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痘痘位置,真的與器官有關?】
這個應該可以榮列門診十大常見問題之一。
大家在門診都很喜歡問:
「醫師,我臉上某某位置長痘痘,是不是人家說的某某功能不好才導致的?」
猜想是因為網路上有很多罐頭文章,會用這些「看似有理的理論」去寫作。
像是長在額頭痘,常被說是壓力痘、失眠痘,或解釋為中醫說的心火旺體質。
臉頰痘,有人借用中醫經典解釋說「左肝右肺」,左側臉頰長痘是跟肝火旺、肝臟毒素代謝不好有關,右側長痘則是與呼吸道過敏、肺熱旺盛相關。
鼻子痘,被解釋與腸胃消化有關,被認為是排便不好、便秘、消化不良、脹氣的朋友可能發生。
嘴邊、下巴痘,常被說是月經痘、婦科痘,被認為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大家會這樣去解讀痘痘生長位置是否與身體變化有所相關,其實有幾個常見情況:
1. 被錯誤理解的因果關係
2. 被二次解讀的錯誤引用
3. 確實有根據的相關理論
▎ 被錯誤理解的因果關係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類的例子,假設A、B兩個事件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前後發生,大腦就會直觀的認為它們有所因果關係。
像是最近壓力大、睡眠少,額頭開始長痘痘,於是就覺得是壓力導致的額頭痘。
確實壓力大跟睡眠少可能會導致皮脂腺出油量增加、提高長痘痘的機率。
但是其實不一定會在額頭發生,會長在哪裡還是與個人臉部的皮脂腺分佈位置、角質層型態有相關。
皮脂腺大量分泌、同時角質層阻塞,才是主要導致痘痘發生的原因。
只能說,在統計學上,或許額頭是有比較高機率長痘的地方(比較會出油與頭髮髒污刺激),所以第一時間會聯想想相關性,但是我們一定找的到有些人的壓力痘是長在其他位置。
因此並不能說額頭痘一定是壓力痘,
或是壓力痘一定長在額頭上。
▎ 被二次解讀的錯誤引用
這部分就跟「中醫學理論」常常被抓來背鍋有關了。
像是上面提到,左邊長痘是肝不好,右邊長痘是肺不好,這個「左肝右肺長痘理論」,其實是與中醫理論脫節的。
「左肝右肺」這個名詞,的確是源自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刺論篇》,但是並不是跟疾病、長痘痘的位置有關。
原文是寫「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裏,脾為之使,胃為之巿。」
這部分的肝跟肺,其實對應到的是中醫臟象(器官功能而非解剖)。
左肝右肺,也不是實質上的「左右邊」,而是「氣機升降」的意思(古代中醫說左為升、右為降⋯下面300字略😂)。
(另外,也有解釋認為左肝右肺,指的其實就是當時古人認為肝在左邊、肺在右邊,但是這個解讀脫離正確解剖太遠,所以在此不做討論)
簡單白話來說,痘痘長在左臉還是右臉,跟肝臟、肺藏,可以說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左肝右肺這個名詞,其實並不能使用來解釋長痘痘的原因。
那可能就有人說,「可是我吃了清肝火、退肺火的藥,痘痘就消掉了耶?」
這是因為許多「清熱、解毒、退火」的中藥物,多有抗發炎、抗菌或是減少皮脂腺分泌的效果,因此可以達到減少痘瘡的目的。
但是跟所謂「清掉特定臟腑的火氣」,並不一定有直接的相關性。
▎ 確實有根據的相關理論
大家可能會說,難不成所有痘痘位置真的跟身體器官狀態完全沒關係嗎?
其實上面有一個痘痘位置,還是稍微有講中一些的,那就是所謂的生理痘、月經痘。
生理痘跟月經痘,經常被發現在月經前、月經延遲、月經失調的女性朋友身上,大多常見到在下巴、唇週圍發生。
這件事情確實是有相關的科學根據的。
一般來說,這類的生理痘,與皮膚對雄性激素反應增加有關。
因為女性在月經前、月經失調,這幾種情況之下,身體的雄性激素濃度可能上升或是反應明顯。
月經前因為雌激素的濃度下降,導致雄激素雖然沒有上升,但是反應相對較為明顯,因此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產生痘瘡的機率。
月經失調來說,以比較極端的情況-多囊性卵巢為例,因為沒有規律排卵,身體累積的雄性激素較多,進而刺激皮脂腺大量分泌,於是增加痘瘡產生。
那為什麼生理痘大多長在下巴呢?
