往不同營運方法
★制度調整,開始成長之時必定先穩定制度
.
【成長之時】
★招兵買馬,要一邊穩住績效另一邊教新血
★資源分配,人多就會不公,事先預測調整
★人多計較,有人做比較多,有人做比較少
★有小團體,觀念較合的一小團逐漸會出現
★制度規定,當人多時制度就要再度做調整(人少與人多的制度應有不同之別)
★身材維持,績效及課成長時身心開始疲備
.
不只是這些,還有更多的問題,不斷的衍生出來,有時候不是人員有問題,而是當公司停止時候,你會認為問題就出現了,就是因為做法不夠好,才會出現停止,要再怎麼前進,這樣的想法,也不斷的在腦海中浮現。
.
=====【如果擺脫工具人】=====Part.3
.
有人就問:『奎爺,你說這麼多,就是沒有聽到怎麼可以擺脫工具人,我不想常常有的沒有的,都叫我去做,真的很煩,為什麼不叫其他人』。
原因:
第一、你很聽話,配合度高
第二、你行動力強,並且不太會有聲音
.
他又問:『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常常叫我去做,我真的覺得很奇怪,不是應該找我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嗎?』
.
奎爺:『那你又會做什麼呢,或者又能做什麼呢?』
.
他說:『我什麼都可以做啊,不要叫我做那個就好。』
.
奎爺:『那就對了,你提到重點,你什麼都可以做,但你沒說你會做什麼,所以雜工就淪落到你身上。』
.
他問:『那我該怎麼辦呢?所以我就一定要在公司變成這樣嗎?』
.
奎爺:『其實你可以寫個企劃出來,並且跟主管去做提案,試著讓他讓你專心著手去執行,這樣你可以擺脫雜事工具人的身份,但是這個提案必須對公司有提昇成長,因為你主管常常使喚你,就是因為他相信你,覺得你可以做的好,但你並沒有表現出你擁有的能力,如果表現出來,不但能擺脫,而且還有機會晉升。』
.
他問:『有的有效嗎?會不會提了又沒效?』
.
奎爺:『提了,至少有機會,如果你連自已都放棄了,那我多說什麼,都沒有用,你不敢提,也代表著你不相信自已可以做好,你懷疑自已的能力,那你前面說的,就有很大的衝突矛盾了,因為你說什麼都可以做,結果現在要你做真正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反而不敢去提出,那要怎麼擺脫雜事工具人?』
.
他說:『好的,我了解了,我會努力試試看,謝謝您。』
.
奎爺:『公司的制度,是人寫出來的,如果你的提報企劃案,對公司有實質的幫助,那會不會有機會改寫你現階段的狀況呢。』
奎爺:『路是自已走出來的,界限是自已設下的,突破也是自已想衝的,沒有人可以阻止你的成長,能阻止的只有你,相對的想要突破,也是只有你!』
.
=====【問題Q & A】=====Part.4
.
1、你的工作是否任何人都能取代,並且做的差不多?
2、抱怨時候,是否有想過怎麼提昇,自已的能力呢?
3、當你被這樣綁住時,是否有想過突破改變自已呢?
4、嘗試都不一定有機會,何況連嘗試的心態都不想!
5、因為一次的提案失敗,就要完全否定自已能力嗎?
6、是否每天都想改變,但是每天依舊在原地踏步呢?
.
這些問題分享給大家去思考。
.
=====【最後的分享】=====Part.5
.
我的學歷是,南榮技術學院的 【管理與資訊系】,工業工程與管理跟商業類別結合。(學校已經結束了,停召了)
我畢業之後,一個月薪水,含加班,大約就是差不多 3~4萬 (但我沒看不起這樣工作,或說這樣工作不好,我只是想要追求更好,請別誤會)
.
面試了【健身教練】,面試了三年,也經過許多的努力學習,薪水一個月來到 8~9萬 ,後來換到下一家時候,薪水平均每個月大約都 12~15萬,甚至有幾個月達到快20萬,你說我的學歷,憑什麼拿到這樣的薪水,對吧,我也問自已,憑什麼?
.
因為我想追求,所以我要改變,必須突破自已,別把學歷當成能力,真正的能力不單只是看學歷,不愛念書並不代表不愛學習。
【我不認為,我一輩子就該註定這樣,所以我選擇努力改變,至少有機會,如果連做都不想,那連機會都沒有】
.
