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美股2021年截至目前為止,真的是蠻強的,雖然各類股表現沒有雨露均霑,但大盤實在非常強勢。」
美國銀行最新數據顯示,由於對停滯性通膨的擔憂加劇,本週從美國公債流出的資金升至13億美元,為2021年2月以來的最高,投資者紛紛湧入經濟成長放緩、通膨上升的資產,科技股的資金流入達到25億美元,為2021年3月以來的最大金額,此外,新興市場股市有4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美國銀行的私人客戶持有3.2兆美元資產,他們提到了資產配置中的股票配置比例,達到65.2%的歷史新高,但將債券配置降至17.7%的歷史低點,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是指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膨同時存在,而一國的經濟成長趨緩,物價持續攀升,造成企業獲利衰退和民間消費支出萎縮、失業率攀升等經濟負面現象,美銀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為首的分析師團隊在研究報告中稱:「我們的觀點是做多優質資產 (主要股票),因為在停滯性通膨,以及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減弱的背景下,這是最好的市場和宏觀避險。」
美股2021年來銳不可擋,其中S&P500再創新高,月線可望拉出連七紅,年初以來累計漲幅更高達兩成,有望締造自1997年以來同期最佳表現,雖然過去績效無法保證未來表現,但就以往經驗看來,如此強勁表現仍有機會一路旺到年底,S&P500創下2021年來第53次收盤新高紀錄,這推升年初迄今漲幅達到20.6%,將朝1997年來最佳前八個月表現的軌道邁進。此外以科技股為主的NASDAQ也氣勢如虹,周一締造2021年來第32次紀錄新高。在此同時道瓊工業指數距離歷史高點僅有1%距離。
根據券商Jefferies的統計數據顯示,自1971年以來,S&P500每年1到8月的平均漲幅為6.07%。不過2021年漲勢格外令人印象深刻,道瓊市場數據(Dow Jones Market Data)指出,2021年該指數前八個月表現,在過去50年同期當中名列第六佳,LPL Financial市場策略Ryan Detrick表示,回溯到1954年來看,S&P500前八個月漲幅超過15%共有14次,在這次14次當中的後四個月(9-12月),其平均漲幅為4.2%、至於中位數漲幅更達5.2%,不過也有例外情況,像是1987年前八個月漲幅雖然高達36%,但該年10月19日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崩盤,使得最後四個月反而出現逾兩成跌幅,雖然Detrick對於美股到年底表現依然相當樂觀,但他也不排除美股可能面臨大幅拉回的可能性。他強調,回檔是投資常態,更何況S&P500在2021年來修正幅度都不到5%。
BTIG股票及衍生品首席策略師Julian Emanuel警告投資人最好居高思危。他說目前美股走勢就如同1999年底網路泡沫前夕一樣,很可能下個月就會出現10%至20%的跌幅,美股漲勢太過強勁,以至於掩蓋了中國武漢肺炎Delta變種病毒引發的病例激增、通膨竄升與聯準會下一步政策帶來的風險。他認為就目前股市狂熱氣氛,有可能將S&P500推高到5,000點以上,但這只會給市場帶來更多短期風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903004700-260410?chdtv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16813?exp=a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10901S456985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SHIN L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50 #006208 #ETF 合作信箱✉️ : [email protected] ❗️影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二次搬運、寫成新聞稿 ❗️每月45元幫助我創作更多影片|https://shinli.pse.is/PD4Q5 ———————————————————————————— 📖...
股票配置比例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投資乃後現代斬叉燒傍身之技
從前很多人在移民前,即使本身是會計等專業人士,仍擔心到外國找不到合適工作,都會多學一門手藝傍身,最流行的可能是學做燒臘斬叉燒。據聞近年移居到台灣的港人,不少也是開港式燒臘茶餐廳。
從去年暴亂開始,香港經濟已嚴重不濟,今年加上疫情,雪上加霜,經濟已衰退超過一年,第二季收縮9%,失業率亦升至6.2%!