原因是唇週、下巴區的皮膚毛囊,對於雄性激素的敏感性比較高(也就是男生的鬍區),因此最容易受到雄性激素的刺激產生痤瘡問題。
但是一但雄性激素濃度高到一個程度以上,一樣也可能刺激臉上其他部位的皮脂腺分泌。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月經失調非常嚴重的患者,臉上的痘瘡有可能不只在下巴唇週區域,額頭、臉頰、甚至是軀幹都可能出現。
但是雄激素高,也不是100%會有致痘問題,主要還是要看皮脂腺被刺激的情況。
有些人天生皮脂腺不發達,可能就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多囊性卵巢患者也有可能會完全沒有痘痘問題。
所以其實我們也沒辦法從是否有「月經生理痘」來反推這位患者的身體狀況。
#痘痘問題還是要一一頗析原因
#不是看哪裡長痘就能判斷問題
-
#有痘痘問題不一定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也不一定會長痘痘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腸胃 肝臟 內科 在 台中立委候選人黃朝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針對中市盛唐中醫診所呂姓醫師誤用硃砂給病患使用一案,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說明如下:
衛生局表示,目前掌握共有15人使用該自費藥粉,6人已就醫檢驗,其中5人血中鉛濃度含量超標,包含1名女性患者及張彥彤議員家中4名成員;另外9人衛生局正持續聯繫掌握病患健康狀況,將協助將藥粉送驗。
衛生局提醒,成人鉛中毒多以慢性為主,常見症狀包含腸胃道脹痛或絞痛、貧血、神經及肝臟損傷等,近期曾至盛唐中醫診所呂醫師門診就醫的民眾,服用自費藥材後如有不適情形,請至中市8家醫院就診,包含台中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或腎臟內科、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家庭醫學科、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腎臟科、澄清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大甲李綜合醫院一般內科,及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腎臟科。
此外,請民眾備妥足夠檢驗數量中藥的完整包裝(至少30克、30粒或藥粉包15包),攜帶身分證、印章、購買憑證(藥袋、收據、掛號單等),至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西區民權路105號4樓)藥政醫粧組申請檢驗,相關問題可電洽04-22220655。
衛生局說明,衛生福利部針對中藥材及中藥製劑訂有檢驗標準及法規,市府每年皆抽驗醫療機構及市售中藥材與中藥製劑,近兩年重金屬檢驗全數合格,此案為單一診所醫師違規用藥個案,提醒醫療院所及民眾勿買賣來源不明中藥,維護自身消費權益及健康安全。
腸胃 肝臟 內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時候,不錯且有意義的個案,可以用 Image Challenge 的分類刊登,這次邱家佑醫師團隊,就作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 個案有意義,但在 case report 沒賣點?
當初看到這個 case 的時候,就在想如何發表出去。原本打算發表成一篇 case report 到內科或是腸胃科的 journal,但是實際開始下筆時,才發現這個臨床表現對內科跟腸胃科來說並不特別,甚至可以說有點無趣。因為胃出口阻塞導致嘔吐很常見,有一大堆的鑑別診斷,而且相關的 case report 跟 review article 已經被寫爛了。
經過思考後,我覺得這個 case 有趣的點,在於一個月內第三次就醫才被確診:第一次是直接從急診出院;第二次是住院兩天,持續地嘔吐在前兩次就診都被當作急性腸胃炎;直到第三次做了 POCUS(Point-of-Care Ultrasound)才發現有膿瘍,而且三次就診時的抽血數據幾乎正常,沒有明顯的右上腹痛,也沒有發燒。
因此把這個題目以 image challenge 的形式投稿到急診期刊,並且是以一個短短的 case scenario 加上 QA 的形式刊出。
▌ 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2020 年 3 月 PubMed(SCI),共有 41 篇!
▪ 2020 年 2 月 PubMed(SCI),共有 59 篇!
▪ 2020 年 1 月 PubMed(SCI),共有 56 篇!
▪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517 篇!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特別加開梯次】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 PubMed 查詢頁與 Google 查詢頁,展示出我們的深度與廣度。
▌ 文章介紹
一位 68 歲糖尿病女性患者,因為反覆的嘔吐而住院,由於患者沒有其他的症狀,一開始懷疑為止痛藥引起的胃痛,就開了胃藥讓患者回家,但患者的嘔吐沒有改善,住院給藥後回家,又因為一樣的症狀來到急診。
第三次來到醫院,抽血顯示有感染相關變化,肝膽相關的項目都正常,這時邱醫師提供了患者的超音波,並請問讀者們,提供四個選項,後續應該怎麼做。
答案是進一步施做電腦斷層,因為超音波已經看到肝臟有不正常發現。最終結果為產氣性膽囊炎並破裂,影響到十二指腸,導致阻塞,以及胃部的嚴重漲大。電腦斷層影像可見,患者狀況非常糟糕,再晚些診斷,就可能產生敗血性休克。
這個例子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患者真的沒有腹痛,抽血也沒有任何能懷疑肝膽疾病的線索,而患者因此來來回回醫院三次,主要原因就在於這是個糖尿病患者,感染機率高,痛覺遲鈍。
由於糖尿病是美國的重要疾病之一,這樣的患者可能出現在每一個急診室,延遲診斷也可能造成醫療糾紛,這樣的案例分享,能給讀者很好的思考訓練,並有教育意義。
而邱醫師藉由良好的案例分享設計,讓大家理解,關鍵在於超音波,症狀跟抽血結果都有可能誤導,下次遇到覺得奇怪的患者時,記得作個影像檢查!
▌ 期刊介紹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創刊於 1984 年,前身為 Journal of Accident & Emergency Medicine。目前為 The Royal College of Emergency Medicine(皇家喔!)的官方期刊,並為 BMJ journals 的一員。
2018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307,在 Emergency Medicine 領域排名為 Q2(9/29) 期刊。
--
🚩 【特別加開梯次】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 PubMed 查詢頁與 Google 查詢頁,展示出我們的深度與廣度。
--
🚩 【加碼推薦】
➠ 圖與圖說工作坊|2020 / 5 / 24 (日)
➠ https://figure.innovarad.tw/event/
➠ 最受歡迎的圖說的寫法、排版,直接給你範例參考,不管在外觀、內容、意義、技術條件上,全部都高標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