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剛跟圓圓去日本箱根大涌谷記憶猶新,趕緊來共讀「火山🌋」
#第一次發現簡單帶到
🏮火山怎麼形成
❗️地球內部的高溫導致「岩漿」
❗️地球的組成:地核—地函—地殼;及分別的溫度
🏮火山的噴發型態
🏮火山噴發冷卻後所形成的樣貌
#Wapiti火山特輯
🏮火山口湖形成的原因
🏮火山的噴出物—泥火山的介紹
🏮火山爆發指數
🏮火山可以改變氣候
#insiders火山與地震
🏮火山構造
🏮火山的種類
🏮噴發的形式
🏮火山地貌—火山島、休火山、火口湖、熔岩高原、火山岩脈、火山臼
🏮火山下的產物—泥巴浴、地熱泉、間歇泉
#自然繪本地震
🏮延伸:火山可能引起地震的產生
當然產生地震還有其他原因,就留到下次介紹
大涌谷為3000年前,火山大噴發所形成的火山口遺跡,也是箱根溫泉♨️的源頭;大涌谷可以看到硫磺蒸氣。
黑玉子,將雞蛋放入高溫的溫泉內,不過一會,就熟透了。也是到大涌谷必吃的美食,傳說吃了會延年益壽。
🔔insiders 以3D的方式呈現,圖片更為清晰了解,其內容更較為第一次發現深入,循序漸進。
自然繪本地震 在 雙娜新樂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05/365
💡今天玩的是燒燙燙的「地震」主題
昨晚地震一直搖晃
但兩隻小妹看到水晶吊燈的水晶球晃動
還很開心的跑到燈下一起扭腰擺臀😱
其實對兩歲娃兒來說
他們只覺得搖晃很新鮮有趣
根本不知道地震的可怕
所以真的要好好教育她們才行💪
有鑑於她們的年紀
再加上第一次介紹這個主題
所以我只抓大觀念讓她們了解
細節部份可以在將來再加入
📖參考書籍📖
1️⃣第一次大發現:《火山》
2️⃣自然繪本:《高山是怎麼形成的》
3️⃣自然繪本:《地震》
📌第一次大發現:《火山》
火山是介紹地震和板塊
以及地球內部結構最經典的例子
火山噴發岩漿的視覺效果極佳
讓孩子能快速辨識火山的外型
並掌握火山的成因
這本書主要介紹:
🖍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函、地核
🖍火山成因:岩漿噴發
🖍火山分布:板塊邊緣
🖍火山結構:岩漿庫、火山錐、火山雲
🖍火山產物:火山岩
🖍火山地形:火口湖、穹丘、雙穹丘
📌自然繪本:《高山是怎麼形成的》
這本書以四個小孩一起登山時
從在山頂發現貝殼化石作為切入點
探討高山形成的原因
我覺得這種闡述的方式相當好
讓孩子在無形中對環境保有探索欲
進而產生問題意識、追本溯源
從《火山》後進入這本書時
我把重點放在板塊和山脈形成原因上
🖍八大板塊: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印澳板塊、非洲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納斯卡板塊、南極板塊
🎯延伸
📍在這裡可以介紹與我們較相關的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以及菲律賓海板塊
📍運用地球儀
板塊交界處大多有山脈或海溝形成
可以請孩子用手描繪山脈走向
對照書上的八大板塊是否一致
再由此推論山脈是因板塊活動形成
🖍山脈外形與形成原因:
1️⃣摺皺山(尖峰):板塊互相推擠
2️⃣穹形山(圓形):板塊內部壓力抬
升
3️⃣斷塊山(塊狀):板塊內部壓力拉
扯
4️⃣火山(錐形):岩漿衝破地殼
🖍板塊運動無時無刻在發生
地貌也不斷在改變
如:艾佛勒斯山每年以5公分的速度
升高
🖍和緩:幾千萬年地貌改變
🖍劇烈:地震、火山
📌自然繪本:《地震》
這本書從地貌、建物的破壞
說明大自然的力量
經歷許多大地震
我們知道地震的無情與可怕
但小孩不懂
所以知識不只是在拓展眼界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保護自己和其他人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就是它在文末
完全道出我對孩子的期望
🖍地震成因:
延續板塊與高山的關係
透過板塊運動說明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感覺:搖晃
可以抱著小孩坐在腿上搖晃
並回憶昨天地震的情景
小孩很開心🤣🤣🤣
🖍地震規模:芮氏規模
可以抱著小孩搖晃模擬地震規模大小
🖍地震帶來的災情:
物品掉落砸毀、建築物倒塌、橋墩道路斷裂、火災、山崩、水災、海嘯
用震撼力強大的圖片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進而討論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
🖍保護方法:
1️⃣戶外:遠離任何會倒下的東西
待在空曠處等待
2️⃣室內:躲在堅固的桌底、床底,或
站在走廊,遠離窗戶
🎯可以和小孩討論地震時
應該躲在哪裡比較安全
並實際演練
🖍溫馨提醒
這是我最想讓小孩學會的部份
在書末提到真是太貼心了❤️
1️⃣餘震可能造成更多毀損
2️⃣平時應準備飲用水、罐頭食品、手電筒、滅火器、收音機
🎯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準備逃生包
3️⃣發生地震時,要懂著保護自己和其他人
🎯雖然很不希望發生地震
但希望下次地震來時
能夠看到她們主動躲起來的情景
而不是跑到水晶吊燈下扭腰擺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