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不要來
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和早期治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
腎衰竭存活率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算醫護賣命工作都拯救不了的collateral damage(只有林鄭可以)》
【編按:憤怒的醫科同學又再化悲憤爲文字,她說的這個現象暫時未見很多傳媒探討,其實也很值得大家留意。也是為什麼醫護需要堅守香港醫療體系的原因。】
2003年,我只是一個小二學生,對非典型肺炎的印象停留在早上量體溫、上學戴口罩和提早放暑假。但原來對我的家人來說,卻是一段灰暗的記憶。
我的外婆在02年下半年確診患上淋巴癌,在03年初開始接受化療。大概在03年2月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和舅舅們阿姨們全部回到外公外婆家,去商量到底要不要暫停外婆的化療療程,因為當時正值「沙士」開始爆發的時後,公立醫院取消了探訪時間,家人擔心外婆在住院期間缺乏照顧,也擔心外婆在化療後,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在醫院裡感染「沙士」。正當大家猶豫不決之際,醫院的一通電話替我們下了決定: 醫院已經暫停所有化療療程,以減低癌症病人的感染風險,外婆的化療因而要延後一次。到了3月,我們再次接到醫院電話,表示因為疫情尚未受控,化療要再暫停一次。我們曾經想過讓外婆到私立醫院接受治療,奈何費用高昂,家裡實在負擔不了,唯有讓外婆在家休養,等待醫院通知重新開始化療。終於,外婆在6月重新開始治療,只是效果並不理想,在同年8月安息主懷。
相信這樣的經歷對於一些家裡有長期病患者的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長期病患者的免疫力一般比普通人低,感染的風險自然比一般人高。面對如「沙士」一般突如其來的疫症,平常的複診和治療對他們來說,變得額外的膽戰心驚。流感尚有疫苗可供病人注射,來預防感染,但當年的「沙士」和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沒有預防針,對一眾需要經常往返醫院的長期病患者來說,絕對是一種防不勝防的危機,因此,不少患者寧願延遲複診和暫停非緊急的治療(注意這裡的非緊急是指與感染肺炎病毒的風險比較,暫停治療的風險可能會比較低,而並非指治療不重要),以減低外出時或在醫院裡感染病毒的風險。
這是一種連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而愈是處於社會的基層或弱勢,受到的連帶傷害也愈大。長期病患者,尤其是在公共醫療體系裡面接受治療的病人,在社區大規模爆發傳染病時,除了要承受更高的健康風險,也會因為連帶的防疫措施和醫療資源分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損傷。
早在醫護發動罷工前,已經有醫生表示為了應付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部分非緊急服務已經受到影響,包括一些住院的床位分配、內科病房的人手調配和非緊急手術等(註1),這是另一種連帶傷害,而這層連帶傷害更是影響到其他公共醫療體系的使用者。
本港至今15名確診的病例中,有三人需要轉送深切治療部,插喉並接駁呼吸機維持呼吸。深切治療部床位有限人所皆知(除非你是蔣麗芸),大家有想過這三台呼吸機是怎樣來的呢? 現實地說,是犧牲了另外三個同樣需要呼吸機的病人而來的。一般來說,大部分轉送深切治療部的患者都是處於危殆但是可逆轉的情況,因而需要緊密監測維生指標和接駁支援衰竭器官(organ support therapy)的設備,提高存活率。這樣的病人包括呼吸衰竭的新生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遭遇嚴重車禍的成年人...... 每少一個深切治療部的床位,就可能減少一分這樣的病患獲得適切治療的機會,也會增加醫療團隊的研判壓力。
如今在武漢市,為了應付疫情帶來醫療需求,跟多醫療機構都被迫暫停其他的醫療服務,當中不乏必要而且緊急的服務,例如腎衰竭病人的血液透析(註2),急性血癌的緊急化療(註3)等。難道我們的醫療系統需要到了不可挽回的境地,政府才後悔沒有及早封關,堵截疫情爆發?
