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玩到獨立的距離】自己
記得姊姊剛出生不久,我讀的第一本書是「相信孩子的能力,從獨玩到自信成長」,作者是珍娜・蘭斯柏,RIE教養法專家,RIE(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tor)的核心理念是尊重、相信、並按照孩子的步伐前進,強調「減少介入」的教養法。其實跟蒙特梭利尊重孩子、跟隨孩子的精神非常相似,我一打開這本書,就愛上這本書了。
從嬰兒時期,我就很努力的讓姊姊自己獨玩,說也奇怪,她是個很享受獨玩的嬰兒,不喜歡讓人抱,只想自己躺在床上玩,有時候母愛爆棚想抓來抱一抱,她也是努力掙脫,我也只好盡情的讓我的雙手休息了。
談到孩子獨立,從嬰兒時期的離乳、自行入睡、獨自行走,幼兒時期自己吃飯、上廁所、換衣服等自理能力的建立,開始上學之後,從爆哭到不哭、變成喜歡上學、然後交了自己的朋友。最近幾天,我觀察到姊姊的獨立又往前踏了一步。
某天下午,我們在客廳看電視,她自己拿了剪刀、筆、膠帶、紙,坐到工作桌前開始她的project。中途她有過來加入我們一下下,但是又自己回去繼續做她的工作,看到我們在吃東西,她也過來吃吃東西,然後又回去。最後她完成了project,我看看時鐘,她坐在那裡的時間,大約兩個小時。我覺得她好獨立。
前天中午,弟弟生病入睡困難,我跟弟弟大戰三百回合後,終於睡著,但是姊姊剛好醒了,我跟她說弟弟才剛睡著,媽媽還沒辦法陪妳下樓喔,她很帥氣的說:「我自己下樓找事做」。接著我也就睡著了,直到弟弟醒來(這中間大概也有一個多小時)我帶著弟弟下樓找姊姊,看到姊姊安靜的在工作桌前畫畫。我覺得她好獨立。
昨天中午,弟弟依舊入睡困難,吵著叫我帶他下樓玩,姊姊很想睡,但被吵得睡不了,在床上直跺腳。我問她:「妳要不要去媽媽房間的大床睡?這樣比較不吵。」她沒有說話,立刻抓起自己的被子和枕頭,自己到我房間去睡覺了。我覺得她好獨立。
不禁的感嘆,才剛出生那個在嬰兒床裡自得其樂的嬰兒,已經長成可以獨自完成好多事的小女孩了。這四年的日子,很漫長,卻也是一轉眼的時間。
姊姊的獨立,我覺得有一部分要歸功於蒙特梭利學校每天早上的工作時間,一般來說會有整整三個小時的work cycle,孩子要在這三個小時內獨自選擇工作、獨自完成工作、獨自收拾工作。除此之外,平常在家裡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參與各樣活動,來增加孩子的我能感與價值感,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唯有獨立,才會有自信。
每天柴米油鹽、混亂疲憊的育兒生活裡,其實經常會覺得,唉~我這樣沒有符合蒙式原則,那樣不符合正向教養,這裡不夠完美,那裡不夠理想。但是這幾天對姊姊的觀察,不只讓我看見,她的獨立與成長,也看見自己,已經是夠好的父母。
「不必追求當最好的父母,只要當夠好的父母。」
\
__________________
小花蒙兒七月份課程資訊:
7/12 設計和安排小小孩的語言活動
https://reurl.cc/NrOqze
7/19 夠好的父母
https://reurl.cc/3ayOdX
課程優惠碼:discountJ,可折抵150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
自得其樂相似 在 白馭珀 PAI Yu-P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keep reading ! Let’s 讀 it.】——— 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從小就被媽媽規定覺得無聊就去看書(家裡沒什麼玩具、小時候電視也沒裝第四台)還說看完要講心得(???)
既然要從無聊的書堆裡自得其樂、勢必要挑本書名看起來有趣一點的吧!
從滿滿的書櫃裡一眼就看到這本「我不是教你詐」,透過劉墉老師的文筆用淺而易懂的生活小故事把人生的哲學、價值觀⋯等等傳達給大家
連當時不到十歲的我都覺得有趣,就這樣一頭栽進閱讀的世界!
