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願以償-- 重回幽谷 》
昨天見輔導,回顧了自己的工作歷程和覺得自己無用跟缺乏安全感的關係,正中我的要害。輔導的節奏很急,可能因爲只有45分鐘,大量回憶和情緒湧現,但她沒有足夠時間協助我冷靜下來。這通常是輔導節最後但很重要的一環,我有點負荷不了。不過這不是她的問題,因爲一般輔導節有一個小時,只是我不夠錢,之前見的每一個心理學家和社工也沒有這個問題。希望九月見社工和去看醫院新的臨床心理學家會好一點兒。
還沒有離開,我已經失儀地在她面前哭了,好尷尬,接著逃去洗手間大哭了一場。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挖個地洞躲進去,以免獻世。跟往日不一樣,哭完我並沒有得到釋放的感覺。可能,今次觸碰到内心痛中之最痛,她真的很有料子!垃圾實在積纍了太久,大得沒有破口讓它傾瀉出來。說準確一點兒,不是内心的垃圾太大,而是我這個人,根本就是一團垃圾。
經歷了歷史上最長時間的輕躁階段,我又重新掉進抑鬱的漩渦。今次,歷史重演。感冒+來經+作嘔+全身痛,這個超級無敵組合雖然讓人非常難受,今次還要睡不好,但也不及它們附隨帶來的抑鬱般痛苦。習慣和比較,讓我很能承受身體上的不適和皮肉之苦。正面來説,這也是這個病帶給我的一個成長吧!
不舒服+睡不好+吃了各種藥讓我現在呆呆的,不過也好,至少腦袋無法胡思亂想。要找些事做,找個目標,分散注意力。要接納,躁鬱症的本相就是如此,有起就必有跌,而我好像慢慢能觀察到一些轉接期的變化,希望日後瞭解更多。有了心理准備,就更懂處理和大大降低它的毀滅性和起伏的幅度。
今次,我唯一的希望,是不要像上次那樣,感冒後情緒跌得那麽低。矛盾的是,我終於如願,重回抑鬱。很多人誤解躁症發作時一定很快樂,其實不然,過了某條界綫,就會非常焦慮煩躁和坐立不安,無論如何也無法解除,有次甚至要去醫生處打針舒緩,辛苦非常!現在,終於可以安靜下來休息了,之前預支了太多精力,我真的累得不想動了。現在,看看書,寫寫文,已經很好。
坦白説,我接受自己抑鬱,這很符合我傷春悲秋的性格。隨著社會人士對此的認識越來越多,包容性也大了。但是,我仍未能坦然面對躁鬱症,可能時間尚短,大衆對此沒那麽普及的病也不太瞭解。更何況比起抑鬱症,躁鬱症的症狀絕對超出正常人的理解範圍。
所以我從來沒有怪責別人不體諒我,這是應份的。因爲一連串莫名其妙和跟性格相反的誇張言行,兩種極端情緒的同時存在,一秒内就能翻臉等特異功能,讓我發現,原來就連我也不太瞭解自己。有時承受不了,身體甚至會自動斷片,忘記剛才發生的事情。
這一生,我也沒有想象過。我不相信,也不想相信,這對我的自我形象造成了致命性的傷害。其實,我很恐懼和内疚,尤其是清醒過來以後,所以變得更憎恨自己。最難過的時刻,我唯有透過懲罰自己,來讓自己的良心更好過。對於身邊的人,我是有極深的愧疚感。
可惜,病發起來真的不由我控制,我知道我必須體諒和接納自己的此點,將自己和病分開來看,明白那個不是我,不是我想的,更不是我的錯,才能真正踏上康復之路。就如每個輔導員也提醒我,誰也可以誤解我,唯有我對自己的評價要公平。但要接納這個’‘癡綫’‘的自己,談何容易?別人的歧視,很容易理解,因爲就連我也歧視我自己。
二十多歲的時候,抑鬱病發,接受不了,就不顧一切地自暴自棄。現在人大了,懂得後悔和吸取經驗教訓。反正已經抓破臉,我已經豁了出去,要痛,就痛盡它吧!長痛不如短痛。我已經失去過太多,我不想為自己的人生製造更多的後悔。
在愛自己之前,或者,我們至少需要學習如何接納自己,包括自己最不可愛的一面。很難,尤其在病倒以後。但願我們都能一起繼續努力學習和小魔怪共存,並朝著康復的方向邁進。互勉之~~!