另一邊廂,陳局長早前提及增加1400張額外病床,用於應付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大部分是從原有的內科或急症病房床位改裝而成(註4),若用於接收潛在的新型肺炎患者,並不符合防疫規格,對醫護以及病人帶來一定程度的感染風險。這是第三重連帶傷害,若醫院因此爆發感染,如當年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病房爆發「沙士」一般,對香港廣大市民的健康則構成極大的打擊。
以上尚且是短期內,香港醫療體制所需要面對的連帶傷害,而長遠來說,政府和醫管局在防疫方面的遲鈍(若不是無所作為),對專家意見和醫護訴求無動於衷的態度,都讓醫護人員心灰意冷,先不談對罷工員工的秋後算帳,單是醫護人才的加速流失,足以加劇本已嚴重的人手短缺,正如小鳥醫生所言(註5),人手問題並非引入更多海外(內地)醫生就能解決的。而資深醫護的流失,則影響年輕醫護的培訓,對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2020年,我現在是將要畢業的醫科生。我希望好人能一世平安。醫護同行,保護市民。
註1: https://time.com/5775076/hong-kong-wuhan-coronavirus/?fbclid=IwAR394n2YdbzGr1fAxam8EQXrm5gLoBayrOtMg9gBnOCEEhcAMOu4SlIoC7Q
註2: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0200131/%25E2%2597%25A4%25E6%25AD%25A6%25E6%25B1%2589%25E8%2582%25BA%25E7%2582%258E%25E2%2597%25A2-%25E6%258A%25A4%25E5%25A3%25AB%25E5%2589%258D%25E7%25BA%25BF%25E6%258A%2597%25E7%2596%25AB-%25E6%25B4%2597%25E8%2582%25BE%25E8%2580%2581%25E7%2588%25B6%25E7%2597%2585%25E9%2580%259D/amp/
註3: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world/breakingnews/3055046
註4: https://www.hk01.com/%E7%AA%81%E7%99%BC/419056/%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9%9A%94%E9%9B%A2%E7%97%85%E5%BA%8A%E5%A2%9E%E8%87%B31400%E5%BC%B5-%E9%86%AB%E8%AD%B7%E6%86%82%E5%A2%9E%E5%8A%A0%E6%99%AE%E9%80%9A%E7%97%85%E5%BA%8A%E4%BD%BF%E7%94%A8%E5%A3%93%E5%8A%9B
註5: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48367862579589&id=396444011105310
圖片來源:《明報》
腎衰竭存活率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算醫護賣命工作都拯救不了的collateral damage(只有林鄭可以)》
【編按:憤怒的醫科同學又再化悲憤爲文字,她說的這個現象暫時未見很多傳媒探討,其實也很值得大家留意。也是為什麼醫護需要堅守香港醫療體系的原因。】
2003年,我只是一個小二學生,對非典型肺炎的印象停留在早上量體溫、上學戴口罩和提早放暑假。但原來對我的家人來說,卻是一段灰暗的記憶。
我的外婆在02年下半年確診患上淋巴癌,在03年初開始接受化療。大概在03年2月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和舅舅們阿姨們全部回到外公外婆家,去商量到底要不要暫停外婆的化療療程,因為當時正值「沙士」開始爆發的時後,公立醫院取消了探訪時間,家人擔心外婆在住院期間缺乏照顧,也擔心外婆在化療後,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在醫院裡感染「沙士」。正當大家猶豫不決之際,醫院的一通電話替我們下了決定: 醫院已經暫停所有化療療程,以減低癌症病人的感染風險,外婆的化療因而要延後一次。到了3月,我們再次接到醫院電話,表示因為疫情尚未受控,化療要再暫停一次。我們曾經想過讓外婆到私立醫院接受治療,奈何費用高昂,家裡實在負擔不了,唯有讓外婆在家休養,等待醫院通知重新開始化療。終於,外婆在6月重新開始治療,只是效果並不理想,在同年8月安息主懷。