很慶幸”自願”讀的第一本書就是劉墉老師的作品,至今仍覺得老師的文筆是神作🙇🏻♀️
————————————
而我要推薦的書單是
🌟《我心我行》時報文化出版
許芳宜老師一直以來都是我十分欣賞的舞者,可能與運動員經歷很相似,當她將自己人生的心路歷程透過文字表達的淋漓盡致時,相信有走過這般荊棘路程的人更能深刻體會那種糾結,看著書都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掙扎與拉扯、內心的悸動到現在還是無法忘懷。
對我來說
這種不放棄探索出更好的自己的這種精神,更是鼓舞自己繼續向前的動力
—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早安財經文化
我相信人之所以有喜怒哀樂的情緒都是身而為人一種對事情豐富的感受能力,遇到狀況有情緒都是天性,但更重要的是了解那些藏在情緒背後真正想傳達的是什麼,透過不斷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感受,學習如何換位思考、好好完成「溝通」這件事!
當時認識看到作者只想到是知名藝人的婆婆😂一了解才發現人家可是心靈教育專門(失敬🙇🏻♀️)
—
🌟《讓傷痕說話》遠流出版
是一位精神科醫師面對各種不同家庭背景的個案時的棘手狀況,更多了一層難處理的狀況是、他面對到的個案都是同志們,在台灣風氣還沒有完整接納彩虹族群時,如何幫助較為封閉的族群與個案有所進展,不只在長輩群體間要能理解所謂的LBGQT🌈、較為年輕的個案本身也需要有正確的觀念保護自己。
兩邊之間的溝通、有時也看的我這個讀者跟著心驚膽顫(根本就能拍成電視劇了😨)
—
🌟《金牌法則》天下文化
這是在我2016年手肘開刀後所接觸到的一本書,透過菲爾普斯的教練來了解這樣傳奇性的選手、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跟他們團隊是用什麼方法訓練才造就他有如此卓越的表現,更激勵自己從中學習、效仿,重新奠定自己選手方向及規劃。
(看能不能學到1/10也好😆 感覺也有一面奧運金牌😌)
—
文化部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走讀臺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一起走入文本,讀出臺灣。
在此我也邀請好朋友們與 Hero Tai 祖雄、許雅晴/Hsu Ya Ching、張瓈文 Chang Li Wen 一起來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緩緩生根萌芽。
#閱讀的種子 #走讀台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I運動 文化部
自得其樂相似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這個似乎不婚當道的年代,我這個資深已婚女子要來推薦一本好讀療癒的小品《兩個女人住在一起》。這本書乍看是探討特殊家庭樣貌,鼓勵不婚女性在各種生活模式中找到幸福,但我細讀後發現這本書不僅適合正猶豫是否結婚和已選擇不婚的人,我更想推薦給所有正處於一段關係中的男女。如果你是單純有貓就給讚的人,那也千萬不能錯過,因為她們正是兩個女人、四隻貓的多元成家。
作者對婚姻制度的犀利批判讓我印象深刻,她認為與其說結婚是愛情的最終曲,倒不如承認有時結婚根本非關愛情。只不過是年紀到了,怕和其他人不同,不得不的選擇。很多人也沒想過自己的個性根本不適合婚姻,貿然跳進去後才諸多抱怨。比如說,假日還得被老婆、小孩綁住,不能打電動,有多想念單身生活。
而面對眾人對她不婚選擇的惡意質疑,好比「條件不錯的女人才不可能單身 」、「經濟獨立的女人太自私,挑三揀四不戀愛」,她的回應也從辯解「不結婚不代表沒男人愛」進化成自信地說「我的人生價值不需要靠結婚證明」。她更直言,在韓國不婚的最大好處,莫過於不用從備受疼愛的女兒、職場上的強人,降階成底層的「小媳婦」。
對照台灣,這類攻擊也從未少過,社會總習慣用魯蛇、剩女、難搞毛病多或眼高手低來污名化過了「特定」年紀的單身男女。逢年過節,許多人更愛熱心催婚,肆無忌憚地質疑人生選擇不同的親友。看完這本書後,我很想建議這些被逼急的男女馬上滑開「靠北婚姻」給對方看,再反問一聲,請問婚姻的枷鎖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作者也透過她們獨特、非關愛情的同居生活,去反思自己與伴侶的各種互動。尤其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常讓我眼睛一亮。好比當廣播發出噪音時,兩人因聽力的差異,一個人覺得很吵,另一個人則完全無感。作者因此感慨到,光是一個看似「客觀」的分貝,因從不同的耳朵來接收,實則非常主觀。更何況其他更複雜的事,還會受到個人成長背景、生命歷程所影響,唯有包容尊重個體差異,關係才能持久。看到這邊我馬上自我檢討,不要再質疑我先生的味蕾,每次都要強迫他吃不愛吃的水果(芭樂、櫻桃、鳳梨、、、族繁不及備載)了!