我不講幹話,什麼選擇比努力重要,我就問,如果你連能力都沒有,你還想選擇,你有什麼資格選擇?
而我認為,我就是沒有能力選擇,所以我必須專注努力,別去想有的沒有的,我有了努力,才有能力,才有資格談選擇。
.
.
以上,是我的分享,或許有些東西不是那麼好聽,但不彷可以參考看看,謝謝!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 不管是在寫信或是客氣地回應他人時 這句話我總是掛在嘴邊 然後 這竟然是最常見的錯誤道歉方式.... 這本書有點像是「好好拜託」的道歉版 一開始我是這樣想的 但後來發現 作者在書末補上幾章關於「原諒」「釋懷」 瞬間讓這本書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 作者在書中舉的種種例子也...
「職場衝突處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BizTrio - 如何運用有效方法處理職場衝突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善用調解技巧處理職場衝突 的評價
- 關於職場衝突處理 在 阿基師後援會 - Facebook 的評價
職場衝突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職場衝突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限制
「要不是因為你……」
「看你害我做了什麼事……」
「都是你逼我的……」
從親子關係、兩性關係到職場生活,
我們的每一個互動、每一段溝通都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心理遊戲」。
這些心理遊戲可能是無意識的心理過程,
為了隱藏我們的真實恐懼、
為了避免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
為了獲得更多的安撫與關懷……
我們受到兒時父母訓誡的聲音操控、
被隱藏在內心的兒童自我所引誘,
我們被隱藏的心理遊戲掌控,想要逃離卻又不斷的落入輪迴當中。
然而,只有覺察自我與他人的溝通模式,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結局。
拆解日常溝通模式,解開生活中的隱藏訊息、人際溝通間的心理遊戲
解析你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兒童自我」狀態,
從模糊、容易誤解的「交錯溝通」,轉化為一致且有效的「對應式溝通」
我們的每一段溝通,都是三個自我型態的交互作用:
►「父母自我狀態」:腦海中的父母形象,代表命令、控制、批評、撫育、關愛。
►「成人自我狀態」:代表組織、客觀、理性。
►「兒童自我狀態」:我們早年固著的兒童形象,代表自然、快樂、衝動。
當我們用對應的自我狀態溝通才能順暢無礙。然而,如果是交錯的溝通狀態,便會產生衝突與誤解:
案例1:「也許,我們應該找出你最近開始酗酒的原因。」
→「的確應該談談,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總是批評我,跟我爸一樣!」(「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案例2:「你知道我的襯衫袖扣在哪裡嗎?」
→「袖扣在桌子上。」(「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什麼事情都要怪我。」(「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解開你遭遇的各種「心理遊戲」,拒絕成為他人遊戲中的「既定角色」。
.
自我狀態(Ego-State):思想、感受以及行為同時運作的一連串狀態
伯恩將自我狀態描述為一種思想、感受以及行為同時運作的一連串狀態。現在我們也可以將它們理解為大腦特定神經網絡的表現形式。得益於腦成像技術發展,我們可以真實呈現神經網絡的活動。
伯恩將早年形成的神經網絡稱為「兒童自我狀態」。一旦活化這種神經網絡系統,我們的言行就會像兒童時期的自己一樣。
隨著成長,我們將養育者的思想、感受以及行為潛移內化,這種內化的產物所對應的神經網絡便是伯恩所說的「父母自我狀態」。當我們處於父母自我狀態之中時,我們就會像父母親或者承擔父母角色的其他人那樣思想、感受和行為。
用超過一種非感性方式處理當下事宜的是「成人自我狀態」,我們在成人自我狀態之中客觀評估現實、基於事實做決定、同時確保兒童自我狀態或者父母自我狀態的情緒或觀念不會汙染這個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狀態是真實可見的,而不是像精神分析中自我、本我和超我那樣的理論假設。我們還應該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擁有這三種自我狀態,並且會根據不同的場合活化相應的自我狀態。因此,成人自我狀態是一種或一組自我狀態,而不是指一個長大成年的人。
自我狀態一經識別,我們就很容易再次識別它,而且我們可以用這個概念來描述發生在個人內部或者不同人之間自我狀態的溝通。
每一次溝通都包含兩個部分:刺激和反應。單一溝通往往是一連串溝通中的一部分。分析該溝通串可以讓我們觀察有效溝通與非有效溝通,並且更詳細的考察人們如何獲得安撫、如何度過時間,以及如何與其他人發生連結。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喜歡溝通交流分析的概念,我有時候會內省:我現在所說的這句話,是出自我的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還是兒童自我狀態?