臨床心理學家 醫院 在 小小兔大戰情緒怪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只想好好說再見 》
我在政府醫院的臨床心理學家辭職了,本來已經很抑鬱的我,變得更傷心,因為我對她的依附關係很強。
我認識她很多年了,從第一次入院起(至今十三次)。她是唯一一個見盡我最不可愛、瘋狂、在病房內喊生喊死的輔導員。當我沒有動力起床的時候,她會特地走入來,在我床邊陪件我。
她也是唯一一個,會完全尊重和接納我情緒和想法的人。例如,她不會在我病情嚴重時,用暴力拉我起床,反而叫我要接納此刻的自己,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她教會我,人,不用每一刻也這樣「有用」。
她是我在世上,最了解我的人,甚至比我更了解自己。她是唯一一個,沒有説過半句讓我難受的説話的人。我等了她回來六個月,她之前去了其他醫院工作,怎料她竟然在我最需要她的時候離開了我的人生,而且沒有機會好好説再見。
以為終於有人可以幫助自己了,但原來我不配。我,不想再主動求助了,我認為自己已經用盡了力,對得起自己了。我承受不起,再一次的失望或傷害。我知,這也會進一步影響到我對別人的信任。
這件事,加深了我被拋棄的感受。儘管理智上我知,這不是她的錯。只是我情感上太依附她,這陣子也一連發生了太多壓力事件,所以內心特別脆弱而已!她的離開,讓我的身體好像失去了很重要的一部份似的。
感覺上,已經到了所能承受的極限。𠝹自己,也不再痛了,好辛苦。感恩,我仍能哭。原來,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堅強。
陳姑娘,謝謝你一直以來的不離不棄。I miss you.
臨床心理學家 醫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春期的孩子壓力山大 #爸媽也逃不掉
#家有青少女 #當青少女們遇上課業焦慮
.
我們得竭盡所能地預備女兒承接學業挑戰的心態,因為比起男孩,女孩更加擔心課業。歷年來的研究都指出,#女孩比男孩花更多時間在擔心自己的學業表現, #儘管她們的成績已經比男孩還要好了。為了解釋這個悖論,專家們表示,我們的女兒比兒子更把老師給的回饋放在心上。女孩傾向把分數視為她們能夠達成某事與否的量尺。相反地,男孩們看待學校的態度通常更具信心。就算他們的成績不佳,他們也不會總是把負面評價當作是針對他們個人,或者是把壞成績歸咎在某個很容易就能彌補的原因上。舉例來說,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考試考砸時告訴自己「只是還沒有發揮實力」。
.
想要幫助女兒別把學校的表現看得這麼重要—也同時幫助那些真的需要更認真的孩子—我們可以告訴她們, #作業或考試的成績, #只是反映了她們對於該特定教材的吸收程度而已。如果她們希望對這些內容更熟練,她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努力。歷年來的研究都證實,比起把分數視為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且再無修正空間的學生,知道自己努力唸書或是唸得更有效率就會產生進步的學生,更不擔心自己在學校的表現。
.
事情是這樣的。我的兩個女兒,剛好都是拼字好手,在小學時總會帶回一張張一百分的拼字測驗考卷。我通常會在整理她們的背包時發現這些考卷,而我最典型的反應,便是把那份完美的考卷抽出來,然後說:「哇!好厲害喔!」但有時,我當然也會看見有寫錯的測驗。然後(我得很羞愧地承認),我很確定那份考卷的主人一定會看見了我臉上失望的表情。我會越過手中的考卷,看向我的孩子,我的嘴唇會抿起,眉頭也會皺出一條直線。而讓事情變得更糟的是,我有時候甚至會用幾乎聽不出來的氣餒口氣說:「喔!發生什麼事啦?」
.
這樣的互動不是罪大惡極,但是也絕對不理想。因為女孩還有一個特質:她們的 #情緒感受度極高 。我們不用表現出怒火,甚至也不用說我們很失望,她們就已經知道了。不論我們是不是有意的,她們很容易就感覺到自己讓我們失望了。
.
同樣地,就算是最有愛心的老師,也有可能不經意地對學生表現出失望之情。想像一位勤奮的女學生向老師要求延長作業的繳交期限,因她過去三天下午都在醫院陪伴自己生病的奶奶。就算真的讓她遲交,老師只要在開口前稍微遲疑一下,聲音只要有一點點的緊繃:「嗯,好吧⋯⋯那你還需要多少時間?」女孩就會希望自己一開始連問都沒問。
.
身為大人的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我認真相信,我們並不是有意要用被動攻擊型的罪惡感當作武器,攻擊我的孩子。但同一時間,我表現得卻又比我想像得更苛薄,而我知道,對很多老師來說,這也是事實。一個女孩不完美的考試成果、或是想要遲交報告的要求,會像是在要求大人身上增加額外的工作量、或是好像必須改動老師評分的時間表。
.