韓國社會大多,男主外,女主內比例高。主外的人因在外工作有受薪,主內的人從事無酬的家務工作,鞏固了傳統男尊女卑不平等的思維。這麼剛好,作者他們其中一人工作性質是天天外出,另一人則是居工作,即使都有領薪水,也差點陷入這個傳統框架,主內的人就曾開玩笑的質疑,難道在外面跑的就一定是「當家的」,在家的那位就一定是賢內「助」?家事就得她「順手」包辦?
當然後來她們也是平等溝通,當居家工作的作繁忙時就以家務外包方式請鐘點阿姨,不忙碌時則自己做,但是有「受薪」!
看到這邊我不禁會心一笑,這個情境簡直就是將了韓國大男人一軍,我也好奇馬上問我先生,我們家到底誰當家?我是不是很強勢?他則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家裡為什麼一定要有人當老大?妳強勢是工作需求,應該的。」想想也是,兩人相處本該是平等溝通,為什麼一定要誰聽誰,一定要以夫(妻)為尊呢?
沒有婆媳、翁婿這種傳統關係,她們面對彼此長輩反而更輕鬆更親近,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其中一人送了對方媽媽昂貴的眼鏡,對方的媽媽猶豫再三,收下好意後感激不盡。她們也假定若送禮物的不是女兒的朋友,而是女婿,是否就會被視為「理所當然」、「女婿的本分」。那麼人與人的善意,年輕人對長輩的照顧,長輩對年輕人的提攜愛護,是否就會在家庭關係、責任義務壓制下變得越來越淡薄、扭曲呢?
回想起很多靠北婚姻的內容,似乎也常是夫妻陷入了傳統性別角色的框架,忘記彼此當初相愛的那份初心。好比男人就該買大鑽戒、辦隆重婚禮、下定高級月子中心,女人就該幫夫家生孩子,煮飯洗衣,各種忍讓以夫為尊。ㄧ旦一方達不到,就會吵架抱怨,進行各種情緒勒索。
而身邊許多人的婆媳、婚姻關係,也常常是毀在毫無道理的一句老話
「做人媳婦,妳這是應該的!」所以我說這本書,不該只有自己看,應該趁著母親節買一本送給婆婆讀。
從書中關於買房貸款、裝潢搬家、跨年小爭執、養貓的各種生活大小事,可以真切感受到她們的關係,輕柔的好像檸檬舒芙蕾,甜而不膩、鬆軟而有彈性。其實關鍵就在於尊重差異,不試圖改變彼此,各自獨立平等,不過度依賴。而以她們的關係當借鏡,檢視自己十年婚姻相處。這才發現我和先生無需容忍也極少吵架的秘訣剛好和她們吻合。
比如說,當我書櫃已經爆炸還一再買書、美工刀用完忘了收刀片就丟在桌上,先生也只是不帶情緒、幽默地傳了一句「一個人到底多廢,才會忘了收刀片」,從未企圖改變我的生活習慣,也不會為此生氣罵人。
每當兩人出遊時,他忘情拍照時,在理解這就是他旅遊的樂趣之一時,我也能自得其樂,不要求當下他一定要專心陪我,反正要在一起一輩子根本不急於一時。先生知道我不愛應酬,也從不曾要求我以「太太」身份陪他出席任何場合。不過事業受挫需要安慰、生病等關鍵時刻,彼此也絕不缺席。我常默默覺得,當年沒遇到彼此,我們應該都不是適合進入婚姻的人。
不過我也要強調一點,這絕非我們兩人多會經營關係。只是運氣好,遇到價值觀相似的人,也沒有看旁人都生孩子就盲目跟風,因而少了許多得與對方摩和、妥協的衝突。
總結來說,這本書的兩個作者善於運用各種生活化的例子和譬喻講述性別、婚姻、價值選擇等嚴肅議題,文筆好到令我嫉妒,也讓我忍不住不斷翻拍內容分享。相信不管妳有沒有走入婚姻,一定都能從中得到撫慰,看得會心一笑、頻頻點頭。
最後我要再雞婆的建議妳,書的編排是採用兩個作者視角交替,因此第一次閱讀時可以順順讀下去,不要細分是哪位寫的,劇情發展會更流暢。第二次再跳著從單一作者視角閱讀,人物的個性會更加鮮明。一書二讀,可體會不同的閱讀經驗。
#所以不要跟我借要自己去買喔