我常提到的「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三角形,就是延伸自本書作者艾瑞克.伯恩的理論。不過,因為我的所學,跟溝通交流分析有段距離,所以我在晚上直播的時候,也許沒那麼專業。
但我可以找幾個心理遊戲,用我的理解來試試看,也許很好玩也說不定。
祝願您,能帶著覺察溝通,並且自發性地親密!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職場衝突處理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
不管是在寫信或是客氣地回應他人時
這句話我總是掛在嘴邊
然後
這竟然是最常見的錯誤道歉方式....
這本書有點像是「好好拜託」的道歉版
一開始我是這樣想的
但後來發現
作者在書末補上幾章關於「原諒」「釋懷」
瞬間讓這本書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
作者在書中舉的種種例子也相當有感覺
整體的閱讀體驗非常棒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職場衝突處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職場衝突處理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月份回覆留言內容:RT破損可以繼續餵奶嗎、親餵與瓶餵如何同時追奶、使用奶嘴是否會造成RT混淆、如何判斷尿布裡面尿尿的重量、小花杯和電動擠奶器使用上的區別、能後用親餵前與親餵後所擠出來的奶量來判斷寶寶吃多少奶、寶寶曬太陽需要擦防曬嗎、RT破損停止親餵是否會造成奶水減少、過度餵食如何減少奶量、快1歲母乳產量下降該補配方奶嗎、會陰冰敷消腫與坐月子有衝突、母奶流速太快造成寶寶嗆奶怎麼辦?寶寶只喝一邊RF就不喝了怎麼辦、母乳冷藏3天後再冷凍可以嗎、生氣會回奶嗎?生氣時產出的母奶可以給寶寶喝嗎、一邊乳房吃了10分鐘已經吃飽了怎麼再餵另一邊呢、寶寶親餵完還能再喝奶瓶是親餵奶量不夠嗎、RT凹陷可以成功親餵嗎、RF節結到底該不該按摩、左右邊RF產量不均怎麼辦、混合餵養寶寶需要補充維他命D嗎、包包巾寶寶一直哭該怎麼辦、突然不會含乳只能瓶餵是乳頭混淆還是厭奶期、側躺餵可以不變換寶寶位罝吸到另一邊乳頭嗎、RF不溢奶是奶變少了嗎、初乳是透明黏稠油膩狀嗎、奶量會隨著寶寶長大而自然增加嗎、RF硬塊在乳暈後面該直接往前擠還是反向壓、職場媽媽下班後建議親餵或擠奶、憂鬱症是否該看醫生、猛長期應該3-4小時餵一次嗎、奶量過多oversupply該如何適當退奶、餵母乳是否增加骨質疏鬆機率、拍嗝/吐奶/哭同時發生該怎麼處理、喝完奶後趴抱會吐奶嗎、寶寶是否應該使用防扁枕頭、寶寶出生後非固定使用包巾滿月後可以繼續用嗎、寶寶連續打嗝hiccups該如何處理、寶寶睡過夜媽媽是否要半夜擠奶、喇叭頭拉扯到乳暈是否該換小一號、控訴瓶餵適合新生兒嗎、親餵沒排出嗝怎麼辦、寶寶吐奶從耳鼻出來怎麼辦、RF按摩29周開始可以嗎、睡覺時不蓋毯子如何確保寶寶體溫?📢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母乳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餵母乳是否增加骨質疏鬆機率 #寶寶睡過夜媽媽是否要半夜擠奶 #Sunny回覆留言
職場衝突處理 在 善用調解技巧處理職場衝突 的推薦與評價
目標: 完成課程後,學員將能了解利用調解解決紛爭的好處,以及如何在職場中運用調解過程的技巧來處理衝突,從而提升其衝突處理能力。 ... <看更多>
職場衝突處理 在 阿基師後援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面對職場的衝突處理,阿基師的態度同樣無限寬廣。大部份人際糾紛來自於人們認定「你是錯的,而我才是對的」,但在阿基師的字典裡,卻沒有「據理力爭」這回事, ... ... <看更多>
職場衝突處理 在 BizTrio - 如何運用有效方法處理職場衝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職場 上不論上司、下屬或員工與員工之間,往往都會存在著不同程度歧異。員工之間嘅工作不協調,繼而產生或大或小嘅 職場衝突 往往成為公司發展嘅絆腳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