暴亂成因有很多,近因是反修例事件,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背後亦有長遠的房屋、經濟和社會問題。基層人士的生活固然不易過,即使中產人士,很多亦有不滿,不止樓價太貴,更對前途感到絕望。他們感覺社會在變,愈來愈難找到所謂有前途的工作,例如大型科技企業和銀行等。雖愈來愈多內地機構到香港發展,但即使港人被取錄,也未必能適應企業文化,亦覺得缺乏晉升機會。過去十年外資投行,僱用港人的數量已非常少,請的更多是內地人,在普通話和對內地情况了解,都有一定優勢。
近年也流行創業。但因寫字樓和尤其店舖租金長期高昂,加上香港市場太細,成功例子實在不多。近月加上疫情,無數餐廳、零售店和中小企都已倒閉。周末經過灣仔、銅鑼灣一帶,滿目瘡痍,周街吉舖。
不少人又再改為網上創業,在instagram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推銷各樣食物、產品和服務,例如海膽(推薦朋友@uni_brother)、壽司、水餃、#homakase、寵物用品(推介朋友https://www.vetstepshk.com/)、美容和修甲等等。網上創業成本較低,但競爭也非常激烈,最後有多少人成功,仍是未知之數。
傳統中國人熱中房地產,認為是投資致富的不二之選。事實上過去數十年,不少人是投資地產而發達的。尤其過去20年,恒生指數停滯不前,似乎遠遠跑輸地產投資。內地情况也一樣,上證指數表現亦遠遠跑輸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樓價。
投資永遠是向前望的,正所謂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現在的情况又如何?在美國零息和無限QE政策下,本應對任何風險資產包括股票、債券,甚至地產都有利,但今年住宅樓價仍微跌,個別成交更差,某新界別墅屋苑,業主持貨20多年,仍大蝕離場。實體經濟差,加上不少人真的在考慮移民,所以住宅樓市偏弱。商舖和寫字樓當然更差,有些已大跌三成甚至一半。何止香港,內地樓市亦已弱了一段長時間,上海、北京二手樓價都已跌兩成。美國實體經濟也很差,1300萬人仍失業,上百萬宗房屋按揭有違約風險;但同時因為很多人害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感染COVID,而選擇搬到較空曠的郊區,屋面積較大,適合WFH和小朋友線上上課,因此出現不少買家爭奪戰。
今年美股表現異常好,好到與實體經濟脫節,簡直是對慘被疫情連累到失業甚至破產的人的一種諷刺。何止美股,恒指雖仍疲弱,但不少個別港股和A股,例如阿里(9988)、美團(3690)和A股寧德時代等龍頭股票,表現都非常好。早前台股亦創下歷史新高,近日連歐洲表現都不錯。個別美股的表現更誇張,蘋果今年升近八成,市值2.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一哥。Zoom更瘋狂,今年升了5倍,一如數周前所料,市值1100億美元,已超越波音,代表視像會議正式開始取代浪費資源的航空年代!
估值不廉宜 美股隨時有調整風險
美股是否已到泡沫階段,會否爆破?估值肯定不廉宜,今年標指PE超過22倍,即使經濟重開,明年PE仍必在20倍以上。3個主要指數的RSI為75至83,有隨時調整的風險。
調整肯定有,但再次大跌三分之一的股災機會不高,Don't fight the Fed的金科玉律仍有效。記得我早前的分析嗎?即使疫情嚴重加社會動亂,都未必出現股災,超寬鬆貨幣政策,加大規模財政刺激,足以撐住股市。白宮跟國會雖未能達成下一輪刺激協議,但美國聯儲局宣布新的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政策,表明將容忍通脹超過2%一段長時間,才會開始加息。以現時通脹只有0.6%,和過去10年都低於目標來看,相信未來兩年內加息機會極低。在這政策環境下,消費通脹會否回升仍未知,但資產通脹就幾乎是肯定的!
