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1周年 美國高調發聲
“六四”事件三十一周年來臨之際,美國國務院發起在線燭光紀念會的同時,國務卿蓬佩奧還會見了“六四”事件的幸存者。而在太平洋的彼岸,香港也以遍地開花的方式,紀念三十一年前的這起慘案。
為了響應美國國務院發起的#天安門守夜(#TiananmenVigil)活動,社交媒體用戶紛紛發出自己拿著蠟燭的視頻或圖片,講述他們如何受到當年天安門示威者的鼓舞,還有對自由、民主的期盼。參與這次行動的包括“六四”事件的親歷者、人權人士、學生等。
他們說道,天安門的示威者用他們的鮮血告訴世人,自由是有代價的。昨天的北京,今天的香港。香港的示威者正冒著生命危險捍衛著自由。他們呼吁民眾勇敢發聲,支持為自由和民主抗爭的人們,銘記歷史,讓自由的火炬一直傳承下去。
美國國務院負責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德斯特羅(Robert Destro)也加入了活動。
他說:“中國政府試圖將天安門事件從中國歷史中抹去。但我記得天安門;記得那些標志性的圖像和那些勇敢的示威者。我與中國的人權捍衛者同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今年就“六四”事件的反應和關切較往年更高調。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塔古斯(Morgan Ortagus)3日發聲明,向“六四”遇難者表示哀悼,呼吁中國政府對在事件中被殺或失蹤的人士進行全面、公開的核算,強調美國與持續爭取自由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同時還稱贊了“天安門母親群體”為親人向中國政府追責的行動。
國務卿會見“六四”參與者
除了發布悼念聲明、推動網上紀念活動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6月2日接見了王丹、蘇曉康、李恆青和李蘭菊這些“六四”事件的參與者。這也是31年來,首次有美國國務卿正式會見“六四”參與者。
王丹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形容,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見。他向蓬佩奧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我希望美國的對華外交政策能夠轉向與中國人民直接對話,而不是和中國政府;第二,我希望在未來的第二階段中美貿易談判中,能夠把改善中國勞工的人權狀況、解除網絡封鎖作為重要議題納入談判清單;第三,我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幫助中國人民了解包括‘六四’事件在內的各種歷史事件真相。”
王丹:對華政策將發生改變
他還表示,從美國政府近年來多次譴責中國政府侵犯人權,到近期公開為“六四”事件和香港發聲的趨勢來看,未來美國的對華政策,尤其是涉及人權的議題上將會出現新拐點。
“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在中國的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問題采取回避態度,這不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經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相信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能清醒地看到,如果中國沒有出現體制上的轉變,必將對全世界的民主自由制度、他國的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造成負面影響。”
他認為,美國政府目前意識到有關問題,並正進行改變。
與此同時,參與會面的李蘭菊也告訴記者,在半個小時的會面中,她分享了自己的“六四”經歷。
“31年前我在天安門廣場被市民和學生救出來,一位女醫生握住我的手,跟我說,孩子啊,你要坐上救護車,回去香港,告訴全世界的人,我們的政府是怎麼樣對付他的人民的。我就是因為她的這句話,31年來我一直在講。”
李蘭菊:我要為香港年輕人請命
李蘭菊在與記者的對話中幾度哽咽。她表示,在會面即將結束時,她特別爭取了向蓬佩奧提及香港情況的機會。
“我跟他說,31年來,我一直為天安門的受害者發聲。可是今天,我要為我的家香港、為我們的年輕人請命。天安門屠殺2.0已經在香港發生,這些孩子都是很好的孩子,他們跟當年八九的年輕人一樣,對民主、自由的渴求非常堅定啊,甚至願意付上最大的代價。”
李蘭菊回憶說,面談期間,蓬佩奧很少說話,多是專心聆聽,並在最後鼓勵她繼續說出真相。
人心不死,燭光不滅
雖然無法在今年舉行一年一度的六四燭光晚會,但香港與六四的紐帶依舊牢固。香港支聯會3日在銅鑼灣設立攤位,呼吁市民以遍地燭光的形式悼念“六四”。
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在現場強調,只要人心不死,燭光就不會滅。
“點起蠟燭,透過網絡連接。我們期待在公眾地方,會有很多朋友點起燭光漫步,來悼念六四的死難者。我們要表現人心不死,燭光不滅,我們相信在我們堅定的意志、毅力和信念推動下,中國的民主運動一定會成功。香港的民主運動一定會開花結果。”
另外,旅居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的著作《子彈鴉片 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英文簡裝版今年早些時候出版。書中首次收錄了英文版的“六四”事件死難者名單,而在該書推出後不久,又有三名“六四”難屬去世。
廖亦武向記者表示,相關名單上的名字會不斷增加,並透露他會繼續從事記錄“六四”事件死難者的工作。
(記者:韓潔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1的網紅Yen世少年· 顏銘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緯緯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eifortw/ 【緯緯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ei_forfuturetw/ 【已燃的火炬不能熄】 在這炙熱的100日夏天,香港作為前線抵擋強權已點燃第一把自由的...
自由的火炬 在 顏銘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已燃的火炬不能熄】
在這炙熱的100日夏天,香港作為前線抵擋強權已點燃第一把自由的火炬,照亮200萬市民的靈魂,燃燒鍛鍊成全新的民族體。
作為命運共同體的台灣,此時此刻更必須團結站出,我們不會 #被隨機搜身、我們不會 #被暴打、我們不會 #被自殺,讓自由的意識成為野火。
因為我們可以
我們台灣可以
🔥香港人佇街頭 be water ê 時陣
🔥咱台灣人著 be fire in the street, be fire in the hall!
