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哥在學校搞笑綁頭髮
還要老師拍下來
「幫我拍給麻麻看💛」
我看他最近上課很快樂啊
回家就點名說
自己又交了哪些朋友
(還逼我一個個背起來,夠gy)
可能學校大肢體課程很多
感覺男孩情緒也比較平穩
沒有以前小班的青澀
曾經他有點壓抑後的不快樂
我覺得選學校跟教育制度
本身就是在打怪
有時候要相信孩子
也相信自己的直覺
別人都說好的不一定適合你
別人一窩蜂搶的
也不見得就是好東西
因材施教 才是最難的
因為你要先對自己的孩子
有深度的觀察跟了解啊
家中第一胎の每個新嘗試
對我們比較菜的爸媽來說
都是手足無措呢
我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但經過他一年來上課
我還是說不上來要什麼
但「不要什麼」已經很明確
就是我不要揠苗助長
也不要形式上的表演
幼兒園對我來說不該重結果
而應該重過程
不要迂腐 不要單一輸出
不要標準化框架而失去包容
不要看不到每個小孩的獨特
不要把小孩當機器訓練
就算有任何SOP能教出資優生
我也不要
一個人如果沒被激發出
主動學習的興趣
就算年少再資優
大概也是人生高峰了
他本來可能more than that
我最怕的是教育缺乏互動性
一直塞一直規定一直威權
而不是反問他 為什麼
為什麼選這個?
為什麼這麼做?
你的看法是什麼?
本質問題是什麼?
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解決呢?
(我在家每天都會反問他們看法,缺點是培養出口才伶俐的屁孩,越來越難說過他😅)
讓小孩能講出自己的理由
再待他尊重他如成年人
引導理性討論
說了這麼多不要
說到底我只是想要兒子們
有快樂 有啟發
應該是我最大的期待了吧
阿蹦唸過全美語
也唸過一般雙語私幼
(不要問我哪間啦😆)
我覺得心得是:
不要聽招生冠冕堂皇的抱負
而是要用「心」去看
去觀察孩子每天細微的變化
尤其是學校
乃是他們待最長時間的地方
他快樂與否,很重要
我沒有唱高調覺得
學科不重要 壓力都是壞東西
不是這樣
而是我覺得一個人要追求卓越
是發自內心的
他要先知道他在幹嘛
而我能做的就是幫助他知道
陪伴他突破自己
能嚮往並相信自己成為自己
去一個更好的地方
他的感受永遠放在我的面子前面,永遠。
#yu兒觀
#都是關
有時候好像別太多預設立場齁
放給小孩 認真觀察 信任他
好像會更好
(寫來鼓勵自己der)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4的網紅Sandra Tavali李婉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
肢體課程 在 林珈妤Carr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分的出來夢跟現實嗎?」
#夢裡跟現實跟戲劇
做了一個夢,
夢裡我已經和朋友買好電影票,
不知道是什麼下課,
突然找不到自己的鞋子!
找了很久,整棟大樓都找遍了!
一樓到七樓,
五樓還得爬兩樓,
場景鬼屋一樣黑嘛嘛的!
七樓電影院門口
依然找尋不到我的鞋子,
六樓半有人在上
表演肢體課程🤔
五樓半有人在拍攝節目📷
最後,
電影沒看見。
醒來後,
鞋子還是沒有想到掉哪?
——
#夢與現實
往往跟自我的淺意識有關係,
以前研究過解夢~
有些朋友因為幫助他們解夢更了解自己潛意識的樣子。
甚至常常會有預知夢,
出現在我的生活裡。
——
#控夢
夢是由淺意識的帶領將近期發生事物的融合。
#你有控夢能力嗎
但往往紀錄夢境後
我依然無法分辨
我的夢境的不真實性
「鞋子」外型細節過於明確,「電影」主題跟現實一樣😂
太真實了啦!
#戲劇表演 #being
有人說,
戲劇是夢工廠🏭
「你會演到走不出角色嗎?」
有,曾經有把個性牽連出來現實。
寫到這段可能很多戲劇老師學者,會痛罵一番!
這是一個好不好的行為,
確實公說公有理。
至少現在能將戲劇與自己用點時間分開,
無不是壞事。
而夢、現實與戲,
你們分的出來嗎?
#演員 #夢境 #拍照 #林珈妤2021 #現實 #戲劇 #表演 #是演員 #也是表演老師 #是 #being
肢體課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師很關心我,不斷問我,這次的肢體課程對我有沒有幫助,我說:「我覺得有,但現在沒有這麼強烈感受。」
然後她說我再安慰她😂
這個課程主要是認識身體,讓我們了解平時都用哪些部位出力,間接延伸到自我察覺的部分,不管是身、心的部分。
我從中理解到,不管是演戲,或是做任何事情,好像不需只用「習慣」的方式,用力或鑽牛角尖,就像我的腰很容易酸,因為我很常用那邊的肌群,但其實還有很多部位可以使用,只是我不沒有想過要調整。
演戲也是,以前我只知道哭、大聲或用力,來表達悲傷與憤怒的情緒,但真的只能這樣嗎?
嗯,不是只有這樣,現在一點一滴的了解中。
後來我覺得文字可能不能真正表達我的想法,我就用語音的方式,老師才說她要落淚了,因為我的自我察覺慢慢打開了!