自得其樂相似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0cc跑車更輕巧的乘座感。
事實上,新款R1可以說是Facelift版,而上一代R1在2015年推出,分別有採用電子避震的R1M,以及配置傳統機械式油壓避震的標準版,而新款R1同樣有兩個版本,今次遊車河的屬於標準版。廠方之所以推出新款R1,原因之一要把車子提升到歐五環保排放標準,順道改變一下外型,以增加車子的吸引力。
外型方面,新款R1採用新設計的車頭及包圍,廠方表示新車的風阻更低,有利加速性能。引擎是新車改良重點,盤頂經過大幅修改,進氣歧管、然油噴注噴咀及排氣管等等與舊款截然不同,目的是提升燃燒效能,因此工程師無需增加排氣量,而又能夠維持200匹馬力;此外,廠方表示採用新設計的手指式氣門搖臂(Finger-Follower Rocker Arms),使引擎的高轉表現更佳,能讓R1的尾段加速力與對手匹敵,這點主要針對賽道改良。近年,大部份公升級超電陸續轉用手指式氣門搖臂,目的是加強引擎的高轉性能。
好多年前,自己使用過舊款R1比賽,包括初代的化油器版本及早期轉用電子燃油噴注的版本,由於她們的加速力及操控性能出眾,所以R1成為了好多車手及街道騎士夢寐以求戰車。不過以今天角度來看,當年的R1毫無疑問又重又大部,可是當時我沒有這個想法,原因是當年的超電都是這個標準,只是現今的超電又輕又細部,才顯得以前的超電像一艘龍舟。
此外,即使新款R1有200匹馬力,數字遠高於舊款R1,但是新車並沒有因為馬力大增而變得更難操控;相反,新車因為又輕又細部,又有頂級車架及大量先進電子科技,所以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省卻了不少經驗累積的操控動作。回想以前在賽道駕駛舊款R1,不僅要與對手較量,事實上還要跟「巨型」的R1角力,原因是拖波(降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把車子拖得很慢,甚至使車尾左右搖擺,加速時車頭很容易升起,以及油門反應十分之「牛」 ,所以需要大量體力抑制各種擺動及應付搬身攻彎,油門控制也要求更精準的操控技巧,否則像蠻牛一樣的馬力好容易在出彎時造成Highside。
及後,自己在2011年幫moto-one在街道試駕2012款YZF-R1,而這代R1正式邁進電子化時代,採用電子油門,還有馬力模式及擁有防打滑的循跡系統,引擎更採用YAMAHA自豪的十字曲軸,配合滑動式離合器,能夠消弭大量拖波(退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減少鎖緊尾輪的牽引力,使減速入彎更暢順,讓騎士輕鬆地衝入彎道,其實跟2衝跑車十分相近。雖然這一代的R1擁有大量電子科技,不過車身體積及重量仍然維持舊派超電的風格—又長又重又大部。
要數革命性的YZF-R1,非2015年版本莫屬。雖然這代R1面世一段時間,不過自己在19年初才有機會在賽車場試駕,然而那次試駕只是短聚,沒法像比賽般用力地造圈速,純粹感受一下新車的性能。其實只要騎上車子,就可輕易感受新、舊R1的分別,因為新R1不僅在視覺上更細小,推車感覺又輕又順,手臂握軑把與油缸距離感好近,大腿夾油缸的感覺更窄,唯一與舊款R1相似的地方是座姿好高好戰鬥格,雙腳像芭蕾舞,這是歷代R1的共通點。
一如所料,新一代R1的彎向非常鋒利,能夠讓我輕鬆地「劈」入彎道,我是首次在日本超電上找到這股銳利感,估計跟她的體積及重量有關,而車架及座姿等等的設定都是功不可沒。雖然同級的日本四大超電已經好細部,不過相對R1而言始終有一點點腫脹感。