🔥9/29 我們一起上街頭🔥
#我們不會閉上雙眼
#我們不會閉上嘴巴
#台灣撐香港
#WeFight
自由的火炬 在 顏銘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已燃的火炬不能熄】
在這炙熱的100日夏天,香港作為前線抵擋強權已點燃第一把自由的火炬,照亮200萬市民的靈魂,燃燒鍛鍊成全新的民族體。
作為命運共同體的台灣,此時此刻更必須團結站出,我們不會 #被隨機搜身、我們不會 #被暴打、我們不會 #被自殺,讓自由的意識成為野火。
因為我們可以
我們台灣可以
🔥香港人佇街頭 be water ê 時陣
🔥咱台灣人著 be fire in the street, be fire in the hall!
🔥9/29 我們一起上街頭🔥
#我們不會閉上雙眼
#我們不會閉上嘴巴
#台灣撐香港
#WeFight
自由的火炬 在 Yen世少年· 顏銘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緯緯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eifortw/
【緯緯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ei_forfuturetw/
【已燃的火炬不能熄】
在這炙熱的100日夏天,香港作為前線抵擋強權已點燃第一把自由的火炬,照亮200萬市民的靈魂,燃燒鍛鍊成全新的民族體。
作為命運共同體的台灣,此時此刻更必須團結站出,我們不會 #被隨機搜身、我們不會 #被暴打、我們不會 #被自殺,讓自由的意識成為野火。
因為我們可以
我們台灣可以
🔥香港人佇街頭 be water ê 時陣
🔥咱台灣人著 be fire in the street, be fire in the hall!
🔥9/29 我們一起上街頭🔥
#我們不會閉上雙眼
#我們不會閉上嘴巴
#台灣撐香港
#WeFight
自由的火炬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十二集,仁義是宣傳手段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普遍關於宋襄公的討論,不外乎「慈不掌兵」、或談到「大義」不能當單一武器。高舉「仁義」大旗,佔據名分,能成功要素有三:一是對外宣傳,獲得第三者支持、遏制對手,二是對手會吃這套,害怕名聲有損,投鼠忌器,三是自己還有武力做後盾。
這三要素,剛好就是友、敵、我,三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斷從各方面增強「我」的實力,宣傳攏絡「友」的力量,敵不敢得罪「友」,從而孤立「敵」。
「仁義」在此本應發揮的作用,是強我、拉友、弱敵。我們是仁義之師,會增加點士氣吧?仁義為號召,大家一起來幫忙吧?你沒仁義,丟臉啊!士兵別跟著沒仁義的主將跑啊!
然而,宋襄公在軍事實力宋國本來就遠遜楚國,0加了30%士氣還是0,「我」無優勢;二來在戰場上對著自己人講仁義,全然沒有宣傳效果,齊國等友邦不幫襯,「友」不具備;第三,楚國完全不理宋國這套,既牽制不了楚國,也未削弱「敵」的勢力。三者至少具備其二,才能有旗鼓相當的可能,宋襄公三個都沒有,仁義自然就成了嘴砲,戰場上真刀真槍說實話。
想想,大部分政治鬥爭,都在這個道理中了。
不教大家搞政治鬥爭,談談「仁義」給現在人的啟示。其實,打仗就打仗吧!談仁義做什麼?從武王發紂的檄文〈牧誓〉便可知,討伐敵人,「順天」極為重要。讓自己的行為具有正當性、擁有「名分」。名正、言順、事成。為什麼呢?主要還是爭取、攏絡、說服更多的支持者。
如果回到現實商業案例,可以說,好的文案,必須要讓商品具備社會意義,一方面「我」盡力把產品、營銷、渠道做到最好,而擁有大義,獲得消費者「友」的喜愛,而那些沒有「大義」、不具社會意義的「敵」,就顯庸俗了。就此觀之,每個組織都需要設立自己的「仁義旗」。
介紹兩個行銷案例,女性香菸尤為經典:
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斯曾設計了女性香菸的行銷,當時19世紀女權運動興起,他說服了許多女權運動者到紐約第五大道遊行,並舉著菸,說道「我們舉的不是香菸,而是自由的火炬。」他們豎起「仁義旗」,香菸變成獨立、自由與婦女地位解放的象徵,女性抽菸比例攀升,菸草公司賺翻了。
又比如,星巴克CEO舒爾茨在說明自我定位時,也將星巴克型塑成社會學家歐登伯格所說的「第三空間」:
在星巴克這個第三空間裡,人們的關係是自由和平等的,沒有職場的上下等級意識,也沒有家庭裡各種腳色的束縛,人們可以把真正的自己是放出來,我覺得星巴克的使命就是:激發並且孕育人文精神。通過每一個顧客、每一杯咖啡,把每一個社區凝聚起來。
在這套觀念中,星巴克的對手不是一般咖啡店,而是不自由與不平等種種束縛,「仁義旗」再度被豎立起來,要爭取的是渴求自由平等人文精神的客戶。高度拉高,一般咖啡店還玩什麼呢?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現實生活,有許多豎起仁義旗爭取消費者的企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你能分別舉出案例嗎?他們為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