但我直接又回說:不全然是因為上課,而是慢慢累積的。
老師就下線了,哈哈哈哈哈
#一秒惹怒老師
謝謝 #尚庭 幫我拍照
謝謝 馬宥漩 老師
#齊石傳播 #演員 #男演員 #배우 #연기하다 #actor #謝允 #謝允nick #台北市 #台北 #台灣 #台湾 #タイペイ #대만 #타이베이 #taipei #taiwan #演戲 #拍照 #사진 #사윤 #한국어
肢體課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人因為Perfume喜歡上電音,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電音創作上嶄放著另一種優雅的氛圍,值得您來鑑賞。
ㄧ場結合劇場、即興、電腦互動程式、異響、即時混聲的電音音樂會,在秋日的午後,與您一起度過。
11/19(日) 15:00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2F,演出:黃柔閩、邵韋傑、張欣、林亭君、黃芮盈、余致賢、楊政、李婉菁
秋日電音
2017 電音工作坊創作發表音樂會
時間:2017/11/19 週日 3:00pm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購票:本頁
電音工作坊,源自於2013年夏天的一場長達10次的「手作電音工作坊」,由李婉菁與許志遠(DJ Point) 開始發想,在身體氣象館團隊多年的大力協助舉辦下,發展如何在不限制軟體,任何筆電都可以製作、創作電音的工具主軸下,呈現出每一個參加者心中的聲音創意。當時之所以取名為 「手作」,並不是要去手作器材,而是希望學員從像是媽媽煮的菜或縫補衣服的感覺,回到自己本質的溫度,去創作自己的電音作品。 工作坊除了標榜使用只要是可以上網的筆電、耳機,不需要有音樂學習背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之外,應用大量的視覺藝術家作品,如康丁斯基、羅森伯格等來啟發聲音創作的思考是最大的特色。五年來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自我發展,累積成創作與演出的風格,其中幾件獲得國際展演或現場演出的作品所獲得的鼓舞,更是讓藝術家們累積許多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電音創作者/演出人員簡介:
黃柔閩
Rou-ming Huang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國小教師、劇場演員、電視暨電影演員。1990年代初曾赴美研習達克羅斯音樂教學法,後於西雅圖與舊金山等地研習音樂治療與即興舞蹈表演, 並多次發表即興音樂(人聲與大提琴)與舞蹈表演。曾擔任第一屆台北市國際舞蹈節「音樂與肢體」課程助教。劇場演出作品有《妻夢狗》、《我用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軍史館殺人事件》等。電視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月光》),以及金鐘獎、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最佳女主角入圍等。另有《三方通話》等多部電影演出作品。 2016年,演出電視電影「上岸的魚」。公視人生劇展「最後的詩句」。「麻醉風暴2」影集。周美玲導演網路劇「替身」。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為你朗讀「Merry land」讀劇演出。 2017年,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青藝盟戲劇營隊老師。現任景興國中表演藝術課、戲劇社團指導老師。博嘉國小全方位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安德森
Anderson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曾赴“上海新偶像藝術學校”研習戲劇表演。參與多部電視廣告、MV、短片及魏德聖導演電影《52赫茲我愛你》演出。2012於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演出《我們一同走走看》舞台劇。近年編導《遇見小王子》、《親愛的小王子》,創作「一齣由孩子們演給大人們看的兒童劇」。 曾任青藝盟戲劇營隊講師。中華微電影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繁星計畫」演員培訓講師。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capatain。受邀「2017慈光萬盞-教育公益交流計畫」,遠赴斯里蘭卡分享戲劇課程。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2016年與黃柔閩老師共同創立37度2戲劇工作室,致力於戲劇教育發展與推廣「身體對話—感官開發訓練工作坊」。現任博嘉國小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景興國中表演藝術、戲劇社指導老師。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
張欣
Shery Cheung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目前居於台北。她的藝術實踐是變化性的,常透過共感的過程與他者對話,以錄像、聲音、表演等方式進行。其抽象繪畫與合唱的背景深刻地影響她的認知過程。作品曾發表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台北滲透影像藝術節、台北失聲祭、JOLT Arts Festival、韓國Jeju National Art Museum。她的表演《Inland》於2013年獲得Arte Laguna Art Prize提名。
林亭君
Xia Lin
lololol藝術組織共同創辦人,使用多媒體、錄像、文字及行為創作,2013年網路作品參與Homeostasis Lab - The Wrong: 新媒體藝術雙年展、2016年於韓國濟州美術館展出、2017年藝術項目 ”3C形意拳” 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發表。
黃芮盈
Raying Huang
台中人,畢業於台中二中,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曾師事陳明宏老師。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作曲,現師事張琇琇老師。在校期間擔任復興崗合唱團鋼琴伴奏、2011年於「台灣原味好聲音─原夢計畫」擔任原住民歌謠音樂改編。2017年9月於中山大學「好樂」聯合作品音樂會發表個人器樂創作。
余致賢
Chih-Hsien Yu
喜歡尋找與創造生活中有趣的小事
楊政
Cevo Yang
現場電音即時演奏者、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當作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與現今社會的現代性關係,透過聲音/物件/文本傳達一種普世狀態。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嘗試物件與文本的透過聽覺設計置入演出空間,以及前置取樣/現場取樣的手法與表演主體做互文的手法,曾獲數個國際電腦音樂節徵選,於國外演出相關電聲音樂作品,也於台灣舉辦過數場無門檻電腦音樂、聲音藝術的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 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常與台灣藝術家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閃靈樂團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SMIR 2016。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sandrawcl.wix.com/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