一個面部表情或是回應中最簡短的一點猶豫—都可以讓女孩乖乖聽話,不要在我們已經夠忙的任務中再就某方面而言,大部分家長和老師都知道,他們可以用最細微的信號—多添一筆。
.
雖然這些互動都看似微不足道,它們所帶來的影響可不是。這種太過常見的互動模式,會讓女孩害怕讓大人失望,才努力在學校表現優異。我很想幫助女孩找到努力唸書的動機,但這不是我期望的方式之一。
.
當然,並非每個女孩都是因為家長或老師給她的評價而對學校感到焦慮。有些家長非常支持他們的女兒,但這些女孩仍對自己的學業表現抱有比天還高的期待。而就連那些等到國中才開始為學生打分數的學校,他們也都發現有些三年級的小女孩,會焦慮地把作業上的每一個笑臉標記或星星記號,視為相對應的分數評等。
.
不論她們的焦慮是從何而來,女孩面對學業的動機,都不該是恐懼。 #焦慮所驅使的學習, #會製造出明顯的情緒困擾,將學校變成一種慢性長期壓力。這也會製造一個很大的實際問題。當焦慮感太重時,女孩通常會變成非常沒有效率的學生。為什麼?因為太擔心自己學業表現的女孩,通常會發現讀書能舒緩她們的焦慮。一個女孩感到越緊張,她就會越拼。這意味著,在六年級時,她會準備五十張單字小卡來為考試做準備,但事實上也許二十張就夠了。八年級時,她也許會產生一個撫平學業焦慮的夜晚儀式,就是用不同顏色的筆重新把上課所做的筆記全部重寫一次。在很極端的狀況下,有些女孩會認為,只有在她們的表現達到「完美」時,她們才能放鬆。
.
而這種過度勤勉的學習方式,最糟糕的部分就是,它們通常幾乎都行得通。借用一些專家們的用詞,多虧她們「盲目地過度準備」,這些緊張兮兮的學生們,通常成績都很優異。從旁觀的角度來說,這些因恐懼而努力讀書、效率非常低落的學習策略,有三個增強的效果。大量的準備幫助女孩撫平她們的學習焦慮,並不斷產生優異的結果,讓女孩感到自豪,也為她們爭取到老師與家長的稱讚。對那些動機為恐懼的學生而言,這個系統是非常有效的,直到它的平衡被破壞為止。
--
本文摘錄自《我們的女兒怎麼了?:心理學博士給家長的解憂指南,陪伴現代青少女與壓力共處,化解焦慮,度過情緒平衡的快樂青春期》,作者麗莎.達摩爾博士畢業於密西根大學取得臨床心理學系,目前任職耶魯兒童研究中心;亦為達摩爾博士是羅倫女子學校女孩研究中心的執行董事,為青少女進行心理治療。
.
突然悶悶不樂、焦躁不安,去上學就像上戰場一樣,好幾天都沒胃口、一瞬間情緒爆炸,我們的女兒到底怎麼了?
.
研究發現,38%的青少女受焦慮症所苦。從2009年到2014年,經常感到緊張、擔憂或恐懼的青少女人數增加了55%。當來自家庭、學校、同儕、異性、社群網路的壓力過重,我們將幫助女兒與緊繃情緒共存,一步步戰勝恐懼,在充滿意外與危機的青春期勇往直前。
.
麗莎達摩爾博士身為專門研究女童問題的臨床心理學家,在自己的研究、私人診所以及她所諮詢的女子學校中,她都目睹了青少女壓力和焦慮上升的趨勢。
.
適當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踏出舒適圈,而焦慮可以在保持安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當承受的壓力和焦慮剛剛好時,可以幫助我們的女兒大步向前。
.
但是,沒有父母希望他們的女兒遭受情緒上的負擔,因此達摩爾博博士仔細探討了女孩生活中的壓力來源:她們在家庭中的互動、學校的壓力、其他女孩和男孩之間的社交焦慮以及來自社會的壓力。本書在女孩的生活中穿梭,家長將得到保護女兒免受文化與人們(包括身為父母的我們)造成的有害壓力能採取的關鍵步驟。
.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2kq5amj
👉高寶書版 · 高寶書版-致青春
臨床心理學家 醫院 在 如何選擇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 2.0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為病人和家人提供情緒支援,瑪嘉烈醫院臨床心理學家譚嘉恒表示,現時門診約有三成HIV感染者經評估後發現有超過臨界點的抑鬱或焦慮等症狀,需要接受認知行為和敘事 ... ... <看更多>
臨床心理學家 醫院 在 臨床心理學家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