相信這樣的經歷對於一些家裡有長期病患者的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長期病患者的免疫力一般比普通人低,感染的風險自然比一般人高。面對如「沙士」一般突如其來的疫症,平常的複診和治療對他們來說,變得額外的膽戰心驚。流感尚有疫苗可供病人注射,來預防感染,但當年的「沙士」和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沒有預防針,對一眾需要經常往返醫院的長期病患者來說,絕對是一種防不勝防的危機,因此,不少患者寧願延遲複診和暫停非緊急的治療(注意這裡的非緊急是指與感染肺炎病毒的風險比較,暫停治療的風險可能會比較低,而並非指治療不重要),以減低外出時或在醫院裡感染病毒的風險。
這是一種連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而愈是處於社會的基層或弱勢,受到的連帶傷害也愈大。長期病患者,尤其是在公共醫療體系裡面接受治療的病人,在社區大規模爆發傳染病時,除了要承受更高的健康風險,也會因為連帶的防疫措施和醫療資源分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損傷。
早在醫護發動罷工前,已經有醫生表示為了應付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部分非緊急服務已經受到影響,包括一些住院的床位分配、內科病房的人手調配和非緊急手術等(註1),這是另一種連帶傷害,而這層連帶傷害更是影響到其他公共醫療體系的使用者。
本港至今15名確診的病例中,有三人需要轉送深切治療部,插喉並接駁呼吸機維持呼吸。深切治療部床位有限人所皆知(除非你是蔣麗芸),大家有想過這三台呼吸機是怎樣來的呢? 現實地說,是犧牲了另外三個同樣需要呼吸機的病人而來的。一般來說,大部分轉送深切治療部的患者都是處於危殆但是可逆轉的情況,因而需要緊密監測維生指標和接駁支援衰竭器官(organ support therapy)的設備,提高存活率。這樣的病人包括呼吸衰竭的新生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遭遇嚴重車禍的成年人...... 每少一個深切治療部的床位,就可能減少一分這樣的病患獲得適切治療的機會,也會增加醫療團隊的研判壓力。
如今在武漢市,為了應付疫情帶來醫療需求,跟多醫療機構都被迫暫停其他的醫療服務,當中不乏必要而且緊急的服務,例如腎衰竭病人的血液透析(註2),急性血癌的緊急化療(註3)等。難道我們的醫療系統需要到了不可挽回的境地,政府才後悔沒有及早封關,堵截疫情爆發?
另一邊廂,陳局長早前提及增加1400張額外病床,用於應付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大部分是從原有的內科或急症病房床位改裝而成(註4),若用於接收潛在的新型肺炎患者,並不符合防疫規格,對醫護以及病人帶來一定程度的感染風險。這是第三重連帶傷害,若醫院因此爆發感染,如當年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病房爆發「沙士」一般,對香港廣大市民的健康則構成極大的打擊。
以上尚且是短期內,香港醫療體制所需要面對的連帶傷害,而長遠來說,政府和醫管局在防疫方面的遲鈍(若不是無所作為),對專家意見和醫護訴求無動於衷的態度,都讓醫護人員心灰意冷,先不談對罷工員工的秋後算帳,單是醫護人才的加速流失,足以加劇本已嚴重的人手短缺,正如小鳥醫生所言(註5),人手問題並非引入更多海外(內地)醫生就能解決的。而資深醫護的流失,則影響年輕醫護的培訓,對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2020年,我現在是將要畢業的醫科生。我希望好人能一世平安。醫護同行,保護市民。
註1: https://time.com/5775076/hong-kong-wuhan-coronavirus/…
註2: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5E2%2597%25A4%25E6%2…/amp/
註3: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world/breakingnews/3055046
註4: https://www.hk01.com/…/%E6%AD%A6%E6%BC%A2%E8%82%BA%E7%82%8E…
註5: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48367862579589&id=396444011105310
圖片來源:《明報》
腎衰竭存活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竟幾乎等於核爆災民承受的輻射劑量?
咳嗽﹅喉痛﹅發燒﹅流鼻水……看似救命的感冒藥只是「安慰劑」?