除此之外,疫情亦成為經濟加速雲端化、遊戲化,電商崛起和WFH的催化劑,加上互聯網的Network Effect,就製造出贏家通吃的現象。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和臉書等成為最大長期贏家。對它們的最大威脅只有《反壟斷法》,國會聽證會開了,但暫時仍是無牙老虎。中國情况亦相近,ATMX已擁有巨大優勢,但請留意中國市場的競爭比美國更激烈,有更多充滿創意的挑戰者,例如拼多多和字節跳動。
零息刺激 傳統估值方法未必適用
第三個有助延長牛巿的是新一代的投資文化。我未必完全認同,但在零息刺激下,傳統估值方法,包括P/E、P/B、Sum of the Parts、Prem /Disc to NAV等已基本上不再適用,即使較鬆的PEG、EV/EBITDA,甚至更新的growth adjusted EV/EBITDA等估值方法,都不一定有用。新投資者着重的是市場想像空間有多大的TAM,生意模式有多少disrupt傳統行業的能耐,其次就講究不擇手段增加市佔率的速度。在2000年的科網熱1.0,Pets.com的起落被當作笑話,但今日的Chewy,是一家增長非常快的真實企業!
最近CNBC訪問被譽為Dean of Valuation、NYU教授Aswath Damodaran,從前他經常批評Tesla的估值過高,但如今連Damodaran都接近投降,竟然認為FAANG等股票估值接近合理,更認為臉書和Netflix抵買!
但提醒大家,著名揭發金融騙案專家Jim Chanos在早前FT訪問中指出,炒風濃烈的時候,亦是金融騙案的黃金期,今年已出現瑞幸和Wirecard,肯定陸續有來!想深一層,各央行的QE手法,其實亦極接近「左手交右手」的經典操控市場手法,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就變成合法。
大量美國人失業,大量Free Time,政府又大派Free Money,加上Robinhood以Free Commision吸引客戶,在3Free推動下,散戶再次成為最新市場動力。當然Robinhood和其他「免佣」平台的生意模式有問題,主要倚靠出賣客人流量給大型對冲基金如Citadel,即是故意容許他人front run客戶,是另一最古老欺詐手段。去年這兩家公司已曾被SEC罰款(為何非刑事?),近日又再有新調查。Robinhood近日再融資,估值110億美元,不低但不算高,我雖不認同,但幾乎肯定仍有巨大增長空間,亦即這股散戶新勢力只是剛起步,尚未見頂。
中國高科技新經濟亦已逐漸成熟,恒生科技指數的推出非常合時,近日一些基金公司更已開始推出相關ETF。當然中國科技界深度仍略遜美國,且指數並不包括只在A股和美國上市的公司,有些成分股質素只一般,但仍是個值得鼓勵的好開始。
港人學好投資致富 毋須怨天尤人
今天的重要建議是香港人,根本毋須怨天尤人,整天投訴沒有晉升機會和創業難,少數甚至做出違法破壞社會,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勸喻大家努力學好投資,是一門能幫補收入,甚至可以發達的「手藝」!我稱之為後現代斬叉燒傍身之技!