馬力方面,R1有200匹馬力,即使當日駕駛的R1沿用原裝排氣管,排氣聲被封鎖,但馬力仍然是蜂擁而至,油門反應遠比舊款線性,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原因是這代R1採用更先進的電子科技,即使大油門加速導致車頭升起,也不用像過去立即縮油,讓頭轆返回跑道上,因為新R1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地介入,讓前轆緩緩地重返路面,轉數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跌。可是原裝電腦程式並非萬能,若選擇不合適的設定,要是大油門出彎都會出現車頭升升、跌跌的情況。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是在電子科技協助下,即使車身仍然傾則同時提早加油出彎,比以前更輕易地做到長距離車頭升起像職業車手的出彎效果,而又不用擔心炒車,相當神奇,好明顯是電腦程式幫我控制馬力輸出,才做到這種效果,在適當時候減少供油,大減輪胎過度打滑導致意外。事實上,相比舊款R1,新R1能夠讓騎士做少好多動作之餘,連引擎煞車的反應也有得調校,操控起來不用像過去的R1要跟車子搏鬥,像這樣不用造圈速的情況下駕駛,新R1是一部可以讓騎士嘆彎的超電,只是略嫌這代R1的掣動力不足。
老實說,今次以遊車河性質駕駛新款R1,事關在街道好難全面感受200匹的威力。不過就算在馬路無法讓超電盡展所長,依然吸引好多騎士駕駛,就好像moto-one早前訪問一眾澳門車友所言—自得其樂,而騎士們總會找到享受方法。如前述,今次駕駛的新款R1屬於Facelift版,操控感與早前在珠海駕駛的上一代R1十分接近,例如車身體積跟600cc大包圍分別不大,即使在街道都可以感受到輕巧及靈活的轉向反應。但由於自己身高只有5呎5吋,R1座位較高,而街道駕駛需要經常停車或斜路掉頭,因此要格外小心,不過這情況對玩超電的玩家來說十分常見。
當天一開始使用最強的賽道馬力模式Mode A,上一次在賽道駕駛都是選用這個模式,Moda A打開油門的加速反應非常敏捷,可讓車子凌厲地轟出彎道,駕駛超電無非就是要這種感覺。不過由於Mode A的低扭馬力輸出比較突然,再者街道的車速及引擎轉數遠低於賽道,因此在山路或低速行駛的油門操控較敏感。其後轉用街道乾地的Mode C,雖說這模式的油門加速反應不及Moda A敏捷,不過在街道上仍然覺得很強勁,但是低轉的油門操控較Moda A容易,因此在餘下遊車河時間繼續使用Moda C。自己覺得新R1的整體油門操控還要較上一代R1順滑。
據報新R1採用經過改良的避震,而個人認為原裝避震都適合香港街道使用,一點都不硬,嘗試過急煞的下壓反應,十分漸進,感覺它的油路設計極佳,但是前掣動力不算太強。
自得其樂相似 在 SWING《自得其樂》OFFICIAL官方完整版[LYRICS][HD][歌詞版 ... 的推薦與評價
自得其 樂曲: Eric Kwok / Jerald 詞: 胡子深編曲: Swing疲倦站車內頹又廢望極沒空著座位翳焗襯托出夏季確實壞了空調掣關係前路遇失事如罷駛沒動彈塞在 ... ... <看更多>
自得其樂相似 在 熊可愛的遼闊日記- 【遊覽車一日遊之隔壁阿姨】 上週來到杉林溪 的推薦與評價
唱歌時也不馬虎,自得其樂,丹田有力歌很好聽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睡就睡就是 ... 難怪酷酷的感覺,好像也有點相似呢有點慶幸坐在一旁的是朋友的媽媽真好真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