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就算是Alter也會穿泳裝。畢竟可是夏天。 但是到底是因為怎樣的信念呢, 她收起了王冠, 戴上了可愛的白色頭冠───女僕頭飾(Whitebrim)。 沒錯,就是女僕。 身高/體重:154cm ‧ 42kg 出處:亞瑟王傳說 地區:英國 屬性:秩序 ‧ 惡 性別:女性 屬性會是「惡」的原因似乎並...
自發性自認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個月最震驚國際的非阿富汗美軍撤離帶起的阿富汗政府投降、塔利班政權重新控制阿富汗,以及眾多阿富汗人民擠在機場試圖以生命為代價離開阿富汗的新聞。先不管塔利班政府將實施的政策舉措如何,這次的美軍撤離帶起了一個很大的倫理爭議,那就是過去協助美軍或各國使館的阿富汗僱員,他們等同於被僱主拋棄了,他們很有可能面對塔利班政權的「叛國」指控。這樣撤離卻丟下當地合作伙伴的倫理缺失,極有可能讓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未來不再對各地有意願合作的當地人產生吸引力與說服力。小編今天要推薦的文章就是試著從美國官僚式、漫長且機率極低的「特殊移民簽證」來討論這個話題。
———————————
「美軍總會保護『自己人』...但這包括阿富汗人嗎?」死鬥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在過去一星期以極度魔幻現實的方式,在全世界驚恐見證下象徵式地劃上句點。然而,對於那些自認被美國拋棄的阿富汗人——尤其是曾為美軍與西方盟邦賣命工作的「阿富汗朋友」——來說,無止盡的亡命之途才正要開始。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於發動全國總攻的短短十日內,閃電擊潰阿富汗中央政府。首都喀布爾「無血開城」、總統甘尼(Ashraf Ghani)落跑走人、美軍與西方盟軍加速大撤退,大批恐慌的阿富汗人,自15日起陸續湧入唯一逃生出口的喀布爾機場(KBL),粗估至少上萬人。在這些備感遭美國與西方背叛的難民之中,尤其被塔利班視為「美帝走狗」、處境格外尷尬危險的,是那些曾經為美軍與西方盟軍冒命工作的阿富汗籍隨軍翻譯、使館雇員、情蒐人員...等。
令人瞠目結舌的「災難式撤離行動」,也迅速激起了許多美軍退伍老兵的怒火與自發性施壓救援,希望能在兵荒馬亂的最後時刻裡,拚了命地施壓美國政府:一定要全力救出這些曾經陪同美國大兵出生入死的「阿富汗戰爭翻譯」。但就算如此,白宮、美軍高層與五角大廈卻都無法承諾混亂的現況:「美國會撤出所有美國公民...但其他的朋友,我們只能盡力。」
儘管華府長年試圖透過「特殊移民簽證」(SIVs)相關制度,有限開放為美軍工作的阿富汗人申請難民庇護、逃往美國,但繁複的官僚程序、冗長無盡的審查、難以自證的忠誠與清白,終究只為總數龐大的「阿富汗之友」,打開小小一扇的庇護窄門。
美國深知撤退後,那些替美軍賣命的阿富汗人恐會喪命於塔利班治下的「帝國墳場」,為何仍選擇「拋棄」他們?如今塔利班再度攻下阿富汗全國,卡在美國與塔利班之間的「阿富汗棄民」,又該怎麼活著等到「自由女神」的庇護呢?