港交所(0388)在2000年以3.88元上巿,至今升近100倍。可惜只有極少當年用會籍換為股票的經紀,至今仍持有全數股票(我認識幾位,恭喜)。反而好幾位賣了股份,轉買了當時正推出的禮頓山,有點回報,但當然跟港交所不可同日而語。騰訊(0700)是另一個更大神話,從2004上市至今,升了超過700倍。過去港股這些例子不多,但相信隨着更多優質公司來上市,將愈來愈多。美國當然更多神話,雖然大部分最富人士如Bezos、Gates和Musk等是創業家,但投資而致巨富的也不少,包括Buffett、Soros和Icahn等。其實只因早期投資了在他們的基金或公司而致富的人更多,不少亦成為了億萬富豪。
贏家通吃年代 研究龍頭企業已足夠
香港稅率低和簡單,沒有資本增值稅,是投資者天堂。沒有資本控制,資訊發達,投資全球都很方便。新投資文化對普通投資者亦非常有利,無可否認,複雜的投資分析的重要性已降低不少(有點擔心但確如此),某程度上可說遊戲變得較「平等」,專業和業餘投資者的差距縮小了。再者,投資標的也簡化了很多,在贏家通吃的年代,根本毋須花時間在中小型公司,莊家老千股更避之則吉,只需集中研究譬如全球最大的50家企業,主要在美國和中國,如有能力再加些印度、日、韓、台和歐洲的龍頭企業,已非常足夠!大家當然擔心股災,但看長線,以標指為例,從1928年起計,近百年的ERP(Equity Risk Premium,股票風險溢價)約5%,加上所謂無風險的美國國債回報,每年複式回報率高達9.7%!其間包括了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衰退、多次股災和今次獨特的疫情大流行,仍有如此可觀的長期回報,何須擔心?投資者的最經常錯誤正是過度短線和頻密的交易。
不要讓政治偏見影響投資決定
最後,我給予投資者4個實在可行建議:
(1)起步時,每個人必須奉公守法,努力工作和養成良好儲蓄習慣,逐漸建立資本。
(2)資產配置仍是最重要投資決定。從1928年至今,標指回報超過5000倍,美國國債回報只80倍。過去中國人沉迷「磚頭」,中國資本市場仍未成形,大部分人又不熟悉美國市場,可以理解。但現在全球投資非常容易方便,中國資本市場快速增長,所以股票配置比例應頗大幅提升,債券亦有平衡組合作用,但需要多一點專業知識。近日很多人討論黃金,我無特別意見,配置些少無妨,但老實講,可有可無,對長遠總回報幫助不會很大。
(3)請不要戴上政治色彩眼鏡去投資。中美修昔底德式鬥爭必然維持10年以上,如幸運地能逃過戰爭,兩邊都必出現很多好的投資機會。極大概率中國名義GDP,必在不到10年,甚至5年內超越美國,主因是人口差距超過4倍,每年中國STEM畢業生更比美國多8倍,怎可能不超越?請留意蘋果Tim Cook解釋在中國生產的原因,早已不是廉價勞工,是因為中國具有大量高質素的工程師和勞動力,美國根本沒有!
美國仍有大量如蘋果般的優質企業,加上美元仍擁有exorbitant privilege(高昂專權),Don't fight the Fed仍是對的。唯一需要小心的是數年後,當中國名義GDP逼近美國時,會否損害美元的「高昂專權」。
新加坡資深學者兼外交官Kishore Mahbubani,剛出版一本書《Has China Won?》,訂了但未收到,已知大綱。同意中美關係並非零和遊戲,大家共坐地球這條船,必須合作努力,才能克服COVID和氣候變化等挑戰。我不認為中國「已贏」,但更肯定中國不會輸,所以中國也充滿愈來愈多的投資好機會。請大家對美國和中國投資,都培養多點長期信心,不要讓政治偏見影響投資決定。
ESG投資回報好 利己利人
(4)投資者反而應戴上ESG眼鏡來投資。出發點當然包括阻止氣候變化,這目的遠比投資回報更重要。只有特朗普這類過時老人,才會想把煤礦業復興,最近連Exxon Mobil都被道指剔出了!除拯救地球外,有研究顯示過去10年,大部分ESG基金回報竟跑贏大市,殊不容易!提到ESG,一般人只想起太陽能,但我已討論了再生能源的Holy Trinity多年,包括太陽和風能、電動車和儲能,缺一不可。最快被世人接受的是電動車,我開了Tesla的車已6年,在本欄多次討論,單是今年回報已超過4倍,6年來更升了17.5倍!ESG為己為人,回報又好,何樂而不為?
