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醫學背後的黑幕
作者:陶昌文(醫師)
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他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顯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他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我一位朋友父執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網路文章分享
「腦部檢查看哪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沁霏的心靈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馮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衛教影片(七)腦波檢查注意事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江錫輝專科診所神經內科/復健科/家庭醫學科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神經科 -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的評價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腦波檢查自費的原因和症狀,PTT、YOUTUBE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腦波檢查自費的原因和症狀,PTT、YOUTUBE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門診來了一位中年人:「我這半年常常胃口不好,診所幫我做過超音波和胃鏡,都說沒有問題。我那天去掛你們醫院急診,電腦斷層也說沒事。」
「檢查都正常,那不是很好嗎?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我把急診幫病人做的檢查看過一遍,確實沒什麼問題,放射科打的正式報告也沒有異常,一時間我不知道病人來門診的理由是什麼。
「我還是會擔心有什麼問題,沒有檢查出來。網路上說正子掃描可以看到很小的腫瘤,所以我想照個正子;另外就是腫瘤指數,應該也要驗一下;我偶爾頭會暈,可是急診的電腦斷層沒有照腦部,是不是應該要照一下?」
「現有的檢查都是正常,基本上可以放心,如果你還想做更多檢查,可以去做自費健檢,醫療上目前不需要。」
「要自費喔?那不是要好幾萬?用健保不行嗎?」
「有很多醫院都有提供自費健檢,價格與內容也都可以客製化,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與預算去和他們談。除此之外,不知道醫療上還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有這類要求的病人,沒幾天就會遇到一個,我早習慣不要正面拒絕他,轉個彎給他碰釘子就好。
「既然要自費就算了。」病人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起身轉頭就走,連護理師跟他要健保卡也不理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個年輕男性來門診拆線,上週因為車禍下巴縫了幾針。
一邊拆線,我一邊做後續傷口照護衛教,並詢問是否需要診斷書。
「醫生,我要開除疤藥膏,還有美容膠帶也需要。可以多開一些給我嗎?」
「除疤藥膏和美容膠帶都是自費品,你想開多少就開多少。」
「蛤?要自費喔?那就算了。」
「喔好。」
對話結束,我線也拆得差不多了,病人拿著診斷書離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一直以為,「健保不給付美容相關用品,也不給付非必要的健康檢查」是基本常識,而且這兩個病人都不是教育程度低落,或者什麼都不懂的老阿公阿媽。
健保最大的問題,就是道德風險無法克服,可能是貪小便宜的病人,當然也有鑽給付漏洞的同業。我們實在不可能期待民眾「珍惜健保資源」(三令五申是一回事,遇到自己的看病的時候還不是能用就用?用少了還覺得自己繳的保費虧了。),但是最低限度,「不應該有奇怪與過份的要求」~~
回頭看這兩個病人,一個希望國家幫他支付自己也知道要好幾萬的檢查費,哪怕這個檢查不符合醫療上的需要;另一個要求「多開一點」,不也正希望能從健保多領取一些藥品耗材嗎?
對照前幾天有個新聞,民眾向總統候選人喊話,希望國家能補貼部份負擔與掛號費。我其實不理解,這個國家的人民,對於醫療環境的價值觀究竟落在哪裡?
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馮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它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
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西藥是膠帶貼住症狀的邏輯
#所以貼住表面症狀不管裡面出了什麼事有可能會被害死
#不亂吃西藥
以下為對這篇文章其他方向的意見,大家也一併參考。
https://professorlin.com/…/%E9%86%AB%E5%AD%B8%E8%83%8C%E5%…/
#最重要的還是知道你吃了什麼
#不亂吃西藥和化學保健食品
醫學背後的黑幕 / 陶昌文(醫師)
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
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它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
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
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
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
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
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
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
鮮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
「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
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
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
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
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
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
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
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
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
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
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
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
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
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
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
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
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
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
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它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
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
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
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
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
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
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
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
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
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
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
我一位朋友父字姪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
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
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
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
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
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
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一個有良心道德的心臟科Dr. Lin Jake醫師的從醫多年實際研究聲明※
[水]這個你必須知道睡前、洗澡時候,水分流失量大,已經養成睡前不吃東西不喝水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險。
人在睡眠中仍會消耗1~2杯左右的水分,從晚餐後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如果都不補充水分,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時侯,【最容易發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發心臟病及腦部疾病。
國人在習慣上喜歡睡前沐浴,洗個乾乾淨淨的澡再上床,但洗澡的時候最容易流失水份,所以醫生建議:【洗澡後,應該要馬上補水分。】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醫學界發現用口對口的方式喝礦泉水,要是剛好口腔中有少量不足以致病的綠膿桿菌進入瓶內,這個瓶子就會變成agar,12小時後,菌數就足以引起喉嚨痛!
因為怕公佈後,礦泉水會滯銷,所以廠商不敢公佈,但是醫學界教授還是勸大家喝礦泉水時,不要接觸瓶口!
這篇文字很冗長,但是請用耐心地將它閱讀完畢!
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江錫輝專科診所神經內科/復健科/家庭醫學科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More 雖然他年紀還小,但這種種徵象都顯示疾病來源是頸部,就跟母親說,我們先讓他照頸部X光看看,這母親懷疑地看著我說…「為什麼你不幫他做腦波檢查,卻要照頸部X光,X ... ... <看更多>
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神經科 -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的推薦與評價
神經心理學檢查:在失智症於認知功能異常及腦部退化性疾病的鑑定。 未來展望. 本科歷任林瑞泰主任、戴志達主任、賴秋蓮主任、林秀芬主任、盧相如主任、林 ... ... <看更多>
腦部檢查看哪科 在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衛教影片(七)腦波檢查注意事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衛教影片(八)誘發電位 檢查 注意事項 · 熱線追蹤- 監測腦波找睡眠問題 · 台中康合診所EEG腦波檢測 · 頭痛是腦中長東西嗎? - 神經很有事x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