乳房攝影檢查,其實無法增加乳癌存活率……那該怎麼預防?
抗生素會把腸道益菌殺光、降脂藥傷肝敗腎風險高……難道等死嗎?
臺灣人平均一年看15次病,是美國的三倍,同時更是世界第一!
然而,盲目的保健與過度的醫療行為,有時非但無助於診斷病情或治療,
甚至還可能讓你賠上一輩子的健康!
本書為作者江守山醫師根據自身醫學知識,深入分析眾多醫學研究後,
精選12項(臺灣)民眾最常做的檢查、用藥、治療等相關醫療行為。
他不僅引用真實臨床案例,詳列過度醫療帶來的的各種危害,
同時提出具體的預防與治療建議,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看診、吃藥,你得到的是「治病」效果,還是「致病」風險?
•美國和英國醫學中心都指出: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不僅至少四成無效,當中15%甚至還可能有害人體。
•新儀器﹅非侵入性﹅醫師推薦……都不等於最佳醫療選擇。以電腦斷層掃描(CT)為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調查,接受CT檢查引發癌症的身故率,遠大於交通事故死亡率。
◎醫院最常見的不當檢查,做了反而更糟糕?
•「肺」是輻射高敏感器官, 但定期篩檢並沒有比「不做檢查」來得好。
——榮總研究:結果異常者有九成三是假警報,過度診斷率高達七成八。
•女性健檢常見的乳房攝影,竟會提高乳癌發生率?十年來幾乎翻倍成長!
——想確保乳房健康,還不如「臨床觸診+超音波」來得安全準確。
•及早篩檢癌症可增加「五年存活率」?其實只是邏輯迷思。
江醫師指出三種常被忽略的誤差值,教你看穿存活率的真面目!
◎生活最常見的不當用藥與治療,正確解方看這裡:
•感冒無藥可治,除了靠免疫力自癒,你還有三大法寶。
•補牙還在用汞齊?小心慢性汞中毒!可以改用什麼填料?
•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別用賀爾蒙補充療法,小心肌瘤、失智、尿失禁找上門。
特別收錄:45種一般患者不必進行的過度醫療避險清單,業界規範首度公開!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
★一眼看出醫生開給你的藥有沒有抗生素,從此不再藥單全收?
★適度的健檢項目與頻率為何?怎麼免費?若想更周全,多做哪一項就夠?
★想避開卵巢癌、睪丸癌、甲狀腺癌,你得少喝脫脂奶,為什麼?
★預防腦瘤、心肌梗塞,與其動刀,不如降三高,怎麼做?用吃的就辦得到!
作者簡介: 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醫師健康廚房-廣山居董事長。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專長:
透析血管通路問題診斷及治療、透析乾體重之測定及調整、腎血管狹管及合併之腎衰竭、尿毒、維他命與健康食品、癌症預防。
著作:
《安心好孕》、《吃對保健食品2:天然篇》、《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食在安心》、《吃對保健食品!》、《癌症,當然可以預防!》、《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等暢銷書。

腎衰竭存活率 在 談急性腎衰竭 - 亞東醫院 的相關結果
然而,確實有些患者的腎功能原本就不好,腎臟的損傷又很嚴重,腎功能遲遲無法恢復而須終身透析。還有一種情況,患者的急性腎衰竭只是多重器官衰竭的一部分,是邁向死亡的必 ... ... <看更多>
腎衰竭存活率 在 急性腎衰竭 的相關結果
急性腎衰竭是在急重症照護約有5-20%的病患會遇到的嚴重併發症,常因此. 造成較高的死亡率。傳統上定義急性腎衰竭是以血清肌酸酐上升超過百分之二. ... <看更多>
腎衰竭存活率 在 急性腎衰竭~把握治療黃金時機| 新聞稿| 訊息專區 - 衛生福利部 ... 的相關結果
根據研究,一旦急性腎衰竭發生,死亡率高達50%,若能即時治療,是可以恢復的,否則可能會造成慢性腎病變,甚至要終生洗腎,所以,民眾輕忽不可,醫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