(中環資產持有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facebook、Netflix、阿里、騰訊、美團、小米、港交所、拼多多、瑞幸、寧德時代、Zoom、Chewy及Tesl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股票配置比例 在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終為始:長期投資的10條思路」
開始學投資之後,很多人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遇到崩盤大賠,難以去面對市場中的不確定性。
市場先生分享我自己的10條長期投資思路,整理如下:
1. 考慮我現在的年紀,我這輩子進入投資市場到離開的時間,整體投資期限一定會超過30年。
2. 如果我會在投資市場裡待30年,根據過去歷史上股票市場的表現,過程中我幾乎一定會遇到大型的崩盤,少則1~2次,多一點遇到3~5次都有可能。既然一定會發生,那就得提早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應對方式。
3. 我相信長期而言,分散投資在美國股票市場,賺取全球企業創造的報酬,參與經濟和科技的成長,即使不避開崩盤,長期而言能得到正報酬的可能性極高。我無法保證自己的選股能力必然有勝過大盤的成果,因此分散投資是必要的。
4. 我並沒有預知崩盤的能力(真的沒有),也沒有保證避開崩盤的技巧和經驗。然而如果貿然離開市場,比起持有現金避開崩盤,更多可能是會錯過股市的長期成長。
5. 我投入的資金並沒有急用,未來30年都不拿出來也沒關係。所以可以避免臨時需要金錢,導致出場在不適當的時機點。未來持續投入的資金也都是如此。只要不會犯這個錯誤,剩下的就是考慮避免自己情緒造成錯誤的行動。
6. 在資金長期不需動用的前提下,總資金投入越高比例,能得到報酬越高。就長期而言,應該盡可能高比例投入、避免大量的持有現金。就歷史經驗而言,拉長時間後現金的購買力會受通貨膨脹侵蝕。
7. 考量投資的資金盡可能大比例投入的情況下,我能承擔的總資產波動約為30%左右,超過這個數字我就會感到不舒服。為避免自己的情緒影響投資成果,根據這個數字,手上持有高風險資產(如股票)配置比例最高應該在60%以下。透過資產配置,分散在股市、債市和其他資產類別上,也許最終總報酬會輸給100%投入股市,但風險較低、能進一步提高未來的確定性。
8. 如果遇到熊市崩盤,長期而言通常是更好的投入機會,如果手上有多餘的現金,可以優先投入高風險資產。但考量選股並不容易,保持一定程度分散投資,能得到相對高確定性的結果。至於牛市多頭,我並沒有能力預判出它何時會中止或反轉,因此除非出現極端不理性超漲,否則都按照原本計畫進行。
9. 對我而言,最大的風險是最初假設發生錯誤,也就是美國和全球經濟陷入極長期的衰退、企業沒有利潤或者利潤大幅衰退持續很長時間。歷史數據終究只是參考,畢竟我無法100%準確預測未來,所以分散投資,以及配置多元資產是必要的。另一個風險是當離開投資市場時,剛好時間點遇到崩盤和熊市,為了避免賣在低點,出場時會考慮固定百分比分批出場,減少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急著用錢或者財產繼承考量,則會以4%法則提領方式讓資金繼續停留在市場。
10. 對我而言,時間的價值遠高於金錢,投資只是讓資產成長的輔助工具之一,我經濟來源並不完全依賴它,所以以被動投資為主。我也會透過主動投資追求超額報酬,但考量能力、風險以及時間成本,主動投資的比例最高不會超過20%資金,除非我能力有提升,否則比例不會更高。
---
上面這10條是我自己一部分的投資邏輯,裡面有包含我自己的能力與條件範圍,以及對市場做出的假設,
每個人的條件狀況不同,知識資訊以及做出的假設也不同,因此結論方向不一定會一樣。
我想說的是: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未來一無所知、無法做出準備。」
未來總有些事情是必然或極大可能發生、可被預期。
例如:在學生的年紀,盡管暫時看起來無憂無慮,
但其實當下就可以預期自己將來數年後要出社會、要工作養活自己和家庭、收入會影響生活品質、更長遠的某一天體力會衰退無法再工作...等等。
儘管我們無法確認過程的細節和時間點,但也能抓住許多重點,藉此我們就能提早評估自己的財務規劃。
當你有做出預期並做好準備,
未來許多事情對你而言,就不再是意外,甚至有可能帶來好處。
例如前陣子股市動盪時,
有些人表現的很恐慌,因為崩盤對他們是意外的災難,
有些人則是很興奮,因為崩盤對他們是意外的驚喜,
有些人則無動於衷,因為這一切並沒有超乎預期。