本週《重磅廣播》也特別邀請轉角前編輯糖蜜與我們談談,她近期因緣際會訪問一位曾任美軍口譯員的中東難民——他們為何冒命替美軍工作?尋求庇護之路又是如何艱苦漫長?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5687498
—————————————————————————————————
特別邀請您參加
【夏季企劃|跨世代女「人」交流|】
#先來參觀線上展覽再聽超精彩講座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天下總編輯・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自發性自認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角國際podcast:阿富汗/美國 🇦🇫🇺🇸】
「美軍總會保護『自己人』...但這包括阿富汗人嗎?」死鬥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在過去一星期以極度魔幻現實的方式,在全世界驚恐見證下象徵式地劃上句點。然而,對於那些自認被美國拋棄的阿富汗人——尤其是曾為美軍與西方盟邦賣命工作的「阿富汗朋友」——來說,無止盡的亡命之途才正要開始。
.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於發動全國總攻的短短十日內,閃電擊潰阿富汗中央政府。首都喀布爾「無血開城」、總統甘尼落跑走人、美軍與西方盟軍加速大撤退,大批恐慌的阿富汗人,自15日起陸續湧入唯一逃生出口的喀布爾機場(KBL),粗估至少上萬人。在這些備感遭美國與西方背叛的難民之中,尤其被塔利班視為「美帝走狗」、處境格外尷尬危險的,是那些曾經為美軍與西方盟軍冒命工作的阿富汗籍隨軍翻譯、使館雇員、情蒐人員...等。
.
令人瞠目結舌的「災難式撤離行動」,也迅速激起了許多美軍退伍老兵的怒火與自發性施壓救援,希望能在兵荒馬亂的最後時刻裡,拚了命地施壓美國政府:一定要全力救出這些曾經陪同美國大兵出生入死的「阿富汗戰爭翻譯」。但就算如此,白宮、美軍高層與五角大廈卻都無法承諾混亂的現況:「美國會撤出所有美國公民...但其他的朋友,我們只能盡力。」
.
儘管華府長年試圖透過「特殊移民簽證」(SIVs)相關制度,有限開放為美軍工作的阿富汗人申請難民庇護、逃往美國,但繁複的官僚程序、冗長無盡的審查、難以自證的忠誠與清白,終究只為總數龐大的「阿富汗之友」,打開小小一扇的庇護窄門。
.
美國深知撤退後,那些替美軍賣命的阿富汗人恐會喪命於塔利班治下的「帝國墳場」,為何仍選擇「拋棄」他們?如今塔利班再度攻下阿富汗全國,卡在美國與塔利班之間的「阿富汗棄民」,又該怎麼活著等到「自由女神」的庇護呢?
.
本週《重磅廣播》也特別邀請轉角前編輯唐宓與我們談談,她近期因緣際會訪問一位曾任美軍口譯員的中東難民——他們為何冒命替美軍工作?尋求庇護之路又是如何艱苦漫長?
.
(完整內容請點閱收聽 #重磅廣播 #podcast)
#阿富汗 #塔利班 #反恐戰爭 #Afghanistan #喀布爾 #KBL #美國 #特殊移民簽證 #SIVs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5687498
自發性自認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就算是Alter也會穿泳裝。畢竟可是夏天。
但是到底是因為怎樣的信念呢,
她收起了王冠,
戴上了可愛的白色頭冠───女僕頭飾(Whitebrim)。
沒錯,就是女僕。
身高/體重:154cm ‧ 42kg
出處:亞瑟王傳說
地區:英國
屬性:秩序 ‧ 惡 性別:女性
屬性會是「惡」的原因似乎並不是因為她覺得變成女僕的自己不好,而是源自於只能訴諸武力來進行理想的服務的自己的那份笨拙。
不列顛之王,阿爾托莉亞‧潘德拉岡的另一側面的Alter另外又再覺醒了別的信念而成的存在。