有句話叫做:「以終為始。」
意思是你必須先知道目的地在哪裡,站在終點回頭思考,才能確保自己開始執行的方法與前進方向正確。
如同上一篇說到:「投資之前,先思考自己的投資期限。」
其實就是站在終點思考,對未來做準備跨出的第一步。
最後市場先生想說的是,
除非你過幾天後就不碰投資,不然長期而言碰到崩盤幾乎是一種必然。
既然是必然,
我們所該做的,並非是去擔心大跌崩盤,而是思考它對我們投資的意義,以及做好相應的準備。
希望這10條思路分享能對你的投資有一些幫助。
共勉之。
市場先生 2020.05
#如果這篇對你有幫助請留言讓我知道
#有思考到問題或想法也歡迎留言分享
圖:南投 杉林溪
股票配置比例 在 SHIN L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50 #006208 #ETF
合作信箱✉️ : xshinxli@gmail.com
❗️影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二次搬運、寫成新聞稿
❗️每月45元幫助我創作更多影片|https://shinli.pse.is/PD4Q5
————————————————————————————
📖我的理財書《25歲存到100萬》|https://pse.is/38zezq
✨2021下半年信用卡精選|https://shinli.me/2021/08/16/2021credit-card/
🙋♂️我的新手理財線上課程|https://www.yottau.com.tw/course/intro/997#intro
00:00 ETF0050、006208差在哪?兩大ETF績效評比
0:48 0050 006208的差異
2:43 0050 006208前五名成分股占比
3:38 0050 006208兩年投報狀況
4:58 定期定額證券戶推薦-國泰證券
7:54 結語
國泰證券開戶這邊請👉https://pse.is/3lnw2z
如果你還在尋尋覓覓一個證券戶,國泰證券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國泰證券很早就有開放定期定額
最低的起扣金額是1,000元
並且享有83檔台股/75檔ETF(2021/8/16更新)
基本上你想得到的標的都能夠設定定期定額
並且線上開戶也很快速最快30分鐘就可開通
可以同時開立台股以及美股的複委託
手續費也是非常優惠👍
所以不管你今天是一個投資大戶或者是投資小白
國泰證券都可以為你帶來很棒的投資體驗☺️
國泰世華網銀 App 之證券服務係由國泰證券提供。
本文提及之投資標的為作者個人經驗分享,非代表國泰世華銀行之立場。
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實際配置仍應以客戶資產比例及風險承受度為優先考量,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
國泰證券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 333 號 19 樓| 客服專線 (02) 7732-6888 | 109 年金管證總字第 0044 號
股票配置比例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
你還記得你出社會時,領到的第一筆薪水是多少嗎?你拿到薪水的第一個步驟,你做了什麼事?其實我們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以後,不論月收入是多少,都能夠按照比例去支配生活。
-
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自己支付學貸、購買基金的概念,也透過定期定額的基金累積部分的利息,雖然不高,但也穩穩地拿到了不少利息,這些都是學習的過程。
-
在資本額不夠的時候,不敢隨便進入股票市場,從小小的投資方式開始練習,讓自己累積好的投資觀念、也練習賠錢的心痛感,才能好好規劃自己未來的理財配置。
-
#蕾咪 #理財教室 #被動收入
-
【理財教室】上班族看3年買下770萬新房!對戰房仲「談判技巧」靠這招!feat.楷鈞
https://youtu.be/I6MS1begLrI
【理財教室】花光空姐積蓄「買下信義區千萬豪宅」辛苦過程全公開!feat.Ivy Chao
https://youtu.be/7StmQ7ce4r0
【理財教室】台北人應該買房嗎?房貸好申請嗎?看房要注意的事?feat.小梅
https://youtu.be/PgcJqe8nJPI
【理財教室】30歲前就買房!千萬豪宅「一個關鍵」真的買到了!feat.丘曄
https://youtu.be/jvzkaSLSrSo
【理財教室】薪水怎麼存!「3個步驟」躺著賺錢就會變多!feat.焦凡凡
https://youtu.be/IRSLqHa34TM
【無痛存錢法】一年多存12萬!上班族「4種理財法」也能致富
https://youtu.be/5kUb9FjalqM
【理財教室】宣告破產!從「吃吐司邊到買房」存錢之路!feat.小賴賴晏駒
https://youtu.be/O8LS5a63bKM
【23歲存到100萬】負債50萬學貸不要怕!「規劃收入」拚第一桶金
https://youtu.be/cqovWIyPTe0
【錢該怎麼存】60%、30%、10%「理財配置」無腦學會!feat.那那大師
https://youtu.be/iDoZdCM_GZI
【一次做4份工作】23歲存100萬:1份正職、3份打工,公開「存錢血淚史!」
https://youtu.be/1hxskneaSbI
【理財教室】教你存到第一桶金!關韶文「21天私密帳本」公開
https://youtu.be/SydKJa4lK2Y
【理財教室】一個月5900元就能「住進蛋黃區!」一坪16.8萬心動房型公開
https://youtu.be/u2eVLC13ID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股票配置比例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算天算不如機算,運用「程式交易」對投資者有何好處?又如何應用至虛擬貨幣投資上?今集《#致富解碼》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聯合創辦人 #蔡嘉民(Calvin)向你一一講解,並分析虛擬貨幣及大市表現走勢,資訊非常豐富,去片!
【第36集主題:#程式交易】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聯合創辦人 蔡嘉民(Calvin)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03:43
04:06 2021年上半年美國及香港市場事故多,是否與程式交易(Algo Trade)有關?
07:44 程式交易上季風險管理的表現是否比人手交易好?
09:40 程式交易有何優勢?
12:35 虛擬貨幣哪種程式買賣設定較安全?
17:22 如何分配AI程式交易及直覺投資的比例?
21:39 港股現時是否擺脫頹勢?
25:50 美股現況有何分析?
26:39 三大指數創新高,美國股市第二、三季有何表現?
29:00 如何配置虛擬貨幣?
31:00 預計Bitcoin走勢如何?
36:25 如何挑選值得投資的虛擬貨幣?
======================================================
【書籍推介】
《程式交易快穩準》 (蔡嘉民 著)
全書收錄程式交易基礎入門到進階的獲利策略,助讀者更能掌握短線交易的操作方法!
實體書、會員9折、全球運送 https://bit.ly/3nCnp9V
Google Play 電子書、試閱 https://bit.ly/3eKDhUB
各大書店現已有售
======================================================
【更多推薦影片】
➤蔡嘉民:【止蝕不止賺】程式交易新手入門必看 https://youtu.be/UvGbzu-A4eY
➤陸庭龍:對外匯、移民潮、人民幣、美金有何看法?https://youtu.be/w1Nl-BI9a-A
➤蔡金強:未來兩季最關注哪些板塊? https://youtu.be/ypPwkc79lTg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bit.ly/3938XAx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LinkedIn: WealtHub 睿富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股票配置比例 在 2023下半年股債配置比例大公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3下半年股債 配置比例 大公開? 風傳媒The Storm Media ... 完整版請看: • 【 股票 】2023下半年台股走勢?5... … Show more. Show more. Show les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