迎來夏日,不做為一名暴君,而想要成為一介服務者重新審視自己而奮起的阿爾托莉亞。雖然知道她在說什麼不過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也能說是為了讓Master度過更好的夏天,而選擇了女僕之路吧。
因為本人打算隱藏阿爾托莉亞這個身分,裝備也偽裝成了形形色色不同的東西。
Excalibur變成拖把。
Sequence變成了手槍。
戰鬥風格則是軍人的風格。
以拖把掃倒對手,用手槍阻止行動,再以手榴彈爆破。
所謂女僕到底是什麼呢。
「燃燒不撓的勝利之劍」
等級:A 種類:對人寶具 最大捕捉:一人
Sequence Morgan。
亞瑟王所持有的,「只能攜入死鬥之場」的短劍,Sequence和Excalibur的合體寶具。
Sequence雖然是類似小型自動手槍的外觀,但是透過與Excalibur組合,可以化作大型的狙擊槍,將不淨的外敵在侵入「主人的領地」之前擊退。
雖說不管怎麼看都是反器材步槍,但是如果你不想讓你那張漂亮的臉龐被打飛的話最好不要指明這件事。
(譯註:Sequence,亞瑟王的劍之一。資料很難找,非常難找。另外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我不翻譯Excalibur和Sequence。前者是因為在Fate中有自己的寫法,通俗的譯名「勝利之劍」感覺會衝突到,所以就不再翻;後者則是因為沒有中譯,用原文的話比較能達意)
(譯註2:原文中提到的「そのキレイな顔をフッ飛ばしてやる」是日本網路上很有名的捏他之一。意思是「我要打飛你那張漂亮的臉」,原典是「覇王♥愛人」這部漫畫。這句話之所以有梗,是因為說出這句話的「專業殺手」拿槍的姿勢實在太過欠人吐槽)
○單獨行動:EX
即使Master不再也能行動的能力。
雖然說該服侍的主人存在,不過那是兩碼子事。
所謂女僕的侍奉精神應該是自由的───自發性的,且並不是該被任何人強制的存在,因為這樣的信念而獲得了威脅性的單獨行動技能。為了獲得這個技能,通常能力值有著些許的低下。
○夏日的掃除者!(Summer Sweeper!):A
將魔力放出技能變化用在女傭用途上而成之物。能夠洗淨所有一切的水洗的達人。
一邊提升自己的侍奉能力(攻擊力),
一邊嚴格監督隊伍,提升整體士氣。
○教練:EX
海邊的阿爾托莉亞Alter也是一位冷血的Governess(家庭女教師)。透過她的嚴厲教育與指導,來矯正錯誤的戰鬥方式。因為是斯巴達式教育,被教導的人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雖然本人不會說出口也沒有注意到,)受到夏天的魔力的誘惑,而換上了泳裝的Alter小姐。
「我絕不是那種一般大眾口中的那種泳裝英靈。要說為什麼,因為在穿上泳裝前可是位女僕」
原來如此,真是讓人無法反駁的正論。
但是,本來就太過認真的性格因為變成了女僕而變得更加嚴厲。化成了絕對不會放過自甘墮落的Master的,鬼之女僕長。
與尼祿一同參加了伊絲塔盃。
隊伍名「暴君流星(Tyrant Shooting Star)」便是她的點子。
是與有名的任性皇帝和暴君女僕連袂而成的隊伍相符的命名。
競賽動機是為了證明最強。雖然理所當然的會索求報酬(物理),但與此同時,也覺得如果能為Master帶來些什麼也不錯。
尼祿的思考是「全部的隊伍都是勁敵」,
而Alter則沒有「絕對不能輸給這傢伙」這樣一類的隊伍。
尼祿與Alter。雖說是搭不太上拍的兩人,
尼祿為了在賽場上的活躍和趣味性,阿爾托莉亞則是為了暴力衝動(壓力 Stress)的發洩和報酬,合作一起參加了伊絲塔盃。
因為自認為自己是最受主角支持的人,所以內心一直都很高興。
雖然只看外表的話根本不會這樣認為。
競速方針是「毫不手軟的賽車」。
不管前因後果狂踩油門的尼祿,和明明有在注意前因後果還是點燃NOS(Nitrous Oxide Systems 一氧化二氮,笑氣,賽車中俗稱氮氣的加速器)的Alter。
尼祿是「美感與速度」至上,Alter則是「簡潔與速度」至上。因為這樣一半不合但另外一半卻又完全一樣的節奏,而實際上非常合得來的兩人。
……這果然是個奇蹟的隊伍吧?